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

儘管遼東戰事還在進行,但收復錦州則意味着結局已經基本可以確定,只不過是戰果大小的問題了。

而隨着湄、河兩省第一季糧食的收穫,錢糧情況進一步緩解,朝廷又有了支撐戰事持續的資本。

國力在戰事未息的情況下還能夠蒸蒸日上,這是不爭的事實。和平的環境,中低的賦稅,惠民的政策,使安定下來的民衆爆發出極大的生產熱情。這不僅是爲國家做貢獻,更是改善自己的生活。

南方經濟恢復得最快,準確地說,振興似乎更確切。由於戰爭的刺激,加上民生的需要,再有光復得早的關係,百姓日漸富裕,與之相關的工廠、作坊都得到了一個發展的良機,產量步步提升。而邊市的開放,無疑又爲衆多的產品提供了巨大的銷路。

北方呢,就只能用恢復來形容了。但可喜的是耕地面積的大幅增長,玉米、土豆、番薯等抗旱高產的作物在政府的強令下推廣種植,據估算的產量,秋收之後雖然還達不到糧食自給自足,但政府補貼的數量卻可大幅下降。

當然,北地也有經濟率先恢復的地方,便是主要的交通線上的村鎮城市。大量的商隊馱運着商品趕往邊境貿易,衣食住行的需要刺激了沿途的經濟發展。客棧、飯館,以及娛樂場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更有眼光超前的工廠主直接在北地建廠。就近銷售商品。

而人頭稅的緩交和減免,官府的引導和鼓勵,釋放了百姓遷徒的束縛。田少人多的地方向地廣人稀的地方移動,這是歷來所有的習慣,也是供需矛盾和經濟規律在起着作用。

廣東、福建、浙江、雲南、湖南、湖北,這六個省的地方行政長官已經分別上了奏摺,希望朝廷不要再向這幾個省安置農業人口。雖然土地緊張的情況只是剛剛有些端倪,但這些地方長官能看得這麼遠,還是令朱永興感到欣慰。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無疑也是跟人頭稅大有關係的。既然人多並不意味着收稅多,地方行政長官便要考慮地方的穩定。以及本地百姓對外來人口爭地的擔憂和顧慮。

和平的環境,人頭稅的逐步取消,土地的寬裕,經濟的發展。接下來是什麼?朱永興心中當然很清楚,人口的大量增長是可以預期的。人口衆多,是利還是弊?不管日後如何,就目前來說是件好事。而且,就現在的科技水平,想限制人口也缺乏相應的措施。

而這就需要政府有預見性的眼光,解決土地、生產力、資源等因爲人口增長所要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看似遙遠,但要算起來的話,以現在的婚育年齡。按二十年一代爲基數,在朱永興有生之年便會至少有兩代人出生。

因爲朱永興的存在,華夏大地沒有了歷史上的“三藩之亂”等削減人口的浩劫。人口的增長又是呈幾何級數的,幾十年後,人口過億是沒有什麼疑問的。而從一億到四億,歷史上只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

英國通過開拓殖民地、推進工業與技術革命以及開展對外貿易,解決了英倫島國人口膨脹問題,安全繞過了“馬爾薩斯陷阱”。

朱永興有成功經驗可以利用。也有信心使大明帝國崛起並立於世界之巔。人口衆多對他就將不是負擔,而是擴張的動力。爭奪生存空間的必須。

所以,滿清縮於遼東,已淪爲地方割據勢力,並且已無翻身之機後,朱永興便已經着眼於將來,開始了戰略大布局。

廣州軍區成立,威懾臺灣鄭經,並做征伐呂宋的準備;昆明軍區成立,表面的目標似乎是緬甸,但更長遠的打算卻是西進,打通經密支那到印度的道路;西北軍區更名爲蘭州軍區,繼續屯糧練兵,西窺青藏,北抵東虜;河湄軍區成立,繼續蠶食真臘,並直接援助大明商團在婆羅洲的滲透。

在戰爭硝煙中屹立而起的大明帝國,正在向周邊輻射着越來越巨大的能量和影響,並且將以戰爭爲主要手段,一躍而至世界強國之巔。

………….

鞍山東南的千山地區,之前誰也不會想到,定遼之戰會在這個小地方展開。

硝煙瀰漫,殺聲震天,各種聲音如同天崩地裂一般,明清兩軍在此進行着殊死的戰鬥。

蕩朔軍的三千龍騎兵急奔近百里,終於搶在瀋陽清軍之前卡斷了通往鞍山的大路。面對着清軍的瘋狂攻擊,這三千龍騎兵死戰不退,以傷亡超過四分之三的代價,堅持等到了輕裝的步兵援軍。

瀋陽清軍隨即被擊敗,退向鞍山,而明軍則抓緊時間就地搶挖壕溝,搶修工事,死死阻住了蓋州清軍北逃的道路。

阻擊與突圍的戰鬥很快便開始了,蓋州清軍的先頭部隊受挫而回,布爾泰親率大軍又奮力來戰。絕望化成了勇氣,清軍的攻擊瘋狂而猛烈。明軍也不示弱,依仗着火器優勢,依靠着壕溝、工事,與突圍的清軍血戰廝殺。

一萬多明軍,對三四萬清軍,如果不是明軍火器犀利,如果不是戰場狹小、兵力施展不開,這場阻擊對突圍的戰鬥並不好輕易判斷勝負。但一天一夜的時間已經夠了,蕩朔軍的主力不斷趕到,鞍山的殘敗清軍見勢不好,不戰而逃,東北軍區的追擊部隊也逼壓過來,與突圍清軍的後衛接戰,戰爭的結局終於確定了。

“殺,殺過去呀!”梅勒章京碩哈絕望地嘶吼着,明知已不可能,卻還維持着那一絲的僥倖。

對面的明軍太多了,屍體枕籍的阻擊陣地之後,嚴整的步兵方陣正在形成,一門門火炮在布放排列。

殺過去又怎樣?這幾道壕溝已經吞噬了太多滿人的性命,那攢射的火槍,也終結了太多滿人勇士的征戰之途。對面是火炮、火槍組成的銅牆鐵壁,衝過去的結果是什麼,不用想也知道。

不知不覺間,碩哈已經淚流滿面,視線模糊中,對面的明軍陣地上火光頻閃,炮擊開始了。

卓布泰臉色慘然,明軍的反攻很猛烈,久戰的清軍很疲憊,抵擋不住在煙火中推進的明軍方陣。排槍一波接一波,佛朗機炮的轟鳴一聲接一聲。周圍將兵的臉上都是惶恐之色,全軍崩潰就在眼前了。

火炮的轟鳴再次響起,雖然不是那麼震耳欲聾,卻讓清兵從上到下都是心生寒意,如墮冰窟。那是從後衛的方向傳來的,追擊而來明軍似乎越來越近了。不,不是越來越近,而是後衛敗下來了,明軍已經近在咫尺。

前方,明軍的三個方陣時而前進,時而停步,不斷髮射霰彈與排槍,將清兵打翻陣前。

後面,是奔逃而來的後衛清兵,而明軍的吶喊聲似乎也聽得見了。

“向東走!”卓布泰突然擡頭,衝着四周的將官吼道:“能走多少是多少,能活幾個是幾個,不能都死在這裡。”

東面?那裡沒有回瀋陽的路,也不知有沒有明軍阻截,但卻是現在唯一的生路。只要不是馬上死在這裡,哪怕向東逃只能多活一天,處於絕境的清兵也會選擇。

大纛旗飛快向東,卓布泰率領着親衛先行逃離戰場,更多的清兵喪失鬥志,倉惶地跟着主帥逃竄。

“殺奴,殺奴!”的吶喊聲鋪天蓋地,人喊馬嘶,槍聲轟響,在明軍的兩面夾擊下,清軍全亂了,曾經的武勇變成了逃命的倉惶,甚至連回頭看一眼的勇氣也喪失掉了。

率先發起衝鋒的是蕩朔軍,嘹亮的軍號響徹原野。

“衝鋒!!!”各級軍官全力怒吼。

“衝啊,殺呀!”成千的戰列步兵齊聲大喊,向前涌出,紅色的直線變成了無數紅色的小點,水銀泄地般漫過大地。

紅色小點追逐着逃竄的清兵,在山呼海嘯的喊殺聲中,火槍射擊,刺刀捅殺,收割着戰場上廉價的人命,落後或者沒了馬匹的清兵發出聲嘶力竭的嚎叫,慌不擇路的亡命奔逃。

耳中充斥着無數尖利的叫聲,章京碩哈第三次摔落在地,幸運的只是戰馬被鉛彈打中,他卻沒有大的損傷。昏頭脹腦地爬起,他在人叢中不知疲倦的奔跑,腦袋中一片空白,他根本不知道逃跑的方向,只是跟着別人跑着。這時候,他與一個小兵沒有什麼區別,也沒人謙讓他這個章京。

轟隆隆的馬蹄聲在身後響起,大地似乎都在顫動,碩哈不用回頭看,他聽得出來,卻不知道明軍何時有了這麼多騎兵。

王輔臣、高得捷面目冷森,率領着數千驃騎如狂風般衝入亂兵之中,鋒利的馬刀揮舞着將附近的清兵砍翻,然後無情地踐踏而過。

“殺!”王戰怒吼一聲,騎槍一挑,一個敵人便慘叫着倒地,他目光一閃,重新注視着前方,根本沒有想到一個章京就這麼死在了他手上。

從去年一戰之後,驃騎兵便很少大規模出戰,只是小部隊出動,進行適應性的實戰訓練。而擴充和訓練卻一直在進行,現在,這支鐵騎再露崢嶸,將給予逃竄的清兵以最後的打擊。(未完待續)

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99章 軍歌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60章 大結局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47章 大戰(一)第2章 鬥熊救美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54章 赴廣東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95章 難以逾越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201章 總攻(一)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55章 無題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6章 提點第273章 潰敗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42章 會晉王第203章 總攻(三)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69章 譏諷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33章 無題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39章 兵臨大理第9章 世子殿下?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03章 總攻(三)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4章 海外助力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17章 斷臂?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4章 攻城第85章 無題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96章 鑑第15章 被誤導了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26章 無題第203章 總攻(三)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48章 大戰(二)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02章 轟擊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73章 小朝會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0章 急躁,伏擊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81章 書院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98章 我認得你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05章 二等輔兵
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99章 軍歌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60章 大結局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47章 大戰(一)第2章 鬥熊救美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54章 赴廣東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95章 難以逾越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201章 總攻(一)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55章 無題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6章 提點第273章 潰敗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42章 會晉王第203章 總攻(三)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69章 譏諷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33章 無題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39章 兵臨大理第9章 世子殿下?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03章 總攻(三)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4章 海外助力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17章 斷臂?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4章 攻城第85章 無題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96章 鑑第15章 被誤導了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26章 無題第203章 總攻(三)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48章 大戰(二)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02章 轟擊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73章 小朝會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0章 急躁,伏擊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81章 書院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98章 我認得你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05章 二等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