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兩奸計議

“邊外之地,山高林密,瘴氣叢生,遠道往攻,不可大意呀!”洪承疇嘴上說得謹慎,其實也沒真把騰越邊外的朱永興放在眼裡,象李定國、白文選這樣的名將都連連戰敗,逃避邊外,不敢擢清軍鋒芒,何況倉促會集的烏合之衆。

“是,經略說的是,吾這便傳信給張勇,囑其慎重用兵。”吳三桂說得恭敬,卻是敷衍之語,停頓了一下,他試探着說道:“經略深謀遠慮,三桂請教之處尚多,還望經略多多賜教啊!”吳三桂從袖中抽出一份禮單輕輕遞給了洪承疇,“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望經略萬勿推辭啊!”

洪承疇微微一笑,不動聲色的將禮單納入袖中,開口道:“長伯,你我世交,不必如此吧!雲貴地方初闢,節制彈壓,亟需總督重臣。雲南同貴州相比,尤爲險遠,土司種類甚多,治之非易。所以,元朝用親王坐鎮,明朝以黔國公沐英世守。吾自會上疏請議政王貝勒大臣爲久長計,留長伯駐鎮,俾邊疆永賴輯寧。”

“既如此,三桂在此多謝經略。”吳三桂聽得此言,起身一揖。

“且慢,且慢。”洪承疇輕輕搖着頭,說道:“還有些事情,長伯需得知曉。”

吳三桂愣了一下,急切的問道:“洪兄但請明言,三桂定當聽之。”

洪承疇緩緩說道:“滿洲兵將不服此地氣候,且思歸心切,長伯欲想永鎮雲南,還是不得心急,須要記住:不可使滇中一日無事矣。”

“不可使滇中一日無事矣。”吳三桂仔細回味着這句話,瞭然於心,朝廷還未批准他永鎮雲南,還未封他爲親王,如果雲南各反清武裝被快速掃平,豈不是得不償失。留着些抗清武裝鬧事叛亂,等待清廷加恩於己,這纔是上上之策。而且使雲南不安定,始終處於緊張的狀態,朝廷就不會收回給予吳三桂的大權,就會不斷拔餉增糧於雲南,吳三桂的地位自然會日益鞏固。

“大事不可有,小事不可斷。”洪承疇擺出一副智者的神態,沉聲說道。

“經略金玉良言,三桂受教了。”吳三桂真心實意的再次謝道:“久聞經略知識廣博,三桂偶得幾件古物,才疏學淺,竟不識之,還請洪兄幫忙鑑賞一二。”

“長伯美意,洪某敢不從命。”洪承疇笑着謙虛道,轉而又正色對吳三桂說道:“長伯,若地方土司作亂,當雷霆掃平之,不可使之蔓延;至於緬甸僞帝永曆,喪家之犬可緩圖之。吾當向朝廷上疏,請拔糧餉,以備使用。”

“經略之言甚是。”吳三桂點頭贊同道:“九月或十月間滇省糧食將告磬,到時馬匹糧草俱無,自然無法進剿,還望經略多多美言。”

洪承疇與吳三桂早在關外降清前,已結成世交,吳三桂以晚輩待洪承疇,十分敬重,關係很深。降清後,他們繼續保持密切關係,而此次又同徵雲貴,洪承疇總經略其事,無處不關照他,自無疑問。及戰後,洪承疇又提出以一王鎮守雲南,仿元、明兩朝成例,世守此地。他明裡暗裡舉薦吳三桂,爲他謀得永固的地盤。所以,吳三桂得以留鎮雲南,與洪承疇的支持確有很大關係。

兩奸談笑相宜,各得所需,卻也融洽,卻不知道輕敵必自敗,騰衝的征剿之戰竟會出現令人瞠目的結果,以至滇西震動,形勢轉變。

……

“攻城戰役,尺寸必爭,處處激戰,我敵肉搏,山川震眩,聲動江河,勢如雷電,屍填街巷,血滿城垣……”

站在來鳳山上眺望騰衝古城,朱永興耳旁似乎又響起了紀錄片《遠征軍》的解說詞。幾百年後,這座古城淪陷於來自東海的葺爾倭寇並毀於戰火,而倭寇也將在這裡犯下罄竹難書的罪惡。等到從倭寇手中重新收復失地時,上萬的中國將士在這裡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時代不同,但戰火卻依然可能要降臨到這座古城頭上。對此,朱永興感慨不已,長長嘆息。雖然他籌謀了一個很出人意料的巧妙計劃,但能否成功卻並不確定。所以,作爲備用計劃,即死守騰衝古城,挫敵于堅城之下,勘察騰衝古城的屏障來鳳山的地形地勢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在勘察過後,朱永興的信心開始動搖,因爲來鳳山實在太小,駐紮不了太多的軍隊。而一旦來鳳山被清軍佔領,騰衝城便會被四面包圍。這本來便是歷史上死衝騰衝的日軍的作戰方案,最後被全部消滅。

雖然可以借鑑歷史上遠征軍反攻騰衝的經驗教訓,但冷兵器時代的作戰特點與熱兵器時代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朱永興對於死守騰衝是越來越不看好。

守騰衝,但不能戰於騰衝。朱永興把目光投向北方,湍急的怒江和海拔3000多米的高黎貢山是護衛騰衝的兩道天然屏障,應該把戰場選擇在那裡,在高黎貢山險峻的隘口設下重重關卡,據險阻擊清軍,使清軍知難而退。

是的,如果自己原來的設想不能成功,阻敵於高黎貢山就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只要堅持一個月,隨之而來的雨季將使怒江的水面寬度從八十多米陡然間漲到四百多米,且水流湍急,山中驛道更是路滑難行,清軍的補給將無法保障,甚至有被切斷後路的危險,只能想辦法渡江撤回。

一陣銀鈴似的笑聲打斷了朱永興的思緒,夢珠帶着兩個侍女從山路上轉了過來,帶着清新純真的氣息來到了朱永興身旁。

“殿下,那溫泉泡起來真舒服,我差點都睡着了。”夢珠的兩腮紅撲撲的,象是抹了胭脂,容顏更添俏麗,頭髮也還是溼的,晶瑩的水滴在陽光照射下閃射着光芒,彷彿滿頭的珠翠,使離朱永興不遠的侍衛皆爲之側目。

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82章 無題第166章 無題第99章 軍歌第31章 故國風情第39章 聖意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45章 妥協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6章 柔情蜜意第89章 勝利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88章 大調整第33章 無題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45章 天變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9章 決戰第78章 勝利之因第45章 大反攻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17章 斷臂?第69章 雨季之威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87章 接戰(二)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26章 無題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42章 會晉王第47章 大戰(一)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64章 計議第154章 赴廣東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67章 梆子腔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73章 小朝會第5章 寨子第69章 勳章,土地第61章 縝密分析第81章 襲擾第87章 接戰(二)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89章 東征前線
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82章 無題第166章 無題第99章 軍歌第31章 故國風情第39章 聖意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45章 妥協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6章 柔情蜜意第89章 勝利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88章 大調整第33章 無題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45章 天變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9章 決戰第78章 勝利之因第45章 大反攻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17章 斷臂?第69章 雨季之威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87章 接戰(二)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26章 無題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42章 會晉王第47章 大戰(一)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64章 計議第154章 赴廣東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67章 梆子腔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73章 小朝會第5章 寨子第69章 勳章,土地第61章 縝密分析第81章 襲擾第87章 接戰(二)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89章 東征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