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無題

感謝河馬象,思飛28,巍子hdw,萬木蕭森,李子02,jforce,沉默de夏花,酷酷一螂,yikm,ZekeGu,清茶待客,劍俠dodo,130814172259775,xiaotang246,ZekeGu,樑某人,色劍,楚桑,w123q123,巍子hdw,我起的名都被人...,消逝之楓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萬事順意。

尚可喜自知覆亡在即,提前讓兒子尚之孝做了金蟬脫殼的佈置。王府的一場大火,屍體被燒得面目全非,想必沒有人知道尚之孝還活着,正躲在一戶人家的地窖中。

然而,樹倒猢猻散,各人顧各人。當年北京城被大順軍攻破,崇禎的太子亦被外公拒之門外,如今,尚之孝等人也被出首告發,被生擒活捉。

對被活捉的這幾個人,朱永興連見都不想見便做了決定。至於出首告密者,儘管心中鄙視,但只要對己方有利,賞賜是必要的。畢竟,有了鼓勵和宣傳,以後會多出些這樣的傢伙。

易成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金隱君有名士之稱,殿下是否能拔冗一見?若能收服——”

朱永興擡頭看了易成一眼,說道:“名士不是這樣的。南雄屠城,廣州大屠殺。此人皆在尚逆軍中,可有一言諫止?以私恩而大義。爲虎作倀之輩,縱有學識,又有何可取之處?”

“卑職失言了,請殿下勿罪。”易成見建議被駁回,趕忙躬身請罪,然後說道:“既如此,便將其罪昭於世,不使他人物議。”

殺讀書人。殺有名的讀書人,向來是一個忌諱。即便是罪大惡極之輩,也常常要假仁假義,作爲禮賢下士的樣子。易成的建議倒不是因爲他和金隱君有什麼私交,而是爲朱永興考慮。

這一點,朱永興當然知道,他微微一笑。說道:“長史爲孤王考慮,孤豈會怪罪?嗯,既有名士之稱,斬之便須名正言順。禮賢下士嘛,也得觀其品性,看其行爲。孤可是挑揀得很呢!”

“殿下眼界極高,金隱君之輩自然難入殿下之眼。”易成陪着笑說道:“新委任的地方官員已至廣州,殿下可擇時召見。”

“那就晚上吧,設個便宴,既是接風。又是送行。”朱永興笑着點了點頭,“廣東地方新復。迅速安定地方,乃是當務之急。”

“那卑職這便去安排。”易成見朱永興再無吩咐,告辭而出。

永曆巡狩,正常的科舉自然無法舉行。而這卻正合朱永興之意,利用書院選拔人才,培訓後再任用官員,這個模式在摸索中運行、完善,正在逐漸成爲慣例、成法。

而通過書院,這個授予功名、官職的地方,朱永興正在掌握明朝的吏治。什麼人能做官,現在只能是書院的學生,學習過朱永興所指定的教材,通曉目前明朝所實施的政策,而不是以前通過科舉選拔的只會“之乎者也”、“四書五經”的酸腐文人。

所以,朱永興一手文,一手武,把講武堂和書院牢牢控制在手中。因爲身兼講武堂校長、書院院長,所有從這兩個幹部培養學校畢業的都算是朱永興的學生。在古代,這個師長的名義可非同小可。欺師滅祖,更是世所不容,萬人唾棄。

正因爲如此,朱永興對講武堂和書院極爲重視,經常去露面,言語謙和平易,着意親近。每逢畢業,更是朱永興親自頒發證書、軍銜等類證明。

此次東征,一下子奪取了大片的地方,朱永興又至廣州未回,頭一回缺習了畢業典禮。現在呢,這些畢業便要任職地方官的學生來到廣州,朱永興也想借此彌補一下。

移蹕,遷講武堂、書院,這是計劃中的,並且正在準備的事情。但外界有猜測,朱永興及上層官員卻並未確實作出表示。關鍵還是在考慮和判斷廣州是否能夠安然無憂。

汝陽王馬寶率軍繼續向東挺進,惠州、河源、潮州、梅州,努力擴大廣州東面的佔領區域,爲廣州提供東面的屏障;原駐柳州的敘國公馬惟興攻取梧州後,再向賀州進兵,衛護廣州的西北方向;晉世子李嗣興、總兵魏君重、閻惟龍率一軍北出清遠,向韶州挺進,等拿下韶州後扼守大小梅嶺,則擋住了清軍由江西侵入廣東的通路。

東征大軍四出,一是攻城掠地,二是爲移蹕創造安全。對此,馬寶等將領都是心知肚明。東征以來,明軍幾經擴充,已經有了七萬多人馬,其中四萬多是明軍老兵,全部裝備燧發火槍和刺刀。另外則是由廣西、廣東的義勇鄉民組成的新兵,近半數由大刀、長矛、弓箭等冷兵器武裝。

兵工廠一個月生產四千餘枝火槍,進口則視財政情況而行,猛烈的擴軍使武器出現缺口也很正常。何況兵工廠的生產不僅僅是槍枝,還有火炮彈藥,幾場大戰下來,能夠支撐便已經令朱永興感到滿意。

火槍、刺刀雖然在戰鬥中具有很大優勢,但冷兵器部隊也具有戰力,特別是面對的敵人主要是綠營兵,武器是同一水平,決定勝敗的便是戰鬥意志。平南王藩下兵將在新會、廣州兩戰中被全殲,爲明軍四下攻掠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

朱永興對於陸軍的武器配發進行控制,但對海軍則相當慷慨。海軍陸戰隊擴充定額爲一萬人,目前只招募到五千多,卻有六千枝火槍在倉庫中準備配發。不能怪朱永興厚此薄彼,實在是海軍將成爲牽制清軍大舉南下的最有力的部隊。按照時間推算。一個月後清廷肯定會有針對性的舉動,那時便是海軍出手的時候了。

而最先出動的便應該是新組建的長江水師。一百三十艘艦船,三千陸戰兵,加炮手、水手等合計六千餘人。能文能武、性格穩重的凌海將軍陳上川,被委任爲長江水師總指揮,這也是爲了方便與十三家打交道的安排。

明軍在海、陸兩軍的擴充如此迅速,與清廷實行“沿海遷界”暴政是密不可分的。正象滇省人民經歷了清軍的荼毒後,在悲痛和義憤中出人出力,朱永興才能充分發揮金手指。挽狂瀾於既倒。兩廣百姓也是如此,特別是沿海地方的民衆,被明軍解放後重歸故土,重拾舊業,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轉折。

都說南人懦弱,卻忽略了無論是蒙元,還是清軍南下。都遭到了所謂的“懦弱”南人的殊死抵抗。只是肉食者鄙,無論是南宋小朝廷,還是南明小朝廷,都沒有顯示出英明出色的領導,沒有充分有效地發動民衆。而朱永興領導的政府則不同,在滇省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一入兩廣,便把政策步步落實,又是賜地,又是減賦,得到民衆的擁護毫不意外。

陸軍以廣西爲主。海軍以廣東爲主。針對於地域民衆的特色,朱永興及參謀部作出了很明智的決定。而廣東已經安定了多年。富庶不是當初剛剛經歷戰亂的滇省可比。攻城掠地的過程中,府庫的充盈,縉紳的解囊,減輕了明軍的後勤壓力,加快了明軍的推進速度,也使擴充軍隊的財政壓力並不是很大。

而平南王府的大火,燒燬了不少珍玩寶貝,但金銀融化於土中可以去雜重煉,尚之孝被出首,又繳獲了不少的細軟。再加上對戰犯的抄家,所獲的錢財能夠支撐起戰後的安撫和一些重建工作。

朱永興翻看着最新的統計數據,在軍事上他現在只注重大的戰略,更多的精力則集中在財政上。熱兵器的消耗不是冷兵器能比擬的,若是刀槍之類的,磨一磨、修一修,就差不多能用;弓箭呢,也能回收和繳獲。可明軍用的燧發槍,定裝紙殼子彈先不說,就算是用繁雜的散藥裝填,那火藥也是用的新配方,基本上全都要自己製造。

彈藥物資的消耗,最終又會歸集到錢財上。所以,朱永興大多數的時候,腦子裡都在想如何賺錢,如何更快更多地賺錢。

叱詫風雲,決戰沙場,指揮如神,萬敵莫擋。嗯,這樣的夢想離朱永興是越來越遠了,恐怕也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名將啊,那得用屍骨堆積起來的經驗,無數死亡之中鍛煉出來的冷酷,血肉橫飛中磨鍊的勇氣。朱永興,雖然也指揮過幾仗,但還遠遠不夠。何況,他的目標已經改變,他也自認不是那塊料。

輕輕的敲門聲響了起來,朱永興叫了一聲,外面的人推門進來,正是情報局的葉虎。施禮已畢,葉虎將最新的情報遞到朱永興面前。

朱永興認真看過,微微皺了皺眉,沉吟了一下,說道:“這應該是廣州光復之前所做的決定,不知道會不會有更改。”

葉虎看來已經對這份情報進行過思考,回答得很快,“滿蒙八旗一向驕橫,廣東危急、尚逆不敵是早知道的,他們應該沒有把尚逆的兵力考慮在內。如果說更改的話,卑職覺得增加兵力比較可信。畢竟浙江也有些滿蒙兵駐紮,再從福建多抽調漢軍。”

這是加急傳來的清廷的調兵遣將的情報:駐山東兗州的部分騎兵和蒙古兵七百名調赴江寧(南京),而現駐江寧的每佐領驍騎兵一百名、蒙古兵六百名,及駐防徽州、池州的滿洲、蒙古兵七百名,總計約三千餘名。數量不多,卻是精銳,由“平寇將軍”哈爾哈齊統率馳赴廣東。

“你是說敵人肯定會來,而且兵力將超過計劃中的三千名。”朱永興思索着,“除非有什麼變動,比如說牽制、佯攻。嗯,你估計敵人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抽調準備完畢?”

“回殿下,卑職和手下計算過,至少需要一個月。”葉虎停頓了一下,猜測着說道:“或者這是故意爲之。敵人可能想在僞康熙初年取得一次勝利。”

“倒也有這種可能。”朱永興也不敢確定到底是不是這麼回事,他計算着時間。緩緩說道:“長江水師如果提前行動的話,是否能使敵人改變佈署,爭取到一些時間?”

葉虎想了想,說道:“水師入長江,如果能趁虛威脅江寧的話,應該是可以牽制到南下之敵。”

朱永興笑了笑,說道:“要想達到這個效果,光是長江水師恐怕還不夠。海軍也要出動。嗯,需要仔細商議一番,纔好最後決定。”

“殿下籌劃,此事必成。”葉虎向來表情甚少,讓人覺得有些冷漠,朱永興曾開玩笑地說過他不象錦衣衛,特點太突出。怎麼隱藏在人海中不顯山不露水。不過,習慣成自然,葉虎倒是想改改,卻有些不倫不類。

朱永興笑着搖了搖頭,這不是謙虛,而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歷史發生的改變正在削弱他的能力。

“對了。”朱永興想起了什麼,開口問道:“京師那邊的情報站還要加強,不要只設一個總站,設分站可以規避風險。人員發展要謹慎,重點是各府中的包衣奴才。甚至是宮中太監、雜役。還有孤之前提到的楊起隆,可以適當留意一下。能找到自然更好。”

“卑職記住了。”葉虎答應着,猶豫了一下,謹慎地建議道:“殿下,廣東新復,地方尚不安定,請殿下多注意安全。”

朱永興點了點頭,葉虎話未說全,他已經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入城、公祭、召見縉紳、褒獎有功人員……他在公開場合的活動確實多了一些。

“地方初定,人心未安,過了這段時間,孤王自然就清閒了。現在呢,只有靠你們多費心留意了。”朱永興苦笑了一下,說道:“你們也不必過於擔心,廣州這麼快便被光復,是出乎敵人意料的。等到他們清醒過來,進行佈置準備,卻是晚了。”

葉虎心中贊同朱永興的判斷,但這種事情卻不可馬虎大意,即便有那麼一絲一毫的疏漏,也要以萬分的警惕對待。以前便有情報,福建李率泰派出間諜收買鄭成功身邊的近人,要下毒害死他。雖然這個陰謀被識破,並未得逞,卻給葉虎等人敲響了警鐘。論名望,朱永興目前已凌駕於鄭成功之上,焉知敵人不會故伎重施,把目標對準朱永興。

“或許情報部可以採取行動,在京師,或在其他地方,暗殺清廷位高權重之臣,以作震懾。”葉虎試探着提出建議。

朱永興斷然搖頭加以否決,“敵佔區的情報機構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展開這樣的行動,既危險,又容易暴露,效果呢,可能並不好。長期潛伏,以待時機。這個宗旨不能變,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不能變。”

“卑職心急了,請殿下見諒。”葉虎躬了躬身,表示請罪。

朱永興微微一笑,從抽屜裡抽出一張低,說道:“雖然是隱蔽戰線,但工作卻是非常重要。孤沒有忘記,這是晉升官爵的名額,你回去好好商議一下,儘快報上來吧!”

“多謝殿下恩典。”葉虎稍一猶豫,立刻躬身再禮。

不許展開暗殺,這是珍惜屬下的生命;晉升官爵,這是表示他們的工作得到了朱永興的認同,是表彰,是獎賞。而且,這個名額交給葉虎去辦,無形中又提高了葉虎的地位和威望,能更好地領導工作。

不知道朱永興是否想了這麼多,反正葉虎是想到了,心中也愈加欽佩朱永興。

“留意緬甸那邊的情況。”朱永興淡淡地吩咐,好象是在交代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

葉虎心中一凜,趕忙答道:“卑職一直沒有放鬆,那邊一切正常。”

“那就好。”朱永興輕輕吐出一口長氣。

一切正常,說得隱晦,卻表示緬甸的永曆和小朝廷盡在掌握,沒有出現什麼意外的情況。雖然緬甸送出了大量的閒雜人員,但永曆和那些高官卻並未遭什麼罪。鄭昭仁用錢,通過緬甸官員招了當地的緬人在“行宮”內充任僕役,侍候着皇上和大人。

而物質條件更是有很大改善,肉食菜蔬,衣物被服,甚至連住處都進行了修繕。只有一個目的,讓這些人舒舒服服的,樂不思蜀才最好。

鄭家幫助了朱永興,而且是出了大力,朱永興感激,但卻不想縱容,更不希望鄭家的勢力過於膨脹。有錢,有人,這是很令人不安的存在。所以,在緬甸的情報人員,便有葉虎安排的。平衡、制約,這是朱永興採取的對待鄭家的辦法,也是使他不受矇蔽的一個措施。

只要你忠心,不揹着我搞陰謀,朱永興自然會知恩圖報,一直以來他也是這麼做的。可如果你想背叛,或者膽大妄爲,朱永興也有反制的手段。

人心啊,善變。這是朱永興經歷和看到的。遠的不說,尚之孝便是擺在眼前的最近的活生生的例子。儘管自己已經非常注意利益的分配,儘量讓大家都滿意,讓大家覺得跟自己混前途光明。但大家不是所有人,自己也不會永遠不出疏漏,不會保證曾經親近效忠的人生出異心。

而且緬甸的永曆始終是一塊心病,他不得不慎重。好在目前是一切正常,還不會給他添亂。

朱永興一時想得出神,直到葉虎開口要告退,他才清醒過來。

……

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38章 廣國公第40章 兩奸計議第2章 鬥熊救美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17章 斷臂?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00章 佔優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72章 無題第4章 攻城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83章 棄城之議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9章 景東會師第54章 再退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41章 自我否決第66章 棄險第112章 兵潰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94章 相疑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5章 琉球第112章 女考生第96章 各有安排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60章 追擊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8章 雙層爆破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0章 大勝第26章 提點第15章 定情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70章 開路迂迴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35章 阻擊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72章 退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章 北愁南喜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52章 血戰廝殺第43章 保寧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38章 廣國公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95章 請兵助戰第40章 兩奸計議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
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38章 廣國公第40章 兩奸計議第2章 鬥熊救美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17章 斷臂?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00章 佔優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72章 無題第4章 攻城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83章 棄城之議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9章 景東會師第54章 再退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41章 自我否決第66章 棄險第112章 兵潰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94章 相疑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5章 琉球第112章 女考生第96章 各有安排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60章 追擊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8章 雙層爆破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0章 大勝第26章 提點第15章 定情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70章 開路迂迴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35章 阻擊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72章 退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章 北愁南喜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52章 血戰廝殺第43章 保寧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38章 廣國公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95章 請兵助戰第40章 兩奸計議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