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元江宣慰

停頓了一會,朱永興纔開口說道:“從石屏至元江,卻不是隻有大竹菁一條道可走。雖然可能性很大,我們依然要考慮得周全一些。再說老武山吧,離元江似乎有點遠,容易被清軍切斷聯繫。”

“殿下,這只是初步的計劃,還需修改完善。”馬惟興拱了拱手,解釋道:“走大竹菁爲石屏至元江的最便捷道路,且清軍豈知我軍在此設伏?而老武山距元江亦不過七十里,清軍若屯兵遮斷,豈不擔心被兩面夾擊?”

歷史上,清軍還真獲悉了大竹菁有埋伏的情報,間道而走,繞離了伏兵;而老武山與元江的聯繫也確實被清軍切斷了,根本沒起到作用。朱永興沉吟了一下,不想就這個計劃與馬惟興糾纏。畢竟,他馬上要去安沛坐鎮,已經不再涉及到元江作戰的事情。

所以,接下來朱永興就安南鄭氏、鎮守安南佔領區、招募訓練新兵等事情做了交代。馬寶隨後也介紹了目前明軍和土兵的駐紮防衛情況,以及糧草物資的調配。

總的說來,鎮守佔領區的任務比較輕鬆,鄭氏大傷元氣,又專注於收復被南阮侵佔的地盤,對明軍暫時沒有威脅。莫氏也正在積蓄力量,鞏固地盤,在沒有明軍支持的情況下,也不大可能有什麼異動。

“殿下,那總督希望您能去元江坐鎮,這對聯絡各土司、各降將極有益處。”等朱永興和馬寶交代已畢,馬惟興在告辭前又轉達了那嵩的期盼。

“吾去元江坐鎮——”朱永興略略沉吟了一下,便輕輕搖頭道:“這與豎旗起事也差不多了,打草驚蛇呀,不妥。或者,偷偷的去?也不好,那樣就起不到那總督所希望的作用。”

“那總督四下聯絡,昆明清軍對此想必會有所覺察。”馬惟興說道:“我不動,敵亦要動。殿下要慎加提防。”

朱永興點了點頭,這也正是他所擔心的事情。不能自以爲事,不能把敵人想得太蠢,不能想當然地以爲敵人會按自己的計劃行動。但依據歷史資料,那嵩七月起義,昆明清軍在九月才大舉出動,可見滇省的雨季真的是制約清軍行動的一個關鍵因素。也就是說。他應該還有時間,至少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送走了敘國公馬惟興,朱永興便讓馬寶召集衆將,繼續商議元江的戰略佈署。既然是以拖延、防守爲主,以老武山作外援,便有些不妥了。至於在大竹菁設伏。朱永興也不贊同。伏擊成功自然是好,若是清軍繞道別走,這伏兵也就被隔離於元江之外,空自減弱了元江的防衛力量。

節節抗擊,騷擾襲擊,慢慢退至元江,再倚城固守。這幾乎就是騰衝作戰的翻版。在騰衝有高黎貢山作爲屏障,元江呢,朱永興在前世曾去遊玩過這座“天然溫室”。他記得從昆明驅車到元江的這一路上風景迷人,山嶺起伏,道路彎彎曲曲,猶如白色飄帶在崇山峻嶺間漂移。高架橋、盤山路、穿山洞數不勝數,高山、懸崖、山谷、水流、山莊則美如畫卷。

當然,現在朱永興不是在憧憬美景。而是在判斷昆明清軍想要抵達元江,途經的道路在目前的條件下,應該是很崎嶇難行的。元江又屬於周圍都是山的盆地地形,周圍的山也比較高聳險峻,有非常多的原始森林,作爲阻滯打擊清軍的戰場,還是相當有利的。

“在騰衝作戰時。化整爲零、散於敵後的擾襲部隊起了很大的作用,只是人數少了一些。”馬寶回憶着追擊線國安的情形,如果不是受到阻礙襲擊,沒準還抓不到線國安呢。所以對這個戰術很是讚賞,“此次應該增加力量,有數千熟悉地形地勢的土兵在山林中出沒無常,既可截殺信使斥候,切斷敵軍與外界的音信聯繫;還可適時變零爲整,攻擊敵人押運輜重糧草的小隊伍。”

朱永興對此表示贊同,土兵陣戰能力有限,這種在本鄉本土的騷擾襲擊,應該正是其所長。再加上地雷、手榴彈的使用,還有轟天炮的冷炮襲擊,清軍肯定要大吃苦頭。

“還需在元江上游擇一地駐軍以爲外援,人數不用太多,千人即可,要通習水性。清軍若立浮橋木寨阻隔元江水路,圍困元江城時,則可乘船順流而下破擊之。”朱永興最擔心的還是元江城的水道暢通,這可是增援的人員、物資必經之路。

“殿下,元江起事後,末將有意把指揮部移至元陽或虧容甸等長官司(現紅河縣),以便就近指揮。”馬寶提出的建議看似合理,卻讓朱永興遲疑起來。

元陽距離元江遠了些,而虧容甸等長官司又太近了,與石屏隔河相望,搞不好清軍佔領石屏後便會先來攻打。馬寶所率兵馬的任務可不僅是在危急的時候援助元江,還要保衛安南佔領區呢!

當然,清軍繞過元江,直接攻擊安南基地的可能性非常小。畢竟路途遠,所經多是地方土司的轄地,更有被元江起義軍切斷退路的危險,但也不得不防。

“指揮部設在元陽爲佳。”朱永興認真思索了片刻,說道:“虧容甸、思陀甸、落恐甸、溪處甸、瓦渣甸和左能甸六個長官司已經表示響應那總督,所轄土兵大部將赴元江,守衛兵力薄弱,不是安全之所。嗯,今日先把元江那邊的事情大體敲定,這以後還有變數,到時再相機調整吧!”

馬寶等將知道朱永興所說的變數應該是指軍情司那邊的情報。只是軍情司直接掌握在朱永興手中,具體的行動他們並不瞭解,也不好追問。接下來便只就元江的戰略戰術進行了商討,擬定了大概的計劃,由朱永興和馬寶用印後送往元江。

接下來的幾天裡,朱永興便把精力完全放到了軍情司,時刻關注着最新的情報。同其他各部門一樣,軍情司也得到了很大的擴充和發展,一些錦衣衛被從軍中抽調出來,充實進來,又有朱永興的指點。情報探聽更有針對性,效率也越來越高。

原來軍情司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周良甫已經轉到了民情司,着重於監督各級官員,及反映民情。現在是鄭昭仁和查如龍負全責,下轄四個處:情報處負責蒐集、分析情報和派遣間諜;行動處負責策劃各種政治軍事活動;反諜處負責進行反間諜活動,保護情報人員的安全,並偵察敵方的間諜活動;總務處負責預算和行政管理。

另外。情報司還建立了十幾個情報站,這得益於鄭家祖輩行商,以及馬幫走貨所積累起的人脈。昆明、永昌、大理、楚雄、玉溪等三江之內的情報站雖然都是剛剛成立,人手單薄,但已經建立起情報聯絡通道,並不時有情報送回。不管情報的用處有多大。朱永興都覺得是一個可喜的成就。

當那嵩爲起事四下聯絡的時候,朱永興也沒閒着,依靠着自己的記憶,他給軍情司也列出了名單,皆是史有所載的抗清土司。象寧州土司祿昌賢,新興王耀祖、嶍峨祿益、王揚祖、王弄土司王朔,蒙自李日森、李世藩、李世屏。路南秦祖根,陸涼資拱,彌勒昂復祖,維摩沈應麟、沈兆麟、王承祖等。

這些土司在歷史上沒有參與元江那嵩的抗清起義,或許是懼怕清軍勢大,或許是心存觀望,或許還有其他心思。只是現在的形勢卻與歷史上不同,明軍先有騰衝之勝。朱永興又征伐安南成功,頗有振作之象,想必會有人響應吧?

朱永興其實心裡也沒有底,但若能得助力,則元江起事陡增外援,作戰則更爲有利。而且,清廷的剃髮易服令。也在爲他達到這個目的,而平添了有利的條件。

“凡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遵依者爲我國之民。遲疑者爲逆命之寇,必真重罪,若規避惜發,巧辭爭辯,決不輕貸。皆地方文武各官,該當履行查驗,若有復爲此事,續進章奏。欲將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願本朝制度者,殺無赦。”

清廷在江南頒佈實行“剃髮易服令”,致得民情洶涌、烽火遍地,卻絲毫沒有吸取教訓的意思,每佔一地,仍舊嚴行不貸。而正是這種殘酷而頑固的政策,連率先附清而被准予承襲的思陀、落恐、左能、瓦渣、鐵容、納更等地土司也心生不滿,更何況那些尚在觀望、且早已崇尚漢服的衆多土司?

八月二十,第一批趕赴滇中的五千安南明軍通過老街,進入滇省,沿着之前的舊路前去與晉王李定國部會合。

八月二十五,大批彈藥由沙壩運至老街,裝載上船後,溯江而上,來來回回地運往元江城。

八月二十七,軍情司派出聯絡各家土司的情報人員開始紛紛返回,再綜合其他方面的情報,朱永興終於可以作出最後的佈署了。

八月二十九,朱永興召開了作戰會議,足足商討研究了一天,整個反攻作戰的計劃纔算最終確定,又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聯絡和準備。

九月初五,朱永興率領着一千明軍和一千猛山克族勇士,攜帶着武器裝備,乘船出發,沿元江趕赴滇中。

對於辛苦打下的基業,朱永興到底還是不放心,在得到晉王和趙王的情況報告後,原定要帶走的明軍數量又削減了不少。除了他帶走的七千將士外,駐守安南的明軍有兩千,各族土兵三千;馬上要趕赴元江的有三千明軍,汝陽王馬寶坐鎮元陽,手中還有預備軍隊兩千,以及各土司派出的土兵三千餘。

爲了這次翻盤之戰,朱永興可以說是傾盡全力,老兵、新兵、土兵一起上,動員了手中所有的兵力。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數字,他其實還留下了不少暗棋,準備在關鍵時候發動,或者是在清軍處於劣勢的時候,再煽動蠱惑,以收奇效。

…….

元江城,蝸居在一圈山的懷抱中,亮亮的吞食着陽光。周圍都是山的盆地地形,是元江獨特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雲南地屬高原,而元江這裡海拔僅三、四百米,周圍的山又異常威武高大,有非常多的原始森林,多數地方人煙稀少。

這種盆地地形,加上處在北迴歸線附近。光照強烈,其他地方因爲重重大山的阻撓無法快活伸展,而好容易找到了元江這樣一塊空地,可以伸展胳膊和腰肢,當然要美美的將光全部灑下來,猶如一個碗,滿滿盛滿了光亮。

前世遊玩的是被戰火摧毀後重建的元江城。與現在的完全不同。朱永興在船上舉目眺望,盡情欣賞,感慨不已。直到船速減緩,慢慢向岸邊靠去,岸上迎候的人羣纔將他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王旗豎了起來,岸上的人們紛紛跪倒。參拜皇明宗室,朝廷留守,岷王世子朱永興。

這個時候就不必藏着掖着了,朱永興就是給那嵩壯聲勢、漲人望,給參與起事的人們增信心來的。至於起義,不過是豎旗傳檄的事情,昆明的清軍又不是瞎子聾子。估計已經在做準備了。

“那總督,那巡撫,快快請起。”朱永興走下船,笑着先將那嵩攙扶起來,言語平易親近,向衆人顯示出他與那嵩不同尋常的關係。

“諸位請起。”朱永興又向跪着的人們高聲說道:“吾未至元江時,已聞那總督陳述此地官吏軍民之忠義,吾心甚慰。今至元江。特頒諭令,勿分軍民老幼,皆可仰首觀覘,低語談論,不爲罪也。”

那嵩身着明朝官服冠帶,臉上因激動而微微泛紅,他沒想到朱永興對他這麼看重。一個勁兒地往他臉上貼金,又趕忙跪倒,呼道:“謝殿下恩典,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人羣中爆發出激動的喊聲。

幾名護衛翻身上馬,當先的是兩名手持紅色令旗的騎士,緊隨其後的是四名並排而行的騎士,手擎着清道旗。個個都長得身材高大、虎背熊腰,身上盔明甲亮,看着煞是威風。

“殿下諭令,吾至元江宣慰,勿分軍民老幼,皆可仰首觀覘,低語談論。”幾名騎士放慢了速度,伴隨着嗒嗒的馬蹄聲,齊聲高喊着向前小跑,穿過城門洞,進入了城中。

喧譁聲從街道兩旁的百姓中響了起來,對這道比較奇怪的諭令,百姓們都表現出了驚訝的情緒。但片刻後又都伸長了脖子,期待的望着城門處。

“來了,來了。”道路兩旁的百姓紛紛跪倒,點燃香燭,負責維持秩序的明軍士兵也如臨大敵,警惕的目光四下掃視。

有明一代,雲南乃偏遠之地,見宗室留守駕到,百姓遮道相迎,焚香禱拜,這有那嵩刻意安排的原因,更有在封建時代,存於人們心中的固有等級觀念,以及對皇家威嚴的敬畏之心。

在封建時代,這種心理恐怕不爲現代人所理解。但是在歷史上,即便在朱由榔和他的眷屬被押回雲南昆明時,眼見皇帝蒙難,百姓縱觀之,亦無不泣下沾襟。

一隊手持旗幟的戎裝甲士緩緩行來,穿過城門洞。旗幟過去之後,又有隨行軍士手持着令旗、戟氅、紫方傘、儀鍠氅等器物作爲引導,緩緩行過,儀仗雖然經過了朱永興的大力刪簡,但還是讓百姓們頗長見識。

在兩排親衛的保護下,朱永興頭戴馬鬃瓦棱帽,身穿純絹大袖袍,腰繫黃絲帶,騎着一匹白馬出現在城門處,身後是那嵩等臣僚。

百姓們瞬間的激動過後,都屏住呼吸,大睜着眼睛,望着宗室留守、世子殿下含笑而來,甚至還向周圍的百姓們招手示意。

“殿下衝我笑了……”

“殿下衝我招手呢……”

“殿下相貌堂堂,英武不凡……”

百姓們交頭接耳,議論聲越來越大,情緒也越來越激動。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突然,人羣中爆發出一聲孤零零的喊叫。

這突如其來的喊聲如同池水中投入了一顆石子,激起的水紋漣漪飛快的在人羣中擴散開去。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祝殿下身體安康,中興大明。”

“佛祖保佑殿下。”

……

因爲宗室儀仗的威嚴,因爲固有的等級觀念所造成的隔閡和恐懼,因爲這一波波狂熱的呼喊聲而煙消雲散,一開始是百姓,他們笑着,歡呼着,後來連維持秩序的明軍士兵也激動的身體發抖,振臂高呼。

朱永興在傘下使勁揮舞着胳膊,鼻子發酸,眼睛溼潤,這就是我的臣民,這就是純真質樸的百姓。不管是漢族,傣族,苗族,還是其他民族,我還沒有爲你們做什麼,但我知道你們希望我爲你們做什麼。今天,現在我要說,我愛你們,我願用鮮血和生命來保護你們,我願爲你們的幸福生活而奮鬥終生,讓你們不受奴役,活得有尊嚴,有自由……

……

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04章 報應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96章 各有安排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5章 被誤導了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8章 元江城防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楔子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02章 轟擊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81章 襲擾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73章 人心散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0章 大勝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6章 提點第199章 接戰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73章 人心散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89章 勝利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26章 提點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95章 初印象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94章 相疑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3章 召見羣將第102章 轟擊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51章 戰後佈局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29章 破城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24章 隨想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06章 法陣第200章 佔優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34章 石屏擾襲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49章 烽火燎原第84章 搶灘登陸
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04章 報應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96章 各有安排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5章 被誤導了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8章 元江城防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楔子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02章 轟擊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81章 襲擾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73章 人心散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0章 大勝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6章 提點第199章 接戰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73章 人心散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89章 勝利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26章 提點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95章 初印象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94章 相疑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3章 召見羣將第102章 轟擊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51章 戰後佈局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29章 破城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24章 隨想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06章 法陣第200章 佔優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34章 石屏擾襲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49章 烽火燎原第84章 搶灘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