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離心之象

大沽口歷來便是中國明、清海防要塞,位於海河入海口處。西北距北京約一百七十多公里,東瀕渤海,西鄰海河平原,隔河與塘沽相望。

“地當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車”,大沽口素有京津門戶、海陸咽喉之稱。早在明永樂二年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後,便在天津築城設衛,於大沽海口築墩設炮;至清代,置大沽協鎮營;到了明軍光復江南之後,又建大沽南北炮臺、炮位,防兵從兩千增至八千。

但是當明軍的艦隊用佯攻進行襲擾後,清廷發現塘沽的防禦力量和體系還是不夠完備。因爲要防守的地方並不只是一小塊,其中包含着大沽北岸、南岸、草頭沽、石頭縫、南灘等,這些地方都是構成大沽要塞防禦體系的一部分。

況且,對於登陸作戰來說,如果有現成的港口設施,固然能夠加快運載兵將和物資上岸的速度。如果沒有,也並不是無法克服的困難。

換而言之,明軍可以選擇天津和塘沽作爲突破口,也可以選擇其他地點登陸。當然,威脅最大的是天津,但其他地區也不容忽視。而且,在明軍大規模登陸成功之後,如果只憑天津的駐兵,便顯得兵力有些不足,或者是防禦縱深不夠了。

這樣分析下來,調拔禁旅八旗趕赴山東,京師的安全就難以得到切實的保證。而京師一動,帶來的不只是軍事上的影響,而是政治上的全面被動。對於目前孤立的形勢,以及內部的不穩,滿清還是看得比較清楚的。

所以。滿清不敢置京師的安危於不顧,而在山東進行押上全部籌碼的一搏。或者說,清廷改變了調兵的地方,從宣府和山海關一帶抽調兵力,以增援山東。

雖然同樣是增派兵力。但從京師和從宣府、山海關是不一樣的。起碼在時間上,要晚上一些,這無疑給明軍爭取了在山東穩固的時間。

而在另一方面,儘管受限於糧草物資,明軍繼續大舉增兵有些困難,但籌集物資的工作一刻也沒停。便可以使明軍採取加油戰術,以每十天兩千人的規模向山東投入生力軍。

能夠奪取並佔領控制渤海灣的基地便是勝利,而如果能在山東吸引並消耗清軍的力量,也不失爲一個有利的策略。就憑滿清目前的財力人力,明軍只要與其進行持久的消耗戰。便足以拖垮滿清。

明廷已經意識到了戰爭要最終獲勝的重要的一點,便是不能給滿清調整喘息的時間。使其在漕運斷絕後,只能爲支撐戰爭而採取橫徵暴斂的手段。民怨沸騰,正是明軍要充當解放者,受到擁護支持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也正如朱永興等人的預期,在攻掠山東的過程中,散佈於膠東各地的於七所部配合明軍,使得戰事發展極爲順利。比如棲霞的郝晉、萊陽的宋番宋琬兄弟、宋繼澄父子。還有即墨黃培等等,或製造混亂,或開城響應。激烈並耗時的攻城戰在初期幾乎沒有發生。

等到明軍水陸大軍會師,截斷了膠東半島與山東內地的聯繫後,那些被孤立的縣城便無心死守,納降、歸順者比比皆是。

當然,這也是在整個逆轉後的大形勢下,滿清內部人心開始渙散的一個體現。而這樣的狀況並不只限於山東。突然發生在懷慶(曹河南沁陽地區)的叛亂,令滿清更感震驚。

河南懷慶地區緊靠畿輔。鄰接秦、晉、齊、楚,屬“四達”之地。駐守武將爲河北總兵蔡祿。蔡祿與已經反正投誠的襄陽總兵官楊來嘉同是原鄭成功的裨將,率部投降清朝,特賜給左都督,從優提拔,出任河北總兵官。明軍光復大江以南後,蔡祿便接到了國安部秘諜所攜來的楊來嘉的策反信,開始着手準備發難。他偷偷製造鳥槍,購買騾馬,並在國安部密諜的指導下,命兵丁以捕魚爲名,身披鎧甲而行,實則是軍事演習。

雖然計劃中蔡祿的起義要等待合適時機,但由於有人告密,清廷得到了其要舉事的緊急奏報,立刻派出內大臣阿密達領護軍趕赴蔡祿駐防地懷慶(河南沁陽),“詳問蔡祿捕魚之由”,實則要緝拿問罪。

這個情報被國安部獲悉,立刻通知了蔡祿,使其能夠提早準備,緊急應變。等到阿密達率領護軍到達懷慶東郊時,突然遭到了蔡祿父子及其侄兒蔡鼎席等人所率兵馬的伏擊,在箭矢、鳥槍、火槍的攻擊下,護軍損失慘重,阿密達受傷而逃。

而蔡祿等人擊敗阿密達後,立刻帶領起義官兵攜着府庫糧草輜重突圍,趁着清廷圍剿大軍未至,進入了太行山據守。

從軍事上說,這只是滿清的一次小敗,從政治上講,卻是一次危機。因爲懷慶已屬近畿輔地區,蔡祿父子的謀叛事件,深深地震動了清朝統治集團,時時有一種危機感襲來,使他們無法安枕。

“撲滅不及,而中州騷動,兵民爲之不寧矣!”、“百姓惶憂,亂萌難遏!”……

急奏接連而來,使清廷更感到了京師的安全已經或者將要遭到威脅。本來派出阿密達急奔懷慶,是要出蔡祿之不意,不等他部署抗拒,措手不及之際束手被擒,而“撫定其一軍”,使“大江南北安堵如故”。卻沒料到行動失敗,這是否會引起更多的叛亂,而且是在畿輔地區,清廷不得不擔心顧慮。

而蔡祿父子的叛亂所帶來的影響還不只這些,本來對綠營和漢官漢將便不放心的清廷,此時更加的提防。但提防的措施要採取,無疑會削弱綠營的戰鬥力,增加綠營兵將的離心傾向。

顯然,滿清陷入了一種兩難的境地,既要利用綠營,又要防範提防。雖然這種狀況是早就存在的,但形勢不同,效果自然各異。在滿清勢大連勝的時候,即便綠營有怨言,也不敢反抗;可在滿清弱勢之後,由思想變成行動,機率便成倍增加了。(未完待續)

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130章 無題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章 陌生之地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38章 廣國公第7章 歡歌暢飲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84章 搶灘登陸第90章 俘虜處置第5章 琉球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17章 困局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80章 教士保羅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99章 軍歌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30章 無題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38章 大海戰第33章 無題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2章 鬥熊救美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章 無題第80章 特殊人才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92章 無題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88章 大調整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96章 死地難脫第74章 貪心不足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38章 廣國公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230章 暗戰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56章 拒詔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36章 領悟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52章 血戰廝殺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7章 初勝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5章 正妃虛懸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38章 廣國公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5章 定情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72章 血戰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50章 伏擊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92章 無題第38章 突破方向
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130章 無題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章 陌生之地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38章 廣國公第7章 歡歌暢飲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84章 搶灘登陸第90章 俘虜處置第5章 琉球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17章 困局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80章 教士保羅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99章 軍歌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30章 無題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38章 大海戰第33章 無題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2章 鬥熊救美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章 無題第80章 特殊人才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92章 無題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88章 大調整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96章 死地難脫第74章 貪心不足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38章 廣國公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230章 暗戰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56章 拒詔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36章 領悟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52章 血戰廝殺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7章 初勝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5章 正妃虛懸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38章 廣國公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5章 定情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72章 血戰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50章 伏擊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92章 無題第38章 突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