第24章 海外助力

歷史上,從滿清入關到南明滅亡,花了將近二十年,滿清纔算完成了對大陸的佔領。而從朱永興出緬入滇,到現在兩國對峙,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也就是說,在抵抗異族侵略佔領的戰爭中,仁人志士和百姓民衆是盡了力,流了血,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的。但所有的付出,都被腐敗無能、內訌紛爭等所葬送,直到人們筋疲力盡,卻再也看不到一點希望,完全心灰意冷而不得不屈從於異族的統治。

現在則與歷史已經截然不同,在民衆心中的希望之火越燒越旺,重新建立的政權雖然還稱明朝,卻不再是那個令人失望透頂的朝廷。而滿清的暴虐殘苛也已經爲民衆所識、所恨。

彼以殘,我以仁;彼以貪,我以義。解其倒懸,便已登之席;出之湯火,斯爲沃之清涼。則天下之赤子與天下英雄豪傑,皆我繈袱之子,同氣之弟,安有不合羣策,畢羣力,以報十七年刺骨之深仇哉?逆虜雖有神謀秘策,亦無所再施。況黔驢之技人窮,山鬼之術盡露。全爲百姓勘破,毫無足懼。故知一敗塗地,必不可支也。

令朱永興感到欽佩的是,早有人看到了這個問題,並且做了精僻的闡述。而所謂的民心所向,一是要有希望,一個能夠寄予希望的政權,有希望實現的美好生活;二是要有痛恨之敵,才能毫無所懼,併爲之犧牲奉獻。

這些現在都具備了。儘管因爲戰爭,財政顯得緊張,但光復區民衆的生活卻在日益好轉,特別是象雲南、廣東等老光復區。遭受了苦難。又開始重新恢復的百姓,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定,更希望早日得到長久的太平。

“不加賦。”朱永興有自己的底線,他寧肯透支政府的信用從民間借,也不願將已經施行的惠政收回。“朝廷不能言而無信,雖然有困難,但朕寧願借,也不會用一紙詔書從百姓手中去奪。至於那些自私自利的富豪士紳——朕也不會下旨劫掠抄家,但朕會記得他們。等到時機,他們將被剝奪縉紳的資格。”

戶部尚書易成苦笑了一下。躬身而退。作爲主管錢糧的官員,他的責任最重,壓力最在,但加賦的建議被朱永興否決了。

“朕知道現在有困難。”朱永興緩和了下口氣,說道:“但也不是不能克服。朕之前便有過安排。嗯,就算沒成功,也會有別的辦法。”

在廣州光復之後,朱永興接見過由呂宋逃出的華商

。雖然那時候難以抽身對呂宋的西班牙人展開軍事報復,但朱永興卻給了華商別的差使。一是聯絡呂宋的華人,爲明軍提供西班牙人的相關情報;二是給了這幾個華商半官方的任命,讓他們與荷蘭殖民地,也就是西印度羣島的華商富豪取得聯繫。希望他們能捐資助款,爲國戰出力;或者斷絕與呂宋西班牙人的商業來往,進行貿易制裁。

如果說之前巴達維亞的華人對這場國戰還持有觀望態度的話。在明軍光復了半壁江山後,變得積極起來。據之前任命的華商傳來的消息,巴達維亞的華僑將很快派出代表前來覲見,並有明確的捐資助戰意向。

南洋華僑在經濟上是很有實力的,但在政治上卻沒有相應的權力。可以說,他們是世界範圍內受壓迫民族中苦難最深、恥辱最大。同時也是數量最多、文明程度最高、財力物力最雄厚、與外界聯繫最廣泛的一個。

但西方殖民者四百年來的屠殺政策,以及拉攏土著人。打壓華人的一貫策略,很多有識之士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歷史上的抗日戰爭時期,南洋華人才會傾囊相助,一旦中華祖國恢復了自己固有的自信心,成爲強大的國家,南洋華人就會獲得最純正的,也是永不枯竭的力量支援,這就是他們追求的長遠目標之一。

翻開歷史,可知南洋華人的悲苦遭遇由來已久。1603年,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禁止華人開採金礦,華人據理力爭,卻被屠殺二萬多人;1639年,西班牙殖民當局又屠殺近二萬華人,倖存者被強迫信奉天主教,被迫交納高額的人頭稅;1662年,西班牙又因鄭成功收復臺灣而遷怒當地華人,進行第三次大屠殺,這一次幾乎把當地的華人殺盡;174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印尼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的華人社區突然進行瘋狂的搶劫屠殺;大量的屍體被扔進河中,使河水爲之變紅,史稱“紅河慘案”;1853年,加裡曼丹的荷蘭殖民者和土著因爲忌妒開採金礦的華人,突然向華人進攻,三萬多華人及其家屬婦孺老少全數被殺,無一倖免……

這是史上有名的屠殺和打壓,至於日常的歧視,欺壓,凌辱,綁架勒索華人的事件則無時無了,遍及南洋諸國各地。

炎黃子孫們冒着千難萬險,漂洋過海來到瘴氣瀰漫,蛇羯橫行的陌生土地上,用自己先進的生產技術,辛勤的血汗勞作,乃至冒着生命危險,給南洋荒地帶來了文明和生機。而且,華人沿習漢民族善良的天性,友善地對待那些明顯處於劣勢的土著居民,截然區別於那些比他們後到的以征服者、佔領者、奴役者面目出現的歐洲白種人。

但象南洋華僑這樣的中國移民,不僅要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打壓和屠殺,即便在當時的國內社會裡也飽受歧視,把他們叫做“天朝棄民”,根本沒有社會地位。可以說,翻開史籍,歷史記錄了中國曆代封建統治者的顢頇愚鈍,對自己海外子民的冷漠無情。

葉落歸根,多數海外華僑都有這樣的傳統觀念。如果能回到祖國,並且光宗耀祖,或者在海外,能夠利用祖國這個靠山,當然是他們的心中所願。

所以,象朱永興這樣敞開懷抱,以截然不同的態度對待海外華僑,收到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48章 大戰(二)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97章 唯一生路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04章 報應第36章 領悟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90章 援助水西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69章 譏諷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86章 復臺建議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124章 隨想第199章 接戰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30章 無題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65章 佈署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88章 大調整第57章 接駕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77章 突破,崩潰第28章 雙層爆破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39章 聖意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48章 急轉直下第93章 棄城集軍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95章 難以逾越第73章 人心散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9章 景東會師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81章 襲擾第144章 主次之分
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48章 大戰(二)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97章 唯一生路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04章 報應第36章 領悟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90章 援助水西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69章 譏諷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86章 復臺建議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124章 隨想第199章 接戰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30章 無題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65章 佈署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88章 大調整第57章 接駕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77章 突破,崩潰第28章 雙層爆破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39章 聖意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48章 急轉直下第93章 棄城集軍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95章 難以逾越第73章 人心散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9章 景東會師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81章 襲擾第144章 主次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