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主次之分

怪不得朱永興欣喜若狂,水師獲勝使東征之戰立刻變得勝利在望,遼闊的海岸線將使廣東清軍防不勝防。再從更高、更遠的戰略層面看,一支強大的水師將從整個大陸的海岸線上威脅清廷的統治。

不論是入長江,斷漕運,或是與夔東十三家會合,西取重慶,東進湖廣;還是登陸作戰,批亢搗虛,都可以使清軍疲於奔命,無法全力對西南用兵。

順治駕崩,康熙繼位,清廷的調整變更爲鄭成功贏得了時間,可以另闢根據地,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寶島臺灣。同樣,西南明軍的東征也適逢其時,繼逼退曾經的第一大敵吳三桂後,對周邊的第二號強敵尚可喜進行打擊。

江南清軍,唯三藩可慮耳!也就是說,只要打垮了三藩,說是傳檄而定江南固然過於樂觀,但西南根基從此穩固,卻是做此判斷的。

朱永興欣喜過後,立刻招來易成,口述大概意思,由易成潤色諭令,嘉獎南海艦隊,“……鄧耀晉侯爵,陳上川、楊彥迪封伯爵,官兵上下俱升一級,賞銀十萬。另外,楊彥迪立首功,再賞短銃、儀刀,銀千兩;其所率突擊支隊勇猛作戰,酌情再加些賞賜,勿使功臣寒心。”

易成猶豫了一下,小心地建議道:“是否賞封過厚?以後——”

“將士們徵波濤,克強敵,孤豈悋公侯之賞?便照此書寫諭令,嗯,再加上激勵之語,望將士們能勇猛殺敵,再建奇功。”朱永興淡淡一笑,易成還是有老思維,擔心什麼“賞無可賞”的問題。以後,他自然有辦法,卻不必有什麼顧慮。有功則賞。才能激勵士氣,繼續建功立業。

易成點了點頭,如今的朱永興越來越有乾綱獨斷的王霸之氣,而在他們眼中,則是英明神武,天命所歸。

朱永興依然很興奮,坐在桌案後。拿起紙筆開始寫信。遙控指揮不可取,但一些方向性的戰略問題倒不妨告訴前線將領,由他們視具體情況來執行。

“殿下。”易成並沒有馬上走,又開口說道:“水師既已大勝,對蘇利是否應重新考慮?延平郡王與其仇恨甚深,若是待之過優。恐怕有所怨言。”

朱永興的筆停了下來,沉思半晌,有些惱火地說道:“他們若是出兵助戰,孤又何必牽就那蘇利?如今諭令已發,再食言反悔豈不招人恥笑?日後又有何人相信孤言,舉義來降?哼,助戰時不來。若我軍奪了潮惠,他們說不定便要來求朝廷給就食之地呢!”

易成苦笑了一下,說道:“這倒是極有可能。畢竟潮惠一直被鄭軍視爲徵兵徵糧之地,遷界對他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想要便自己去攻取。”朱永興沒好氣地把筆一扔,身子向後一靠,不停地撫着額頭,輕嘆了一聲,無奈地說道:“終是不能如此做啊!不求別的。只要鄭軍能牽制福建耿逆,使其不能援粵,對我軍便是大有幫助。”

“那便以此爲誘,我軍大勝,鄭軍應該會有所改變吧?”易成謹慎地建議道。

朱永興苦笑一聲,點了點頭,說道:“那便發封諭令。看他鄭家如何處置?嘿嘿,反正孤也不把這面子當回事兒,再掃一回也無所謂了!”

“殿下言重了。成與不成,也沒多大關係。試試又何妨?再者,下官認爲寫封信較爲適宜,倒不必發諭令。”易成想笑又憋住了,提出了他認爲能不掃朱永興面子的決定。

私信是一回事,諭令又是一回事。私信裡強調理由,不致於撕破了臉皮,你知我知也就是了。如果發出諭令,鄭家想必也會敷衍,但卻傷的是朱永興的臉面,傷的是目前在他控制在手中的政府的權威。

“那便寫封信,邀延平郡王共擊廣東,或者兩家水師合力攻打清軍的福建水師。”朱永興無奈地又拿起了筆。

清朝水師最有戰鬥力的當屬福建和廣東,廣東水師在清軍金、廈之敗中損傷不大,實力當屬最強。而福建水師則是在鄭家內訌後平白得到了幾百條戰船,數萬的投降兵卒,才勢力大張,最終具有了攻打臺灣的力量。

現在嘛,朱永興覺得即便鄭家內訌,有相當多的鄭家兵將會選擇投奔自己,畢竟這是正統的朝廷,更不用剃頭易服。當然,保持蒸蒸日上的勢頭,以及能夠保護投奔者不被鄭經追究的霸氣,是相當必要的。所以,朱永興不會在這個時候向鄭家低頭,前來助戰自然有好處,不來也不缺你這盤菜。

而且,朱永興知道一些事情,可能會避免鄭家的內訌,但他還在觀察,還在考慮,這也是給鄭家的最後一個機會了。

………

白鴿門水寨。

有的船還冒着煙火,有的船悽慘地傾斜下沉,水面上浮着亂七八糟的雜物,還有很多清兵的屍體……

陸戰隊在岸上攻擊,軍艦在水中推進,互相支援配合,連續突破佔領了岸上的幾座炮臺後,終於由港道殺了進去。炮火轟鳴,又是一場戰鬥。在水陸夾擊下,清軍終於喪失了最後的鬥志,有的棄船而逃,有的則落旗投降。

至此,南海艦隊取得完全的勝利,雖然也有損傷,但俘獲的船隻,再加上收編的降兵,實力不減反增。出征時是一百四十二艘各式艦船,現在則達到了二百一十七艘。

降兵可用,降將則要甄別考察。艦隊司令靖海伯鄧耀和陳上川、楊彥迪等人商議之後,決定暫在白鴿門水寨休整。但休整的不能是艦隊全部,痛打落水狗,一舉奪得制海權卻是越快越好。

由凌海將軍陳上川爲主將,抽調各式艦船五十餘艘,組成了攻擊艦隊,在一些降兵的引導下,前往攻擊其他水寨。主力已滅,留下的那些殘餘之敵,自然不會是攻擊艦隊的對手。

同時,鄧耀又派出十餘艘軍艦,包括英國佬的三艘,組成護航艦隊,駛往下龍,護衛那裡整裝待發的補給船隊前來會合。爲了海戰的勝利,朱永興可是下了本錢,動員、招募、僱傭了大量的商船進行運輸。而這些付出,在勝利之後絕對是物有所值。

“我軍既已獲勝,蘇利那邊似乎可以不必給他這麼好的條件?”陳上川臨行之前,在軍事會議上談到了這個事情,“殿下雖有諭令,但時勢不同,應該再作請示爲好吧?”

“末將也覺得可重新考慮。”楊彥迪本就不滿蘇利的狂妄,立時便表示贊同陳上川,把目光望向了鄧耀。

鄧耀見兩個副手都如此表示,他也不好擅專,萬一朱永興怪罪,他可不想擔此責任。也正象陳上川所說,時勢不同了,蘇利固然實力未損,但卻萬萬不是南海艦隊的對手。

“書信在之前已經送出,殿下若有更改之意,想必會在回信中提及。”鄧耀停頓了一下,趕忙又補充道:“當然,我們的建議還是要急送殿下,請殿下定奪。”

“末將以爲殿下之意非在招攬蘇利之水師,亦不會在條件上斤斤計較。”作爲主力艦的艦長,又是講武堂出身,段智英已有資格參加軍議,但他還是在三位主官之後發言,以示尊敬,“只要蘇利舉義,我軍便可在廣州東面增添一個穩固的據點,既可牽制廣東清軍,又可增兵攻掠,與汝陽王殿下的大軍形成東西夾攻之勢。這是着眼於東征的大局,與此相比,答應蘇利的那些條件卻算不得什麼了。”

鄧耀等人愣怔了一下,細思之下便覺得段智英此話不無道理。在岷殿下的條件中,要蘇利讓出港口,恐怕不只是要艦船停泊,調兵登陸又有何不可?此次大舉用兵,既是名爲東征,自然是以此目的爲主,連南海艦隊的行動,不也是爲東征服務嗎?

“嗯,有見地。”鄧耀率先笑着誇讚,“等補充休整完畢,我南海艦隊亦要出動,控制廣州之出海口,並相機進攻。單隻我艦隊,自然難以攻取廣州,然段艦長一語中的,確是爲牽制清軍,全爲東征之成功也。”

“大人謬讚,不過是屬下一愚之得。”段智英趕忙表示謙遜。

“你也不必過謙。”陳上川也不掩讚賞之色,段智英是他的屬下,且是在他的艦上成長起來的,關係非同一般,“分清主次,這很重要。我們水師確應配合東征,否則殿下爲何要命汝陽王殿下爲主帥?若是我南海艦隊倚此大勝,便自行其事,豈不犯下大錯?”

“殿下想得周到啊!”楊彥迪有些恍然地說道:“初時作戰怕我等有掣肘,又因汝陽王不習海戰,是以未明確水師歸誰節制。如今已獲大勝,便要配合行動,以汝陽王爲主,以東征爲要了。”

“正是如此啊!”鄧耀終於也明白過來,一拍大腿,說道:“原以爲殿下要水陸兩軍勤通聲息,是爲便於配合,實則另有深意。汝陽王殿下現應已得知我軍勝券在握,所派信使持殿下諭令定然已在途中。”

“那——”陳上川猶豫了一下,將詢問的目光望向鄧耀。

鄧耀沉吟了一下,擺了擺手,說道:“勝才自可率攻擊艦隊出發,我軍實力大增,汝陽王殿下若有調遣,自是應付得來。”

……

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6章 暹羅來使第230章 暗戰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76章 再棄險要?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85章 情動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章 初涉殺場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4章 封賞,臺灣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85章 無題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30章 暗戰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章 陌生之地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271章 阻擊第122章 水利部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96章 死地難脫第73章 小朝會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81章 書院第73章 人心散第89章 勝利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49章 烽火燎原第55章 滇緬戰事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9章 世子殿下?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5章 定情第60章 歸藩之議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4章 封賞,臺灣第47章 大戰(一)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31章 故國風情第9章 決戰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楔子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06章 法陣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30章 輕取永昌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32章 賜名白族第69章 勳章,土地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87章 接戰(二)第154章 赴廣東
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6章 暹羅來使第230章 暗戰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76章 再棄險要?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85章 情動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章 初涉殺場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4章 封賞,臺灣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85章 無題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30章 暗戰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章 陌生之地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271章 阻擊第122章 水利部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96章 死地難脫第73章 小朝會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81章 書院第73章 人心散第89章 勝利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49章 烽火燎原第55章 滇緬戰事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9章 世子殿下?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5章 定情第60章 歸藩之議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4章 封賞,臺灣第47章 大戰(一)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31章 故國風情第9章 決戰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楔子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06章 法陣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30章 輕取永昌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32章 賜名白族第69章 勳章,土地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87章 接戰(二)第154章 赴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