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內訌分裂

本書既然是以伐清爲題,現已接近尾聲,寫得慢一點,爭取不爛尾。另外,新書《血路救贖》已上傳,敬請朋友們繼續支持鼓勵,書號:3472638.。

科技的力量,並不一定要表現得多麼高端,多麼驚天動地。有時候,只是小小的進步,便足以產生巨大的作用。

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從其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曾隨皇太極攻察哈爾部、徵朝鮮,攻克皮島、參與鬆錦大戰。滿清入關後,鰲拜隨靖遠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重創大順軍,前後共陷河南、湖廣、江西、南京等地六十三城;後鰲拜隨肅親王豪格等率軍擊破張獻忠的大西軍,實居首功

雖然鰲拜絕不象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武功絕高,但亦不愧爲衝鋒陷陣的猛將。而就是這樣一個猛將,在轟然巨響中化爲碎肉。

不管這個死士是被威脅、利誘,還是一腔忠貞;也不管這次刺殺是否可成爲自殺襲擊的世界紀錄,重點是鰲拜死了。

鰲拜跋扈也好,專權也罷,在康小三還小的時候,到底是擔起了朝政,使得政令軍令能夠通暢,不致於因爲意見紛爭而誤事。可他這一死,便再沒有一個威望、權力能夠壓服衆人的首領。

而鰲拜的親信。比如他的弟弟卓布泰、兒子達福等人,還掌握着相當多的部隊。更要命的是刺客喊的那幾句話,明明白白地告訴世人。這是擁皇派剷除奸臣的行動。奸臣死了,那奸臣的爪牙能夠善了嗎?

在目前人心不穩的形勢下,韃虜最怕的便是內亂分裂。爲此,孝莊等人看得明白,也容忍了鰲拜的專權跋扈。他們想得清楚,只要康熙還是皇上,等到長大親政之時。鰲拜也老了,到時候再作計較也不遲。

但事情偏偏就這樣出乎意料的發生了。康小三到底是年紀尚小。掩飾不住的興奮喜悅,真的以爲是忠臣義士剷除權奸,扶保皇室。可孝莊卻是大吃一驚,憂色滿臉。忙着派人加強護衛,以防不測。

“鰲拜身受先帝不次之恩,身爲託孤重臣,近幾年來欺凌同僚,踐踏朝綱,咆哮金殿,中外臣工無不側目而視。此等亂臣賊子伏誅,可見上天眷顧我大滿,不使其落入奸賊之手。”康小三尚不知覺。興奮地說着。

“皇上啊——”孝莊無奈地搖了搖頭,語重心長地說道:“鰲拜乃國之重臣,今被刺殺。實乃是明國的陰謀詭計,欲使滿人分裂內訌。皇上不可喜形於色,中計而不自知啊!”

“陰謀詭計嗎?”康小三收斂了一下喜色,皺着眉頭思索。

“此時形勢已不樂觀,鰲拜頗有黨羽,若是他們認爲這是擁皇派在剪除異己。豈不是要擁兵自保?甚至會作戰,或投向明國。”孝莊把話挑得更明白了。“所以皇上要馬上撇清此事,不僅要重重褒獎鰲拜,更要對外言明這是明國詭計,以安撫鰲拜部衆。”

康小三明顯有些不願意,但轉而一想,鰲拜已死,給他個身後虛名也無大礙。況且孝莊說得有道理,卓布泰、達福等人都統兵在外,若是因此而刀兵相向,豈不令明國拍手稱快。

見康熙點頭,孝莊和緩了語氣,以商量的口吻說道:“皇上覺得加封鰲拜爲太師一等公如何?死後哀榮嘛,加得過些也無妨。”

“皇祖母說得是,朕覺得甚好。”康熙沉吟了一下,說道:“朕還要徹查此事,務必找出幕後主使,看他到底是忠是奸?”

孝莊輕輕搖了搖頭,說道:“遷延時日恐怕會誤事。要以最快的速度安撫他人之心,找個替罪羊最合適。管他是忠是奸,這件事情便說死了,就是明國奸細所爲。”

康小三明白了皇祖母的心思,用力點了點頭,說道:“好,就這麼辦。卓布泰不知行蹤,達福還在盛京,便派人急速通報,並由他承襲國公爵祿。至於隨着車駕衛護的軍隊,朕看將領也未必便是鰲拜死黨,朕簡拔其官爵,應該不致生亂。”

“皇上的佈置甚好,哀家放心了。”孝莊有些欣慰,又有些悲哀,這康熙若長大,未必不是如太宗、攝政王這樣的英豪,可惜時運不佳,正與年輕有爲的明帝對陣,也不知有沒有長大施展報負的機會呀?

……

封建社會,帝王的話最不可信。一旦有利害關係,寧殺錯不放過,或者置以前的承諾於不顧,出爾反爾,這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因爲帝王有着無上權威,生殺予奪,不是理由也是理由。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更讓多少人心中凜懼,將伴君如伴虎視爲至理名言。

而且從努爾哈赤、皇太極,再到多爾袞、順治,背信棄義、翻臉無情的事情做得多了。皇太極先聯手哥哥莽古爾泰奪位,卻在後來捏造罪名活活餓死了他;多爾袞八哥八哥地叫着,卻在皇太極死後欺負孤兒寡母;順治皇阿爸地叫着,卻對死後的多爾袞掘墓鞭屍……如此種種,還能用溫言聖旨撫慰他人嗎?

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當鰲拜身死的消息,以及撫慰的聖旨到達瀋陽的時候,卓布泰剛剛歷經千辛萬苦逃了回來。喘息未定,便是這樣一個驚天霹靂,轟得卓布泰木然呆怔。

達福則痛哭流涕,然後蹦跳大罵,便要帶着兵將前往興師問罪。聖旨上所說的他根本不信,父親關於權臣無好下場的話語還在耳旁,而隨着鰲拜的親信也偷偷回來報信兒,講述了事情經過,更讓達福認爲這是皇室的主使。

但卓布泰卻在悲痛之後恢復了些冷靜,制止了侄子的暴走。在他看來,這是不是皇室的陰謀,暫且不說,就目前而言,興師問罪的主意實在是不高。

就瀋陽的兵馬數量來說,如果跟隨鰲拜前行的部隊不與配合的話,憑藉皇上的名義,以及擁皇派的力量,實在是難操勝算。而保護鰲拜的訥謨、葛褚哈並沒有派人秘密聯絡,說明此二人可能有了別的心思。或者被囚,或者被收買,反正是暫時指望不上。

“走,轉道去寧古塔。”卓布泰擦乾眼淚,斷然說道:“手中有兵將,就不怕老三翻臉。讓他們在建州擋着明軍,咱們先穩固了寧古塔之地,再看形勢作計較。”

“可阿瑪的仇呢?”達福咬牙切齒,並不甘心,“就這麼算了?狗屁的太師一等公,我看就是心虛,才用這空名收買人心。”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卓布泰苦口婆心地勸道:“現在行動,咱們的勝算不大。當然,也不能帶着人馬湊過去,得防着他們下手。所以,暫時離得遠遠的,讓他們跟明國拼鬥好了。”

達福想了想,一跺腳,“好,就等他們被打得稀里嘩啦,要投到咱們的寧古塔時,再跟他們算賬。”

………(未完待續)

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12章 女考生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83章 北望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45章 險地——灰坡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8章 依城挫敵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25章 山東攻略第200章 佔優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3章 安沛入甕第142章 會晉王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66章 棄險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72章 廝殺第138章 反撲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201章 總攻(一)第91章 外交,內政第63章 攻掠遼東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7章 攻城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90章 光復京師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37章 李晉王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32章 魚龍白服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86章 輕視,放鬆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85章 急行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78章 破路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8章 依城挫敵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272章 血戰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59章 援軍?援軍?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38章 反撲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47章 身心俱疲
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12章 女考生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83章 北望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45章 險地——灰坡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8章 依城挫敵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25章 山東攻略第200章 佔優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3章 安沛入甕第142章 會晉王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66章 棄險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72章 廝殺第138章 反撲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201章 總攻(一)第91章 外交,內政第63章 攻掠遼東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7章 攻城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90章 光復京師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37章 李晉王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32章 魚龍白服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86章 輕視,放鬆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85章 急行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78章 破路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8章 依城挫敵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272章 血戰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59章 援軍?援軍?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38章 反撲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47章 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