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初勝

原來火槍這麼厲害,張光翠張大了嘴巴,仔細觀察着。他還根本沒有發號施令的機會,清軍的第一次進攻便被擊退了。盾牌、盔甲在近距離的火槍攢射下如同虛設,除了增加了士兵攀爬灰坡的難度之外,似乎沒有別的作用。

不對,不是火槍厲害,是殿下的辦法厲害。張光翠不由自主地回頭望了一下第二道防線的陣地,王旗正昂然矗立,迎風飄揚。他的臉上不由掠過複雜的情緒,明火槍他不是沒見過,明清兩軍都有,除了三順王手下可能有成建制的火槍兵外,其他部隊都是作爲可有可無的輔助兵種加以使用,而且在野戰中都不重視。

如此這般的輪番不停地攢射,再加上地勢險要,有壕溝和柵欄阻隔,清軍想衝過來,就用無數的屍體來填吧!張光翠露出了一絲冷笑,替山下的清軍感到悲哀。

“將軍。”一個部將湊過來提醒道:“要不要派人出去收首級?”

啊,張光翠思緒翻騰,竟然忘記了這件事情,他穩了穩心神,威嚴地揮動手臂下令道:“刀斧手出陣,把敵人的首級全部收回來,點清數目後立刻向殿下稟報。”

梯子被迅速搭上棚欄,一百多手持刀斧的明軍士兵登梯翻過,再越過七八米寬、五六深的壕溝,向着倒地的清軍屍體和傷員揮起了兵刃。瀕死的、絕望的慘叫和咒罵在刀光血影中響了起來,一顆顆血肉模糊的人頭被抓着辮子提了起來,無頭的屍身悽慘地或趴或仰,血汩汩流淌,滲入了浮土。

火槍攢射打死打傷了兩百多清軍,竟還有一百多是在陡坡逃竄時被擠倒踐踏而造成的傷亡。超過七十度的陡直土路,浮土又厚,使得上山艱難,下山也困難無比。正常情況下需要手杖步步支撐,繃着全身肌肉,腳趾帶着全身重量頂在鞋尖最狹小的一面,走不上幾步就疼痛難行,疼到每挪一步都幾乎要咧嘴大叫。

清軍也是第一次在這樣的地形地勢下作戰,缺乏經驗,被火槍居高臨下的一頓猛轟,前隊後退,擠壓了後隊,在陡直的山路上本來是稍微退卻,重新整頓陣勢,卻立刻引發了擠撞和踐踏。在灰土揚場,視線模糊的情況下,竟至完全崩潰。

屍體和傷兵沿着陡直的山路一直延伸出去老遠,儘管腳下艱難,但明軍的刀斧手卻不想落下一顆首級,用刀尖和斧柄撐持着往下走,毫不留情地收割着血淋淋的人頭,剝脫着尚能使用的衣甲和兵器。

山下,清軍經略右標中營遊擊王進寶正望着山上的王旗咬牙切齒,聽着一個灰頭土臉的千總在彙報第一次進攻的情況。山路陡峭,浮土揚塵,壕溝阻擋,火槍攢射……這些固然是困難,但一下子死傷了這麼多人,還是令王進寶忿恨不已。

張勇簡拔而起的軍官中,最出名的當屬趙良棟和王進寶,也就是鹿鼎記中韋爵爺的義兄。其中趙良棟已經被提升爲雲貴總督衙門督標中營副將,離開了張勇的帳下。只剩下王進寶還歸屬張勇指揮,無疑也是張勇手下最得力的大將。

如果以謀略來衡量,趙良棟高於王進寶;如果用武力的標準,則王進寶要勝過趙良棟。在戰陣廝殺中,王進寶經常身先士卒,手持二鈞重(1鈞爲30斤)鐵鞭衝鋒陷陣,十分勇猛。

作爲目前張勇手下最得力的大將,先鋒官自然非王進寶莫屬,他當然也躊躇滿志,渴望着再建軍功,高升一步。但首戰即遇挫,且敗得稀哩嘩啦,卻着實令王進寶憤怒而不甘。

“山路陡峭可釘木樁以便扶持,步步登攀,直抵敵軍壕溝。”王進寶壓制着心中的怒火,沉思了半晌,提出了自己的辦法,“咱們西北健兒善射,可先以弓箭遠程殺傷敵人,再伺機猛攻。”

雖然還有困難沒能解決,但戰場上哪有全都順遂,將敵軍制得無力還手的時候?攻堅如同攻城,用人命填出勝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何況僞宗室留守的王旗在上面,無形中又對王進寶構成了極大的誘惑。

清軍突然起了一陣騷動,有咬牙切齒的,有張口咒罵的,有物傷其類的,還有捶胸痛哭的。原來是明軍收割清點完首級後,又將一顆顆人頭擺放到柵欄的尖頂上,象是示威,又象是嘲諷。

“馬上砍伐木樁,猛攻敵寨,殺光敵人,生擒僞宗室留守,爲袍澤報仇。”王進寶的眼睛都紅了,吼叫着催促身旁的軍官。

斬首三百零六級,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勝利,如果加上守軍幾乎沒有傷亡,勝利的含金量又可大幅提升。朱永興接到了第一道防線的報告,臉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但很快又沉下臉,似乎對張光翠如此處理首級感到不滿。

可最終朱永興還是沒有說什麼,一個時代的戰場有一個時代的特點,這種血腥而殘忍的處置方式讓他感到不舒服,卻是敵我雙方都使用過,且並不認爲特別過分的舉動。既然有激勵士氣的作用,朱永興也就不好在這個時候發脾氣,挫傷明軍的銳氣。

“殿下,清軍在山路上釘木樁,準備穩步進攻。”盞達土司刀白龍剛纔震驚於火槍的威力,此時回過神來,半是提醒,半是詢問般地問道。

朱永興把刀白龍帶在身邊,是想讓他見識一下明軍的實力,用幾場勝利來堅定刀白龍支持南明軍隊的決心。強龍不壓地頭蛇,何況龍還在沒強大的時候,地方土司的態度便很關鍵,即使他們不派兵助戰,糧草物資的接濟也是退到邊遠地區的殘破明軍能否長期堅持的重要因素。

從剛纔刀白龍的表情上看,朱永興覺得效果還是不錯的。火槍攢射時的火光和響聲,以及煙霧,確實很有震撼性。而清軍釘木樁,他卻並不害怕,歷史上在此角度極陡之地,遠征軍也採取過人頂人,或者把自己拴在樹上以便射擊的辦法。

現在,對於刀白龍的問話,他還是很願意加以解答,以便消除他的疑慮。

第69章 勳章,土地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81章 襲擾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0章 慷慨陳詞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0章 慷慨陳詞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08章 王在法下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76章 再棄險要?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2章 無題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59章 援軍?援軍?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57章 接駕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90章 援助水西第89章 進退兩難第85章 急行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45章 天變第4章 封賞,臺灣第67章 梆子腔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72章 無題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64章 計議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3章 暹羅國情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02章 總攻(二)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5章 定情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5章 被誤導了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272章 血戰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201章 總攻(一)第6章 無題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章 陌生之地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5章 琉球第66章 棄險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76章 再棄險要?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88章 毒蘑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
第69章 勳章,土地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81章 襲擾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0章 慷慨陳詞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0章 慷慨陳詞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08章 王在法下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76章 再棄險要?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2章 無題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59章 援軍?援軍?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57章 接駕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90章 援助水西第89章 進退兩難第85章 急行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45章 天變第4章 封賞,臺灣第67章 梆子腔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72章 無題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64章 計議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3章 暹羅國情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02章 總攻(二)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5章 定情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5章 被誤導了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272章 血戰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201章 總攻(一)第6章 無題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章 陌生之地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5章 琉球第66章 棄險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76章 再棄險要?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88章 毒蘑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