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南京,南京

伴着一陣哭啼,一隊明軍押着數十名婦孺走了進來。城中有不少旗兵的眷屬,而這些旗人婦女的境遇十分糟糕,因爲她們的頭髮、服飾和漢人女子有較大的差別。更要命的是,即使這些可以改扮,但她們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旗人女子不纏足,她們原本引以爲爲自豪的天足,這時卻成了危險的來源。

“稟國公,這些都是旗人,是就地處斬,還是押到城外。”帶隊的小軍官見李來亨在此,便上前邀功般地請示。

“饒命啊,大人。”還沒等李來亨作出指示,一個旗人婦女突然衝出了隊伍,跪倒在李來亨面前,連連叩頭,哀求道:“我們是無罪的,我們也痛恨我們的祖先,因爲他們虐待漢人……”

幾個明兵斥罵着,趕過來將這個婦女死死按住。這個婦女的臉在地上被擠得變形,依然語音模糊地哀求哭叫“大人,殺死我們這些沒用的婦女和孩子,您能得到什麼呢?爲什麼不饒我們一命,顯示您的寬宏大量呢?大人……”

帶隊的小軍官抽出了腰刀,罵着上前,一道寒光,高高地舉了起來……

“慢!”李來亨忽然擡手製止,沉吟了一下,沉聲說道:“先將他們暫行看押,日後如何處置,由殿下定奪。”

旗人婦女的哀求,以及被抓捕的婦孺的哭啼,對李來亨雖有所觸動,但卻不是他作出決定的主要原因。剛剛擔任一軍之長,李來亨處事小心,他想到岷殿下素有仁厚之名,“降者不殺,棄械免死”是明軍喊出最多的話。殺旗兵是因爲他們具有潛在危險,那殺害婦孺似乎沒有必要。

如果因此而造成對伐朔軍的不利影響,或者讓岷殿下心生不悅,那這痛快的報復殺戮便有些得不償失了。所以,李來亨決定把這個事情交給岷殿下。是殺是留,他和伐朔軍便沒有什麼責任了。

………

七天破南京,這不是朱永興的狂妄,而是有其歷史依據和實際原因的。太平軍主力到南京後。便是僅用七天就攻破了南京。而且南京城極大,城牆共計三十多公里,再有爆破攻城,防禦範圍過大的南京城已經形同虛設。

事實上,在明軍金鼓齊鳴、炮轟南城的掩護下,工兵日夜施工,僅用五天便挖通了兩條地道,在鳳儀門附近的城牆下開始填裝火藥。

而就在前一天,殄朔軍的一個師在句容縣伏擊了由蘇州趕來增援的清軍。在丘陵曼衍,草木蒙蘢中。明軍蔽林扼險,以火器圍而攻之,一舉全殲了數千清軍。

雖然明軍沒有四面圍城,但卻派出了部隊在由東南增援南京的道路上或設伏,或截擊。接連擊退或殲滅了數支來援清軍。其中有蘇鬆提督標下游擊徐國第的馬步兵五百名;金山營參將張登選的馬步兵一千三百名;駐防杭州協領牙他裡的官兵八百名;駐防杭州鑲黃旗固山佟浩年的披甲滿洲兵六百名。

這些來援清軍接到郎廷佐調兵入援南京的羽書後,立刻急速行軍,從明軍故意留出的東南缺口赴援南京。援兵奉令即行,沒有會合一處後再行動,次第而來,正給了明軍個個擊破的機會。

當然,漏網之魚還是有的。但進入南京的這些清兵對大局已經沒有什麼影響,就等着被一勺燴了。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不妥,不妥。”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嗯,可以。”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不太趁景啊!”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好,能用上。”

太陽還沒有升起,而空氣裡卻已瀰漫着破曉時的寒氣,草上也掩蓋了灰色的露水。

在這歷史性的時刻。朱永興在親衛的保護下坐於鐘山之上,眺望古都南京,心情激動,卻在想着如何剽竊。

從永曆十三年(順治十六年,1659年)到現在(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年),三年多的時間,朱永興從一個出緬入滇的空頭宗室留守,風風雨雨,酸甜苦辣,終於到了樹立里程碑的時刻。得大江之南以爲基,以南伐北,亦不過是兩三年的時間,便能大功告成矣!

朱永興驀地感到疲憊襲上心頭,不由得向椅子中縮了縮。心力啊,他殫精竭慮,透支得太多了。

霧氣籠罩着儀鳳門,被明軍的佯攻折騰了一天的清軍,正在夢鄉之中,郎廷佐等清朝官員也正沉睡在美美的早覺之中。

迫於城外明軍的勢大,他不敢出城應戰,便依着朱國治的計策,抓來幾個瞎子,埋下幾個大缸,讓他們去聽。可儀鳳門依山而建,聽音效果本就不佳,加上明軍又是金鼓齊鳴,又是火炮轟城,幾個瞎子的聽力受到了嚴重干擾,並沒聽出什麼名堂。自然,郎廷佐等人也就不知大難臨頭,末日已經來了。

突然,轟—轟,驚天動地的巨響震醒了清軍的美夢,明軍引爆了城北儀鳳門段地道里的火藥。這次爆破,爲了一舉破城,火藥用得充足,兩條地道幾乎同時爆破,南京城厚實的城牆登時被炸開了四五丈寬的豁口。

金鼓齊鳴,喊殺震天,早已嚴陣以待的明軍吶喊着衝向城牆,當先者便是殄朔、蕩朔、破朔三軍抽出的精銳士兵組成的突擊隊。當霧氣和揚在空中的塵灰散去,明軍突擊隊已經殺進城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組織有序的後續部隊。

殄朔軍雖是攻城主力,但過於厚此薄彼也不太好。所以,突擊隊是三支,先入城,誰打得好,誰抓的、殺的清朝大官多,看你們自己的能耐。而在後續部隊中,又抽調了其他兩軍的火炮和炮兵予以配合,以增強戰力。

三支突擊隊皆是各軍精銳,每支隊伍是五百人,冒着灰塵衝進城內。缺口處的清兵非死即傷,根本沒組織起抵抗。突擊隊立刻分頭向市區殺去,分別搶佔城北制高點雞籠山和鼓樓崗,以及太平門。

除了搶佔要點。迅猛突進,爲後續部隊入城展開創造有利條件,也是突擊隊的任務之一。

缺口兩側城牆被佔領,入城通道已保無虞;明軍繼續涌入,已是第十個五百人隊;雞籠山和鼓樓崗被搶佔,突擊隊正殺向小營……

槍聲、爆炸聲、喊殺聲在南京城內蔓延、擴散,初升的太陽在背後射出紅色的光芒,籠罩了這座在戰火中顫慄的古城重鎮。

城陷矣!朱永興放下了望遠鏡,直覺得手心冰涼,竟是緊張加激動。出了不少的汗。

南京的得失,在軍事上實是一着要緊的棋子。南京素來有“襟三江而帶五湖,包東吳而連北越”之說,它是水路咽喉,扼長江、運河交匯要害。北可截斷京師糧道餉道。等於切斷血管;西可縱橫長江,擇地北渡。

而南京一失,江浙的清軍便如甕中之鱉,再難逃出生天。南方綠旗必然降者如潮,反正投誠者層出不窮,剩下的滿蒙八旗和漢八旗,以及北方綠營。算起來也就剩三萬多人,除了覆滅,再無其他結果可想。

失去了大江以南的清廷,自入關之後便戰事不止,又在這三年裡被西南崛起的明軍折騰得夠嗆。拆東牆補西牆地忙活,估計剩下的家當也不多了。

“殿下。敘國公來報,殄字突擊隊斬殺江蘇巡撫朱國治。”一個親衛展開軍報,念給朱永興聽。

“哦,這麼快。”朱永興淡淡一笑,說道:“傳孤諭令。殄字突擊隊首建一功,每人賞五兩銀元。”

原來,朱國治被炮聲驚醒,得知明軍殺進城來,立刻面無人色,急忙坐上四人擡轎,由數十名清兵開路,逃往滿城。可駐守在滿城的柯魁,卻不願打開城門接待他,並且教育批評他不該跑到旗人的地盤,應該組織百姓抗擊明軍,守住外城,好自爲之。

朱國治別無良策,只好命令轎伕擡着他四處逃竄。逃到小營,正好碰上明軍的殄字突擊隊。護駕的清兵一鬨而散,轎伕也把轎子一丟,扔下朱國治走人。明軍搶上前去,結果了江蘇巡撫的性命。

在很多清宮戲,甚至在《康熙大帝》的書中,都把朱國治說成是一個忠臣,將他描繪成清如水明如鏡,氣死海瑞羞死包公的正義形象的官員。但在歷史上,朱國治屬漢軍正黃旗人,在任江蘇巡撫期間搜刮無度,人稱“朱白地”,先以抗糧爲名,製造江南奏銷案。又在哭廟案中,羅織罪名殺害蘇州金聖嘆、倪用賓等人。

就是這樣一個死心塌地的爲清廷從事聚斂,對疑似反清的言論和思想則毫不猶豫地殘酷鎮壓,明目張膽地收受賄賂,肆無忌憚地剋扣軍餉,在民間獲得了“朱白地”稱號的王八蛋。歷史上被調任雲南後,三藩之亂時,痛恨其入骨的吳軍士兵將其殺死,其肉分而食之,可謂是屍骨無存。

但朱國治這種對與漢人反抗者不共戴天的情操深深感動了康小三,爲了表彰他對清廷死而後已的忠誠,清廷爲其著書立傳,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全天下宣傳他的事蹟,上升到了忠良楷模的高度。流毒遺傳,直到現代的很多時候,朱國治依然是以聖賢面貌出現在書籍和銀幕上,在信息發達的社會,實在是令人不解。

比如在那個幻想着要再活五百年繼續製造文字獄,繼續壓迫漢人的《康小三大帝》中,朱國治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朱國治義正辭嚴地拒絕吳三桂的勸降,痛斥其分裂國家(當時有這樣的名詞和概念嗎?)的反動行爲,向吳軍官兵高呼滿漢平等口號,慷慨就義、含笑而逝。

嗯,在朱永興這個時空,朱大漢奸死得快,死得窩囊,醜陋的人頭被挑在高竿,成爲明軍士兵炫耀功績的飾物。

城中戰鬥依然在持續,入城明軍已經完成了初步展開,而其他地方的清軍紛紛被調來堵截。明軍頂着清軍的頑抗,用火炮、火槍形成強大火力,穩步向前推進,速度有所放緩。

東邊不亮西邊亮。城北的攻勢雖然遇到了點阻力,但卻爲城南的攻城創造了機會。

城南的破朔軍,乘着城上清兵被抽調去北門的空檔。藉着“城破”傳言帶來的恐慌氣氛,實行多點開花的策略,帶兵廣架雲梯,殺上城牆。城上清兵顧此失彼。被明軍分割斬殺。

在通常的攻城戰中,老百姓關門避險是應有之舉。但此次城破的消息一傳開,很多老百姓便扒門偷看,期盼着明軍快點佔領南京。

從南面殺進城去的破朔軍,只是略一發動,城中居民立刻積極響應,不懼危險,奮力搬開堵塞城門的土袋、磚石,打開城南的聚寶門、水西門。接着,城西的漢西門也被打開。大隊明軍隨即殺進南城,向城區推進。

決定戰爭勝負的原因有很多,但就短期決戰而言,決定因素無外乎四個方面:一是軍力,即軍事實力和軍事指揮;二是人和。即民心向背和民意傾向;三是天時,即氣候條件和決戰時機;四是地利,即自然條件和山川地貌。

在這四個方面,明軍幾乎全佔。城內居民更是不僅出力,而且自告奮勇,充當嚮導,引領着明軍向城內各個要點穿插攻擊。城內清軍遭到數面圍攻。抵抗之心頓失,紛紛潰敗逃竄。

從凌晨破城,戰至下午三時許,明軍已經基本控制了城內局勢,除少數敵人竄出城,由東南方向逃跑。但城外十幾裡外,還有負責截擊來援清軍的明軍部隊。這些散兵遊勇能夠逃脫的機會並不大。

這時間有些快呀!朱永興得到軍報,並沒有喜笑顏開,反而是臉色凝重。明軍如此快地攻克南京,只能說明城中的八旗兵見勢不可爲。並沒有死戰到底,而是撤回了滿城固守。而攻打這座城中城,纔將是最血腥、激烈的戰鬥。

滿人旗兵駐紮的內城,是南京的城中之城,好比北京的故宮。清軍入關後,對漢人始終不放心,滿漢之間的鴻溝始終無法徹底填平,旗兵與綠營各不相屬,各地旗兵除了鎮守地方,還有一個不能公之於衆的任務——監視綠營!

南京滿城,是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時修建的皇城,雄偉壯觀,堅固華麗,易守難攻。昂邦章京柯魁對外城防守沒有太大的信心,便提前早就打起了棄大保小的心思,在滿城囤積了大量的軍資彈藥糧食,把火銃炎炮炮密密麻麻地排滿了城樓,率數千旗兵和動員的旗人眷屬,準備固守滿城,垂死掙扎。

朱永興深知此戰之厲害,已經對攻城部隊下了命令,不得搶功倉促攻打滿城,以致遭受傷亡,損失士氣。先控制全城,將滿城圍困即可。

時近入夜,城內進一步安定,朱永興纔在親兵的護衛之下,由鳳儀門入城。作爲最先的突破口,由鳳儀門通向城內的街道是清軍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八旗兵也參戰了,試圖將明軍趕出城外。只是後來其他方向的明軍也破城而入,八旗兵才知外城失守已成定局,倉惶撤回了滿城。

遍地的血水與屍首已經初步清除,但朱永興所過之處,仍然看到明顯的痕跡。街道上碎石殘瓦,血跡爛布,到處都有火炮和手榴彈炸出的焦黑。越往裡走,戰鬥的跡象便越不明顯,這已經是清兵喪失鬥志,潰敗逃竄了。

沒有去兩江總督府休息,朱永興直奔滿城,路上便遇上了敘國公馬惟興帶着一干將領。朱永興不聽勸說,執意要先巡查,馬惟興等人只好無奈跟隨,直奔雞籠山制高點。

雞籠山又名北極閣,東連九華山,西接鼓樓崗,北近玄武湖,爲鐘山延伸入城餘脈。春秋戰國時期,以其山勢渾圓汕,形似雞籠而得名。雞籠山高約百米,是城中重要制高點。南朝齊武帝到鐘山射雉至此聞雞鳴,故雞籠山又改稱雞鳴山。明初設觀象臺于山上,又名欽天山。

俯瞰皇城,但見富麗堂皇,規模宏大,佈局嚴謹,而且城垣堅固,防禦工事完備。朱永興不禁久久無言,臉色凝重。

“殿下,我軍與破朔軍已將滿城團團圍住,蕩朔軍一部正追殲逃敵,其餘則固守城池。”馬惟興以爲朱永興爲攻破滿城犯愁,忙在旁寬慰般地解說道:“審訊俘虜得知,滿城內不過數千旗兵,縱是城垣堅固,亦難抵我軍炮火轟擊。即便要多費些時間,用坑道爆破也可攻破。”

朱永興點了點頭,敷衍似的笑了笑,說道:“傳孤諭令,圍困滿城要提高警惕,勿使敵人有可乘之機。另外,命各軍主將晚飯後至兩江衙署軍議。”說完,又舉起望遠鏡瞭望片刻,有些鬱郁不歡地下山返回。

勾起朱永興不快的正是看到了現在的皇城,那是曾被稱爲“世界第一宮殿”的明故宮,爲何在五六百年後,在他的記憶中竟然會蕩然無存,只剩下一些令人無限感傷的斷壁殘垣?

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36章 領悟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5章 正妃虛懸第72章 廝殺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98章 以南養北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00章 佔優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18章 極度震駭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22章 水利部第80章 京師大亂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00章 佔優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04章 報應第124章 授課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45章 大包圍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02章 轟擊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26章 提點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8章 離心之象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81章 書院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86章 接戰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85章 情動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60章 會趙王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26章 提點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29章 破城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96章 死地難脫第47章 大戰(一)第41章 自我否決第5章 寨子第35章 阻擊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5章 大反攻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60章 大結局
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36章 領悟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5章 正妃虛懸第72章 廝殺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98章 以南養北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00章 佔優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18章 極度震駭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22章 水利部第80章 京師大亂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00章 佔優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04章 報應第124章 授課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45章 大包圍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02章 轟擊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26章 提點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8章 離心之象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81章 書院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86章 接戰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85章 情動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60章 會趙王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26章 提點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29章 破城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96章 死地難脫第47章 大戰(一)第41章 自我否決第5章 寨子第35章 阻擊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5章 大反攻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60章 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