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奇襲潮州

目前的形勢下,對呂宋的西班人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力有未逮。而臺灣的鄭成功雖有討伐之心,但壯志未酬身先死,也未能付諸行動。

但這並不意味着對西班人沒有其他的手段,不管效果如何,朱永興認爲必須表明態度,警告也好,制裁也罷,絕不能就這麼不聞不問。歷史上正是中央政府的無所作爲,海外華人的忍讓屈服,才讓西夷得寸進尺,打壓屠殺不斷。

…………

夜霧在緩緩升起,隨着幾聲爆炸,耀眼的亮光閃過之後,幾艘戰船從霧中顯現出身軀,沿着韓江逆流而上,直撲潮州。

近了,近了,清軍在巨響過後尚不明究竟,但現在終於發現了水面上的異常,大聲呼喝着。戰鼓聲,報警的號角聲,響成一片。

戰船駛過江面,兩側船舷閃現着一道道火光,炮彈離膛而出,飛向岸上的清軍,砸向岸上的防禦設施。

奇襲是成功的,在忠勇侯陳霸等鄭家將士的引領下,明軍艦隊趁黑夜漲潮之時,順潮流溯入韓江,這是清軍所沒有料到的。而對於硬體的依賴也是清軍未能料到這次奇襲的原因之一:在韓江狹窄處,設有一根重十餘噸的橫江大鐵鏈,有此障礙,清軍認爲敵人難以輕易逾越。縱然不能百分之百地阻擋住敵人,也能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

但顯然,清軍的估計全部落空,明軍艦隊不僅在潮汐風向上佔據有利地位,更以極其迅速的爆破手段炸斷了橫江鐵索,橫衝直撞,一路炮擊,直逼潮州。

在白鴿門水寨僥倖逃生的許龍。已經逃回了潮州,整頓一番後,船隻還有五六十隻,但主力覆滅後,這些小船想出海與明軍作戰,那是想都不用想。所以。沿江做好防範後,這些船隻大多都停在水寨內。

而等到許龍從潮州趕到水寨時,戰局已經完全不可改變。水寨烈焰騰空,爆炸聲不斷,清軍在甲板上擁擠着,躲閃着,眼睜睜看着牛頭馬面在火焰中露出笑臉。

喊殺聲、槍炮聲從水寨中響起,明軍的陸戰部隊已經登陸,正在攻殺着措手不及的清軍。處處的烈火。處處的廝殺聲,徹底打亂了清軍的陣腳。

“完了!”許龍痛苦地咬緊了牙關,沒有了船隻,就如同斬斷了這個老海寇的翅膀,他的精神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白鴿門海戰之後,許龍便意識到明軍的水師與鄭家是不太相同的。船隻在數量上不如鄭家,但火炮量大犀利,在遠海作戰更有優勢。所以。他根本沒有再與明軍水師較量的心思,起碼在他自覺實力恢復之前。他不準備再與明軍水師交鋒。

而他沒有留在廣州,直接回到老巢,便是打着休養恢復的主意。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明軍不僅海戰獲勝,陸上也是不可抵擋。克新會,破廣州。繼續東征,根本沒給他整頓恢復的時間。

海戰敗了,陸戰更沒有信心。想想新會,想想廣州,哪個不比潮州城堅壕深。都被明軍輕鬆攻破。得到明軍繼續東進的消息,許龍幾乎便要帶着人馬去福建投靠耿精忠。直到梅州來信兒,說是閩省援軍已至,要他堅守城池,與梅州成呼應之勢,抵擋明軍。

這樣一來,許龍便不能擅自撤退了。把援軍扔下,人家可是閩省的,背上壞名聲,還怎麼去投靠?因此,許龍雖然並沒有增長多大的信心,但還是硬着頭皮在潮州呆了下來。陸路明軍不斷逼近,這幾天他也是心神不安,忙着加固城防。

沒想到,明軍陸軍尚有一兩天的路程,水師已經是突然殺到,給了他當頭一棒。

“撤兵回城。”許龍見明軍攻勢猛烈,海陸配合的火力很強,他倉促之間又沒帶多少兵將,便很乾脆地縮回城去。

這次明軍水師出動的還真是不少,補充了大量的人員後,這樣的行動也是練兵磨合。行船打仗靠的是聽從號令,協同合作,補充的都是沿海地方的百姓,這水性呢,自然是不必再下苦功夫,但操縱大船,戰鬥廝殺,卻還需要熟練掌握。

忠勇侯陳霸止住了追殺的兵丁,雖然想積極表現,但直追至城下,還是過於魯莽了。被逼無奈投奔南明之後,他便被留任爲南海艦隊副指揮,頂替了擔任長江水師提督的陳上川。儘管職位挺高,陳霸卻很低調、謙虛,誰讓他是半路來投,暫時還算不上岷藩的嫡系呢!而跟隨他的原鄭家兵將,也被打散安插,這應有之意,倒也在情理之中,並沒有使他感到不滿或怨恨。

但在南海艦隊裡時日不多,已經讓陳霸感到了在鄭家時的不同。到底是一支新生的力量,人際關係比較簡單,不象鄭家那樣複雜。而以年輕人爲主的部隊,總是充滿朝氣,充滿着建功立業的渴望。隨着不斷的擴充,以及講武堂軍官的涌入,南海艦隊的戰術觀念和眼界見識,也和鄭家差異很大。

公平,這是陳霸最深的印象。在南海艦隊中有很多象段智英這樣憑着勇敢和戰功而得到提拔擢升的,年齡不大,也沒有什麼背景,完全是自己打拼出來的。越是這樣,越會激起其他人的幹勁兒,對戰鬥充滿着渴望,這樣蓬勃向上的精神狀態讓陳霸感到吃驚。

鄭家有些垂暮了。陳霸深知鄭家的情況,纔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金、廈彈丸之地太久,卻沒有進取大陸的意圖和實際行動。而以漳、泉、潮、惠爲主的鄭家兵將,他們對故土的眷戀也逐漸轉化爲不滿和灰心喪氣。

在收復臺灣前,鄭軍由於沒有廣大而穩固的後方基地,將士們爲了親人的安危,在保衛金、廈時有較高的戰鬥熱情。但當鄭軍要退往臺灣經營,特別是由於清政府實行的遷界、禁海令,海峽兩岸基本隔絕,鄭軍將士對故土親人的眷戀之情更切。

從這個角度進行分析,陳霸認爲自己前來投靠是明智之舉。至於後來者,肯定不會少,但自己卻佔着先到的有利位置。再努力作戰,多立功勞,成爲岷藩嫡系也不是不可能的。(未完待續。。)

第101章 夜談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69章 譏諷第104章 報應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69章 譏諷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1章 縝密分析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73章 小朝會第186章 疍家女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7章 意外之難第68章 慷慨秦腔第36章 領悟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27章 詐取緬關第69章 軟實力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69章 雨季之威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69章 勳章,土地第71章 局部——大局第73章 小朝會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3章 召見羣將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4章 篡改聖旨?第3章 召見羣將第56章 拒詔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22章 響應配合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70章 正面決戰第90章 光復京師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3章 打壓縉紳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28章 封官兒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38章 大海戰第8章 依城挫敵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12章 兵潰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95章 請兵助戰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26章 無題
第101章 夜談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69章 譏諷第104章 報應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69章 譏諷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1章 縝密分析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73章 小朝會第186章 疍家女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7章 意外之難第68章 慷慨秦腔第36章 領悟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27章 詐取緬關第69章 軟實力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69章 雨季之威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69章 勳章,土地第71章 局部——大局第73章 小朝會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3章 召見羣將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4章 篡改聖旨?第3章 召見羣將第56章 拒詔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22章 響應配合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70章 正面決戰第90章 光復京師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3章 打壓縉紳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28章 封官兒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38章 大海戰第8章 依城挫敵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12章 兵潰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95章 請兵助戰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26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