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追擊

沒錯,陣前撤退向來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雖然明軍晚了將近兩個時辰,但清軍除了騎兵,也未必能跑出去多遠。以清軍水師的船隻數量,想要盡載兵將馬匹是不夠的,坐在船上的或許能夠逃脫,但沿岸而行的恐怕就要麻煩了。

一羣帶着劫掠所得的強盜,還有停腳一戰的決心嗎?後陣還是漢軍,只要被沖垮,清軍想回身再戰,恐怕也是難以完成的任務了。

“傳令,陽城侯、宜都侯奪城有功,命他們加緊控制城池,孤這便要帶隊入城了。”朱永興對着前來報信兒的幾個騎士點頭微笑,以示讚賞。

“回殿下,陽城侯、宜都侯還請殿下稍待,待城中確實安靖後,再派人請駕。”報信兒的小軍官口齒伶俐,態度恭謹,馬翔雲、塔天寶也是謹慎小心,想得周全。

“也好。”朱永興笑着點了點頭,“那孤便在城外等着。嗯,那個——”

“罪將傅久德,賤名不敢污殿下尊耳。”投誠的清將見朱永興伸手指過來,忙磕了個頭,自我介紹道。

“起來吧!”朱永興心情一好,語氣也隨和下來,“隨着孤王,講講清軍的情況。嗯,就是那幾個韃虜主將,多說說他們。”

………

天空變成了淺灰色,西北角上還有幾顆失光的星星,一切都還有沉睡當中。

半夜開始撤退的荊州清軍,此時到達了荊州北面的紀山,然後折向東行,直奔漢水邊的沙洋縣。

如果從地圖上看。出荊州後直接向東行進,直達漢水的距離要短。但荊州北面有長湖,走這條路便要渡河,甚爲不便。所以,勒爾錦等人經過商議。決定在陸路上稍微繞遠一點,倒比渡河更快。

兩萬多清軍拉開的隊伍越來越長,滿蒙騎兵在前,輜重車輛在中,綠營漢軍在後。剛出發時,各部的距離還很近。可越走越是拉開,滿蒙騎兵焦灼回顧,紛紛斥罵。卻不說自己是四條腿走路,綠營漢軍卻是在用步量。

如果明軍天亮後才發現情況,並且整軍來追的話。應該是來不及了。勒爾錦心中暗自盤算着,回頭看了看中間的車輛,其中便有他搜刮劫掠的財物。嗯,如果城中失火,還能爭取更多的時間。想到這裡,他稍微鬆了一口氣。

“王爺籌劃得當,終使我軍脫離險境,可算是大功一件啊!”貝勒尚善好象也有些放鬆。笑着甩了下馬鞭,說道:“虛張旗鼓,夜半撤退。古之名將亦不及也。”

“尚未登船離岸,這話說得早了。”勒爾錦心中得意,臉上卻還不露聲色。

“賊軍缺少騎兵,縱是發覺,怕也是追之不及。”尚善分析道:“只要賊軍在天亮後才知道的話,我軍便可無憂。”

勒爾錦贊同地點了點頭。轉身對傳令兵吩咐道:“傳本王軍令,命後隊加快速度。生死存亡之際。豈能如此拖沓?”

看着傳令兵飛馬而去,勒爾錦繼續趕路。心中盤算是如何向朝廷上奏,如何將形勢說得嚴峻,才能得到朝廷的諒解。如果朝廷降罪,他搜刮的這些財物到底是否合算?

……

“跟上,快。”

在一聲聲的命令催促下,明軍的隊伍不停不息地飛速前進。與清軍不同,明軍的士兵都已輕裝,只帶了武器彈藥和一天的口糧,而且士氣旺盛,並比勒爾錦等人的估計,提前了一個多時辰還始追擊。

微露的曙光籠罩着村莊、樹叢、水田和枯茅封遮的田塍路,也照出了映在田邊的急移人影。一路上,只有人的腳步聲和馬蹄聲,夾雜着被驚動的犬吠和鳥鳴,打破了清晨的寂靜。

追擊清軍的有兩路明軍,一路沿着清軍撤退的路線,一路水師陸戰隊,由東直進,在關沮口渡河後,直插漢水,形似截擊。

馬蹄聲急促,兩千餘騎明軍士兵肩背火槍,亂哄哄的沿路急奔,向着前方疾馳。爲了追擊清軍,連拉車的挽馬都用上了,並抽調了會騎馬的士兵,有些士兵只是騎過馬,看那馬上的姿勢便一目瞭然。

建軍到現在,殄朔軍、討朔軍中真正的龍騎兵不過數百,只是營連級建制。而少量的好馬,都分配給斥候和哨探使用。只有川中的鎮朔軍擁有五千多真正意義上的戰馬,用茶、鐵器、玻璃製品、鏡子、絲綢等物從蒙藏換馬,每年三千匹已經是政府財政的極限。

而閩省的滅朔軍,長江下游的徵朔軍,則各擁有三千的龍騎兵,這是因爲他們征戰頻繁,一路上用繳獲組建起來的。

這騎術,還有這馬,真夠瞧的。興平侯黨守素扭頭看了一眼,一個明軍騎士雙手摟着馬脖子,撅着屁股,一臉的緊張。沒辦法,連鞍綹都沒配齊,倒也不能說這傢伙騎術太差。

黨守素暗歎了一口氣,自己運氣不大好,想通了要建功立業吧,這清軍卻不戰而走了。馬翔雲和塔天寶倒好,試探試探,便把荊州城拿下來了,這也太那什麼了。

而朱永興的戰略設想是在荊襄再成一軍,以鄖陽、襄陽爲基地,兵壓河南;討朔軍則面向甘陝。河南、甘陝被牽制住後,明軍便可以更輕鬆地沿江東進,盡復大江以南的國土。

再成一軍的話,估計最高長官應該是臨國公李來亨,而自己能不能爭個正職師長還不確定啊!黨守素知道只有在正規軍中謀了職位,纔算是融入了明軍序列。現在呢,則是好好表現,搶個功勞的時候了。

耳旁呼呼生風,黨守素將馬催得飛快,漸漸突出於大隊,連幾個親衛都落在了後面。

……

沙洋原爲漢津古鎮,爲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漢江水運的重要港口。唐貞觀八年(634年)唐尉遲恭(敬德)在靠漢津口的瓊台山修建“沙洋堡”。沙洋之名始於此。

水面上船隻密佈,碼頭上人喊馬嘶,在正午的陽光下,既喧囂又紛亂。

“任何人膽敢胡亂登船,殺無赦!”

“讓八旗大兵先走。還有馬匹,一匹也不能留給賊人!”

張小四屁股上被踢了一腳,差點從跳板上掉進水裡,耳旁傳來斥罵“快點走,牽馬,搬箱子。”。

“媽了個x巴子。老子連馬都不如!”張小四心中暗罵了一句,一步跳上岸。

狐假虎威的官長還在身後的船上高聲叫着,指揮着,卻置手下的兵丁不管,只顧着搬運財物。牽引馬匹。

船隻雖然不少,但既有東西要運,滿蒙太君的馬匹也有船票,便只能苦了那些無法登船的綠營漢軍。沿岸而行,用步量回武昌吧!

一匹戰馬突然發起瘋來,嘶叫着亂跑亂跳,又踢又咬,激起了一陣混亂。折騰了半天。瘋馬才被按倒制服,卻發現肛門裡插着一個尖木橛,眼見是活不成了。

這個時候自然無法查找破壞者。而且登不船上的綠營漢軍多了,都可能心懷怨恨,深究反倒不好。而張小四,則躲在人羣中暗自冷笑。

“媽x的!”綠營副將申吉兆咬着牙,向碼頭的方向啐了一口,罵道:“既不讓老子帶兵登船。還不讓老子帶兵先行,給你們當替死鬼嗎?”

不僅很多綠營官兵無法登船。而且還不能馬上沿岸行進,要以最大的努力維持後方的戰線。以抵擋可能的追兵,保證滿蒙兵將和財寶馬匹能夠從容登船。

平常的歧視也就罷了,在此危急關頭,積起的怨恨便更加巨大。不少綠營漢軍的兵將都臉色鐵青,暗罵不已。多走一刻,便多一分安全,可偏偏軍令已下,擅離者斬首,這不是明擺着不管他們的死活嗎?

怨恨在積鬱,而點燃怨恨的導火索則是突然從遠處傳來的陣陣槍聲。

“明軍追上來了。”同樣的念頭在清兵心中升起,伴之而來的則是恐懼和絕望。

槍聲越來越近,後軍敗得飛快。或者應該說是稍觸即潰,在看見騰起了煙塵後,他們便驚惶失措,當上千騎兵衝到他們陣前的時候,清兵已經轉身逃竄。這就是撤退帶來的軍心大亂,士氣喪失。

敗兵四散奔逃,很多人存着僥倖,向碼頭涌來,希望能搶上一班船。明軍追兵則攆着他們的屁股,呼喝喊殺,象驅趕鴨子般壓了過來。

“衝陣者,殺無赦!”伴着軍官的嘶喊,盾牌被敲響,長槍如密林般斜指,弓箭也瞄向前方。

清軍第二道防線上是河南綠營,相對於南方綠營,清廷更相信北方漢軍,且北方漢軍的戰鬥力也比南方高很多。

“放箭!”隨着一聲令下,密密麻麻的箭矢凌空飛起,射向奔逃而來的清兵。

伴着一聲聲慘叫,逃兵倒下去一大片,死去的大睜着難以置信的眼睛,沒死的在地上哀嚎翻滾。前面的驚愕恐懼,不由得停下了腳步,後面的卻不明所以,向上擁着、推着、擠着。

“衝陣者,殺無赦!”“衝陣者,殺無赦!”……

整齊的喊聲響了起來,壓住了慘叫哀嚎,壓住了逃兵奔回本陣的慾望。前有軍陣,後有追兵,逃兵們呼啦一聲向兩邊逃去,留下屍體和傷員,以及雜亂的兵器盔甲。

“河南佬,夠狠。”申吉兆嚥了口唾沫,只覺得後背發涼。

“大人。”一個屬下叫道:“郡王傳來命令,要我部從側翼包抄敵軍。”

“包抄?”申吉兆眼珠一轉,嘿嘿奸笑了兩聲,說道:“好,便從側翼走。傳令,沿河向東走,咱們包抄敵人去。”

眼見逃兵向兩邊散去,面前出現了一個嚴密的軍陣,黨守素等人也不敢大意,下令停止前進。明軍紛紛下馬,將馬繮繩拴在一起,也列出了陣勢。

這個時候便看出佩戴軍銜的好處了,當兵的聽當官的,官小的聽官大的,雖然並不是之前的上司。但總是有令可依。

一陣寒風吹來,捲起了野地上的枯葉敗草,兩方軍陣對峙,肅殺的氣氛越來越濃厚。

河南綠營有四千多人,並沒有急於進攻。他們在等着側翼的友軍迂迴。明軍數量雖少,但並不怯戰,檢查武器,裝彈上刺刀,然後緩緩壓了過去。

這就是現在明軍的氣勢,在連戰連勝之下增長起來的信心。多是殄朔軍的老兵。對手中的武器更爲了解,更爲熟練。

“還真是託大啊,把咱們當成那些不中用的湖廣綠旗了。”河南綠營副將冷笑了起來,在他眼中,明軍這種陣勢太薄。四人一列,鋪開的面兒倒是大,可被聚力一衝,不就被切斷分開了?

“包抄的部隊呢?”副將向南瞅了瞅,卻看不到什麼人影,不禁忿忿,“這幫軟蛋,跑的時候倒快。現在卻慢得象烏龜。”

黨守素勒馬於陣后土丘,手中的大槍在地上劃出一道小溝,凝神注視着戰場。火槍兵的訓練他是見過的。也知道點名詞,知道這是除了空心方陣外的另一種戰陣,叫散兵線。可以三人一列,四人一列,甚至五人一列,可以更充分地發揮火力。

雖然見過。也知道,但黨守素卻不敢擅自指揮。更不知道這樣顯得單薄的戰陣有多大的威力。

隨着明軍對燧發火槍的日益熟練掌握,新的戰術也應運而生。如果面對的敵人多是步兵。或者騎兵很少,便採用這種缺乏縱深的線性陣列,更有效地發揮火槍的火力;如果敵人騎兵較強,則依舊採用空心方陣,並儘量利用火炮的威力。

“一,二,一;一,二,一……”伴着口令,明軍士兵邁着統一的步伐,前進,前進。

“放箭!”河南綠營率先發起了攻擊,但明軍尚在射程外,這次攻擊有些威懾作用,河南綠營還是想拖延時間,等着友軍從側翼殺出。

“第一排,快跑二十步,半跪式開火射擊。”軍官在隊列的中央位置,大聲喊叫着。

“吼!”士兵們發出整齊的應喝。

“衝鋒!”喊聲之後是拉長的哨音,第一排的明軍邁開大步,在軍官的刀尖指引下,快速奔跑起來。

“放箭!”箭矢從清軍陣中飛出,一些明軍士兵被射中,栽倒在地,但其他的士兵恍若未見,向前跑着。

軍官跑到了位置,腳步踉蹌,身上插着兩支箭,但他半跪在地,將軍刀向前一指,吹響了口中的哨子。

密集的爆響,騰起了陣陣白煙,明軍士兵射出了開戰以來的第一槍。

“第二排,跑步跟進——”尖厲的哨音中,第二排士兵再次小跑衝鋒,在箭矢的射擊中又倒下了一些,但第二次的攢射又給清軍帶來了不小的殺傷。

“跟進,開火!”

“跟進,開火!”

命令在槍聲中已經顯得微弱,但哨聲尖厲,在一輪一輪的槍聲間隙中還清晰可聞。

快速進入火槍射程的明軍士兵攢射,前進,攢射,前進,周而復始,白煙瀰漫,幾乎看不見前面敵人的面目。

啊,啊,啊……中彈的慘叫此起彼伏,清軍戰陣被一層層地剝離,削弱。盾牌、盔甲越來越脆弱,白煙升騰中,明軍步步逼進,每一次密集的火光閃耀後,便是帶着死亡的鉛彈飛至。

“放箭,放箭!”河南副將嘶聲喊叫着,軍中只有五百弓箭手,論火力的密集和持續遠不及明軍,但也只有弓箭手能與明軍在遠程一較高下。

又是一排明軍從白煙中象妖魔般走了出來,將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清軍,火點一個接着一個,攢射的爆響幾乎成了一聲。伴着慘叫,清軍的弓箭手終於失去了前方士兵的保護,遭到了打擊。

連續兩輪攢射後,弓箭已變得稀疏,清軍的戰陣開始動搖。而明軍的陣線依舊向前挺進,一輪又一輪,用密集的子彈,用更高的命中率無情地射殺着越來越失去遠程還擊能力的敵人。

眼前又一次硝煙瀰漫,好象是年節之際放鞭炮的聲響,河南副將突然感到肋下被什麼東西重重砸了一下,一顆從人縫中射來的子彈偏偏擊中了他。他在馬上晃了一下,眼前發黑,五臟六腑好象都翻了個兒,鉛彈的動能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損傷。

視線模糊中,河南副將看見前面閃現着耀眼的光芒,並在迅速接近。明軍開始了白刃衝鋒,吶喊聲能聽到,但卻有些飄渺,似乎離得很遠。他的嘴裡滲出了鮮血,內臟確實受到了重創。

垮了,河南綠營終於垮了。火槍的攢射已經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殺傷,心中充滿了恐懼和驚惶,白刃衝鋒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稍一接觸,河南綠營便如同他們曾經笑話鄙視的湖廣綠營一樣,轉身驚呼尖叫着逃竄了。

“該咱們的了。”黨守素大吼一聲,帶着十幾名跟隨多年的侍衛縱馬疾馳,斜刺裡向逃散的清軍殺去,十幾騎呼喝馳騁,倒有着千軍萬馬奔騰衝殺的氣勢。

“大人,河南佬好象敗了。”一個屬下縱馬奔來,向着申吉兆報告道。

“這麼快?”申吉兆瞪大了眼睛,回望着煙騰塵飛的戰場,然後忿恨道:“活該,自不量力。咱們快走——”(未完待續)

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80章 京師大亂第69章 軟實力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26章 提點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45章 大反攻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71章 流寇戰術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3章 召見羣將第26章 提點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45章 天變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0章 大勝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92章 無題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17章 斷臂?第84章 失敗之源第2章 高平莫氏第5章 破城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45章 大包圍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87章 接戰(二)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6章 暹羅來使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35章 阻擊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90章 光復京師第33章 無題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64章 計議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98章 以南養北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77章 突破,崩潰第3章 絕死一擊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260章 追擊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72章 退第92章 僞造,詭道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1章 登陸山東第3章 召見羣將第15章 定情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59章 無題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
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80章 京師大亂第69章 軟實力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26章 提點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45章 大反攻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71章 流寇戰術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3章 召見羣將第26章 提點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45章 天變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0章 大勝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92章 無題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17章 斷臂?第84章 失敗之源第2章 高平莫氏第5章 破城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45章 大包圍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87章 接戰(二)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6章 暹羅來使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35章 阻擊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90章 光復京師第33章 無題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64章 計議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98章 以南養北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77章 突破,崩潰第3章 絕死一擊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260章 追擊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72章 退第92章 僞造,詭道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1章 登陸山東第3章 召見羣將第15章 定情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59章 無題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