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李晉王

“唐堯宗罪無可赦,岷殿下斷然擒拿,全吾聲名,可謂是英武果決。”晉王李定國得到靳統武派來的快馬通報,驚愕過後,臉上便迅速回復了正常神態,並開口稱讚。

“父王——”晉世子李嗣興還年輕,覺得這似乎有點越祖代皰,難道就不能等到我父親到了後,由我父親處置嗎?

“岷殿下只是擒拿查罪,已是顧及了吾的臉面,爾不必多言。”晉王李定國擺了擺手,將李嗣興未說出的話堵了回去。

西南連番大敗,被清軍趕至邊外之地,再有白文選的面斥其過,痛定思痛之下,晉王李定國火爆倔強的脾氣已經有所改變。

而起初,李晉王確實是小看了朱永興這個宗室留守,覺得派人將他接至孟艮這個安全地方,盡到保護的責任,便足夠了。卻是萬萬沒想到,朱永興幾番折騰,竟聚攏起各路殘軍,打了一個空前的大勝仗。這就使李定國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之前聲名不顯的宗室子弟,重新衡量雙方的地位和關係。

假黃鋮,是代帝出征的意思,可斬節將;而朱永興是朝廷留守,是宗室子弟,可暫掌百官,暫行監國之權。這在名義上,就已經決定了兩人的位置。雖然李晉王可以憑着黃鋮與朱永興分庭抗禮,但也只侷限於軍隊上。

現在的軍隊嘛,李晉王也只能心中苦笑。天子棄國入緬,散處各地的明軍灰心失望,順帶着對他這個假黃鋮的親王也是陰奉陽違。抓到手裡的自然會聽從指揮,遊離在外的卻不是心甘情願地趕來相會。連老兄弟、老朋友白文選尚不肯合兵,又何況他人?

騰衝大勝之後,白文選已經派人給他送了信。信中言辭雖還恭敬,除了簡要講述大戰的經過外,還自稱奉岷殿下之命,將駐兵於騰衝、龍陵一帶,並伺機向北、向東沿怒江拓展,以騷擾牽制清軍。

也就是說,之前白文選還能與李晉王商量着展開軍事行動,以後他就要奉朝廷留守的命令行事了。其他級別的將領還不夠資格或沒有膽量向李晉王如此表示,但他們的實際行動也已經表明了立場。

Wωω ✿TTKΛN ✿¢ O

把勝利的希望和中興的信心都轉向了宗室留守,這對李定國當然是一個打擊。但他遭遇大變之後,一直在反思自己以往的行爲。午夜夢迴,每每想起自己的種種失策和錯誤之舉,李定國都有種痛徹心扉的感覺。

如果在擊敗孫可望之後,自己不是有所膨脹,排擠蜀王劉文秀,並且把在邊諸將皆招回昆明,論功分兵。可能在清軍大舉進攻之下,不致於兵失其將,將不得兵,形成兵敗如山倒的形勢。

如果自己不是被馬吉翔巧言所惑,扶植馬吉翔在孫可望叛變失勢後得以再掌大權,以致於朝中鬥爭不休,人心盡喪,國家大事興許不會被敗壞至此。

假黃鉞啊,皇上將這種特殊的榮譽賜予了自己,也就是將整個大明的存亡重任託付給了自己。而自己懷着皇帝、滿朝文武和全昆明老百姓的希望,率大軍出征,又做到了什麼,做得如何呢?

永曆朝臣中的兩個官員,高績和金簡,很感憂心忡忡,向李定國等人進諫:“今內患雖除(指孫可望),外憂方大。清軍一直屯兵虎視,等我內鬥方酣之時,很可能突然進擊。我們如今情形,恰似酣歌於漏舟之中,熟睡於積薪之上,良可堪憂!二位王爺兵略頗悉,怎可懈怡如此!”這是朝臣高績和金簡的金玉進諫,此等苦勸良言,自己竟聽不進去,還向皇上告狀,使二臣幾遭杖責。

“退狼進虎,晉王必敗國家!”這是故去的老兄弟蜀王劉文秀被排擠後的激憤之語,把自己和孫可望相提並論很是過分,但自己的獨斷專行,又確實使大明的形勢幾乎到了無法挽回的境地。

“人主(指永曆)以全國全師恢復宗社之重任,付託於公,一旦至此,誰執其咎?公於羅遮河因先走矣,其見無數萬人民搶天呼地,悉鋒刃之慘戮乎?”這是老戰友白文選的當面呵斥,字字錐心,刺得李定國心頭滴血。

李定國雖說是明末最傑出的軍事家,但脾氣直,缺乏忍讓,也就是說他這個人其實很簡單。正因爲簡單,正因爲他不是一個腹黑的政治家,所以他才知道痛悔,纔不會推諉自己的責任。

“事既如此,夫復何言!惟本此孤忠,死而後已,以報君父,以結此殘局。”這是李定國做回簡單的自己,清醒之後的泣淚衷言,歷史的發展證明,他的確說到做到了。

看着兒子猶自有些忿忿不平的表情,李定國輕輕一嘆,開口說道:“如今局勢岌岌可危,各路軍馬如果不能精誠團結,遲早會被韃虜各個擊破;唉,我虧待了你的劉叔叔,又有門戶之見,聲名不佳,很多將領逡巡猶豫,也在情理之中。陛下巡狩,岷殿下以宗室留守之名代朝廷出緬入滇,總算是又豎起了擁明抗清的大旗,使得人心不至完全渙散。各路軍馬願附殿下驥尾也好,願追隨我部也罷,總比心灰意冷之下,投降清軍要好。”

“父王,皇上假黃鋮於您,即是代帝主征伐,衆將皆應由您統率。”李嗣興還是怨氣難消,發着牢騷,“岷殿下身爲宗室留守,就當發諭令召集各路兵馬前來與父王會合。怎可拋開父王,自行其事?”

“各路兵馬都前來會合?”李定國苦笑了一聲,說道:“爲父哪裡有那麼多的糧草支應?且爲父退至孟艮,邊外之地也,難道別人不覺得爲父已然失去了進取之心?”

“父王駐軍邊外,乃是使緬憚我軍,不敢無禮於主上。”李嗣興不服氣地辯解道。

“可到底還是不如岷殿下,敢集殘兵與清軍一戰,且獲大勝。”李定國長長地嘆了口氣,說道:“如今岷殿下聲威大漲,衆將歸心,也是其甘冒矢石、不畏艱險而得來的。宗室皇親,少年才俊,還是小瞧了人家呀!”

李嗣興不作聲了,沉默半晌,試探着問道:“父王,那您以後也要聽岷殿下調遣嗎?”

李定國皺起了眉頭,對這事兒他還沒有結論,總要會面之後再作決定。好半天,他才幽幽地說道:“若岷殿下果有扭轉乾坤之策,聽其號令也無不可。這黃鋮呀,是威望和榮耀,又何嘗不是負擔?爲父已向朝廷兩次繳回,奈何總不如願。”

這話說得半真半假,未必是李定國的真心之語,權力和威望,豈是那麼容易捨棄的?

……

第89章 勝利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2章 鬥熊救美第272章 血戰第71章 局部——大局第76章 再棄險要?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12章 兵潰第112章 女考生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5章 琉球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63章 攻掠遼東第57章 接駕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2章 鬥熊救美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89章 勝利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0章 慷慨陳詞第57章 接駕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72章 廝殺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42章 會晉王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80章 教士保羅第3章 絕死一擊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67章 排除萬難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63章 求助他國第70章 開路迂迴第35章 阻擊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31章 故國風情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5章 被誤導了第51章 死地則戰第71章 慘烈第3章 召見羣將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66章 棄險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45章 天變第217章 困局第60章 會趙王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46章 火槍之威第87章 潛入襲城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2章 高平莫氏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55章 滇緬戰事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7章 歡歌暢飲第86章 輕視,放鬆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46章 火槍之威
第89章 勝利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2章 鬥熊救美第272章 血戰第71章 局部——大局第76章 再棄險要?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12章 兵潰第112章 女考生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5章 琉球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63章 攻掠遼東第57章 接駕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2章 鬥熊救美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89章 勝利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0章 慷慨陳詞第57章 接駕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72章 廝殺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42章 會晉王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80章 教士保羅第3章 絕死一擊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67章 排除萬難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63章 求助他國第70章 開路迂迴第35章 阻擊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31章 故國風情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5章 被誤導了第51章 死地則戰第71章 慘烈第3章 召見羣將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66章 棄險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45章 天變第217章 困局第60章 會趙王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46章 火槍之威第87章 潛入襲城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2章 高平莫氏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55章 滇緬戰事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7章 歡歌暢飲第86章 輕視,放鬆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46章 火槍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