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沿海遷界

明清戰爭似乎演變成了戰略相持,特別是西南,更爲明顯一些。雲南、四川、廣西,再加上鄂西、川東的夔東十三家,貴州的水西,戰場雖呈分散化,但明軍卻有呼應之勢,而清軍卻乏進攻之能。

有關吳三桂假書信的事情一出,清廷更是大爲不安,深恐局勢糜爛,不可收拾。因爲,目前西南最強的軍隊便是吳三桂所統率,如果他反叛清朝,與明軍合兵一處,則滇、黔不保,連四川、廣西也沒有足夠的兵力能夠抵擋。

但相信吳三桂,還是懷疑吳三桂,目前的形勢下都不宜輕易處置。清廷不想逼迫吳三桂,可也要做出預防的措施。所以,一邊下旨安撫吳三桂,一邊在錢糧上加以控制,另一邊則做出相應的兵力調動。

東西兩線作戰的不利和危險被清廷重視起來,是西攻東守,還是東攻西守,清廷終於做出了選擇。

西南爲南明朝廷所在,各地抗清武裝奉爲正朔,且大有興復之勢,若不盡早除滅,恐各佔領區亦將人心不穩。

從這一點來看,清廷的認識還是很清醒的。目前的南明控制區僅僅爲西南一隅,清廷佔領區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極大地超過對方,如果進行持久戰,南明的壓力顯然會更大。

但惟有一點,清廷無法與南明抗衡——這就是人民的向心力。在多數人眼裡,南明是承繼明朝三百年統治的正統漢族政權,而清朝是茹毛飲血的野蠻夷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規模的戰爭、武力高壓並不能使廣大漢族人民屈服,尤其是民族氣節堅定的高尚分子。不斷絕人們心中的寄託,或者不經過一定時間的進化、蛻變乃至融合,反清氣氛不會很快消散,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漢族人民不會口服心服。

另一方面,由於常年的戰爭,導致了經濟凋敝,清廷財政困難。支撐兩線同時作戰也力不從心。權衡之下,清廷做出西攻東守的策略,並不出乎意外。

至於東面的鄭成功,清廷則決定實行大規模的強制遷徙瀕海居民的政策。遷海這一場以極其野蠻的方式摧殘沿海居民的駭人聽聞的暴行,比歷史上提前幾個月,終於開始了。

遷海令的目的是斷絕鄭成功的物資供應,以收不攻自破之效。但遷海政策除了給沿海居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外。同樣也給清政府自身帶來了重重困難,

當朱永興接到情報部的加急傳送時,他正在趕往滇省元陽的船上。

“愚蠢而短視,自此,清廷不可懼也!”朱永興將情報輕輕放置桌案,對清廷這一自以爲高明的政策做出了評價。但他的眼中也掠過痛惜和憐憫之色。

沿海遷界政策的推行,不僅使大批濱海居民在違旨“透越”的罪名下慘死於清政府屠刀之下,對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是嚴重的阻礙。清廷本就財政緊張,拋荒大量土地,斷絕對外貿易。豈不是更難恢復?

而遷民們既然被視若螻蟻、泥沙,任人踐踏。軟弱者成了犧牲品,強悍者則鋌而走險。一部分遷民或參加了抗清義師,或在當地揭竿而起,勢必被逼成了反清戰士;另有遷民無法謀生又不甘心坐以待斃,則會淪爲匪盜,既使內地居民因之皇皇不安,也使清廷地方官員窮於應付。

“殿下。”易成並不是太理解朱永興所下的結論,倒是面有憂色,“舍東就西,我軍將要面對的壓力可是要加大了。”

“想要大軍雲集,糧餉充足,最少也要半年的準備。”朱永興已經熟悉了這個年代的行動效率,所以便並不是很擔心。

所謂的以一隅敵全國,清廷的判斷顯然並不正確,因爲在西南的背後還有越來大的海外之地,越來越多的物資供應。遷海令則使清廷的白銀來源斷絕,會造成了清廷“財源杜絕,有耗無增,是以民生窮困”的經濟大倒退。而西南有海外通道,可大力發展海外貿易,“通洋裕國”,以便維持與清廷對抗所需要的軍費和財政開支。

而遷海令的發酵,則是鰲拜掌權後的“裁水師提督缺,悉焚諸戰船”,並把“各投誠官兵分配外省開墾”,在沿海採取消極保守的防禦方針。這無疑又將使日益強大的南海艦隊,以及組建起來的海軍陸戰隊,更加有用武之地。沿海千里,何處不是戰場?製造幾十裡無人區便能高枕無憂,便能抽調大部分軍隊主攻西南,顯然是愚蠢幼稚的想法。

“半年——”易成估算了一下,說道:“兵工廠應可造火槍上萬枝,海貿之錢亦可購置火槍,我軍兵力亦將有所擴充,倒也未必不能抵擋清軍。”

“通番獲利十倍,人舍死趨之,窮洋竟同鬧市”,遷海令使大陸的海上貿易停頓,勢必促進西南海貿的發展,以及鄭家走私的興旺,獲得的利潤肯定要大大超出易成的估計。

“這只是單純從軍力上來講。”朱永興淡淡一笑,說道:“遷海令一下,沿海必有揭竿而起者,再有鄭家水師和南海艦隊的推波助瀾,亂勢豈是短期能平定的?”

“只是遷海令一下,鄭家必然更專注於復臺,恐無法在東南施加壓力。”易成眨着眼睛,分析着遷海令對各方的影響。

“鄭家——”朱永興苦笑了一下,幽幽地說道:“凡事還要靠自己。吾擔心遷海令一下,清廷會再次招撫鄭家,雖成功希望不大,但鄭家在抗清上的消極和起伏卻是有可能的。”

歷史上,從康熙元年到二十一年,清政府對鄭氏集團發動了五次高層政治和談的攻勢,企圖令鄭氏決策層率衆投誠,同時對鄭氏大小官員展開了大規模的招降活動。儘管由於朱永興的出現,南明又有復興之勢,且清廷沒有一支能夠威脅鄭氏集團生存的水師力量,單純的招撫效果肯定不佳,但也引起了朱永興的擔憂。

第84章 失敗之源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82章 燧發槍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9章 世子殿下?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89章 勝利第3章 安沛入甕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72章 無題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45章 大包圍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60章 大結局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86章 接戰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81章 襲擾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7章 歡歌暢飲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1章 杭州,西湖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93章 棄城集軍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5章 寨子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01章 夜談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95章 無題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43章 保寧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04章 報應第155章 無題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45章 妥協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8章 元江城防第231章 荊襄劇變楔子第67章 梆子腔第203章 總攻(三)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9章 世子殿下?第73章 人心散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86章 接戰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42章 北伐新策第92章 僞造,詭道第6章 暹羅來使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06章 法陣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93章 戰馬論第138章 大海戰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
第84章 失敗之源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82章 燧發槍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9章 世子殿下?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89章 勝利第3章 安沛入甕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72章 無題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45章 大包圍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60章 大結局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86章 接戰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81章 襲擾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7章 歡歌暢飲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1章 杭州,西湖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93章 棄城集軍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5章 寨子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01章 夜談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95章 無題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43章 保寧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04章 報應第155章 無題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45章 妥協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8章 元江城防第231章 荊襄劇變楔子第67章 梆子腔第203章 總攻(三)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9章 世子殿下?第73章 人心散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86章 接戰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42章 北伐新策第92章 僞造,詭道第6章 暹羅來使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06章 法陣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93章 戰馬論第138章 大海戰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