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

來鳳山是座火山,溫泉是其固有的特點,即便在後世,也是旅遊的亮點之一。朱永興笑着輕輕搖頭,說道:“今天就不去了,咱們下山吧,還有很多事情要最後確定下來呢!”

夢珠笑着點了點頭,跟在朱永興身旁緩步向山下走去,邊走邊意猶未盡地形容溫泉的好處,深以朱永興不能去體驗而感到遺憾。

朱永興含笑傾聽,偶爾插上兩句,使夢珠的興致繼續維持。等夢珠的敘述告一段落,朱永興才斟酌着字辭開口問道:“你們的族人都已聚集完畢,會不會對我盤桓不去,還要用你們的族人打仗感到不滿?”

夢珠猶豫了一下,還是照實說道:“有幾個寨老確有非議,但已被我父及大巫壓了下去。他們目光短淺,不明白幫殿下便是幫猛山克族的道理。如果沒有殿下的封誥,沒有明軍的助陣,就算打下高平也不得安寧,那安南鄭氏豈肯幹休?再者,清軍是殿下的敵人,也是猛山克族的敵人,今日不打,以後怕也躲不過去。”

“能這樣想便好。”朱永興鬆了一口氣,沉頓了一下,說道:“我這就下諭旨,封思威族長爲安南都統使,有了這個名義,也能安定你族衆人之心。嗯,說起來也是我疏忽了,未能提早想到此事。”

“多謝殿下。”夢珠笑得開心,說道:“殿下不是涼薄之人,更不是過河拆橋之輩,我,我爹和大巫都深信於此。其實就連帶兵的幾位寨主也很佩服殿下,願意爲殿下而戰。”

“是嗎?”朱永興略有些懷疑,但現在能得到猛山克族的全力相助是很重要的致勝關鍵,這些天生的叢林戰士在騷擾襲擊方面不可或缺,是目前的明軍所不能替代的。

“真的。”夢珠眨着睫毛奇長的大眼睛,一本正經的說道:“殿下祈禱上天,得醫病療傷的妙法,我族之人也因此受益,誰還懷疑殿下不是神使?”

沒想到裝神弄鬼的影響會這麼大,朱永興心中感慨時代的特點,又覺得或許以後可以在關鍵時候再故伎重施。當然,什麼埋石人兒、魚肚子裡塞布條、半夜三更學鬼叫這樣低級不上層次的招數,朱永興已經不屑爲之。

一行人剛剛回到騰衝城內,還未來得及歇息一下,易成便急急忙忙地趕來,告訴了朱永興一個好消息。

“挖通了?好,太好了。”朱永興聽到這個好消息,立刻從椅子上蹦了起來,滿天的雲彩都散了,實施他籌謀的軍事計劃的最後障礙解除了,作戰行動終於可以按他的想法開始進行了。

“殿下,恐怕還需要十餘日方能最後完工。”易成強壓喜悅,謹慎地提醒道。

十餘日,朱永興摸着下巴想了想,覺得時間上應該來得及,便笑着讚賞道:“吾雖未獎賞,但你最近立的功勞吾可都記在心裡,等到此次作戰獲勝,首功當推鄭長史。”

對於易成,朱永興是打心裡感激的,沒有他和鄭氏族衆的幫助,朱永興就難以快速聚集起一些急需的人才,也難以這麼快地穩定住聚攏而來的明軍的軍心。蛆療和青嵩固然解了燃眉之急,但沒有鄭家運來的藥材,以及一些馬幫人員從山野叢林中辛苦採來的三七、三臺紅花、碎米柴等中草藥,明軍的傷病哪有那麼快被治好的。沒有鄭氏族人急招而來的幾十名礦工,朱永興的戰術設想也將全部落空。

“殿下謬讚了,屬下只是盡其本分,做的也是微末小事,豈敢當首功?”易成謙遜地的推脫着。

“吾心裡有數,這首功非長史莫屬。”朱永興很堅決地重複着,並且揮手打斷了易成的再次推辭,沉聲說道:“此事不可與外人知曉,等到用上的時候再告知領軍將領。”

“殿下放心,屬下已經安排好了,絕不會走漏半點風聲。”易成表情一肅,躬身向朱永興保證。

“你辦事吾很放心。”朱永興又讚賞了一句,才大馬金刀地往椅子裡一坐,凜然下令:“請衆將立刻前來議事,清軍進攻在即,我們要加緊行動了。等等,咱們先商議妥當,議事之時儘量由你來向衆將解說情由。”

……

“永昌守將張勇,清軍名將,智勇兼備,所部兵馬也甚精銳——”定朔將軍吳三省停頓了一下,覺得自己有些畏敵怯戰,忙轉圜道:“若是我軍倚堅城而守,敵人遠道而來,攻之不取,必難以持久。棄城而戰,是否有些草率,還望殿下慎之。”

易成看了一眼朱永興,得到他的示意,開口說道:“名將用兵必謹慎,若是循規蹈矩,我軍兵力不足,難佔優勢。倚城死守,自陷被動,若外無援兵,只等清軍自退,則無異於坐守待斃。”

廣昌侯高廣貴沉吟了一下,說道:“若將騰衝城拱手讓與清軍,則清軍得一堡壘,以此爲踞,屯積糧草,便可進退自如,我軍豈不更難以取勝。”

“騰衝城雖堅固,然殿下已得破城之法,若要攻取易如反掌。”易成很自信地指着地圖說道:“永昌清軍不過萬餘,能出動者最多不過八千,沿途關隘要道亦必設營守護,以防我軍斷其糧道,能至騰衝之清軍當不超過六千。棄騰衝,則又又牽制其軍一部,最後能與我軍決戰的只餘四千之衆,我軍當有勝算。”

“不知殿下攻取騰衝之法能否見告?”懷仁侯吳子聖雖然早料到會有一戰,但對攻取騰衝易如反掌之句話頗有疑問,試探着開口詢問。

易成再次望向朱永興,見其沉吟了一下輕輕搖頭,便開口說道:“天機不可泄露,諸位將軍當信任殿下有此能爲,傾力以助纔是。”

這話說得有點重,誰也不肯明言懷疑朱永興,儘管心中有疑惑,在這個時候也只好凜然遵命。

朱永興固然有些謹慎小心過了頭,不肯把撒手鐗提前告知,但此戰關係重大,一旦泄密,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他只好以天機不可泄露來作搪塞。

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31章 故國風情第2章 無題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2章 高平莫氏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38章 廣國公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86章 接戰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12章 兵潰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章 高平莫氏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67章 排除萬難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40章 兩隻重拳第4章 封賞,臺灣第138章 廣國公第26章 初涉殺場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22章 水利部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97章 唯一生路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21章 柔情蜜意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79章 雪中送炭第21章 柔情蜜意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47章 大戰(一)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8章 元江城防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3章 絕死一擊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31章 段氏遺族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00章 佔優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79章 雪中送炭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99章 軍歌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70章 開路迂迴第43章 保寧
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31章 故國風情第2章 無題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2章 高平莫氏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38章 廣國公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86章 接戰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12章 兵潰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章 高平莫氏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67章 排除萬難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40章 兩隻重拳第4章 封賞,臺灣第138章 廣國公第26章 初涉殺場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22章 水利部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97章 唯一生路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21章 柔情蜜意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79章 雪中送炭第21章 柔情蜜意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47章 大戰(一)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8章 元江城防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3章 絕死一擊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31章 段氏遺族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00章 佔優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79章 雪中送炭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99章 軍歌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70章 開路迂迴第43章 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