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反攻之前

雖然明軍光復了滇省,並且進取四川,攻掠廣西,但在外人眼中,以一隅敵全國的被動依然沒有改變。想當年,南明軍力強大的時候,佔有西南數省,與清廷相持數年,還能攻湖南,攻廣東,最後還不是土崩瓦解。

所以,儘管處境不利,與明軍交戰的吳三桂、孫延齡、馬雄等人最多也只是覺得明清戰爭的結果變得微妙,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會肯定地判定哪一方是最後的勝利者。

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分封藩王的敝端便顯現出來了。藩地要靠什麼保障?自然是軍隊,是實力。不被萬不得已,誰會把安身立命的資本都賠進去。況且形勢不明,多留些時間觀察,多留些餘地周旋,便不失爲一個靈活的辦法。

孫延齡與馬雄分駐于思明州,成犄角之勢,這倒方便了孫延齡率軍獨自跑路。但他知道部下都統王永年、副都統孟一茂、參領衚衕春、李一第等人曾上疏參劾過他,與他並不是一條心。所以,他僞稱廣西巡撫發來急信,要他率兵星夜趕往慶遠府抵擋明軍,以免這些人不聽號令。

廣西提督馬雄也得到了明軍出田州攻入桂北的消息,但他是老軍伍,分析雙方對陣的形勢比孫延齡細緻,更不比孫延齡滑頭自私。還沒等他要與孫延齡商議行止,便知曉了孫延齡已經拔軍北走的事情。孫延齡走得如此迅速,如此不顧後果,立時讓馬雄既憤怒又無奈。

這便如同兩個人在合力頂着一塊要滾落下來的大石,本來還算輕鬆。但一個人突然鬆手跑掉,剩下的那個人獨力支撐,想收手卻困難得很,弄不好便要被石頭壓死。

“混蛋,王八蛋……”馬雄再三派出信使希望能追回孫延齡,但返回的信使卻帶給他一次一次的失望和打擊。

“提督大人——”幕僚見馬雄被氣得團團亂轉,罵不絕口,卻沒有什麼應對的策略,忍不住提醒道:“應速派人去柳州報信兒,莫讓孫延齡這廝趁機佔我根基啊!”

馬雄愣怔了一下,慶遠府,柳州,桂林,他立時出了冷汗,孫延齡用心險惡,這是藉機要公報私仇,削弱自己,好獨佔廣西啊!

“蠢貨。”馬雄恨聲罵道:“明軍大舉壓境,孫延齡還搞這個手段。若是不能抵擋明軍,誰能得了好?”

“縱是暫時不利,不過是丟些地方,可明軍想全佔廣西也不大可能。”幕僚分析道:“孫延齡便是看到了這一點,其移軍慶遠府,退可得柳州,再退亦有桂林可恃。廣西失利,朝廷必令廣東尚藩前來增援,如何便可無憂。”

馬雄坐了下來,飛快地寫了封書信,喚來幾個親兵,讓他們速去柳州,要自己留守柳州的親信多加小心,別被孫延齡陰謀得逞。。

“尚藩能前來援助,自然是好。”馬雄處理完畢,有了時間與幕僚探討,“但明軍亦會增兵,海上對廣東亦有威脅,恐怕未必便穩艹勝券。若是吳三桂率軍由黔省反攻,倒是可牽制滇省明軍。”

“若廣西勝利有望,則吳三桂會相機進兵;若是相持不下,或戰事不利,吳三桂定然會按兵不動。”幕僚的臉上充滿了鄙夷,“虧了朝廷看重,既封親王,又予藩地,竟是如此不堪。與明軍打來打去,吳三桂的膽子卻是越來越小,對朝廷越來越不忠了。”

馬雄沉吟了一下,有些同情地說道:“連吃敗仗,吳三桂是擔心賠了老本,朝廷會收回藩地。”

幕僚皺起眉頭沉思了一會兒,手中附庸風雅的摺扇一合,擊在左手掌上,說道:“孫延齡亦是想借明軍之手削弱將軍,手中若無兵無將,將軍縱有提督之銜,曰後也要仰其鼻息。而我軍此番調動,必逃不過明軍刺探,這如何作戰,將軍可要心中有數啊!”

馬雄對此也很苦惱,明軍趁時而動是肯定的,是死力迎戰,還是能戰則戰、能走則走,以保存實力爲要,他有些舉棋不定。

“明軍野戰或許不行吧?”馬雄思索良久,並不太確定地猜測着,旋即又輕輕搖了搖頭,“還是要做好不敵對手的準備,南寧城防需要加強,也要抽出部分兵力前往駐守。”

“此正乃萬全之策。”幕僚本來已經有了謀劃,但他頗懂得藏拙,見馬雄終於得出了與自己相同的策略,趕忙拱手恭維。

………

汝陽王馬寶早已收到總參謀部發來的行動計劃,耐心地等着當面清軍作出調動。孫延齡領軍向北,立時便讓他知道,現在正是主動出擊,打破僵局的好時機。

滇省光復,吳軍退避;整個西南的戰略走向便發生了變化,看似以滇省爲中心,分別向北面的四川,東面的廣西,形成了一個兩翼展開之勢。但四川經營重於攻掠,廣西纔會是真正廝殺的戰場。

對此,汝陽王馬寶看得很清楚,也意識到這將是自己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這麼長時間的防禦和小規模戰鬥,既使士兵得到了實戰鍛鍊,又不斷接收武器彈藥,部隊的裝備和戰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對於馬上開始的大反攻,他是充滿了信心。

“當年某從南寧不戰而退入滇省,現在卻不能率先光復此失地,真是可惜。”平朔伯賀九義已經接到了調令,眼看着不能參加反攻作戰,不由得嗟嘆連聲。

“此是殿下信任,賀兄不可有怨言啊!”汝陽王馬寶笑了笑,勸慰了一句。

警備軍雖然比野戰軍低了一個規格,但賀九義將赴滇緬邊境駐紮,那可是個敏感的地方,朱永興如此安排,確實表示了對賀九義的信任。

賀九義趕忙擺手,解釋道:“我豈敢有怨言?殿下英明神武,對我亦是恩重如山,我自當竭死報效,唯殿下馬首是瞻。”

“你能這麼想便好。”馬寶沉吟了一下,說道:“雖是警備軍,但我想殿下或是以此名迷惑緬人,使其不備、不疑。這軍隊的裝備、訓練想必與野戰軍無異,殿下曰後也必會興兵討伐緬甸,賀兄萬不可懈怠。”

“我亦是如是想。”賀九義哈哈一笑,說道:“王爺光復故土,我呢,聽殿下號令,震懾蠻夷,也少不了建功立業的機會。”

馬寶點了點頭,意味深長地說道:“震懾蠻夷還在其次,關鍵是要爲殿下分憂,勿使他因瑣事而分心哪!”

賀九義與馬寶相視而笑,心中瞭然。(未完待續。)

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69章 譏諷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9章 破城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78章 破路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52章 縴夫,規矩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73章 人心散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67章 梆子腔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54章 再退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06章 法陣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7章 歡歌暢飲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85章 無題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06章 不負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02章 轟擊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30章 無題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38章 大海戰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78章 破路第69章 軟實力第191章 新氣象第19章 景東會師第4章 攻城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36章 領悟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71章 慘烈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04章 報應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67章 排除萬難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97章 先挫銳氣
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69章 譏諷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9章 破城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78章 破路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52章 縴夫,規矩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73章 人心散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67章 梆子腔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54章 再退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06章 法陣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7章 歡歌暢飲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85章 無題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06章 不負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02章 轟擊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30章 無題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38章 大海戰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78章 破路第69章 軟實力第191章 新氣象第19章 景東會師第4章 攻城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36章 領悟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71章 慘烈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04章 報應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67章 排除萬難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97章 先挫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