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

對於此次出兵騰衝,進剿南明宗室留守岷世子,張勇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有些期盼,又有些不滿。期盼的是如果能進攻順利,擊潰這路明軍,或者能擒殺南明宗室,可就立下了絕大的功勞,以往自己親冒矢石立下的戰功與此相比,都算不了什麼。

清廷以異族入主中原,自然是心虛得很,所以對明朝宗室向來最爲重視,認爲他們是民心所在,只有毫不留情的予以撲殺,方能解除後患。

但張勇的不滿也不是今日纔有的,自吳三桂命他率領本部人馬留駐永昌時,他的心中便存下了芥蒂。說什麼甘陝綠營兵精馬多,非此強軍鎮守永昌,不足以震懾剿殺竄逃於雲南逶西的各路南明殘軍。呸,爲可不將你本部漢軍留在這裡,還不是有門戶之見,髒活兒、累活兒、苦活兒都留給外系人馬,爲了保存自己的實力。

張勇這麼想也沒錯,此時清廷對吳三桂等人的安排未定,他還沒來得及對有用之人加以籠絡。雲南氣候溼熱,瘴氣叢生,三路清軍由川貴至雲南,所行路途漫長,且多有艱難困苦,雖說是橫掃了西南明軍,但本身也有相當損失。吳三桂指揮不動滿州大兵,又要儘量保全本部人馬,自然要把苦差事留給非嫡系軍隊。

而張勇率領的甘陝綠營,跋涉千里來到雲南,大戰小戰歷經無數,加上水土不服、瘴癘瘟疫,實力也打了折扣。但吳三桂又命他們鎮守永昌,剿殺南明殘軍,不讓他們回到昆明休整,也就難怪張勇等甘陝兵將心生怨氣了。

吳三桂命令一下,張勇就算是心有不滿,也還是隻能俯首聽從。當然,擒殺明朝宗室的大功,對他和屬下也有着很大的誘惑。只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出征邊荒,糧餉供應便顯得尤爲重要。張勇一面就地籌措,一面向昆明請求火速拔付。

由於戰爭,雲南地方破壞很大,張勇就地籌集糧草便顯得非常困難,直到吳三桂由昆明送來了第一批糧餉,從大理調來了三千的兵馬,他便決定立刻率軍出戰了。時間已經被拖延了,根據最新刺探的情報,僞留守又聚集了不少殘軍,力量在日益變強,高黎貢山也出現了明軍的小股部隊。更緊迫的是雨季即將來臨,等到五月怒江水漲,勢必又會增加一個不可避免的大麻煩。

永昌爲滇西重鎮,不可有失,張勇留下了四千人馬守城,其中有近一千卻是這段時間以來感染各種疾病的士兵。他則率領九千多士卒,以及強徵的輔兵五千多,合計一萬五千餘衆,出永昌,過怒江,向着騰衝殺來。

怒江和高黎貢山是護衛騰衝的兩道天然屏障,半渡而擊也是兵家常用的手段,但朱永興首先放棄了在怒江阻擊清軍的打算。因爲他的兵力不夠,無法踞守每一個渡口,也搞不清楚清軍會從哪一個渡口出發。

但高黎貢山卻是不能夠輕易放棄的,而且對於防守阻擊一方,此地非常適宜。清軍要想到達騰衝,必須翻越橫擋在面前的高黎貢山。而屏障騰衝的這一段山脈海拔有三千七八百米,僅有的三處隘口更是終年積雪、人跡少有。

南齋公房,北齋公房,還有一個紅木樹,這三處隘口是從怒江以東向怒江以西通向騰衝的必經之路。在後世,遠征軍官兵憑着一腔熱血,在血泊中頑強戰鬥,最終以高昂的代價取得高黎貢山戰鬥的勝利。看過《遠征軍》紀錄片的朱永興對此印象極爲深刻,也沒有人會輕易淡忘那段血寫的歷史。

現在,角色互換,朱永興指揮明軍在這三個古驛道上的幾個險峻的地段修築了工事,決心讓清軍在此艱難的仰攻中血流成河。歷史上,遠征軍仰攻高黎貢山的戰鬥,可是歷時四十天,以傷亡近萬人的代價才突破了兩千日軍的頑強死守。何況在冷兵器時代,攻堅無論如何都是一場針對攻方的噩夢。

而令朱永興唯一感到擔憂的就是剛剛投效的南明軍隊的士氣和鬥志,再好的佈置,再堅固的工事,也需要人來守,也需要頑強和勇敢的士兵。如果這個條件不具備,那一切都是空談幻想。

畢竟朱永興沒有親眼看見過南明軍隊作戰時的情景,所以他也做了以防萬一的準備,那就是把部隊和將領作了一些調整,並且將猛山克族的兩千人馬分成了若干百人隊,充當臨時的救火隊。而他身邊的五百親衛,則一半是楊國驤的人,一半是央率領的猛山克族青壯。

“如果我們能堅持到雨季,清軍就只能鎩羽而歸,除非張勇的腦袋有毛病。”此時的朱永興正站在到達高黎貢山山頂的必經之路灰坡上,指點着周圍的地形說道:“這裡將是與清軍交鋒的第一個陣地,吾將親自坐陣,予敵以迎頭痛擊。”

“殿下萬金之軀,豈能輕易涉險?”朱永興沒有想到第一個跳出來阻止並且主動請纓出戰的竟是張光翠,他似乎對這裡的有利地形很有自信,也似乎頗爲立功心切,上前大聲說道:“這第一陣就由卑職率兵作戰吧,就是戰死此地,卑職也絕不後退一步。”

“張將軍忠勇,吾甚欽佩。”朱永興微笑着點了點頭,說道:“奮戰即可,吾並不要求一定死戰不退,張將軍又何必非要以身殉國?當留有用之身,日後吾還有大用。”

“是,殿下仁厚,卑職敢不效死以報。定當,定當留有用之身,以待殿下驅馳。”張光翠臉上掠過又感動又激動的神色,躬身施禮。

在李定國平定孫可望叛亂之後,在危急關頭站對了隊伍,並且幫助李定國力挽狂瀾的自然是論功行賞。有賞必有罰,包括張光翠在內,狄三品、王會等不少將領因爲狐疑觀望、表態較晚而被以“黨附可望”的罪名被予以了降爵的處分。

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4章 海外助力第65章 佈署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52章 縴夫,規矩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7章 元江宣慰第35章 阻擊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10章 政府信用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95章 請兵助戰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6章 無題第117章 斷臂?第195章 無題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73章 人心散第31章 故國風情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0章 急躁,伏擊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41章 自我否決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06章 法陣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33章 無題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82章 燧發槍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201章 總攻(一)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6章 提點第73章 小朝會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89章 勝利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26章 無題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45章 大反攻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34章 石屏擾襲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71章 局部——大局第49章 烽火燎原第85章 急行
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4章 海外助力第65章 佈署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52章 縴夫,規矩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7章 元江宣慰第35章 阻擊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10章 政府信用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95章 請兵助戰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6章 無題第117章 斷臂?第195章 無題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73章 人心散第31章 故國風情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0章 急躁,伏擊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41章 自我否決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06章 法陣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33章 無題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82章 燧發槍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201章 總攻(一)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6章 提點第73章 小朝會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89章 勝利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26章 無題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45章 大反攻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34章 石屏擾襲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71章 局部——大局第49章 烽火燎原第85章 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