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杭州,西湖

“聖上有旨,朕至杭州,勿分軍民老幼,皆可仰首觀覘,低語談論。”幾名御前侍衛放慢了速度,伴隨着嗒嗒的馬蹄聲,齊聲高喊着向前小跑。

喧譁聲從圍觀的百姓中依次響起,片刻後便皆伸長了脖子,期待的望着遠方。

龍旗過去之後,又有隨行甲士手持着北斗旗一、纛、門旗、日旗、月旗,青龍、白虎、風、雲、雷、雨、江、河、淮、濟旗,天馬、天祿、白澤、朱雀、玄武等旗,木、火、土、金、水五星旗,五嶽旗,熊旗,鸞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其中又有紅方傘、雉扇、朱團扇、羽葆幢、豹尾、龍頭竿、信幡、傳教幡、告止幡、絳引幡、戟氅、戈氅、儀閎氅等名目繁多的器物作爲引導,緩緩行過。帝王的儀仗雖然經過刪簡,但還是讓百姓們讚歎不已。

當一身明黃盔甲的朱永興由侍衛緊密的保護着,在華蓋下微露身形時,百姓們便叩下頭去,“萬歲,萬歲!”的呼喝聲由散亂到整齊,越來越響亮,聲震四野。

朱永興已經下了車駕,而騎馬緩行,以彰顯年輕與英武。當然,他也不太喜歡那種皇帝乘坐的大輅車。

大輅車,是古代帝王乘坐的一種車。在古代,皇帝出行可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情,皇帝出行的儀仗叫“鹵簿”,大輅車是鹵簿的一部分。鹵簿在漢代已經出現,秦漢時,皇帝大駕侍從車隊八十一乘;唐時候皇帝的依仗隊,前後排列一百二十個方陣;宋時威勢更盛。儀仗隊伍超過兩萬人;明清皇帝的出行儀式也規定不同的級別和種類。

從這些數據來看,朱永興這不到千人的護衛和儀仗,還是很簡樸的。當然,在朱永興看來,已經足夠喧囂奢華了。

可惜沒有擴音喇叭啊!朱永興在馬上向着百姓招了招手。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看見,但聽聲音,似乎更響亮了。

不管是真心拜服的,還是來看熱鬧的,總之是增加了氣勢,擴大了影響。這對於朱永興官定武聖的初衷。還是很有利的。

他們應該是真心的。是我恢復了他們的衣冠,承繼了漢家的傳統,把他們從韃虜的暴虐和貪婪中解救出來,並且使他們不會再受到愚弄而變得麻木不仁。雖然我做的還不是很多,但對於質樸的百姓來說。能少交點賦稅,能少受官府的壓榨,能享受到太平,便足以感恩戴德了。

歡呼吧,這是我的努力得來的,以後還會給予你們更多,使你們無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都能挺起胸膛。都能以身爲明國國民而自豪。

撫有萬民,君臨天下。朱永興感受到了帝王之威,也倍覺肩上的沉重。他的子民在歡呼聲中。寄予的對他的期望,期望太平永久,安居樂業,幸福快樂。

而從秦統一六國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中國大陸重新統一,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按盛世、治世、小休、衰微、亂世五種類型統計。盛世加治世不過五分之一,亂世卻佔了近一半的時間。

在封建政治下。中國戰爭最頻繁;宮廷政變最多,最激烈。手段最殘酷;統治階級的生活最腐化;官逼民反的農民起義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對經濟文化的破壞最劇烈。

歸根究底一句話,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長治久安何其難也?萬千民衆想要安樂的生活,哪怕是苦一些,只要太平,卻何其難實現也?

自己能引導着這個老大的帝國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嗎?能在與西方文化的對壘中取得優勢嗎?能使國家長盛不衰,始終讓貧困落後、恥辱捱打遠離嗎?

看得越遠,想得越多,想得越多,壓力越大。民衆可以爲今年或以後的賦稅減輕而歡呼,可以爲美好的希望而喜悅,處於高位的朱永興卻時時凜然,難得鬆懈。

因爲吃飽穿暖,因爲能多吃幾頓肉,這樣簡單的幸福啊,真是令人羨慕,可自己卻再也享受不到了。帶着無限的感慨,朱永興駕臨嶽王廟。

岳廟,多稱爲嶽王廟,位於西湖棲霞嶺南麓,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初稱“褒忠衍福禪寺”,明天順間改額“忠烈廟”,因岳飛追封鄂王而又稱嶽王廟。歷代迭經興廢,現在已經修葺一番,舊貌換新顏了。

現在嶽王廟的格局分爲墓園、忠烈祠、啓忠祠三部分。墓園坐西向東,忠烈祠和啓忠祠坐北朝南;嶽王廟大門,正對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嶽湖,墓廟與嶽湖之間,高聳着“碧血丹心”石坊,寄託炎黃子孫對愛國英雄的敬仰之情。

如果算上前世,朱永興應該是故地重遊了。在正殿西側壁,他看到了明代浙江參政洪珠題寫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正殿中間爲岳飛塑像,現在是戴冕旒的帝王形象。可惜後世“文x革”時被毀,之後改爲頭戴帥盔、身披戰袍的武將裝束。

連祖宗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都可以被斥爲“四舊”,連民族英雄都要被挖墓掘墳,那個顛狂的年代給朱永興帶來感慨的同時,也給他敲響了警鐘。

一個人不可能是神,卻認爲自己是神,認爲自己是始終正確的,認爲真理掌握在自己手裡,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而人既然不是神,無論多麼英明、智慧,也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當他的周圍沒有人敢指出他的錯誤,或者說他根本不會聽的時候,一個普通人也還罷了,一個國家領導人卻會造成國家民族的一場災難。一個人的意志,就是國家的意志,一個人的行爲,就是國家的行爲,一個人的憤怒,就是國家的憤怒。一個人要戰爭,便會將全民族綁架上他的戰車。

自己會在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中被陶醉,忘乎所以嗎?自己會因爲通曉歷史而變得固執,聽不進人言嗎?朱永興擡頭望着嶽王像前高懸的“還我河山”匾,一遍一遍地問着自己。

看過碑廊下所陳列的歷代石碑。又在北廊瞻仰了岳飛詩詞、奏札等手跡,朱永興在南廊題詞“碧血丹心,浩氣長存”,與歷代名人憑弔題詠、岳廟幾次重建的碑記共存於此。

到了嶽王墓闕之下,朱永興看見了那四個鐵鑄人像,反剪雙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飛的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咼四人。跪像背後墓闕上有楹雲:“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如今,又有一個鐵鑄像就在朱永興的目光注視下跪了下去,引來陪同官員的一陣騷動。這些騷動的或是杭州地方官員。或是並不知曉要把高宗趙構弄成跪像,擺在嶽王墓前的。

真是可笑啊!一個被釘上歷史恥辱柱的大奸大惡,竟然在後世還有人爲其翻案,要使其站立起來。什麼人權,什麼藝術,什麼時代進步和民主,穿鑿附會得令人噁心。

“此等昏君,偏安一隅。置陷於水火的百姓於不顧;又爲保其皇位,任憑父兄爲敵所虜所囚,甚至殺害意圖恢復河山的忠勇嶽王。難道不應被唾棄。遺臭萬年?”朱永興鏗鏘有聲,表達完自己的意思後,向着趙構的跪像啐了一口。

懷着種種異樣的心情,官員們也紛紛上前,啐聲不斷,唾沫橫飛。

有此一舉。奸臣固然有所懼,昏君也應有所惕。莫要以爲帝王便可爲所欲爲。自有人爲其遮醜,自有人爲其頂罪。

不過。爭論怕是在所難免,圍繞着趙構的跪像,贊成的、反對的,怕是要進行一場論戰了。這倒是朱永興所希望的,真理越辯越明,謬誤越辯越顯,形成一個理論的突口,也未必不可能。

現在是戰爭時期,爭議和分歧還不是那麼明顯,或者說是被大局所壓制,沒有達到那種激烈紛爭的程度。但在天下安定後,思想上、理論上,對於改革的置疑和反對,便會表面化。

現在,對於打敗滿清,朱永興是充滿信心的;但要改變人們上千年來形成的思想和觀念,卻是比戰爭更困難的事情。人心哪,是天底下最複雜的東西,思想也是最根深蒂固,難以改變的東西。

而且,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顯然認爲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從這方面來說是不完善的。

但物質條件應該是基礎,起碼朱永興認爲當人們餓着肚子、衣掌襤褸時,講什麼類似“五講四美三熱愛”是不合時宜的。

……

自南宋定都臨安後,杭州便成爲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激增,經濟繁榮,進入了發展的鼎盛時期。“臨安風俗,四時奢侈,賞玩殆無虛日。西有湖光可愛,東有江潮堪觀,皆絕景也。”杭州的旅遊者,每年除香客外,又增加了各國的使臣、商賈、僧侶,赴京趕考的學子,國內來杭貿易的商人。

從此,西湖的風景名勝開始廣爲人知。當時,西湖泛舟遊覽極爲興盛,據古籍記載,“湖中大小船隻不下數百舫”,“皆精巧創造,雕欄畫拱,行如平地”。

湖邊樹上繁花點綴,花朵一串串地結滿整棵樹,如彩霧紅霞,一路色彩斑斕,馥郁芬芳。往下看魚紅水翠,象碧玉與瑪瑙的交融。

盪舟湖上,退去了前面大紅大綠的浮華,漫天的綠襲入眼簾。碧綠的水蕩起千層碧綠的波,碧綠的柳擺起萬條碧綠的絲絛。幾種綠色倒影在湖裡,交織成一片,把深藏着的幽幽亭閣、突兀又平和的山石以及那一澄如洗的天空映得碧綠,疏影橫斜,暗香浮動。遠處羣巒疊嶂,草木叢生,雷鋒塔若即若離地在半空屹立,斷橋也若隱若現地倚在綠楊蔭裡。

兩艘大遊舫在空闊處輕輕劃開水面,周圍遍是荷花,可惜尚未到盛開的季節。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朱永興竟只記得這兩句。前面的卻是忘記了,看來是沒有作詩的天賦啊!

“短長條拂短長堤,上有黃鶯恰恰啼。”龍兒笑着說道:“我最欣賞那環岸的柳樹,象是被天工巧匠精心裁剪過一番似的,柔美纖細的身段。翩然垂下,梳洗映照碧玉翠妝。姐姐,你呢?”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夢珠略有遺憾地搖了搖頭,說道:“若是再晚上幾個月,怕是這荷花最搶人眼。”

“到了時節。咱們再來觀賞遊湖。”朱永興輕輕抿着茶水,稍一思索,又覺得答應得過於草率,那個時候或許是忙於軍事的時候,可能抽不出身來。便又補充道:“嗯,你們也可以自己來,朕沒那麼多規矩。”

“便是萬歲寬容,下邊的臣子又該怎麼說呢?”龍兒撇了撇小嘴,搖頭道:“我和姐姐已是貴妃,縱是不顧及自己的身份,也不敢給萬歲添麻煩纔是。”

“理由總是有的。”朱永興不以爲意地說道:“那些臣子就想把朕關在深牆皇宮之內,兩耳不聞民間事。只看那些不可信的奏摺,便自以爲國泰民安。哼,朕偏不如他們的意。”

舫上不是侍女。便是護衛,朱永興等人又是易服而遊,也不怕這話被外人聽到,連形象都不甚注意,斜倚着,翹着二郎腿。

明君。是守規矩卻無作爲便能得來的名聲嗎?如果百姓都安居樂業、衣食無憂了,那九五之尊隨性一些。享受一些,又有什麼關係呢?自己的女人。成天關在深宮之中,看着也不忍心不是?

微風吹拂,朱永興和兩位皇妃談笑殷殷,湖光山色間,難得的舒爽愜意。

又有畫舫緩緩行來,舫上還有歌樂之聲,杭州、西湖,雖不比秦淮風月,卻也依然是歌舞昇平的“銷金窟”。

“唱的什麼,怪好聽的。”夢珠側耳細聽,很感興趣地問了一句。

朱永興卻是沒聽懂,好象是種地方方言,咿咿呀呀的。在後世看慣了大片,對現在的娛樂還真是有些看不下眼。

“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有心爭似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江南出身的侍女爲夢珠和龍兒輕聲解說着,“回貴妃,這唱的是西廂記。”

《西廂記》呀,蠻有名的,這詞兒寫得也好。朱永興笑着問道:“這是什麼腔啊,要是能聽懂就好了。”

“回萬歲,這是崑山腔。”侍女恭謹地答道:“若是換海鹽腔,就是用官話來唱,便能聽懂了。”

“呵呵,中國太大了。”朱永興搖了搖頭,苦笑道:“這個方言,那個方言,有時出了省,便與外語一樣。還是官話好,到哪都能讓人聽懂。”

對於方言,朱永興也很矛盾,取消禁止是肯定不行的,他也只能提倡官話,也就是普通話。先在官員中予以一定的要求,免得來個官員啓奏,還得帶個翻譯。

“…情思昏昏眼倦開,單枕側,夢魂飛入楚陽臺…(當日個)月明才上柳梢頭,(卻早)人約黃昏後…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朱永興和夢珠、龍兒相視而笑,這最後一句卻是合了他們的心境。

“喜歡聽便叫個班子,或者象在廣州那樣。莫要苛待自己,讓朕也覺得虧了你們。”朱永興握起兩隻柔荑,心滿意足地笑着。

夢珠往回抽了抽手,朱永興卻抓得更緊,她只好無奈苦笑。龍兒卻將頭一偏,倚在朱永興肩頭,低聲道:“陛下,聽說這西湖的夜景是最美的,不若咱們——”

在湖上過夜?再來個顛鸞倒鳳,還真是挺刺激,挺讓人興奮的事情呢!朱永興開口便要答應。

“待到天黑,賞了夜景便回去吧!”夢珠聽得真切,委婉勸諫道:“萬歲行止,關係重大,不可率性而爲。”

朱永興苦笑了一下,自己要在湖上過夜,怕是杭州的官員,以及帶來的護衛便要睡不安寢,在這湖邊熬夜了。好吧,等回到南京,在自家的湖裡也弄條大船,和兩位愛妃領略一下異樣的風情好了。嗯,打下北京就更好了,那裡的皇宮可是大得很,更有很多可遊玩的地方。

除了玩兒,還有吃。朱永興想了想,左右頂了兩位愛妃的,笑道:“明天咱們就在杭州城裡轉轉,嚐嚐這特色吃食。”

“小雞酥、宋嫂魚羹、西湖醋魚、蝦爆鱔面、印糕、油冬兒、蔥包檜兒……”龍兒一氣說出,倒讓朱永興吃了一驚。

“都打聽好了?”朱永興略一沉吟,便知道了究竟,不禁有些好笑。

龍兒嘻笑着搖頭,說道:“可不是妾身打聽的,而是柔兒這丫頭。已經讓侍女買了不少,要不能呆得那麼老實?”

“我說怎麼不見她跑來跑去的。”朱永興這才恍然大悟,這個女兒啊,古靈精怪的,時時給他帶來些意外,是驚喜嗎,又不太象。

……(未完待續)

第133章 立威第71章 局部——大局第71章 慘烈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12章 兵潰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94章 相疑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27章 詐取緬關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93章 棄城集軍第60章 會趙王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52章 縴夫,規矩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章 陌生之地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1章 杭州,西湖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38章 突破方向第86章 接戰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73章 潰敗第106章 不負楔子第3章 召見羣將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38章 大海戰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章 高平莫氏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91章 新氣象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66章 無題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88章 大調整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90章 俘虜處置第2章 無題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72章 退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200章 佔優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5章 正妃虛懸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8章 離心之象第26章 提點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9章 景東會師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9章 緬甸,山東
第133章 立威第71章 局部——大局第71章 慘烈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12章 兵潰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94章 相疑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27章 詐取緬關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93章 棄城集軍第60章 會趙王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52章 縴夫,規矩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章 陌生之地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1章 杭州,西湖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38章 突破方向第86章 接戰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73章 潰敗第106章 不負楔子第3章 召見羣將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38章 大海戰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章 高平莫氏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91章 新氣象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66章 無題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88章 大調整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90章 俘虜處置第2章 無題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72章 退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200章 佔優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5章 正妃虛懸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8章 離心之象第26章 提點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9章 景東會師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9章 緬甸,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