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人心散

仗打到現在,八旗上下多已喪失戰心,士氣低落。**關鍵的是他們還有退路,可以帶着劫掠來的金銀財寶再回到他們的“龍興之地”。所以,決一死戰便不是最後的選擇。人性便是如此,絕地反擊,死中求活,都說的是在無可退縮的情況下才有的爆發。

而蒙古八旗乃是自努爾哈赤起時以恩惠、姻親、結盟等種種手段拉攏而來。滿人戰無不勝、開疆闢土,蒙古人跟着撈些好處,自然是再好不過。待此時滿人自顧不暇,蒙古人哪裡願意跟着他們一同赴死?

清廷也看得很清楚,所以,雖然決定了撤退,但卻儘量不對外宣佈,還叫囂着要決戰京畿。爲此,清廷還造出輿論,宣稱各部蒙古已經出兵,總計數萬,正向京師趕來,將用鐵騎踏平明軍。

所有的假象只能矇騙那些頭腦簡單的傢伙,有心人卻會從京師中滿族王公的動向,加強山海關的兵力,禁旅八旗屯駐通州等跡象,判斷出滿清已是窮途末日,行將敗退了。

欲蓋彌彰只是爲了使前線的軍隊不致於過快地崩潰和混亂,同時也是滿清的錯誤判斷。明軍在陝西、河南推進緩慢,清廷認爲總攻將是這兩大集團敵人迫近達成合圍之後,時間上還來得及;同時,清廷也錯估了當面明軍的戰力,更準確地說應該是重武器的威力,高估了本身軍隊的戰鬥意志。

當東北第一戰區奇襲攻佔了覺華島,並登陸進攻寧遠之後,不僅遼東的清軍被迫分兵一部緊急救援,清廷也意識到了久拖不決將日益被動,又抽調京師兵力前往遼東,以確保“龍興之地”的安全。

發揮本身的優勢,在廣闊的地域對滿清實行戰略上的牽制和打擊,使其本身的弱點顯露無遺。而在敵人具有戰術機動優勢的戰場上,則以堅韌和火力進行消耗作戰。這是總的原則,現在看來是很成功的策略。而只要使滿清露出頹勢,越是明顯,以滿清爲首的強盜集團便分化得越厲害。

在這個強盜集團中,不僅有蒙古人,還有漢奸,數量多得令人驚詫。這些漢奸,或許不如蒙古人強悍,但卻通過依附和幫助滿清,在同胞的屍山血海中獲得了高官厚祿,賺取了染血的金銀財寶。

強盜集團要瓦解了,蒙古人不想爲滿人效力送死了,漢奸也在尋找生路。尤其是作惡多端,自知無法再投誠反正的,也只有一條路走到黑,繼續跟着滿清退回到遼東苟延殘喘了。

陝西、山西、河南、直隸、京師,曾經通過幫助滿清和奴役同胞而鮮衣怒馬、豪奴景從的官員和富商,都收拾家產,攜同家人,悽悽惶惶地向關外而去。

山西介休,範府。

幾進幾齣的府邸富麗堂皇,往日這裡熱鬧無比,然此時府中各處氣氛沉悶,不管是什麼人,個個神情惴惴不安,都有大難臨頭的感覺。

書房內,範永鬥頹廢坐着,他本來已經很蒼老得不象話,此時更加老了十歲似的,鬚髮盡數白了,臉上溝壑更深,一舉一動,都是顫巍巍的老態龍鍾樣子。

這幾天,範永鬥更怕冷了,書房的火夾牆與碳火盆,似乎都不能驅趕他的寒冷,每行一步,都要裹緊他身上的裘子大衣。

這幾天,他總將自己關在書房內,外人很難再見到他的面,反反覆覆,他都在想着一個問題,爲什麼會這樣?

祖祖輩輩,一代代人的心血啊!清軍在節節敗退,主力已經前往京師赴援,只剩下少量雜七雜八的綠營兵,根本抵擋不住明軍的進攻。滿清的做法便是已經放棄了這些地方,因爲他們無力在這麼廣闊的戰線上維持足夠的兵力。(未完待續。。)

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45章 天變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5章 琉球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章 高平莫氏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46章 合擊之前第9章 世子殿下?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98章 以南養北第98章 我認得你第91章 外交,內政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71章 阻擊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55章 無題第112章 兵潰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5章 琉球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37章 緬局有變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99章 軍歌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24章 授課第169章 譏諷第91章 軍隊建設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94章 相疑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42章 北伐新策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9章 緬甸,山東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93章 三馬來會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5章 山東攻略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章 北愁南喜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57章 接駕第81章 書院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66章 無題第185章 情動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55章 滇緬戰事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28章 離心之象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93章 棄城集軍第91章 軍隊建設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55章 無題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33章 立威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55章 土官表忠誠
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45章 天變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5章 琉球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章 高平莫氏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46章 合擊之前第9章 世子殿下?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98章 以南養北第98章 我認得你第91章 外交,內政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71章 阻擊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55章 無題第112章 兵潰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5章 琉球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37章 緬局有變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99章 軍歌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24章 授課第169章 譏諷第91章 軍隊建設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94章 相疑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42章 北伐新策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9章 緬甸,山東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93章 三馬來會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25章 山東攻略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章 北愁南喜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57章 接駕第81章 書院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66章 無題第185章 情動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55章 滇緬戰事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28章 離心之象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93章 棄城集軍第91章 軍隊建設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55章 無題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33章 立威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55章 土官表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