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

鄭家內亂將起,南明政府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一派認爲此時是聯合臺灣解決鄭經的好時候;一派認爲應該觀望勝敗再作定奪;一派認爲可藉機迫壓,控制金廈,使海軍的基地轉向東南,能更有利地配合陸軍作戰。

而金廈的鄭經和臺灣的鄭襲都向廣州派出了使者,拜見朱永興,希望達到各自的要求。鄭經要承襲延平王的爵位和國姓爺的榮譽,並請朝廷允計他討伐臺灣的叛逆亂臣;鄭襲則拿出了鄭成功的遺書,希望朝廷不準鄭經承襲爵位,只許其監守金廈,並封鄭襲爲招討大將軍,鎮守臺灣。

從鄭成功的遺書上分析,儘管鄭經忤逆、衆將抗命,他在最後還是在爲鄭氏家族做着打算。把臺灣留給弟弟,金廈留給鄭經,可謂是雙保險。如果朱永興照此處理的話,鄭經沒有了朝廷允准,又要擔心明軍的行動,可能不敢強行武力解決臺灣,鄭家內訌、自相攻殺的局面顯然不是鄭成功所希望看到的。

也正是看出了鄭成功的心思,朱永興才並沒有按照遺書上的請求去做;也正因爲福建戰局的發展,他又不肯損耗水師力量,用武力解決鄭經;也正因爲他要藉此謀求最大的利益,便不能輕易答應鄭經或鄭襲。

“殿下有意觀望勝敗,才能最後定奪否?”易成比較傾向於藉機解決鄭經,畢竟目前有實力阻礙朱永興的只剩下鄭氏一家。

“孤無意觀望勝敗。”朱永興搖了搖頭,說道:“若是金廈與臺灣開戰,鄭經必勝無疑。而解決鄭經,也不是最佳時機。孤的辦法很簡單,一個字‘拖’。”

佔據臺灣的鄭襲與黃昭等諸將資歷太淺,並不足以服衆。而鄭經卻得到了鄭成功族兄鄭泰的支持。以及金廈諸將的擁戴。無論從聲望,還是從實力,鄭經都能夠輕易取勝。如果不是礙於朝廷,礙於朱永興。鄭經早就按歷史上那樣。繼位發喪,兵指臺灣了。

如果在臺灣的是鄭泰。朱永興使會做另外的佈置,而不是現在這樣用“拖”來待變,等着最有利的結果。

“臺灣使者誇大其辭,言兵力足以抵擋鄭經。卻不知道在佈防上是大錯特錯,戰事未開,已輸了一半。”朱永興嘿然冷笑道:“澎湖爲臺灣四達之咽喉,外衛之藩屏,攻臺則必先取澎湖,守臺則必先守澎湖。臺灣孤懸於海濤之中,若澎湖一失。則進退失據,其勢已敗矣。”

“然殿下卻未加以提醒。”易成稍有些醒悟,但還是有不解之處。

朱永興點了點頭,苦笑一聲。說道:“因爲這只是鄭家內訌的開始,孤只是給鄭經添點麻煩,使我軍在東南有更有利的態勢。等到鄭經打下臺灣,嗯,你覺得他會怎麼做?”

易成沉思半晌,試探着說道:“統一事權,鞏固根基,消除對其不利的議論和影響?若是外姓,恐怕在鄭氏集團中無人可威脅到鄭經——”說到這裡,他的眼睛猛然睜大,驚訝道:“鄭泰,殿下是要說鄭泰和鄭經會起爭鬥?”

“是啊!”朱永興無奈地嘆息一聲,但在易成耳中卻聽出了些許期盼的味道,“說起來有些令人費解,那鄭泰不僅是鄭家德高望重的老臣,更在關鍵之時用自己的聲望穩定了金廈軍心,甚至不惜觸怒延平王,保護了鄭經。說是鄭經的救命恩人也不爲過,鄭經怎麼就會向他下手呢?”

“屬下明白了。”易成重重地嘆了口氣,“鄭泰是延平王的族兄,久經戰陣且深得軍心,還長期打理鄭家商業貿易,於廈門大捷亦多有功勳。這樣一個有實力、有本事、有聲望,還不肯惟命是從的傢伙,鄭經得位不正,要統一事權,樹立威信,必然要對其下手。”

“嘿嘿。”朱永興冷笑了兩聲,用鄙夷的語氣說道:“鄭經學會了乃父的殺伐果決,卻——,哼哼,虎父犬子啊!”

易成連連點頭,表示贊同。並不是他百分之百相信朱永興的猜測,而是因爲朱永興能想得這麼深,讓他感到欣慰和放心。鄭家內亂,這只是一個縮影,或者說是一個側面的寫照,朱永興能想到這些,自然也會對自己以後該何去何從有清醒的認識。按照易成所想,朱永興已經意味到政治鬥爭的殘酷,那麼,在與永曆,或與其他覬覦大位的家位爭鬥時,便不會心慈手軟。

“等到鄭經要統一事權,在內部大事殺伐之時,方是咱們動手的良機。”朱永興的目光已經移注到桌案的文件上,語氣也變得平和,“或大舉擴充實力,或逼迫鄭經避走臺灣,大陸沿海將盡是我水師馳騁之地。介時,風帆所指,南極高、瓊,北盡登遼,何地不可以聚兵,何地不可以攻掠?滿清,敗矣!”

滿清敗矣!易成如聽到了洪鐘大呂,驀然注視朱永興。而朱永興的神態已恢復了自然沉靜,筆在紙上刷刷地寫着,似乎正在繪製勝利的宏圖。

……

“發喪,起兵,待滅了亂臣賊子,再看那岷藩還有何說辭?”鄭經怒不可逷,拍案而起,把茶碗都掃到了地上。

重禮送至廣州,使者極盡謙卑,鄭經覺得已經給足了朱永興的面子,但使者派人傳回來的消息卻令他感到失望,感到憤怒。

要請示永曆天子,這明顯是推託延宕。雖然在承襲王爵的程序上確實如此,但明眼人都已經看出來,只要朱永興同意,事無不準,且時間長短,也在其掌握之中。那是想快便快,想慢便慢,全由其心意而定。

“世子襲爵,名正言順,又何必仰人鼻息?”馮錫範對朱永興的印象也不好,就着鄭經的話煽風點火,“便是對外言說世子已承襲王爵,又能怎樣?”

陳永華心中很矛盾,既感念鄭成功的知遇之恩,又認爲對抗朝廷有違他心中的春秋大義。沉思良久,他才委婉地說道:“若是背上僭越之嫌,恐於世子不利。岷藩怕也是有些顧慮,纔不敢擅專,要請示天子定奪吧?”

“哼,他還不夠擅專嗎?”馮錫範有些不屑地冷笑道:“就是一個活曹操,把天子棄於異邦,不言接駕,誰還不知他是個什麼心思?”

“話雖如此,岷藩畢竟是朱氏子孫,如今兵強馬壯,亦不可輕易與之爲敵。”建平侯鄭泰咳嗽一聲,緩緩說道:“大義名分在手,先王亦要在表面尊奉。依吾看,承襲王爵可以稍待,攻打東寧卻不可以拖延。只要擊敗了那些賊子,王爵還是隻能由世子承襲。”

鄭經停下了急走的腳步,猶豫着問道:“只怕明軍包藏禍心,趁我軍攻打東寧時偷襲金廈。介時我軍浮於海上,進退失據——”

“屬下覺得不會如此。”劉國軒見鄭經欲言又止,便接話道:“明軍正專心於閩省戰事,必欲滅耿逆而後快,又哪裡能抽調出兵力?”

“臺灣可取,當速取。”鄭泰輕輕一拍桌案,大聲說道:“金廈彈丸之地,而東寧卻是萬世不拔之基。如能着力經營,可具自立自強之實力。若據有東寧,對外可攻掠大陸,對內則可安身立命,使我軍將士家屬有退路可言。若是世子擔憂,吾願鎮守金廈,以策萬全。”

“伯父久經戰陣,經驗豐富,鎮守金廈可保萬無一失。”鄭經的態度極客氣,笑着說道:“岷藩要觀望勝敗,那便讓他看看,我軍在東南依然是舉足輕重,依舊是兵馬雄壯。嗯,吾有意任命周全斌爲五軍都督,隨吾攻取東寧,不知伯父以爲如何?”

周全斌是鄭軍猛將,隨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又奉命領一軍前往南澳鎮守。鄭氏內亂初起之時,有傳言說鄭成功有密諭給周全斌,命他相機行事。鄭經心中猜疑,即趁周全斌回廈門之機,將其拘捕囚禁。如今鄭成功病逝,鄭經覺得周全斌已無威脅,必然會投效自己。

“周全斌去過東寧,瞭解虛實,正是攻打東寧之人選,世子決定英明。”鄭泰表示同意,並順口恭維了鄭經一句。

攻打臺灣的決心已下,經過一番商議,鄭經任命周全斌爲五軍都督,並由侍衛馮錫範、諮議參軍陳永華隨行,即日進兵臺灣。

會議散了,各人分頭去準備,馮錫範卻獨自留了下來,向鄭經秘稟事務。

“王爺可考慮過放棄金廈,專力經營東寧之事?”馮錫範話一出口,鄭經便愕然瞪視,不知道他吃錯了什麼藥,竟想放棄苦心經營多年的金廈。

“王爺,我軍將士多爲閩籍,金、廈與大陸近在咫尺。”馮錫範一口一個王爺地叫着,臉色卻很鄭重,不慌不忙地陳述着,“明軍若是擊敗耿逆,據有閩省,恐對我軍軍心大有影響。若是人在東寧,海濤千里,無船則不可渡,軍心可穩。”

鄭經聽明白了,不由得讚賞地點了點頭。若論影響力和號召力,鄭家不如朝廷;如果明軍能光復福建,對於鄭軍中鄉土觀念極濃的閩籍士兵來說,更加具有了吸引力。爲免將士效仿陳霸去投奔明軍,放棄金廈倒不失爲一個辦法。到了臺灣,只要嚴格控制船隻,士兵們既便是想回歸故土,也難以渡過茫茫大海。

……

第185章 情動第27章 攻城第99章 軍歌第111章 結果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66章 無題第98章 以南養北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95章 初印象第8章 依城挫敵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章 高平莫氏第5章 琉球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245章 天變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30章 無題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8章 緊急商議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28章 拉英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38章 三師相會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91章 外交,內政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28章 拉英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64章 計議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38章 反撲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69章 譏諷第172章 無題第30章 宗室入滇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章 陌生之地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271章 阻擊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5章 定情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94章 思考方法第88章 毒蘑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24章 隨想第99章 軍歌
第185章 情動第27章 攻城第99章 軍歌第111章 結果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66章 無題第98章 以南養北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95章 初印象第8章 依城挫敵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章 高平莫氏第5章 琉球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245章 天變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30章 無題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8章 緊急商議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28章 拉英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38章 三師相會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91章 外交,內政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28章 拉英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64章 計議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38章 反撲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69章 譏諷第172章 無題第30章 宗室入滇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章 陌生之地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271章 阻擊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5章 定情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94章 思考方法第88章 毒蘑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24章 隨想第99章 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