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

攻破重慶,連通東西兩川,從形勢上來看是最理想的結果。但在朱永興看來,一是力有未逮,二是原屬大西軍和大順軍的兩部過早會合,並非特別有利。起碼在他使夔東十三家大部歸心之前,這麼急於捏合矛盾很深的兩部軍馬,反倒容易搞了亂子。

朱永興並沒有直說自己的這種擔憂,但卻向晉王李定國透露出自己的意思。對此,李定國心知肚明,因爲暗合他的心意,也便遵照執行,將拓展經營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北面。也就是說,他在北攻保寧(閬中),東聯夔東十三家出戰湖北的戰略設想中,重點選擇了前者。

這與當初蜀王劉文秀的構想比較相近,“期於水陸分道,力恢陝、豫,略定中原”。而“奏膚功以繪麟閣,期與諸將士指顧計之”又何嘗不是李定國心中所願。

成都若能有兩三萬移民,只要休養生息一年,大軍便可北進;在這一年的時間裡,由雅州向成都緩步開拓,也必能連通兩地,根基大固。嗯,這不是普通的連通,而是沿途有村鎮,村鎮內有百姓居住,外有百姓種的田地,路上有巡邏的明軍,縣治中有地方官吏……這已經是真正的佔領,並使地方恢復了生機。

憧憬着未來,晉王李定國已經再生不起與朱永興抗衡,替永曆爭權位的心思。只要朱永興能手下留情,讓永曆得善終,這便是他最感欣慰的期望了。他相信朱永興能夠信守承諾,因爲到現在爲止。朱永興還沒有食言的時候。就連李定國曾經認爲不過是宣傳之語,不必當真的事情。朱永興也做到了。

讓入川的明軍將士在達到成親的條件後娶上媳婦。當時沒有多少人把朱永興的這個承諾當成真事兒,與此類似的口號歷史上曾經被人喊過千百遍,什麼“打下某地,有錢有糧有女人”、“跟着老子幹,吃香喝辣”等等。不過是煽動人心的話語。成與不成又有什麼關係。而朱永興卻在百忙之中記着自己說過的話,並且認認真真地將其落在了實處。

不說入川以來滇省錢糧的大力供應,單說這件事情,便會使將士歸心,感恩戴德。至於永曆,除了那些想借其恢復所失的權位和官職的傢伙,誰會爲其而奮起一戰?相反,如果誰想對朱永興不利。倒是有太多的人會拼命維護。

既然已經看清了這一點,晉王李定國倒也心安了。不是他不肯做一個全始全終的忠臣,而是大勢如此。朱永興的才能、智慧、魄力、勇氣勝永曆百倍千倍,無人能敵,走到今天確是個人努力,而非僥倖,象別人所說的“天降聖人以救華夏”也不爲過。

“王爺。”親兵隊長走了進來,躬身行禮。打斷了李定國的思緒。

“何事?”李定國開口問道。

“幾位將領前來詢問那些女子之事,還請王爺示下。”

李定國不由得笑了起來,這是爲自己手下的兵來爭媳婦的。若是不定下個章程,日後還真是夠麻煩。

“好吧,吾去跟他們說明,若是去晚了,那些個混蛋指不定要拔拳相向了。”李定國覺得還是與大家商量一下,得出個各人都滿意、也挑不出毛病的辦法。既安撫又激勵那些想媳婦想得眼睛發綠的丘八大兵,對提高士氣、增加墾荒的效率也是大有好處。

………

成都碼頭。

一大羣士兵,而且人聲鼎沸,七嘴八舌的都是要幫移民揹包裹、拿行李的聲音。只是,這熱情得有些過分。或明目張膽,或小心注視,一個個的目光都在那些姑娘裝束的女子的身上打轉。

當然,這些“雷鋒”們熱辣辣的目光把她們看得一個個都垂下頭,臉上紛紛露出又羞又惱的神色,有親人的都也有意無意地站在外圍,看似隨意,但姿態動作都有些僵硬,泄漏出了他們內心的戒備和警惕。

略顯無助的則是四十多名看似無親無顧的年輕女子,也吸引了最多的目光。雖然她們都穿着明人的服飾,但仔細端詳之下,還是能看出與漢家女子的不同。沒錯,她們或是安南人,或是真臘人,或是南掌人,或是暹羅人,或是緬甸人。有的是花錢買來的,有的則是對外攻伐搶來的。

這些來自異國他鄉的女人儘管在路上受到了比較好的照顧,也多少學了些簡單的漢話,但在陌生的地方,面對周圍火辣辣的目光,還是感到了害怕和恐慌。她們瑟縮地擠在一起,低着頭,偶爾偷偷瞄上一眼,有的女人眼中還噙着淚花。

幾個年歲稍大的婦女在外側虛擋着,春揹着一個熟睡的小娃娃,有些焦急地擡腳看了看不遠處正與官員說話的夫君。出嫁從夫,儘管不願丟下已經在安南越過越好的生活,但還是順從夫君,來到了這陌生之地。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她的心中也有些忐忑。

李老悶也覺得丟棄在安南的家業有些可惜,也對妻子心存歉疚。但岷殿下既然號召退役軍人來四川安家,他更覺得應該積極響應,因爲他覺得一切都是岷殿下的恩典,自己不能忘本。何況,他的老家在四川,那一絲眷戀故鄉的情緒也是他下定決心的原因之一。

“下官覺得先讓些孤身女子暫且居住段時間,穩穩心,適應下環境,再與官兵婚配較爲適宜。”

李老悶文化本不高,但在安南當治安所所長,又升爲縣尉,好歹有了兩年多的鍛鍊,說話也變得很有條理。而且,他的履歷報到移民辦,對於這樣有經驗的地方官員,移民辦十分重視,也覺得他一片赤誠,便升他爲成都府同知。

而號召退役軍人落戶四川,則是政府爲了加強基層的舉措。移民來自各處,日常矛看不可避免,有這些出身軍伍的震懾,對於維護社會治安很有好處。

高文貴看過李老悶的官身履歷,眼中不掩讚賞之意。軍人出身,正合他意;現在的官吏,很好。誰不希望自己的部下,或者是同一陣營的有出息?

楊名知也很客氣,儘管是自己的屬下,但以後要長久共事,自己又正缺這樣有經驗的官吏分擔工作。

“李同知所言有理,國公——”楊名知望向高文貴,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後,笑着對李老悶說道:“府中差役都是臨時組織的鄉勇,還要李同知費心加以教導、訓練。嗯,城中房屋已經收拾好,就麻煩李同知帶着差役將這些女子先安置下來吧!”

“下官遵命。”李老悶也不怕生,在楊名知喚來的鄉勇引領下,帶着一羣女子先行離去。

“瞧你們那沒出息樣兒。以後還有更好的呢,都他娘x的好好幹吧!”高文貴好笑地斥罵了一句,身旁的幾個親兵才臉色漲紅地把目光從慢慢離開的女子們身上離開。

………

來到這個時代,自己也被影響了,或者習慣了很多在後世根本看不慣的事情,比如買女人。朱永興苦笑着把又一次收到的南掌俘虜的數字統計放到了一邊。這是安南都統使司府的聯合行動,第一次攻掠南掌還是很順利,這讓那幫安南都統使感到滿意,也激起了更大的雄心。

再加上花錢買來的高棉、柬、泰、緬等國的女人,第一批已經送去了兩百多,第二批差不多也是這個數量,很快又會湊滿。經過短時間的教授,會說、能聽簡單的漢語便會再向四川送去。

對於這些異國、異族的女人,甚至包括那些俘虜,朱永興並沒有打算給他們真正的民族身份,而是打算利用時間將他們湮沒或同化在明人當中。那些女人好說,一代兩代,也就差不多了。那些有家庭的,時間或者要長一些,但不在自己的族羣中居住,語言、生活習慣會淡忘得很快吧?

外族打散充實國內,本族則集中向外擴張。這是朱永興和幕僚們想到的一個辦法,既使內部有足夠的生產人口,又使對外部的佔領更穩固。至於效果,估計要一段時間之後才能體現出來。

但就目前來看,安南的情況還算不錯。特別是那些嫁給明軍的安南女人——嫁了人,生了孩子,也就算認命了。生活得再好一些,就更安分了。

想到這裡,朱永興不自覺地抿了抿嘴,一股淡淡的奶味還在嘴裡漾着。嗯,那個,母乳餵養好,寶寶長得壯,還有那個別的好處哈。

“殿下。”一個親衛引着情報部的官員急步走了進來,腳步未停,話聲已經響起,“海軍急報,白鴿門大捷。”

朱永興騰地站了起來,急着招手,“快,快拿來。”

接過軍報,朱永興一目數行,然後又細細地再看一遍,掩飾不住激動興奮,哈哈大笑起來。

南海艦隊已經把白鴿門水寨徹底封閉,來信的時候三千陸戰隊已經登岸,水陸夾擊,困於寨內的清軍水師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相信很快,徹底佔領白鴿門水寨的消息會再次傳來。

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13章 窮追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5章 被誤導了第94章 相疑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13章 窮追第3章 絕死一擊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章 北愁南喜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91章 新氣象第30章 宗室入滇第41章 自我否決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66章 無題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30章 無題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48章 大戰(二)第95章 難以逾越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45章 妥協第272章 血戰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24章 烽起石屏第81章 襲擾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42章 會晉王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72章 血戰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47章 大戰(一)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88章 大調整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71章 慘烈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95章 初印象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45章 妥協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0章 慷慨陳詞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
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13章 窮追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5章 被誤導了第94章 相疑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13章 窮追第3章 絕死一擊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章 北愁南喜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91章 新氣象第30章 宗室入滇第41章 自我否決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66章 無題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30章 無題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48章 大戰(二)第95章 難以逾越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45章 妥協第272章 血戰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24章 烽起石屏第81章 襲擾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42章 會晉王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72章 血戰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47章 大戰(一)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88章 大調整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71章 慘烈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95章 初印象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45章 妥協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0章 慷慨陳詞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