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

“殿下想得周到。”陳上川輕輕搖了搖頭,說道:“只是現下正用人之際,海上將領缺乏。學時制雖好,吾暫時亦不能脫身。對了,你們是第一期畢業吧?”

段智英立刻挺起了胸膛,說道:“以前雖有講武會,但更名爲講武堂會,卻是第一期正式畢業。共有上尉三名,見習少尉五名,少尉三名,見習上士十一名,上士八名。”

“一共二十七名,不多啊!”陳上川不禁對段智英刮目相看,詳細詢問道:“第一期共有學員多少?這見習和正式又是如何界定的?”

“第一期學員共二百一十人。在軍中服役,或表現突出,或識字超百的,皆可調徵入學;有功名,識字超三百,且體魄健壯的,則不論服役時間,可由民身直入。”段智英解釋道:“滿學時,考試合格的,前者授正式軍銜,後者則爲見習,須經戰陣廝殺,有戰鬥經驗後方能轉正。”

“原來如此。”陳上川稍一沉思,便明白了其中究竟。

明軍兵將雖多,但識字的卻少,是以能獲得正式軍銜的更少;而隨着戰事獲勝,形勢變化,民間識書認字的入伍者增多,所以獲得見習軍銜的要多一些。簡單點講,那就是有戰鬥經驗的雖多,但識字者少,而新兵中識字的比率增加了,卻是缺乏戰鬥經驗。

“現下看是新人比率高,但以後老兵倒會更高。”段智英憑着自己的分析下了判斷,“軍中宣教官員正開展識字教育。只要肯用心,學會幾百個字。也用不了多少時間。”

新人老人都兼顧到了,岷殿下還真是煞費苦心。而且這是否就建立了一套公平、公正、激勵的選拔、升遷制度,陳上川越想,越覺得其中大有玄機,很不簡單。

公平、公正,且有激勵作用,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培養新生力量,以軍銜抗衡目前的官爵。並把這些新生力量打上講武堂的烙印,這纔是朱永興的全部目的。

以軍校起家,用新軍官建立自己的嫡系,朱永興對這種辦法可不陌生,後世成功的例子更給了他信心和啓示。

抗清將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據朱永興的判斷和估計,五年能與清朝形成真正的力量上的對峙。就是很令他滿意的結果了。當然,只要糧食基地建設得好,還有財力、工業能力的提高也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以後的進程會大大加快。

除了講武堂,朱永興還在建立政務學堂,培養文職官員。以便在治理地方中能夠切實貫徹實施他所制定的政策法規。換而言之,他正在試圖悄悄地改變傳統的科舉選拔官吏的方法,並且力爭使官僚機構達到最精簡的程度。

時間並不讓朱永興覺得充裕,除了時刻要面對清軍的壓力外,還有遠在緬甸的永曆和小朝廷。相對而言。對付清軍沒有什麼說的,就一個字“打”。而對永曆和小朝廷。朱永興確實相當的爲難。

從全國整個抗清的局面來講,永曆還需要存在,朱永興還得借朝廷留守的名義行事;而從將來的發展看,永曆及小朝廷的存在,又是一種隱患和制約,甚至可以說是阻力。

所以,朱永興現在一邊封鎖緬甸那裡的消息,一邊盡力把局面擴展開來,使人們習慣並適應他所推行的政策和模式。當然,建立威權,培養嫡系,攏絡人心,掌握錢糧大權等等,也是正在實施的應對手段。

雖然感到時間的緊迫,以及將來的壓力和阻礙,朱永興卻並不十分悲觀。永曆沒有趙構的謀略和手腕,自己更不是岳飛。

在送走了出征的水師之後,朱永興並沒有馬上離開下龍,而是聽取了由海防和庯憲前來的商團的彙報。

海防正在建設,滇省的商貿還是需要暫時在庯憲進行。安南王室和鄭氏在明軍的壓力下,不敢再肆意勒索,還退回了多收華商的錢財。這使得很多華商覺得有了後盾保障,便決定暫且保留在庯憲的商館,算是一個分銷點。

滇省佔領區各地的茶葉、回族的瓷器、白族的漆器、苗族的刺繡、傣族的蠟染等產品的出口都有明顯增加,現在又有下關的石磺(雄黃)打開了銷路。緬甸、暹羅、真臘等國崇信佛教,寺院多爲木製建築,在潮溼的環境中,防蟲防蛀便是一個需要很好解決的問題。

商貿帶來了收入,並有不斷增長的勢頭;商稅在增加,說明滇省佔領區的產品流動性在增強。朱永興在給自身增加財富的同時,也給佔領區的商業活動注入了活力。少了沿途的關卡、勒索,也激發起商人的積極性。

“招募蘇杭織工、繡工,以及松江織工的事務已經交給了幾家華商,估計很快就會有好消息。另外,各類工匠的招募數量尚未確定,還請殿下示下。”

前來彙報的是鄭硯北和兒子鄭昭達,還有兩名商務部官員,他們不是很明白朱永興要招募如此多的各色人等,到底是如何想法。但稟承着對朱永興的相信,還是很積極地執行他的命令。

“數量嘛?”朱永興只沉吟了一下,便確定下來,並令幾個人感到驚詫,“越多越好,不定數額。”

你們當然不知道,清廷的沿海遷界令一下,偌大的中國,對外商貿便幾乎完全斷絕,再加上政治腐敗、橫徵暴斂,有很多傳統工藝由此失傳。比如潞綢,在明朝盛時,潞安府有機織1.3萬多張,明朝派造3000匹。經過明末戰亂,清代僅剩織機300張,居然還是派造3000匹,致使“機戶支價賠累,蕩產破家”。逃亡的很多。但滿清朝廷並不因此放棄派造,直到機戶完全逃光。潞綢在歷史上消逝,纔算停止。

搶救傳統工藝尚在其次,而趁着滿清沿海遷界、焚舟禁海,朱永興要利用各種工匠,生產出被斷絕的產品,大做海貿,賺取利潤,纔是他的真實意圖。

儘管不解。但鄭硯北等人也未再發問,繼續向朱永興彙報海防的建設情況。現在的勞力不僅有調來的安南俘虜,還有從外面招募來的安南勞工,建設速度大大加快。錢容易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讓朱永興對越南史書上吹噓的越人的民族意識強烈嗤之以鼻。百多年後,越南人還願意往法國殖民者的佔領區跑呢,何況是現在。

“儘快建成。然後把咱們的商品全部拿到海防來出售。”朱永興意識到庯憲會成爲商貿競爭的對手,影響到商稅的收入,臉色不由得鄭重起來,嘿嘿冷笑了兩聲,說道:“非我即彼,想着兩頭得利。真是貪得無厭。好了傷疤忘了疼,不是被安南鄭氏勒索,哭着喊着來求吾爲他們主持公道的時候了?待海防建好,便放出風聲,在庯憲的華商將不再受我明軍庇護。禍福自擔。”

“殿下所言甚是,對忘恩負義之人。便要如此。”一個商務部的官員立刻表示贊同。

放出風聲?只是放出風聲吧?鄭硯北老奸巨滑,聽出了朱永興的弦外之音,不禁含笑頜首。

“另外,吾想了些章程,或者有助於海防商港的發展。”朱永興取出幾張紙,交給鄭硯北等人,讓他們先閱後再作議論。

這是一份類似於後世商品交易所的章程,很粗略,但主要的幾點都包括進去了。比如交易所會員制,履約押金的交付和退還,價格標示等等。

當然,朱永興根本沒把期貨寫上,只是希望提供有秩序的交易場所,提供公開的交易價格和統一的交易規則,通過這種集中化實現信息通暢、價格公平、買賣公平。從而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收取更多的稅金。

鄭硯北是最先看出其中訣竅的,不由得偷偷看了一眼在桌案前不知寫劃些什麼東西的朱永興,暗自欽佩不已。

對客商來說,把貨物運來,出貨便是最爲緊要的。若是一時找不到買家,就得在商館一直待下去,貨棧裡倉儲要錢,吃喝居住要錢,更不說耽誤時日了。若是自己販運貨物來海防交易所,卻不必再費勁心力去四處打聽了,每日到這交易所把自己的貨物品種和價格標示出來,買家自然會尋來詳談。

假以時日,這商品交易所必定人頭攢動。不知多少人要出售、購買各式貨物。而貨物只要運送到這裡,便可以直接到交易所,很快就可以把買賣談成。甚至貨物有時連入庫都不必了,直接在碼頭上等待就是。

“殿下睿智非凡,這章程訂得極好。”鄭硯北拱了拱手,待朱永興擡頭望來,才恭謹地開口說道:“在下覺得還可稍加改進,比如從南來北往的商人中獲取消息,可知異地商貨之大概價格,作爲參考標示,或可方便行商,爲交易所增加人氣。”

朱永興立刻想起了後世商品交易所的那種標牌,倫敦、紐約、曼谷、吉隆坡……有種時光錯亂的感覺,一時竟愣住了。

鄭硯北見朱永興不發一語,以爲自己的建議不合其心意,趕忙分辨道:“在下見識粗陋,請殿下勿以爲意。”

古人是聰明的,起碼在這商業智慧上,並不比自己差,差的只是眼光和思維的侷限。而一旦在自己的提示下有了突破,便有舉一反三之能。

朱永興臉上露出讚賞笑容,衝着鄭硯北一伸大拇指,讚道:“鄭爵能想吾之未想,拾遺補缺,舉一反三,甚好,吾心甚慰。”

“殿下過獎了。”鄭硯北趕忙躬身拱手,不想朱永興竟如此尊重。

自己封的民爵自己不尊重,讓別人看了,又會如何想,又怎會得到重視?朱永興自然知道“上有所好,下必行焉”,做好表率,得利的最終還是自己。

接下來,朱永興便把完善交易所規則制度的工作交給了鄭硯北等人,畢竟他的精力不能老放在這些瑣碎的事務上。而且他也開始相信古代人的智慧。而接下來的彙報中,朱永興聽到了另外一個好消息。

這是朱永興自打通出海口。便給鄭硯北等人佈置的任務。在庯憲通過西方商人,聘請玻璃工匠、眼鏡師,或者購買透明玻璃。

玻璃生產的鼎盛時期是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威尼斯的產品幾乎獨佔歐洲市場。而十六世紀以後,開始有玻璃工匠分散到歐洲各地,玻璃製造技術也逐漸傳播開來,並得到迅速發展。例如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便是由1608年由荷蘭德爾堡眼鏡師漢斯?李波爾發明並製造出來的。

但玻璃是玻璃。鏡子是鏡子。現在,威尼斯人還嚴格保密着製造鏡子的方法,而歐洲各國也在挖空心思要獲取秘密。朱永興卻要空手套白狼,打一個時間差,在法國佬獲得鏡子秘密並大規模生產前,猛撈一票。

嗯,透明玻璃偶還沒製造出來。儘管朱永興攪盡腦汁,曾給工匠們出了主意,比如把砂子換成石英,加點鉛什麼的,但依然搞不出透明的。所以,他纔要用借雞生蛋。更準確地說是買雞生蛋的辦法,以提高附加值來獲取鉅額的利潤。

玻璃工匠暫時沒招募到,但生產鏡子的原料——透明玻璃卻買到了。儘管塊都比較小,最大的不過一尺見方,最小的只有巴掌大。可並不妨礙朱永興的發財大計。

或許將這些“碎”玻璃運來並賣給鄭家的法國高盧雞正在嘲笑鄙視,但他又怎知朱永興點石成金的手段。怎知他們法國政府不惜重金要挖掘的秘密,在朱永興這裡卻是一錢不值。銀鏡反應還缺乏些條件,但錫箔加水銀,還是馬上就能着手進行加工的。

水力衝壓機,金屬拉絲機,或者能製造此機械的外國工匠還沒有招募到,讓朱永興略有點小遺憾。他是拿來主義的奉行者,一切以抓緊時間,儘快見效爲準。況且,現在可不是埋頭苦幹、自力更生的時候,拿來、學習、仿製、改進,這也不失爲一條工業的發展道路。

“這次是就近,能當面商討,以後呢,還是以書信聯絡爲主。”朱永興覺得自己不可能事必躬親,所以要放手培養人才,自己只要劃出大框,起到指點和審覈和作用便行了,“放手去幹,海防就作爲一個試點,以後在西貢——呵呵,吾又給別的地方起了個名字。總之,日後類似的商港、交易所還會再建,先摸索出經驗和套路,以後再幹起來,也是事半功倍。”

“殿下信任,我等敢不盡心竭力。”

鄭昭達看了朱永興一眼,小聲說道:“殿下黑了,瘦了,奔波勞累,當多多保重貴體纔是。”

呵呵,朱永興衝着這個日漸成熟的年輕人點了點頭,如果不是要杜絕官商勾結,鄭昭達倒是可以當作商務官員進行培養的。只是鄭家涉商太深,真有點可惜了。

不過,鄭昭達看似恭維拍馬的話,倒讓朱永興暗自慶幸,慶幸沒有帶夢珠和龍兒來。看海是件很浪漫的事情,但海風這麼一吹,陽光這麼一照,在沒有什麼防曬用品的情況下,皮膚變深是難以避免的事情。而且這種情況因人而異,有的人在海邊呆一天就在不經意間變成了小黑臉,有的人則要特意進行日光浴,爲健康的古銅色而努力。

男人嘛,膚色深些沒有關係;女人——朱永興覺得夢珠和龍兒肯定對自己的白皙肌膚很自豪、很珍惜,變成自己這番模樣,嘿嘿,不敢想象她倆的表情和反應。

商貿的事務處理完畢,朱永興便要啓程前往諒山,與即將出徵的馬寶等人會面,作最後的視察和佈置。

因爲暫不適應海船而被淘汰下來的兩千多士兵繼續留在下龍,連同本地的駐守官兵,進行相關的訓練。比如經常乘船出海,先近後遠,逐步克服暈船的毛病,並熟悉船隻的操控;划船衝灘,演練登陸作戰的要領……在鄧耀和陳上川留下的幾名軍官的指揮訓練下,按照朱永興的規範和要求,海軍陸戰隊終於有了個雛形。

一天比一天好啊!朱永興面對着海天一色,發出了感慨。一年了,終於踢騰出了個樣子,形勢依然嚴峻,但清軍再想一戰而平定西南,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年來,自己幹成了很多事情。把分崩離析、軍心散亂的各路南明殘軍捏合起了大部,利用雨季和地形取得了一場勝利,穩定了軍心士氣;討伐安南,以強凌弱,用不平等條約獲取了相對穩固的反清基地;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覺,煽惑起滇省的土司,趁亂而動,利用轟天炮和坑道爆破反攻滇西;又在元江出敵不意,用倉促組建的水師隔絕作戰,擊退了吳三桂……

征途漫漫,任重道遠。朱永興收起思緒,猛然揮手下達了出發的命令。馬蹄聲隆隆,一路煙塵,奔向遠方。

……(未完待續。。。)

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71章 阻擊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9章 緬甸,山東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83章 水西之變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54章 赴廣東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0章 慷慨陳詞第26章 提點第260章 追擊第95章 請兵助戰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00章 佔優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96章 鑑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60章 追擊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06章 法陣第69章 勳章,土地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75章 恬然自樂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124章 隨想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38章 廣國公第154章 赴廣東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28章 拉英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11章 結果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76章 再棄險要?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86章 接戰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70章 正面決戰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0章 急躁,伏擊第78章 勝利之因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89章 進退兩難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5章 定情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42章 會晉王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57章 接駕第124章 隨想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38章 大海戰第83章 北望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88章 毒蘑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01章 總攻(一)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53章 變革的縮影
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71章 阻擊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9章 緬甸,山東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83章 水西之變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54章 赴廣東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0章 慷慨陳詞第26章 提點第260章 追擊第95章 請兵助戰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00章 佔優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96章 鑑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60章 追擊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06章 法陣第69章 勳章,土地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75章 恬然自樂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124章 隨想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38章 廣國公第154章 赴廣東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28章 拉英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11章 結果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76章 再棄險要?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86章 接戰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70章 正面決戰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0章 急躁,伏擊第78章 勝利之因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89章 進退兩難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5章 定情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42章 會晉王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57章 接駕第124章 隨想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38章 大海戰第83章 北望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88章 毒蘑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01章 總攻(一)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53章 變革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