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

感謝無名無天,黨指揮槍,射nyi415,鐵人,jforce,wind波y,樂山樂水乎,清茶待客,wind波y,122585,麻辣咖啡飯,130913075031473,小事一樁,laoma1973,王雨桐,龍空鬼畜,沉默de夏花,chillonzh…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心想事成,幸福快樂。

是誰最先使得其蒙受如此大劫的呢?就是那個自稱是父親朱元璋最爲喜歡的兒子的朱棣。朱元璋剛死不久,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將親侄子朱允炆趕下皇位。然而,雖說他在南京登了基,可他呆得很不舒服,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朱棣着手遷都。

遷都就遷吧,朱棣也真想得出,他不僅克隆了南京皇宮的建築設計格局,還對它進行大拆卸。按理說,北京周圍到處都是山,營造皇宮需要的巨型石料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就地取材,但也不知出於何種真實的想法,朱棣竟將建造南京明皇宮的巨型石材拆卸下來,勞師動衆地運往北京。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明故宮就顯得凌亂不堪。雖然在以後的明朝,南京還是陪都,但今非昔比了,皇家不在這裡,皇宮無人精心看管,中期前後發生了大火災,前朝三大殿、內花園等先後遭毀。只是一些大宮殿,譬如乾清宮、坤寧宮等後廷三宮及文華殿、武英殿等還沒有被毀。

明末清初,清軍鐵騎疾風般地南下,佔領了明朝的陪都南京後,在午門前築起八旗兵駐防城。把將軍、都統二署設在明故宮。這些大兵們在這裡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反正這是他們的營地,“外人”無法問及,也不敢問及。

等到清末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太平軍與駐紮在明故宮的清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昔日皇宮成爲戰場。明故宮遭受的第三場浩劫開始了。

太平軍佔領南京後,爲了修建天王府以及其他諸王的府第,他們就到明故宮去就地取材,見什麼拿什麼,能拆得動的,能搬得動的,全部搬走。而明故宮在歷經這三次大浩劫後,便只剩下了斷壁殘垣。

草草吃過晚飯,朱永興便由幾個親兵護衛。在兩江衙署內散步走動。這裡在明代又被稱爲“煦園”,是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園林。原爲朱元璋所建的漢王府,清朝把這裡闢爲兩江總督署衙門。到了清末,太平軍定都南京,便在兩江總督衙門的基礎上修建了天王府。後爲湘軍攻破天京後,縱火焚燬。

高堂大戶,滴水穿檐。雖然這裡此時尚未擴建,卻也不同於一般建築。曾爲漢王府和顯赫官衙,自然也講究威嚴肅穆。使人有凜然畏懼的心思。

眼中看的分明,朱永興雖知戰事難免,卻見這六朝古都,千年名城要遭此劫難,心中亦是嗟嘆不已。

待到有人傳報,諸將已至。朱永興才收拾心神,趕至大堂內坐定議事。

一日而下南京,雖有滿城未克,但勝局已定,衆將都臉帶喜色。自不會有朱永興這樣的心思。

“明日攻打滿城,若是依常法攻之,必然傷亡慘重。”朱永興率先開口,有些低沉地說道:“無他。滿人自知沒有了退路,必然男女老少皆上陣,死心作戰,與城共存亡。雖說我軍兵多將廣,戰力強大,但在其瘋狂頑抗下,必然多致死傷。”

“殿下心仁,若不強行攻取,長期圍困亦爲一法。”敘國公馬惟興自見了朱永興俯瞰滿城的異樣情緒,便在心中揣摸,雖不明究竟,但說起來卻是順着朱永興的話意。

“長期圍困?恐怕不妥。”平北侯夏國相謹慎地加以反對,“大軍不能橫掃江浙,卻要在這彈丸之地坐困,民意又該如何?若留這肉中刺,南京便不算光復,中外影響又是不同。”

“依末將看,可以四面圍攻。”馬自德開口說道:“清軍兵少,顧此失彼,破城可期。”

朱永興頜首微笑,也不知是贊同哪個,沉吟了半晌,開口說道:“孤只說是不用常法攻之,卻不是要容忍這城中城存在多時。清軍依賴的,不過是堅垣牆厚,必是全力防守。如此,便可將計就計,將清軍的有生力量消耗於城垣。孤是這樣想的……”

………

朝陽帶來的美麗色彩很快便染遍了六朝古城,然後由紅轉白,慢慢升起在空中。既不象炎熱的夏季時那樣火辣,又不象暴風雨那般黯淡,發出明朗而可愛的光芒。

江寧提督昂邦章京柯魁揉了揉酸脹的眼睛,強打精神,立在城牆上向外觀望。外面半夜的喧囂,他知道是明軍在做攻城的準備,只是不知明軍要如何行動。城內,他已經動員了所有的旗人,無論老弱婦孺,皆編成隊,或上城頭作戰,或運送補給。什麼也幹不了的,也不閒着,讓他們吶喊助威。

城雖未破,但柯魁已是心中悲涼,自知末日不遠。江北的援軍,基本上是不用指望了,他見過江面上那威武的軍艦,林簇般的桅檣;江南呢,能夠全師撤回重奪南京嗎,希望也是極其渺茫。

夜裡,明軍還進行了勸降,以僞宗室的名義,保證降者不殺。柯魁不相信,他向城內旗人宣傳,這是明軍在騙取內城,絕不會依言守諾。其實他是擔心自己作爲滿清要員,所以更懷疑明軍放他一馬的可信度。

城外火炮已經架起,直指滿城。從密集程度上看,明軍的主攻方向應該是在西北兩門,以及東南兩面的正陽門和朝陽門。兩面對稱攻擊,使清軍顧此失彼,這也算是中規中矩的佈置。

柯魁觀察已畢,做出了應對調整。將主力分別放到這兩個方向,並且讓預備隊搬運土袋磚石。準備填堵缺口。滿城的屏障便是這厚重的城牆,一旦被攻破,憑城中的人數是無法抵擋優勢明軍的。柯魁當然不會想到,朱永興最擔心的其實是滿城內逐屋逐殿的爭奪,最憂慮損壞那些在歷史長河中倖存下來文物建築。

城外的明軍更加忙碌,火炮調整。步兵列隊,肅殺的氣氛迎面撲來,一場大戰即將展開。

上午九時許,明軍的火炮開始依次射擊,然後停歇了一會兒,重新調整,再接下來便是威猛的齊射。西北兩門是主攻,東南兩面的正陽門和朝陽門則是牽制性進攻。

低沉的炮聲不斷響起,慢慢匯聚。形成了壓制一切聲響的巨大轟鳴,大地也在顫抖。一道道火光閃爍而起,伴着濃重的白煙,巨大烏黑的炮彈以勢不可擋的威勢擊向預定的目標,不住的砸在城牆之上。城頭上磚石飛揚,跑不迭的都被砸成了肉泥,僥倖逃脫性命的亦不能再在城頭立足。

滿城上亦架有火銃火炮,但射程和威力卻不能和明軍相比。從江上軍艦上卸下來的長炮、加農炮足有上百門。在七八百米的距離更顯破壞力。

柯魁見被轟擊的城頭難以立人防守,便命令旗兵在城牆下嚴陣等候。只等敵人步兵登城時,再衝上去予以反擊。

明軍的火炮轟擊開始放緩,輪流降溫,輪流射擊,依然保持着炮擊的持續性。一個時辰,炮擊依然在這一段區域內持續。沒有停止的跡象,給城內的清兵造成了持續的心理壓力,城堞被炸平,城上的火炮被摧毀殆盡。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明軍又推出陸戰小炮。靠近城牆。

重炮慢慢停歇,陸戰小炮又繼續轟擊,威力雖小,但依然具有破壞力。

隆隆的炮聲驚動了城內的居民,他們紛紛尋找高處,向着滿城這邊張望,互相議論紛紛,眉飛色舞地談論着滿城何時能夠被攻破。

休息了將近一個小時後,重炮再次開始發威,沉重的炮彈在城牆上撞擊,磚石一塊塊破碎,一個個小缺口漸漸形成,然後越變越大,連接起來。

柯魁心中着急,但也只能幹瞅着,此時炮轟未停,上城修堵無論如何是無法辦到的。

煎熬、恐懼、焦灼……種種情緒籠罩着滿城內的旗人,大難臨頭的預感越來越是強烈。

炮聲終於停了,吶喊殺聲驚天動地,明軍向着城牆發起了第一輪衝擊。

“上城,上城。”柯魁嘶聲叫喊着,指揮着旗兵登城防禦。

待柯魁帶着旗兵趕上碎石爛磚遍地的城牆,便看見城外明軍的步兵陣列離得還遠,這些明軍並沒有快速奔跑,而是以嚴謹的陣勢慢慢向前。

“來吧,來吧,讓你們知道八旗的厲害。”柯魁揮舞着腰刀,命令旗兵將城下的火銃、擡槍、劈山炮盡數擡上來,預備隊也在城牆下列隊,準備給攻城明軍以迎頭痛擊。

望遠鏡的視野中,城頭清兵越來越多,將武器擺放架設。錢邦宸嘴角上翹,帶着不屑的冷笑,下達了轟擊的命令。

通,通,通……伴着一聲聲悶響,在明軍的陣地上騰起了一團團煙霧,一顆顆閃着火星的炮彈飛向城牆。

這是一輪威猛的齊射,上百門天威炮將開花彈密密麻麻地射了過來。落地,滾動,爆炸;落地,彈跳,爆炸……

城牆外,城牆上,城牆內,一團團火光閃現,一聲聲爆炸響起,硝煙升騰,彈片飛舞,這一段城牆立時被煙霧籠罩。

聚集在城牆附近的城內八旗頓時被炸的血肉橫飛,傷亡慘重。柯魁被爆炸的氣浪掀下了城頭,幸好是砸在下面人的身上,只是腿受了傷。

灼人的氣浪撲面,慘叫哀嚎不絕於耳,煙霧中柯魁彷彿置身於地獄,身上痛,心中更痛。這是敵人的詭計,他醒悟過來,但又有什麼用呢?爆炸聲慢慢停了下來,柯魁的耳朵嗡嗡作響,但卻聽見了金鼓號角齊鳴,明軍終於要登城進攻了?

“上城,上城!”柯魁的嗓子已經啞了,腿上也疼得厲害,但還是忍痛用單腿跳起來。大聲吼叫着。

旗兵旗人雖然傷亡不小,但卻勇敢地衝上了城頭,正是身處死地瘋狂反撲的心理和氣勢。其中有很多旗人婦女也抓起武器登城,準備與明軍作殊死搏殺。其他地段的旗兵眼見明軍要從此進攻,紛紛抽調人手趕來支援。

明軍的步兵隊列又前進了一段距離,離城牆已經不到百米。柯魁行動不便。正有人治療,卻沒有立刻登上城頭。

“開火!”錢邦宸用望遠鏡瞭望着,估摸着時間和集中起來的清兵的數量,再次下達了命令。

炮聲隆隆,直射炮轟擊城牆,天威炮曲射殺敵。一輪下來,這一段城牆上下已經遍是旗人的屍體。

柯魁在吐血,他不知道該如何佈置。放棄城牆,則意味着滿城被破。這是他不能選擇的辦法。

重炮開始持續射擊,城牆上的缺口越來越大。已經是下午兩點左右,柯魁只能再集中旗人,準備封堵這隨時會被突破的缺口。

待火炮轟擊了半個時辰之後,十餘米的城牆已被砸開,崩塌下陷,足以讓士兵徒步登城。

然後,明軍稍退回去的步兵隊列突然發一聲喊。向前疾速衝來,很快便接近了城牆。

透過被炸開的缺口。旗人們嘶聲大喊道:“敵人,敵人來攻城了!”

柯魁全身一陣抽筋,只覺得額頭和背心一瞬間沁出一層汗來,啞着嗓子喝道:“列隊向前,擋住他們!土袋石塊,封堵缺口。”

在五十步的距離內。明軍步兵停止了前進,用燧發槍向着缺口處猛烈射擊,不少缺口處的清兵,或是堵缺口的旗人被擊中倒地。

“放箭,放銃……”柯魁大聲指揮着。想與明軍對射,壓倒明軍,以便迅速地堵塞缺口。

然後,柯魁又聽到了那熟悉的聲聲悶響,比以往兩次更猛烈、密集的轟炸猝然臨頭。明軍不僅使用了天威炮,還在更近的距離使用了轟天炮。

火光一個個爆響,爆炸已經分不出個兒來。到處是灼熱的硝煙,激飛的彈片。數斤重的火藥包爆炸,即便是趴在地上,也會被震傷內臟。每一個彈坑出現,周圍數米之內便是殘肢斷臂,屍體橫陳。

爆炸過後,這一段殘存的城牆內外都隱在了一片混沌之中,分不清哪些是瀰漫的塵土、哪些是爆炸的硝煙。倖存的敵人被震得七葷八素,呼吸分困難,空氣似乎全都被燒光了、被擠走了,他們努力地張開嘴,隨着每一次喘氣吸進體內的卻盡是嗆人的硝煙。那些炙熱的煙霧在喉管之中、在肺葉之間灼燙着,火辣辣的,就好象要在人的胸膛裡再一次爆炸一樣。

震盪的大地平靜了,硝煙在一片哭嚎和慘叫聲中漸漸散去。人們能夠看到爆炸點周圍到處都是屍體,有的蜷臥在碎磚殘土中,有的從土磚裡探出了半截身子。地面上一片狼籍,有的黝黑、有的焦黃,那些被犁翻的泥土之中混雜着斷裂的武器零件和殘破的軍服。

在劇烈的爆炸之中,大大小小的石塊在形式地震的擠壓之下居然能從泥土裡彈射出來,迸得老高,砸得人頭破血流。

爆炸停歇了,硝煙漸漸散去,這一段地域已經是形如地獄般的悽慘。彈坑密佈,冒着縷縷清煙,到處是殘肢、屍體、血跡、破碎的兵器、血染的布片,以及血乎乎的不知是人的什麼器官。

傷者在哀嚎、慘叫,倖存下來的則顯得呆滯、遲鈍。有的旗人在巨響中失去了聽力;有的旗人則被震傷內臟,手足無力,連武器都拿不起來;有的旗人身上無傷,卻已經爬不起來,被震死在地上。

柯魁已經不見了蹤影,化成不知多少碎塊,散佈在戰場上。其他地段防守的旗人目瞪口呆,驚駭得無以復加,心頭更是絕望無比。

明軍尚未入城,且毫髮無傷,卻已經殺傷殺傷了上千名旗人。利用佯攻,利用旗人死守城牆的心理,消耗敵有生力量於城牆攻防的策略獲得了成功。

在東南,旗人同樣遭到了慘重的傷亡,明軍所使用的戰術與西北方向是同出一轍。轟城,佯攻,誘敵,密集轟炸……

亮光一閃,明軍步兵攀着梯子出現在了缺口,盔明甲亮。然後,槍聲響了起來,越來越多的明軍越過城牆,進入了滿城。

旗人調兵整隊,在副都統明祥的率領下向着缺口處發動了最後的進攻。無論男女,皆拿起武器,嚎叫着瘋狂衝鋒。但在明軍的火槍攢射、炮火轟擊下,終於以遍地的死屍作爲了結束。

明祥戰死,滿城中兩位最敢戰的將領都已不在,旗人軍心渙散。一部旗兵打開朝陽門,竄出滿城,但很快被明軍消滅,根本沒逃出外城。

明軍再次發起了勸降攻勢,可以接受旗人投降,並暫時放緩攻勢。陷於絕境中的人們,最容易受到誘惑。旗人一看生機乍現,拼死抵抗的勁頭立即削減。而一位清廷王爺則在此時站了出來,力主投降,以求不死。

這位身份貴重的滿清王爺便是信郡王董鄂,以膽小如鼠著稱。坐鎮南京,卻屁用沒有。長江水師過境時,嚇得他閉城不出;明軍大舉壓境時,他躲在滿城,更是不照面兒。

滿城被圍時,董鄂曾經提起是否有投降的可能。但被柯魁和明祥斷然拒絕,並告訴他,明軍不會放過他這個清廷要員,還是與城共存亡吧!(未完待續。。)

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17章 斷臂?第8章 依城挫敵第84章 搶灘登陸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72章 無題第73章 人心散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40章 兩奸計議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48章 大戰(二)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33章 立威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86章 疍家女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5章 定情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69章 譏諷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11章 結果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72章 退第145章 大包圍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81章 襲擾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35章 阻擊第202章 總攻(二)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6章 提點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72章 無題第230章 暗戰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66章 棄險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54章 再退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12章 兵潰第172章 無題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38章 廣國公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28章 雙層爆破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3章 安沛入甕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82章 無題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33章 立威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
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17章 斷臂?第8章 依城挫敵第84章 搶灘登陸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72章 無題第73章 人心散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40章 兩奸計議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48章 大戰(二)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33章 立威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86章 疍家女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5章 定情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69章 譏諷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11章 結果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72章 退第145章 大包圍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81章 襲擾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35章 阻擊第202章 總攻(二)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6章 提點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72章 無題第230章 暗戰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66章 棄險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54章 再退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12章 兵潰第172章 無題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38章 廣國公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28章 雙層爆破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3章 安沛入甕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82章 無題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33章 立威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