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安步當車

那個,又要張嘴請求各位書友的支持了。呵呵,如果有三江票也幫着投一下吧,不求最高,別墊底兒就行。

大片濃密的黑雲象鉛色的幕布一樣,逐漸擴大,籠罩下來。雷聲也越來越近,但象被濃雲緊緊圍住掙扎不脫似的,聲音沉悶而又遲鈍。

“要下雨了。”線國安皺起了眉頭,看了看守在寨牆上的鳥銃兵,還有架設起來的火炮,不禁有些擔心。

正象朱永興估計的那樣,清軍的火藥在雨季中受潮嚴重,可也不是全部失效。而且清軍對在雨季中使用火器差不多失去了信心,對烘烤乾燥並不積極。但有就比沒有強,打上幾炮,再用鳥銃射擊幾輪,總會殺傷明軍,讓明軍意識到攻堅的困難。

但要是下起雨來,火炮和鳥銃就幾乎成了廢物,這正是線國安有所擔心的地方。

“有道是木克土(戳),土克水(掩),水克火(澆),火克金(燒),金克木(砍)。”線國安身邊的幕僚卻臉露欣喜,拱手對線國安說道:“僞明屬火德,所用法陣也屬陽,以陽助火。而大清屬水德,合該取而代之。大雨將下,非但無害,反大有益也,正滅僞明之火,助我軍法陣之陰。”

中國的朝代從漢朝以後,都有一個德行。從前朝到後朝,都是按照五行順序,你克我,我再克你。這既是種心理作用,又能標榜取而代之的正當性。

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屬火,就說明該他朱姓坐天下。而皇太極呢,改國號爲“清”,族爲“滿洲”。想來,也是得了高人指點,三個水啊,還不把你這火給澆滅嘍!

線國安臉色頓霽,笑道:“先生所言甚是。敵軍見我陰×門陣,已然卻步不前,再有雨勢之助,定然無功而退。”

……

“要下雨了。”白文選、馬寶等人都皺緊了眉頭,攻破固東大營時朱永興要等雨停,現在怕也是如此,可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再去通報殿下,就說大雨將下,我軍是否後退紮營,待雨停後再行進攻。”白文選叫過傳令兵,有些心焦地下達命令。

“王爺,是否先行紮營?”馬寶等傳令兵走後,低聲對白文選說道:“若是等殿下之令傳來,怕是已經大雨如注。估計殿下也多是要等雨停之後,方能炮轟進攻。”

白文選輕輕搖了搖頭,解釋道:“殿下令我等砍伐樹木茅草,以作搭棚之用,焉知沒有趁雨進攻之意?我等若無命令,豈可輕作主張?”

馬寶心中一驚,趕忙拱手道:“王爺所言甚是,是我考慮不周,差點鑄成大錯。”

白文選微笑着拍了拍馬寶的手臂,說道:“殿下所思所想,不可輕易揣測,更不要擅作主張。戰後汝若隨殿下去安南,當謹記吾言。”

白文選和馬寶的關係很好,想來應該是同出於甘陝,且又同是的原因。歷史上馬寶便是孤身入營,最後勸降了白文選,結束了白文選的抗清之路。

“多謝王爺良言。”馬寶感激地點了點頭,又略有疑惑地問道:“岷殿下欲讓我隨駕去安南?此事尚未最後確定吧?”

“殿下應有此意。”白文選低聲透露道:“只是還在觀察衡量之中,汝要好生去做。”

“多謝,多謝王爺指教。”馬寶心中一喜,拱手致謝。

李定國和白文選肯定不會輕離滇省,那朱永興身邊爵位最高者即爲馬寶這個郡王,或者還有襲爵之後的劉震。不過,劉震是晚輩,壓不過馬寶。如此,馬寶豈能不得重用。想到此處,馬寶微笑不已,大雨將至也似乎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了。

……

空中已經密佈了烏雲,還沒到時辰,已經象黑夜。一道閃電劃破了烏雲,巨雷在低低的雲層中滾過,雨便鋪天蓋地地壓了下來。

即便有油布遮雨,朱永興也覺得冷氣襲身。他抹了把臉上的雨水,重新挺直了腰板,面無表情地繼續前行。

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朱永興是這麼想的,只是不能這麼說。雨中行軍是艱難,但何嘗不是一種鍛鍊。不經歷各種惡劣環境的考驗,一支拖不垮、打不爛的軍隊怎麼能夠造就出來?

目光一瞥,朱永興看到了陣列中一個瘸拐的人影,也不知這個士兵是扭傷了腳,還是磨破了鞋。稍爲沉思了一下,朱永興抖繮繩急行幾步,然後甩蹬下馬,回身而望,並伸手止住了這個小兵。

“殿下——”這個小兵不明所以,行了軍禮又欲跪下。

“免了。”朱永興伸手抓住他的手臂,淡淡一笑,說道:“腳受傷了?來,騎我的馬。”

啊?明軍小兵嚇了一跳,急往後縮,跪了下去,嘴裡胡亂叫道:“小的,小的不敢,打死小的,也不敢騎殿下千歲的馬。小的能跟上,真的能跟上。”

“少廢話,這是命令。”朱永興見親衛隊長楊國驤也下了馬,站在身邊,把馬繮繩甩給了他,說道:“扶他上馬,吾步行即可。”

“殿下,您騎屬下的馬,屬下——”楊國驤這才反應過來,急忙說着,可朱永興已經踏着泥濘,大步前行。

楊國驤無奈地咧了咧嘴,沒好氣地踢了一腳還跪在泥水中的小兵,“起來起來,你小子真是,真是他娘×的有福氣,能讓殿下讓馬給你。別磨蹭,沒工夫在這兒等你,騎我的馬。”

朱永興大步走着,一直是騎着馬,他的體力保存得相當好。而且這一段時間以來,他抽空便騎馬鍛鍊,只是時間尚短,長時間騎乘之後,大腿依然磨得火辣辣地疼。現在安步當車,倒也不覺得辛苦。

唉,我變得虛僞了。朱永興自嘲地笑了笑,拉了拉油布兜帽,接連拒絕了多名親衛讓馬的請求,連追趕上來的楊國驤也不例外。

慢慢的,這些不敢騎馬、跟隨步行的親衛也開始尋找隊列中體力不支的明軍士兵,把馬讓與人騎。等到前鋒的張國用等騎兵獲悉此事,也默默地跳下戰馬,學習朱永興等人的作法。

提高士兵的地位,改變將領們的看法和習慣,讓軍隊成爲一個團結互助的團體,就從現在開始吧!朱永興抿嘴微笑,腳步愈發有力。

……

第5章 琉球第68章 正戰穩進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83章 北望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63章 求助他國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28章 拉英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72章 血戰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91章 川滇呼應第82章 調整佈署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69章 軟實力第4章 攻城第112章 女考生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69章 雨季之威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67章 梆子腔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52章 縴夫,規矩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1章 祖上榮光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93章 戰馬論第2章 高平莫氏第191章 新氣象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06章 法陣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12章 兵潰第142章 會晉王第88章 毒蘑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54章 赴廣東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95章 請兵助戰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02章 總攻(二)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70章 開路迂迴第73章 人心散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98章 我認得你
第5章 琉球第68章 正戰穩進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83章 北望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63章 求助他國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28章 拉英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72章 血戰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91章 川滇呼應第82章 調整佈署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69章 軟實力第4章 攻城第112章 女考生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69章 雨季之威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67章 梆子腔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52章 縴夫,規矩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1章 祖上榮光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93章 戰馬論第2章 高平莫氏第191章 新氣象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06章 法陣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12章 兵潰第142章 會晉王第88章 毒蘑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54章 赴廣東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95章 請兵助戰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02章 總攻(二)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70章 開路迂迴第73章 人心散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98章 我認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