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吏治,公學

高高在上的皇帝並非高枕無憂,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通常都會有一種危機感,生怕臣子不忠,生怕佞臣篡權,對每一點星星之火都要防微杜漸,隨時撲滅,以免失去控制,形成燎原之勢。

正因如此,歷朝歷代的特務機關便在這種情形下產生。最有名的自然當推明代的“廠衛”,其荼毒臣民的殘酷和恐怖令人談虎色變。所以,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公開的任用特務,不得人心,且目標太大,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皇帝對下情不能不周知,耳目不能沒有。

“人君深居九重,與外界隔閡,政事則委諸大臣。但又恐所託非人,爲非作歹,貽誤蒼生。”膝上坐着嘉兒,旁邊偎着柔兒,朱永興正拿着密摺給女兒們講解着,“這密摺制度便是父皇的耳目之一,以周知庶務,通達下情。”

“父皇,這上面也沒說什麼大事呀?”柔兒有些無聊地翹着小腳丫,說道:“這不耽誤您休息嘛?”

“治大國如烹小鮮,由小見大,要分析才能得出結論。”朱永興指着密摺上的文字詳細解釋道:“上面說貧人陳懷金拾得江南客王盛銀二十四兩八錢,全數送還,力辭酬謝。這是什麼,小民慕義,風俗休美之明徵,國家實在之祥瑞也。若是父皇親口面諭或硃批,會對臣工萬民起到莫大的啓發、鼓舞、教育作用。”說着。朱永興拿起硃筆,批道:細民美行疊見滇省,誠所謂瑞事也。朕心甚悅。另旨諭部,賞米、布匹,並給匾額,以施良淑。

何等官職纔有資格密奏,誰也說不清。與其說依品級,不如說視與皇帝的關係而定。有密摺專奏權的不一定是大員,有高官顯貴。也有微末、芥子之官,星星點點遍佈全國。分不清誰擁有這種權力。誰要是賣弄或暴露自己擁有密摺權,密摺權很快就會被朱永興剝奪掉。

這樣一來,有密奏摺是皇帝的信重,能得到硃批中稱讚和鼓勵。更是一種榮幸和榮耀。

“卿之足疾如何了,尚飲酒乎,若飲可戒之,當惜自身。”朱永興又在一份密摺上寫下了慰勉之語,然後笑着摸摸兩個女兒的小腦袋。

一段關懷、鼓勵和讚語,在封建時代,由皇帝向臣工表達,人臣能不對皇帝忠心耿耿,更加鞭策自己職守敬業、努力上進?

“說起來。這個密摺也就是一種比較嚴密的信訪制度。”朱永興不厭其煩地女兒講解着,“就和監察部剛剛實行的接受舉報制度差不多,目的就是廣開言路。加強監督,即便是一方大員,也不能擅權,更無法封堵下面的檢舉控告。”

“武則天好象有類似的——”柔兒歪着小腦袋想了想,一拍小手,笑道:“對了。叫密匭。可父皇的比她更厲害,是吧?”

“你問我哪?臭丫頭。”朱永興笑得開心。把女兒把懷裡摟了摟。

嘉兒還小,聽不大懂,耐着性子半天,終於忍不住打了個呵欠,有些無聊地斜睨着旁邊桌上的“哆啦a夢”。

“好了,該去睡了。”朱永興笑着摸摸這個,捏捏那個,都是自己的“小棉襖”啊!

車駕已過黃河,進入了山東境內,這裡的境況看起來要好一些。畢竟是明軍先光復的,韃虜未來得及大肆劫掠破壞。對此,朱永興稍感欣慰。

可還有一件事情令朱永興不太爽快,那便是羣臣建議的去曲阜拜孔廟。儘管朱永興認爲儒家學說有可取之處,拜孔廟也是收天下文士之心的政治舉動,但卻始終沒有痛快地答應。原因很簡單,他可以尊敬孔子這個大教育家,但卻對孔家後人鄙夷得很。

不管是華夏,還是夷狄,孔聖後人都迎奉如常,一個衍聖公的名號從宋朝,歷經元、明、清,能夠一直保持,憑的就是這種“超然”的與統治者合作的態度,也甘心地爲各朝統治者歌功頌德,成爲統治者籠絡人心的一個宣傳工具。

孔子的學說歷經各朝各代,已經被曲解或篡改得脫離了本來質樸的本質;孔家的後人也是如此,他們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脊樑。沒有國家、民族大義,沒有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精神,呆在那一畝三分地上,享受着爲封建帝王提供恭順思想而得到的優厚待遇。這樣的孔廟,這樣的孔家後人,值得朱永興去拜嗎?

秦鬆是千古罪人,其曾孫秦矩卻是抗金名將,全家七口盡死於蘄州;岳飛是抗金名將,其子孫嶽升龍及兒子嶽鍾琪卻是康熙、雍正時的清軍將領,嚴格意義上的漢奸兼奴才。嶽鍾琪更是卑鄙無恥,出賣了勸他學乃祖岳飛起兵爲明覆仇的曾靜,引發了呂留良案。

朱永興不信血統論,更不以某某的先人來判斷善惡忠奸。所以,他不去曲阜,起碼不在孔府拜孔子。而且,在時機成熟時,他要剝奪衍聖公這個特殊公爵,使其不能再得益於先祖孔子的榮耀。

說實話,孔子、孟子、老子、韓非子、莊子等等,所創出的理論都是寶貴的思想財富。儘管也是各有缺陷,但暇不掩瑜,深入研究分析,取精華去糟粕,便可成爲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巔的精神支柱。而且,隨着時代發展,社會轉型,也就沒有存於萬世而不變的理論,總要進步,總要改變,以適應時代和社會。

朱永興希望有一個百家爭鳴的理論環境,而不是把人們的思想束縛在某種統治者所需要的理論範圍內。要促進生產力發展,要跟上時代大潮,解放思想是必須的。

燭光通明,夜色已深,朱永興依舊在處理政務。柔兒說得也不錯,這是他自己找的累。本來是逐漸放權到各部的節奏,但這密奏制度卻給朱永興增添了大量的工作。但從實質上講,朱永興此舉在於體察民情,在於使官員互相監督,卻並不是集權。

不管設計多好的制度,制定多完善的法律,吏治依然是能否實現目的的基礎和保證。官員貪腐瀆職,好政策也會變成苛政。所謂的法治,最終還是要依靠人來執行,而人的因素,則更加關鍵。

“……成法曉諭臣民極好,朕心甚慰。若爲官者知聖人之道,法不縱貪。吏民皆知守法忠君,公忠無私。則天下大治矣。”

批完最後一份密摺,朱永興才長出了一口氣,靠在椅中揉捏着額頭和太陽穴。一陣叮噹細響,侍女們又換上了熱茶。

這密摺與舉報制度,都是監督官員的,都是關係吏治的,但朱永興卻還是覺得不夠。後世的手段和措施他也知道不少,財產申報已經正式實施,廉政公署則正在商議籌措之中。

至於監察部,朱永興認爲其作用是比較寬泛的,不僅限於廉潔方面,還有執法是否規範、官員績效等方面的考覈和監督。而廉政公署在朱永興的設想中,則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機構,也就是要從體制及運行上切斷了與可能形成掣肘的各部門的聯繫,從而令反貪肅貪的“一查到底”成爲可能。而這種獨立性,具體可概括爲四個方面,即機構獨立、人事獨立、財政獨立和辦案獨立。

當然,此時非彼時。現在的大明還不是一個三權分立、法治、民主監督的社會,解決的辦法便只能是依靠朱永興的決心,使廉政公署直接聽命於皇,獨立於其他機構之外。

儘管所謂的廉政公署有“國情”般的改動,但朱永興認爲還是相當必要,且能夠起到很大作用的。

“萬歲,要安歇了,是否少喝些茶?”一個柔柔的聲音喚醒了朱永興的沉思。

燭光照耀下,新晉女官何淑蘭正關切地探詢於他。何淑蘭的容貌並不十分出色,前額似乎略高了點,一雙彎月眉眉心微蹙,眼睛也不甚大,但配着這樣的眉,什麼樣的眼也會瞧得怦然心動。她的嘴角微微翹起,嘴角旁一對笑靨襯在端正清麗的面孔上。

“嗯,換碗油茶。”朱永興點了點頭,沉吟了一下,說道:“今天兩位公主在縣城可還安分?沒惹什麼事兒吧?”

“回萬歲,兩位公主很懂事兒,嘉兒公主還把她心愛的布娃娃送給了一個窮家女孩。”何淑蘭笑着回答道:“還告訴人家,有時間到北京找她玩兒呢!”

朱永興微微一笑,說道:“宮裡也沒有和嘉兒年紀相仿的玩伴兒,她可能也很寂寞。等到了北京,朕就讓人辦個學校,讓各家大臣,嗯,平民百姓也可,選適齡的孩童來讀書。那樣的話,孩子們既長知識,又不孤僻。”

“萬歲——”何淑蘭猶豫了一下,說道:“臣工家的當然可以,平民百姓家的怕是不妥吧?再說,就是萬歲開恩,他們也不敢送來吧?”

朱永興思索着點了點頭,緩緩說道:“是朕想得簡單了。若是開辦公學,讓柔兒、嘉兒隱了身份去讀書,怕是就沒問題了吧?”(未完待續)

第160章 大結局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202章 總攻(二)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8章 依城挫敵第63章 求助他國第85章 無題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73章 人心散第70章 開路迂迴第85章 無題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46章 合擊之前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65章 佈署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48章 大戰(二)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48章 黯然收兵第83章 北望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33章 無題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50章 伏擊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68章 正戰穩進第3章 絕死一擊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7章 攻城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21章 柔情蜜意第86章 接戰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0章 大勝第24章 烽起石屏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85章 無題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50章 伏擊第30章 無題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80章 京師大亂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17章 斷臂?第84章 失敗之源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31章 故國風情第26章 提點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26章 無題第137章 李晉王第106章 法陣第30章 無題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79章 榮譽之爭
第160章 大結局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202章 總攻(二)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8章 依城挫敵第63章 求助他國第85章 無題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73章 人心散第70章 開路迂迴第85章 無題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46章 合擊之前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65章 佈署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48章 大戰(二)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48章 黯然收兵第83章 北望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33章 無題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50章 伏擊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68章 正戰穩進第3章 絕死一擊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7章 攻城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21章 柔情蜜意第86章 接戰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0章 大勝第24章 烽起石屏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85章 無題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50章 伏擊第30章 無題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80章 京師大亂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17章 斷臂?第84章 失敗之源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31章 故國風情第26章 提點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26章 無題第137章 李晉王第106章 法陣第30章 無題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79章 榮譽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