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

網絡斷了一天,今天爭取補上昨天所欠更,先說聲抱歉。

前來攻打金廈的清軍分爲兩路,出漳州的是福建總督李率泰本人,以叛將黃梧爲副手;另一路出同安的,就是安南將軍達素,其副將是施琅。

達素和施琅率領的這支清軍,從同安的南北兩港和潯尾(集美)三個方向行進,戰略意圖是橫渡海峽,在廈門島的守軍發覺前在赤山坪搶灘登陸。而作爲清軍的實際統帥,施琅似乎極爲樂觀,好象一旦登陸成功,勝利就非他莫屬了一樣。

起初也正象施琅所預計的那樣,在赤山坪登陸雖有些困難,但擊敗敵人顯然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由於赤山坪水淺泥深,前進很困難,第一批登陸的綠營兵很快就被岸上的守軍發現。守在這裡的明將黃麟所部奮力阻擊,將清軍殺死在泥濘的灘塗之上。但清軍倚仗兵力優勢,不斷衝擊,明軍很快便抵擋不住了。

這時,陳璋統領的殿兵鎮投入了戰鬥。雖然這是一支生力軍,但人數太少,根本無法扭轉局勢,很快便會被清軍擊敗。

形勢危急,掌握着鄭軍王牌武裝右虎衛鎮的陳鵬卻遲遲不來增援。很簡單,陳鵬就是施琅自信樂觀的來源。對前景感到悲觀失望的陳鵬已經私下裡與施琅商議妥當,配合清軍進攻,搏取榮華富貴。

右虎衛鎮的營地內,陳鵬正鼓動如簧之舌,說服部下與他一起投降。

“天下大勢已定,此番朝廷派了五省水師。二十萬大軍,勝負早定。跟着鄭家頑抗到底,就是死路一條。本將爲兄弟們計,早就爲大家安排好了,徵南大將軍、施將軍都已經開恩加賞,官兵晉升一級。賞銀……”

“好啊!”“聽將軍的沒錯!”

幾個親兵紛紛揮舞刀槍,按照事先商量的那樣,發出附和之聲,以鼓動下面的兵士。

陳鵬對着官兵們大叫道:“兄弟們,跟本將共求富貴吧!”

“這個富貴,卑職是沒法和將軍一起共了。”沒等陳鵬的親兵再次歡呼,一個冷森的聲音在下面響了起來。

陳鵬的臉色立刻沉了下來,緊盯着這個發出異議的軍官——前協統領萬宏。

萬宏毫不示弱,冷冷地與陳鵬對視。眼神中還帶着一絲譏誚,他的身旁身後聚集起一些士兵軍官,面色不善地望着陳鵬,“陳鵬,你欲投降賣主,便當大王不知道嗎?”說着,萬宏突然從懷中掏出了鄭成功的令牌,高高舉起。大聲道:“陳鵬叛變投敵,罪無可恕。大王有令。即刻拿下看押,若有反抗,殺無赦。”

臺下的軍官和士兵們一陣譁然,風向立刻轉變。右虎衛鎮中有不少都是從南京之役傷亡過半的鐵人軍中整編過來的,很多人的兄弟、戰友或至親都是爲清軍所殺,與清兵仇深似海。剛剛是被陳鵬的官威壓着。又沒有人出頭,方纔保持沉默。現在有鄭成功的令牌,自然不會再聽從陳鵬的、不合自己心意的命令。

“假,假的。”陳鵬大吃一驚,色厲內荏地指着萬宏叫道:“你膽大包天。敢持假令惑衆?我看誰敢動我,我乃——”

萬宏猛地把令牌揮下,陳鵬的聲音戛然而止,一截髮亮的劍尖從胸口透了出來。

陳鵬不可思議地低頭望了望染血的劍尖,口中鮮血汩汩流出,自己的親衛?是誰,是誰?

“對不住了,大人。”下手的親兵本是龍巖人,親人被清軍殺戮一空,不辭辛苦地趕來廈門投軍,然後被分配到陳鵬營中,他抽出寶劍,扶住了陳鵬的身體,已經是淚流滿面,哽咽道:“小人寧可死在戰場,也絕不會剃了頭髮投降,小人忘不了,忘不了全家被殺的血海深仇——”

陳鵬的眼睛慢慢失去了神采,嘴裡發出了一聲,象是恍然大悟,又象是怨恨詛咒。

萬宏輕輕嘆了一聲,殺死恩主或長官實在是件痛苦的事情。他揮手命令士兵上前,將陳鵬的親衛看押起來。然後大步上臺,高舉令牌,朗聲命令道:“各部聽令,全軍出擊,將上島的韃子盡數殲滅,一個不留。”

“殺!”“殺光韃子!”……

大批的明軍士兵舉起刀槍,高聲吶喊。然後在各部軍官帶領下,列隊開出營寨,向着海灘奔去。這些明軍的家鄉各異,更遠的甚至在廣西、湖南。他們千里迢迢投奔閩軍,絕不是爲了倒戈一擊,把鄭成功出賣給清軍的。現在已經是永曆十五年,閩軍的士兵和浙軍一樣,留下來的絕大部分都是堅定不移的抵抗者,很清楚自己該跟着誰走。

右虎衛鎮的增援,使得前方的戰局發生了顯著的扭轉。原本步步逼近的清軍一下子被堵在了淺灘一帶,無法繼續向島上深入。而在這個時候,負責在島上巡視救應的劉俊帶着他的前衝鎮也趕來支援。

面積不大的淺灘上擁擠了上萬人馬,在血肉橫飛中拼命廝殺。隨着海水的上漲,清軍的情況變得越發糟糕,幾乎半數以上的清兵都深深的陷入了淤泥之中,就此成爲刀砍槍扎箭射的活靶子。

……

島的另一側,海上激戰還在繼續。又是一聲巨響,忠靖伯陳輝的座艦在火光和硝煙中沉沒,帶着跳上船的上百清兵一齊殉葬。

閩安侯周瑞和忠靖伯陳輝的英勇表現不僅感動了所有的明軍,也震驚了所有的清軍。最關鍵的是,他們爲鄭成功贏得了時間。海面恢復了平靜,風向和潮流也開始有利於明軍艦隊,反攻的時機終於到來了。

“出擊,把敢於進犯的韃子全殺光。”

“出擊,把韃子全殺光。”

“出擊,殺光韃子!”

隨着鄭成功一聲令下。明軍所有艦船升帆起錨,趁着北風和退潮,速度飛快地與迎面駛來的清軍艦隊撞到了一起。炮聲隆隆,硝煙瀰漫,從廈門一直到金、廈海峽,半個時辱後。幾十里長的距離上便到處都在戰鬥,明清兩軍八百多艘戰艦混雜着,在全線亂戰成一團。

清軍在明朝最強水師的奮勇打擊下,很快便顯露出了實戰經驗不足的弱點。而且,或許是突出頭等艙或三等艙,清軍艦隊的戰船居然是有明顯區別的。其中滿洲兵坐的是船頭漆成紅色,而綠營兵的船頭卻是黑色的。

滿洲兵雖然個個十分善戰,單兵素質很強,但卻並不適應搖搖晃晃的船上環境。這個弱點很快便被明軍抓住。明軍艦船紛紛集中全力狠狠地攻擊紅船,畢竟這是清軍的主力,只要幹掉了主力部隊,清軍勢必會更快瓦解。

果然,接連幾艘紅船沉沒,另有幾隻遭遇重創後,紅船開始率先後撤。這一下子,戰場上的形勢便急轉直下。清軍的敗勢再無可挽回了。

清軍艦隊由來自天南海北的幾省水師組成,除了少量福建水師外。其他都對廈門附近的洋流、風向缺乏瞭解。而且,倉促集中起來的清軍水師彼此間還缺乏信任,紅色艦船的後退造成了連鎖反應。

你跑我也跑,反正艦船受傷落單後,是不指望着別人來救援的。各省清軍戰艦開始自行其是,膽小的跟着一起後退。膽大地則開始躲避明軍的衝擊艦隊。

隨着大批清軍艦船後退或避讓,清軍水師全軍動搖。而目睹了周瑞和陳輝悲壯一幕的明軍將士,則在怒火的引導下,成爲不可阻擋的鋼鐵戰士。主帥鄭成功親自乘坐哨船,直抵第一線指揮戰鬥。順便鼓舞士氣,而在鄭成功的到來下,明軍更是越戰越勇,接連攻上敵船,俘虜了清軍將領哈喇土心、馬勒土心、石山虎等十數人。使得清軍主將李率泰不得不下令:全線撤退!

從撤退到各自逃生,清軍水師很快土崩瓦解,出現了海戰中極爲罕見的潰敗和追殺。清軍艦船誰也不肯留下抵擋明軍的鋒芒,甚至不再試圖攻擊明軍艦船,而是扯起風帆,拼命地搶在同伴之前脫離戰場。

明軍水師則窮追猛打,不時追上清軍艦船一陣猛轟,只要艦船的風帆或桅杆受損,便意味着這艘艦船已經陷入了明軍的重圍,不要奢望任何友艦會回頭援救他們。然後明軍艦船繼續追趕,等回頭再慢慢收拾船上的清兵。

清軍的敗勢越來越大,達素指揮的登艦艦隊很快也被波及。陸上清軍損失慘重,海上艦隊也遭到了明軍艦隊的打擊。被擊沉數艘艦船後,負責運輸部隊的船隻在驚恐之下,顧不得接應岸上部隊,便開始撤退。達素已經徹底喪失了勝利的信心,留下施琅帶領潯尾水師殿後,他先跑路了。

戰艦劃過海面,轟隆的巨響震動着甲板,一顆顆炮彈從兩側船舷飛出,划着各式各樣的弧線,砸向清軍船隻。兩艘裝備有二十門火炮的大艦爲首,身後各跟着裝備有十二門火炮的十艘艦船。南海艦隊並沒有採取亂戰之術,而是結隊作戰。

兩支艦隊隔着數百米的距離向前穿插,不論是夾在中間的,還是兩側在射程以內的清軍艦隻,都遭到了火炮的轟擊。船腹有紅夷炮,發射實心炮彈;甲板上有轟天炮,發射箭彈。快慢交替,前後配合,被掠過的清軍艦船很難逃過這依次駛過的十艘軍艦的火炮轟擊。

外省的清軍水師不熟悉這裡的水文情況,根本不知道哪裡會有暗流或是礁石,也不知道附近有沒有可以停泊的島嶼,是否有適合停泊的避風處。在廈門附近,清軍艦船獨自逃生的能力很弱,一旦受損或落單,幾乎就得等着明軍艦隊回頭慢慢收拾。

海風迎面吹來,帶着硝磺味道,段智英卻不覺得嗆鼻。他大瞪着眼睛,高聲指揮着甲板上的炮兵,裝填箭彈,向着一艘艘清軍艦船開火轟擊。

“開火!”“開火!”……

嗓子已經變得嘶啞,段智英依然吼叫不斷,這樣的海上追殺實在是痛快。看到敵船上爆炸,或被實心炮彈擊中,那種感覺——實在是太棒了。

前方的敵船越來越少,遠處的軍艦發來的旗語,詢問是否停止追擊,回頭攔截。

陳上川想了想,決定就此收兵。兩支艦隊開始轉向會合,排出了長長的雁翅陣形,象一張大網,緩緩向回兜殺。

段智英終於能拿過水壺,讓喉嚨得到滋潤和休息。擡頭四下看了看,陳上川站在舵樓上,正向他頜首微笑,顯然是非常滿意。

……

清軍水師完全潰散,鄭成功見大局已定,便讓部將分頭追擊堵截逃跑的清軍艦船,他本人則返回廈門港。剛纔見到赤山坪方向出現烽火,鄭成功便面有憂色,還派了一隊船去赤山坪附近的海面打探巡邏。

回到廈門港的時間不長,前往赤山坪打探消息的人員便回來報告情況。聽到陳鵬謀叛被誅,衆軍合力擊敗登陸清兵後,他並未露出驚喜之色,反倒是神情複雜,久久無語。

“父王對陳鵬賊子洞若觀火,將計就計,一舉擊敗清軍,即是諸葛復生,亦不過如此。父王在軍中的威信卓著,陳鵬想憑隻言片語勸降部下,真是癡心妄想。”鄭經在旁對陳鵬表示輕篾,亦對父親的安排感到欽佩備至。

鄭成功看了兒子一眼,苦笑着搖了搖頭,並不想說得太清楚,而是糾正道:“你說的不全對,兵士們不從賊,固然有我的威信在內,但最關鍵的是,他們與清軍仇深似海,不要說陳鵬,就是我想投降,他們也未必會聽從。拔刀相向諒必不能,但多半會自行散去,另投他處。”

“父王說的是,孩兒失言了。”鄭經急忙點頭稱是。

“你是世子,在人前說話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讓人有所誤解。”鄭成功感覺鄭經並沒有完全聽進去,這讓他有點擔心,“岷世子英明,於西南復起,聲名日顯。你日後定要注意言行,勿使人罵我鄭家不識春秋,失卻大義之名。”

尊帝虛禮,借朝廷名義吸引東南復明勢力的支持,這是不能含糊的事情。鄭成功當然明白其中的利害,所以心裡如何想並不重要,在表面上一定要作出明朝的忠臣的樣子。(未完待續。。)

第95章 難以逾越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8章 雙層爆破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47章 初勝第138章 反撲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63章 求助他國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66章 棄險第27章 詐取緬關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11章 結果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7章 攻城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9章 景東會師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81章 書院第74章 東逃,後路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81章 襲擾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94章 思考方法第64章 計議第11章 祖上榮光第37章 緬局有變第46章 合擊之前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95章 無題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87章 接戰(二)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3章 召見羣將第202章 總攻(二)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99章 軍歌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35章 阻擊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46章 火槍之威第51章 死地則戰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41章 自我否決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85章 情動第5章 寨子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202章 總攻(二)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71章 局部——大局第47章 大戰(一)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2章 無題第90章 光復京師
第95章 難以逾越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8章 雙層爆破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47章 初勝第138章 反撲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63章 求助他國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66章 棄險第27章 詐取緬關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11章 結果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7章 攻城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9章 景東會師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81章 書院第74章 東逃,後路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81章 襲擾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94章 思考方法第64章 計議第11章 祖上榮光第37章 緬局有變第46章 合擊之前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95章 無題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87章 接戰(二)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3章 召見羣將第202章 總攻(二)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99章 軍歌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35章 阻擊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46章 火槍之威第51章 死地則戰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41章 自我否決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85章 情動第5章 寨子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202章 總攻(二)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71章 局部——大局第47章 大戰(一)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2章 無題第90章 光復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