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接戰

防守不意味着怯於進攻,既然判斷出明軍主力在此,清軍的分兵迂迴便顯得過於狂妄和輕敵。當然,八旗軍以少勝多的戰例數不勝數,且大多是在主動進攻中獲得,即便明軍人多勢衆,也並沒有佔據什麼優勢。無論是從征戰遼東,還是席捲中原,或是進兵西南,都是如此。

經驗是可以借鑑,但過於相信則又是一種誤導。奇計妙策,說的便是如此。戰陣廝殺,講究的是變化,因時而變,因敵而變,因勢而變。明軍東征接連取勝,本應給清軍敲響了警鐘,但遠來的滿蒙八旗卻依然以我爲中心,依舊倚仗着騎射無敵的神話。由此,已經在戰略戰術上失了幾分。

迂迴繞襲的部隊還沒有傳來消息,這邊明軍主力盡出,突然反守爲攻,擊潰了佯攻的一部清軍後,向清軍大寨逼近。首當其衝的,便是耿藩兵馬的大營。

陽光下,遠處的地面探出了多面的旗幟,隱隱可以看到明軍的紅旗,再看過去,旗幟下,是一個個整齊的方陣。方陣中刀槍耀眼,盔甲閃亮。

清軍的號角不斷響起,軍陣結成,不斷的迎了上來。就在清軍大營外數裡,敵我雙方在相距不到一里處,都是相互停了下來。

“賊奴作戰,死兵在前,銳兵在後。死兵披重甲,雖死而不退,後又接輕甲善射之兵。最後爲奴賊精騎,人馬皆重鎧。待我銃炮擊發,急突而出。尤擅左右突擊,不見利而不進。或遠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沒,動靜之間,其勢極詭,最是難防……”

魏君重舉着望遠鏡,在中軍的指揮台上觀察着清軍的陣勢。輕抿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講武堂有對八旗兵將作戰特點的總結和評價,但也對目前的八旗作出過重估,現在看來,還真是如此。

“……兵員少了,士氣低了。賴以開國的久經戰陣、功勳卓著的大將已不復存在,他們的子弟即便承襲爵位。卻少不更事,缺乏戰鬥經驗,無法替代父輩馳騁疆場的角色。我軍有裝備之優勢,再以穩定製敵快速,以堅韌制敵強硬,以防禦破敵堅銳。則八旗不足畏,騎射不足懼……”

是啊,不動如山,任你狂風暴雨,我自巋然而立。就算是全盛時的八旗,又能奈我何?何況現在的八旗兵將。並不復當年祖輩之勇,披着虎皮的豺狼,又有何懼哉?

魏君重放下望遠鏡,心中愈發自信。對自己的自信,對手下兵將的自信,對武器裝備的自信,對軍心士氣的自信,對陣法對戰的自信……

燧發火槍裝填快速,威力勝於鳥銃,更可以讓火槍兵更緊密地排列,射出更密集的彈雨;加裝刺刀,既可抵擋騎兵衝擊,又可白刃衝鋒;陣前佛朗機射速快,彈雨密,對付集團衝鋒相當有力;空心陣中的火炮可曲射,天威炮打擊遠處,轟天炮就近支援,爆炸彈的威力令人瞠目……

這還只是武器上的優勢,明軍在佈陣上也反覆商議研究,煞費苦心地布出了中間突出的數個方陣。最突出的方陣便是魏君重所率第一師第一團的精銳,兩側分別是另外兩個師以營團爲單位列出的方陣。

清軍如果採取中間突破,則勢必撞上鐵牆,魏君重對這個最早組建、老兵最多、戰力最強的團可是非常自信的。這個團的後面還有二團、三團,除了三團組建較晚外,二團也是不輸一團的精銳。

中間突破受挫,清軍則可能採取左右側翼的突擊。突擊的清軍便會在明軍特意留出的空地上遭到正面和側面火力的交叉打擊,損失慘重是難以避免的。

說白了,明軍便是要倚仗火力的優勢,並想方設法地使其充分發揮。兩側大方陣落後於中間,可以說是一個陷阱,而方陣與方陣之間的空隙,則更是吞噬敵人的死亡地帶。

清軍見明軍戰陣整齊肅然,也沒有馬上進攻,同樣在觀察着明軍的陣形特點。陣前象是武鋼車,這很普通,是阻擋騎兵的常用戰法,但如此的排列密度似乎並不足以完全遏制住騎兵的衝擊;車後是一色的火槍兵,最前排的火槍上裝着明晃晃的刺刀,刀尖衝外,這應該也是爲防備騎兵,但如此便可以嗎?

穆裡瑪觀察良久,雖然對於明軍敢於進攻感到些吃驚,卻並不認爲戰場上己方正處於很大的劣勢之中。明軍的火銃裝備率一向很高,這在遼東征戰時便有體現。可那有什麼,一樣被祖輩的勇猛衝殺所擊敗,象羣鴨子般被趕得拼命逃竄,被殺得屍橫遍野。

在滿洲八旗眼中,他們很看不上明軍使用的火器,三眼銃不用說,就說鳥銃,那火器雖然射程遠,但是威力小,而且裝填很慢。

而且歷史上明軍火器操作時失誤多,意外多,很多火器臨戰時打不響,又容易炸膛。還有許多明軍沉不住氣,沒等敵人進入射程就忍不住亂開火。這樣的亂射自然沒有什麼威力,而且打光了子彈的火槍還有什麼用呢?形不成整體和持續的力量,火器在野戰中哪還有威力?這也是清兵累累在野戰中獲勝的原因。

幾個牛錄章京簇擁在穆裡瑪的大纛下面,在穆裡瑪的身旁,則是留守的一千八旗兵。觀察已畢,穆裡瑪下達了進攻的命令,進攻的當然是耿藩的兵馬。

儘管清廷諱莫如深,閉口不言,但穆裡瑪卻知道實情,並堅決地貫徹着這一意圖:採取以漢制漢的方針,不到關鍵時間不動用滿洲兵。即使在關鍵戰役中,也大抵是讓綠營兵和漢軍打前陣,滿洲兵將處於二線,這樣既可減少傷亡,又可起到監視漢軍和在最後關頭奪取勝利首功的作用。

隨着清軍戰陣的移動,明軍的鼓號旗幟也變了,立時一片移動的嘩嘩聲響,炮兵在形似武鋼車的旁邊最後一遍調整着佛朗機。陽光暴曬下來,炮兵的臉上一片通紅,不過他們都是緊抿着嘴,只是專心致志地瞄準着。(未完待續。。。)

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273章 潰敗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43章 保寧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272章 血戰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45章 大包圍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98章 以南養北第22章 響應配合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33章 無題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56章 拒詔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24章 授課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86章 疍家女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24章 隨想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00章 佔優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61章 縝密分析第81章 書院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17章 斷臂?第217章 困局第91章 軍隊建設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39章 兵臨大理第30章 無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38章 大海戰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95章 初印象第15章 定情第2章 高平莫氏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71章 慘烈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71章 局部——大局第50章 伏擊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
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273章 潰敗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43章 保寧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272章 血戰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45章 大包圍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98章 以南養北第22章 響應配合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33章 無題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56章 拒詔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24章 授課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86章 疍家女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24章 隨想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00章 佔優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61章 縝密分析第81章 書院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17章 斷臂?第217章 困局第91章 軍隊建設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39章 兵臨大理第30章 無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38章 大海戰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95章 初印象第15章 定情第2章 高平莫氏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71章 慘烈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71章 局部——大局第50章 伏擊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