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

“殿下,您還有何吩咐?”黎維祚見朱永興略帶疲憊地打了個呵欠,趕忙知趣地準備告退。

朱永興起身在屋內走了個來回,讓頭腦重新清醒起來,說道:“我明軍在安南是以戰促和,並不是要滅亡其國。所以,最後總是要談判的,這談判的人選初定是長史易成。你回來得正是時候,便以禮部官員的身份參與,務必要得到最有利的結果。這章程嘛,吾先簡單說一說,你可細加思量。等易成到了,你們再商議着辦理。”

越是不斷地給他任務,就越說明朱永興看重他。黎維祚趕緊坐正身子,聚精會神地聽朱永興講說。

……

隨着鼓鳴笛響,兩名頭戴花環的暹羅青年在場中隨樂起舞,向周圍的觀衆顯示健美的身材和武姿。

“這一儀式是很神聖的,你看他們都非常認真。向天祈禱,向祖師祈禱,以求成功。”朱永興輕聲對身邊的夢珠講解道:“暹羅拳,兇狠毒辣,招式包括頭撞,口咬,拳打,腳踢,蹬踹,掃絆,肘擊,膝頂,肩抵,臂撞。推拽,抓捏,壓打,摔跤等無所不有。全身任何部位,可用則用,是特別適合實戰的拳術。”

夢珠聽着朱永興熱心的講解,眨了眨眼睛,微笑着低聲道:“猛山克族也有擅搏擊的勇士,不若比試一下?”

朱永興連忙搖頭,這樣的比試毫無意義,個人的武勇在戰陣之中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任你技藝再高,也無法左右戰局。

“殿下,暹羅土拳能比得上咱們中土的武術嗎?”楊國驤有些不服氣的問道。

“呵呵,怎麼說呢?”朱永興輕笑着遙遙舉杯向對面的暹羅國使者致意。對楊國驤說道:“中國武術確實博大精深,門派衆多,但要說實戰,吾還是看好暹羅拳,招式簡單,兇狠致命。只是要大成,非要從小練習才行。”

泰拳是泰國的傳統搏擊技術,特點是可以在極短的距離下,利用手肘、膝蓋等部位進行攻擊,是一種非常狠辣的武術。在中國武術裡有文練武練橫練,泰拳應該屬橫練,具有很強的殺傷力。

一局完畢,雖然表演性質佔有很大比重,但還是得到了朱永興的帶頭鼓掌喝彩。

“貴使遠道而來。辛苦了。”穿着一身文士服的朱永興笑着示意過來敬酒的暹羅國使者免禮,坐下談話。

“多謝殿下。”正使蘭瑪菩提能說流利的華語,這對已經瞭解了不少情況的朱永興來說,並不算驚奇。

“貴國對天朝還有眷戀之情,這讓吾十分感動。”朱永興朗聲說道:“患難見真情,貴使回國後請代吾轉達對汝王之問候和感謝。”

“殿下厚意,外臣定當轉告。”蘭瑪菩提坐在椅子上彎了彎腰表示感謝,“殿下銳意進取。先於騰衝擊敗清軍,又揮師征伐安南。令外臣十分感佩。”蘭瑪菩提見朱永興言語從容,而且在接見的時候態度和藹,便笑着恭維道。

“小勝而已,大明中興之路尚是任重道遠,還需多方相助,方能扭轉形勢啊!”朱永興謙虛了一句。鄭重說道:“爲感謝貴國雪中送炭之深情厚誼,吾大明願與暹羅從此爲兄弟之邦,相互扶持,共抗強敵。”

“謝殿下隆恩。”副使昭披耶喜色滿面,拱手說道:“不知殿下討伐安南後。是否欲統兵入緬迎駕?”

蘭瑪菩提微微皺眉,似乎嫌副使有些過於心急操切,但話已出口,他也只好補襯幾句,“緬人狠毒叵測,大明皇帝實不宜久居。聽聞緬方還敢對大明迎駕之軍無禮阻撓,真是令人氣憤。”

“緬甸,背恩反覆,吾誓滅之。”朱永興面罩寒霜,重重地一頓酒杯,顯得怒氣勃發,但停頓了片刻,又緩緩搖頭,悵然說道:“只是擅動刀兵,恐傷吾皇陛下,且清軍大敵當前,未收復雲南之前,還需隱忍待機啊!”

雖然算是暫時地拒絕,但朱永興的話並沒有說死,蘭瑪菩提和昭披耶相視一眼,並不感到意外。畢竟明清還在進行戰爭,而明軍還處於劣勢,要明軍此時再向緬甸進攻,顯然力有未逮。不過,聯明擊緬終歸還是有希望,援助明軍也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收復雲南,嗯,這算是明軍的第一個目標,很合理,並不是用虛幻不可及的藉口來搪塞。

“殿下南征北戰,確有興王圖霸之勢。”蘭瑪菩提拱手說道:“想來,大明與暹羅聯合攻緬的歷史亦會重演,我國上下,對此深信不疑。”

朱永興微笑頜首,篤定地說道:“聯合攻緬,再續兄弟之邦共同對敵之情誼,亦是吾大明所願。現今吾大明雖暫無法攻緬,但亦願助暹羅一臂之力,以顯真誠。如何相助嘛,貴使稍待幾日,便可知曉。”

“多謝殿下。”蘭瑪菩提和昭披耶拱手相謝,只是不知大明會如何相助,既然朱永興不馬上提及,自然也不會追問。

從藩屬國到兄弟之邦,朱永興並不認爲有什麼吃虧的地方。從西漢開始中國就有藩屬國,但中國曆代王朝多對藩屬國採取懷柔政策,很少干預其內政,卻無償爲其提供保護。

這與近代西方國家間那種表面上平等,而實質上卻是弱肉強食的國際關係有着本質的區別;和西方殖民國家的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那種控制與被控制、壓迫與被壓迫、剝削與被剝削、掠奪與被掠奪的關係更是有着不可同日而語的天壤之別。

而中國的藩屬國基本上只是天朝上國的面子,營造所謂“萬國來朝”的盛世之象,中國獲得的實質上的利益非常少,甚至是倒貼。比如朝貢,爲了顯示自己作爲“天朝上國”的富有與大度,中國曆朝總是本着“薄來厚往”的原則,對朝貢者給予大量的賞賜,其價值遠遠超過朝貢者所進貢的物品。所以,各藩屬國總是樂於來華朝貢。

不要面子要尊嚴,不講虛禮講實際。朱永興認爲對藩屬國的策略應該更靈活,而不只是滿足自負心理的一種形式,也不是隻承擔責任、卻毫無所求的單方面的慷慨。

其實,從朱永興決定東取安南的時候起,他便已經打破了舊有的慣例,儘管是打着討伐不義的旗號,但掠取藩屬國的土地與資源,以供抗清大業的思路,已經與西方列強的思維、行動方式在靠近。

………….(未完待續……)

第46章 火箭列裝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66章 無題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33章 立威第94章 思考方法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92章 無題第2章 鬥熊救美第50章 伏擊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36章 領悟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章 鬥熊救美第80章 京師大亂第3章 安沛入甕楔子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37章 緬局有變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68章 正戰穩進第86章 復臺建議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66章 無題第74章 貪心不足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73章 小朝會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3章 宗室留守第35章 阻擊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60章 會趙王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17章 困局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4章 攻城第59章 無題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4章 封賞,臺灣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36章 領悟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24章 授課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63章 求助他國第87章 水西局勢第5章 琉球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30章 無題第29章 破城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272章 血戰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45章 大包圍第92章 無題第45章 大反攻第9章 決戰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10章 宗室臨陣
第46章 火箭列裝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66章 無題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33章 立威第94章 思考方法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92章 無題第2章 鬥熊救美第50章 伏擊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36章 領悟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章 鬥熊救美第80章 京師大亂第3章 安沛入甕楔子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37章 緬局有變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68章 正戰穩進第86章 復臺建議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66章 無題第74章 貪心不足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73章 小朝會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3章 宗室留守第35章 阻擊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60章 會趙王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17章 困局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4章 攻城第59章 無題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4章 封賞,臺灣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36章 領悟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24章 授課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63章 求助他國第87章 水西局勢第5章 琉球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30章 無題第29章 破城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272章 血戰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45章 大包圍第92章 無題第45章 大反攻第9章 決戰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10章 宗室臨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