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破釜沉舟?

清軍營寨中濃煙升騰,但營寨的防守並未混亂,甚至寨牆附近的兵丁數量在不斷增加。

“清軍在焚燒輜重?”劉震面露疑惑,皺眉思索。

“那張勇是不打算堅守嘍?”馬自德順着這個思路猜測道:“或者是要輕裝逃竄?”

“好象不是。”馬寶想了想,不太確定地說道:“張勇是不是要跟咱們拼命了?”

“殿下是說——”張國用略一沉思,想起了一個典故,脫口說道:“張勇要效仿楚霸王,來個破釜沉舟?”

“哎,這麼想倒是差不多。”馬自德一拍大腿,說道:“把多餘的糧食燒掉,讓手下知道沒有了退路,就能死心塌地地拼死作戰。”

“張勇肯定是打的這個主意。”劉震也覺得這個判斷最爲正確,說道:“那麼,張勇是要主動出擊、決一死戰,而不是縮在營寨裡等死了?”

“若給輔兵都發上武器,倒也有一戰之力。”馬寶在心中估算了一下,笑着說道:“只是那天雷炮一轟,輔兵必然會先亂陣腳,張勇這是自取敗亡。”

“張勇怎知道天雷炮的厲害?”馬自德撇了撇嘴,臉帶輕篾,隨後又笑道:“還有那些安南蠻夷,能當天雷炮幾下轟擊?殿下此去安南,定是勢如破竹,無可阻擋。”

“看,寨門開了。”劉震突然一揚手,指點着說道。

果然,清軍營寨大門敞開,一隊隊的士兵開了出來,背倚營寨,開始列陣。

馬寶等人觀察片刻,拔馬迴轉,只留下部分騎兵監視清軍。原來的計劃是在清軍撤退的時候用騎兵粘住,不斷騷擾襲擊,使之不能快速行進。而現在敵人既然要在此決一死戰,那自然就不必着急了,只須等到步兵主力到達,便可一戰滅之。

……

“正規的陣而後戰嗎?”朱永興得到騎兵傳來的消息後,心中立刻興奮起來。

終於有機會見識兩軍對陣的真正戰鬥了,什麼中間突破,兩翼包抄,側翼奇襲……難得的學習的機會呀!想想自己在電影電視中看到的宏大場面,實際上要比假的更熱血沸騰,炫目震撼吧?

嗯,還要有轟天炮的聲光煙效果,戰象無堅不摧的衝擊,騎兵萬馬奔騰的氣勢,步兵吶喊衝鋒的勇敢。想想就令人期待,真是太過癮了。

“趙王。”朱永興心情激盪了片刻,轉頭詢問白文選,“清軍出營列陣,我軍該如何應對?”

白文選沉吟了一下,說道:“張勇要效破釜沉舟之計,激勵全軍決一死戰。但這種做法只能使士氣盛於一時,糧食燒了大半,我軍若取守勢,清軍士氣一頹,則不戰自亂。”

朱永興有點失望,但也沒有立刻出言反對。畢竟優勢已經是毫無疑問,如果能減少傷亡,輕鬆贏得最後一戰的勝利,保守些也無可厚非。自己光顧着想學習,想長見識,豈不是太過自私了。

“當然,我軍優勢明顯,光騎兵就可湊出四千,已經超過清軍的戰兵之數。”白文選偷偷瞟了一眼朱永興的臉色,揣摸着他的心思,又提到了另一個辦法,“我軍還有幾千步兵,還有天雷炮,還有戰象,就算是堂堂正正的陣戰,也穩勝不敗。”

朱永興呵呵一笑,有些不好意思。白文選後面所說明顯是照顧自己的意思,是保守,還是積極,也要由他一言而定。而明軍的傷亡多少,也握在他的心裡。一有負擔,朱永興便有些猶豫起來。畢竟他還沒有形成那種冷酷的政客心理,能把死傷只當成一個紙面上的數字。

“這樣好了。”又仔細想了想,朱永興決定做兩手準備,到時候看具體情況再決定,“我軍先做好陣戰的準備,免得清軍萬一進攻時應變倉促。具體是攻是守,到了地方再觀察研究。”

“此爲萬全之策。”白文選點頭稱是。

“那就辛苦趙王排兵佈陣,先做好佈置了。”朱永興有自知之明,把任務交給了白文選。

要說是戰略層面,朱永興依靠豐富的知識和深遠的眼光,沒有人能夠超過他;可要說具體的戰術佈置,他還處於學習階段。比如這排兵佈陣吧,中央要擺多少兵,兩翼要留多少人,何時該穩住陣腳,何時該衝擊敵陣,是選側翼還是選擇中央……這些融合了大量實戰經驗的臨機指揮,顯然不是朱永興能在短時間內掌握的。

白文選領命而去,行進的隊伍便開始減慢速度。真正的戰陣廝殺,顯然不是猛山克族精壯和傣族土兵所長,他們的前鋒位置要讓給後面的明軍和揹着盔甲的輔兵;左、中、右的兵馬布置和指揮將領也要具體安排;還要傳令給馬寶等人,讓他們加緊偵察地形,找到適合列陣的寬闊地帶……

這一番忙亂頗費時間,但興奮過後的朱永興卻已經心態平和,並沒有不耐煩的感覺。因爲,他想起了一句不知道誰說過的話,大概意思是:“在撤退中,一百個將領有九十九個不會回頭作戰,但唯一的那個敢於反擊的,卻萬萬不能輕視。”

小心無大錯,被逼到絕路上的敵人一旦爆發,還真不是一件能夠輕鬆對待的事情。本着這種心理,朱永興漸漸的有些傾向於白文選所說的保守戰法。事易時移,現在的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當然不是被逼得必須拼命,必須英勇戰鬥的時候了。

這就象兩個人下圍棋,劣勢的一方情爭拼命,啥招都敢使出來;優勢的一方則大多會出現求穩的心理,稍吃點小虧,就是想把優勢保持到最後。如果對手放棄抵抗,投子認負,那纔是最好的結局。

而朱永興擅用的逆向思維,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無誤。人的思維那麼複雜多變,他只能儘量去揣摸,儘量找到敵人最可能的思維規律,以及最可能採取的戰略戰術。但他卻無法獲悉敵人所有的思想,並針對性地採取毫無漏洞可鑽的各種辦法加以應對。

……

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201章 總攻(一)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52章 血戰廝殺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46章 火槍之威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59章 援軍?援軍?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5章 破城第128章 拉英第1章 陌生之地第73章 人心散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01章 總攻(一)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72章 廝殺第45章 險地——灰坡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45章 妥協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81章 襲擾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24章 隨想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9章 緬甸,山東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76章 再棄險要?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92章 無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67章 梆子腔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93章 棄城集軍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02章 總攻(二)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6章 柔情蜜意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06章 不負第111章 結果第102章 轟擊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9章 破城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60章 會趙王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38章 廣國公第85章 急行
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201章 總攻(一)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52章 血戰廝殺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46章 火槍之威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59章 援軍?援軍?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5章 破城第128章 拉英第1章 陌生之地第73章 人心散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71章 流寇戰術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01章 總攻(一)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72章 廝殺第45章 險地——灰坡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45章 妥協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81章 襲擾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24章 隨想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9章 緬甸,山東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76章 再棄險要?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92章 無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67章 梆子腔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93章 棄城集軍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02章 總攻(二)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6章 柔情蜜意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06章 不負第111章 結果第102章 轟擊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9章 破城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60章 會趙王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38章 廣國公第85章 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