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古之借鑑

“……當時,長安被叛亂的節度使所佔,朝廷希望通過更改年號和大赦來扭轉時運,因而欲下《奉天改元大赦制》。原赦文寫得四平八穩,缺乏誠意。陸贄幾番與唐德宗論爭,獲准對原赦文進行修改。他在改寫的赦文中,一方面用嚴厲的措詞做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批評,另一方面對參與叛亂的節度使採取寬大政策,除元兇不得寬赦外,所有參與叛亂者,只要歸誠,一律不加追究……”

段婉兒的聲音清脆悠揚,翻譯成白話的古文也極恰當標準,朱永興聽得頗爲愜意,也頗受啓發,笑着點了點頭,說道:“奉天改元大赦制啊,很有意思,後來呢,效果如何?”

“殿下猜呢?”段婉兒抿嘴一笑,卻不待朱永興回答,繼續用好聽的聲音念道:“陸贄修改的赦書發出後,在將士百姓中產生了巨大的震撼,極大地消釋了參叛將士和百姓對朝廷的怨恨,也拉攏了一部分處於搖擺狀態的節度使,叛亂者望風歸附,僅半年時間長安城即告收復。”

朱永興沉吟半晌,慨嘆道:“這便是陸贄能成爲唐朝名臣的主要原因吧?”

“主要原因嘛,差不多是這樣。”段婉兒想了想,說道:“陸宣公曾任翰林學士,後官至宰相,學識是一等一的。當然,陸宣公的所有奏章中,最著名的還是對《奉天改元大赦制》的修改赦文。”

“嗯,果然是名文,如今也有借鑑意義。”朱永興起身在屋中走了兩趟,在段婉兒面前停下,若有所思地說道:“元兇不得寬赦,參與者只要歸誠,便不加追究,孤也是這樣做的。”

“新會、廣州,嚴懲者似乎過多。”段婉兒猶豫着說道:“不過。他們也是罪有應得。”

朱永興呵呵一笑,伸手摸了摸段婉兒的臉蛋,說道:“虛言欺騙,或者可減少阻力。可爭取時間,但言而無信、秋後算賬這樣的形象,對孤日後的影響可是更爲不利。原大西軍、大順軍的將士,還有其他的抗清武裝,雖然現在都屬明軍,但他們的心裡未必沒有隱憂,擔心孤只是暫時利用,日後總要追究過往之是非。所以,孤要言出必行,即便心不甘、情不願。也要重信守諾。”

“殿下見識深遠,非小女子所及。”段婉兒順勢恭維了一句,對朱永興這種興之所致的親熱舉動已經十分適應。

“見識深遠不確切,應該是廣博纔對。”朱永興並不謙虛,只不過糾正了下字眼。“如果說一味的寬大,當然會加快戰爭的進程,畢竟要對付的大多數都是漢人,但孤寧可慢一點,也要力爭建立起新的戰爭規則。屠殺無辜者,殘民以逞者,若是一反正投誠。便又獲高官,或平安終老,且不得懲治,這世間豈有公理、正義?”

“若是那吳三桂反正投誠呢?”段婉兒試探着問道:“一省之地,數萬精兵,得之便可光復江南。”

“是啊。尚逆已除,耿逆亦不足爲慮,江南清軍只餘吳逆尚堪一戰。”朱永興苦筆着輕輕搖頭,坐回到座椅中,有些無奈地說道:“如果吳逆反正投誠。會讓很多明軍士兵少流血、少死傷,很多家庭得以完整幸福。嗯,若念於此,孤可讓吳三桂做個富家翁,平安終老。唉,有時候真的要做一些自相矛盾的事情,沒辦法啊!”

段婉兒走到朱永興身後,輕輕地給他按摩着額頭,柔聲道:“殿下宅心仁厚,一念之間可使多少父母免喪子之痛,減少了多少孤兒寡婦。自相矛盾就更談不上了,殿下不是一直給吳逆留着餘地,不象對尚、耿二逆,始終未有寬赦之令。”

“先別把這些功德都算到孤的頭上,那吳三桂如何抉擇,還言之過早。”朱永興微微閉上眼睛,享受着溫軟小手的按摩,幽幽地說道:“吳應熊算是個關鍵,可想把這個傢伙偷出京師,倒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聽到朱永興話中懶懶的意味,段婉兒便不再接話,手上愈發輕柔,讓朱永興能更加放鬆地休息片刻。

朱永興累的是腦子,從移蹕至廣州後,各地的文件報告便接踵而來。雖然他不想事必躬親,但過目、批示、審閱、修改是必須的,雖然不是那麼的細緻,但這是一種威權的顯示,也向下屬們表明他的工作態度,儘量不讓欺上瞞下的事情發生。

現在的文件報告,以後的奏章奏摺,隨着攤子越來越大,貓膩是肯定會有的。歷史上便有位帝王曾說過,最不能信的便是奏摺。位居九重,體察到民間疾苦,不能瞭解事情真相,當然會掉進下面官員所編織的文字陷阱或粉飾掩蓋之中,這也是監察力量不夠完善的弊病。

朱永興一方面在改變監察力量單調且薄弱的弊病,一方面也通過比較勤勉的工作來向屬下表明自己不是易欺之主。

在輕柔的按摩下,聞着女人淡淡的體香,朱永興有些醺然欲睡,只是敲門聲響了起來。他又無奈地睜開雙眼,苦笑着拍了拍段婉兒的小手,示意她停下來,不要在別人面前弄得如此親熱。

應聲而進的是情報局的葉虎,對坐在一側桌案後的段婉兒視而不見,給朱永興見禮之後便將最新的情報彙總呈了上來。

“鍾瑞、陳昇反正投誠,甚好。”朱永興看到頭一條情報,便心中歡喜,讚了一句後繼續閱看,好半晌才擡起頭來,笑着對葉虎說道:“施琅所部顯然還有耳目,藉此做勢,即便不能壞了施琅的小命,也能絕了他的前程,使其不能再爲我軍威脅。”

“殿下英明,此計籌劃已久,已經全面發動,殿下可靜候佳音。”葉虎在椅子中恭謹地彎了彎身。

朱永興對這種隨口而來的恭維已經習以爲常,淡淡一笑,低頭繼續觀看情報,臉上的表情不時變幻,時而皺眉,時而微笑,時而若有思。

………

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99章 接戰第69章 軟實力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6章 暹羅來使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91章 新氣象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93章 戰馬論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90章 俘虜處置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91章 外交,內政第86章 接戰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31章 故國風情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9章 世子殿下?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31章 故國風情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82章 燧發槍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201章 總攻(一)第58章 新晉郡王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92章 無題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7章 意外之難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4章 攻城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71章 慘烈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80章 特殊人才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39章 聖意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5章 定情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30章 無題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9章 蠱神之誓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94章 相疑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3章 打壓縉紳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73章 人心散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
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99章 接戰第69章 軟實力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6章 暹羅來使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91章 新氣象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93章 戰馬論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90章 俘虜處置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91章 外交,內政第86章 接戰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31章 故國風情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9章 世子殿下?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31章 故國風情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82章 燧發槍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201章 總攻(一)第58章 新晉郡王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92章 無題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7章 意外之難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4章 攻城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71章 慘烈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80章 特殊人才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39章 聖意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5章 定情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30章 無題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9章 蠱神之誓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94章 相疑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3章 打壓縉紳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73章 人心散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