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

中國有史以來在政治上佔重要位置的宰相制度,自朱元璋殺掉胡惟庸,並撤銷中書省編制和宰相職位後消失。皇帝從此便要在沒有助手幫忙的情形下,單獨處理帝國事務。對此,朱元璋應該是沾沾自喜的,認爲是他最高智慧的結晶,可以永遠保持明政權於不墜。

一百多年前,英國建立國會,約束君主權力。中國卻恰恰相反,君權更加肥壯,絕對專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終於被內憂外患所擊垮,再次被異族統治。

如果把一個國家比做船隻,在封建社會,皇帝便是舵手。而無論大船小船,舵手非常重要。舵手如果決心向礁石上猛撞,誰阻止他誰就被殺或被投入監獄,再堅固的巨輪都會沉沒。

朱元璋可以每日親自批閱一百五十件奏章,裁決四百種案件,用勤勉來大權獨攬。但他的子孫們,那些生長在深宮之內和女人、宦官之中的大少們,面對着千萬種變化莫測的帝國事務,必然手足失措。於是,便有了內閣和大學士,便有了宦官擅權。

在封建社會各種官職中,宰相的變化最爲頻繁,無定職、無定稱、無定員,這是由君主專制的根本性質決定的。君主既離不開宰相,需要宰相幫助辦理政事,又擔心宰相權力過重,會危及自身的權力,這是宰相官職不斷變化的主要原因。但不管怎樣調整都沒脫離這一核心,即皇權不斷集中,相權不斷被分割。而且,宰相制度無論怎樣調整。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都無法得到徹底解決。

短暫的驚愕過後,查如龍想到的是之前曾經有過的,並且會隨時間和情況而變化的宰相制度,並沒有意識到朱永興所說的“宰相”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宰相。而大學士組成的內閣制度中,大學士也可以看成是沒有宰相名義的宰相。內閣也可以看成是沒有中書省名義的中書省。

見查如龍不得要領,朱永興暗自嘆息,苦笑了一下,岔開了話題。時間還很充裕,政治體制的改革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事情。就目前而言,他作爲帝國的舵手。是不大可能犯什麼方向上的錯誤的。

而即便是別人當政,在大部分專制王朝的開始時期,帝王也通常都能開明一點,對不同意見優容一點,於是生機蓬勃。儼然可開萬世之基。到了後來子孫手裡,就漸漸不耐煩,就漸漸嚴苛起來,從開明的專制深入到野蠻的專制,最後野蠻到了極點,滅亡也就歡天喜地地來結束這被歷史唾棄的王朝了!

自己的子孫是個什麼樣子?朱永興不敢揣測,更不敢斷言。但以他自己的理解和判斷,一個沒有實權、處於“統而不治”地位的帝王。基本上是能夠被長期承認和保持的。比如英國、荷蘭、丹麥等等。

只有敢於放手,才能長久擁有。在權力的誘惑下,朱永興不認爲自己的子孫會有這樣的魄力。所以。他要力爭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這件事情。至少是要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比如象英國的“光榮革命”,制定並頒佈類似《權利法案》的東西,限制住帝王的絕對權力。

這樣的想法,在目前的世界上,恐怕也難以找到能夠理解朱永興的知音。“光榮革命”還要等十幾年。大憲章也因爲英國王權的強化而無人提及,要賦予其重新的意義還需時日。

當然。朱永興其實也有着矛盾的心理,是繼續他帝王的絕對權威。以領導國家走向正確的歷史潮流,還是繼續放權,使很多事情浪費在無休止的爭論和商討之中。最起碼,在人們的思想達到某個高度,在政治機制達到他所期望的程度,在基本消除了國家的重大威脅前,他的乾綱獨斷會使國家在發展上少走很多彎路,會以更快的速度成爲世界強國。

“國家的恢復重建恐怕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具有重複疆域的實力。時間太長,就必須要行非常手段,比如……”

朱永興對這個時間是不滿意的,無論是要強大國家,還是要繼續推行他的遠大理想,都非要走捷徑不可。而這就必須他這個看世界看得最清楚的作弊者來指引,傳統的手段,比如“輕賦薄役,厲行節約”等等已經不可能這麼快起作用。

至於重複疆域的說法,朱永興現在所看的地圖是明朝宣德八年(1443年)所制的疆域圖。在圖上,俄羅斯遠東地區,緬甸的約一半,不丹、錫金、克什米爾地區的二分之一,都是明朝的疆域。但現在,奴爾幹都司、烏斯藏都司、西番五王駐地和哈密衛等轄地,都早已經失去了實際管理權,脫離了大明。

直觀一些來解釋,現在中興後的大明的正式行政區只有兩京十四省。兩京即京師(河北)、南京(江蘇),十四個省是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至於安南佔領區,以及湄公、河仙兩省,則並不在原有的大明疆域之內。

侵略擴張和恢復疆域在朱永興看來是兩碼事,並不存在什麼此消彼長的心理安慰。別人的要搶,自己的也要收回不是。在滿清集團還未被完全消滅,在戰爭創傷還未完全癒合時,朱永興要繼續多面出擊,就要用到他本意要不斷削弱的帝王的專制和權威了。

光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當然也能達到目的,但時間卻令朱永興無法忍受。侵略擴張固然不太好聽,可實用又快捷啊!至於什麼仁義道德,那是人和人之間講的,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

招募北兵,抽調南兵,廣州軍區的成立,意味着向北向南兩個戰略方向的逐漸形成。但在南面如何打一場投入少、收益既多又快的掠奪式的戰爭,顯然還需要詮釋一下新型戰爭的定義和內容。

“首先要目的明確,滅國奪地尚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掠取重建國家所需的資源和錢財,且不使軍隊陷入過深,成本要儘量小……”朱永興已經露出了赤*裸裸的強盜嘴臉,聽得衆將有些發愣發呆。

……

泱泱大國素來以寬厚和仁義來感召四方,現在卻要行那赤*裸裸的強盜之舉;而素來以強盜面目示人的滿清集團,現在卻是被打斷了脊樑,縮於關外,急於得到喘息之機。但形勢的變化卻使他們的算盤步步落空,也就只能步步後退,不知要退到何處方能立穩腳跟。

排槍的巨響聲再次響起,在通往海島冰面的狹小區域內,在這個不大的梯形範圍內,槍彈又一次密集的向中心噴射而出。濃密的硝煙瞬間就覆蓋滿了戰區,象是把其中的人一起吞噬下去一般。

在這瀰漫的硝煙之下,大隊人馬渾身浴血地在冰面上翻滾,受驚的戰馬發了狂一樣地胡亂跳躍,嘶鳴咆哮。在硝煙和巨響的刺激下,以往溫順的馬匹都變得兇暴難馴。有些渾身浴血的馬匹一次次躍起到幾尺高的空中,還有的瘋狂地打着響鼻滿地亂滾。

覺華島卡在遼西走廊中部,成了撤出關外的滿清集團的喉哽中刺,必欲掃平方能保證安全。否則山海關與錦州有被切斷聯繫的危險,山海關的軍隊亦因有被截斷退路的憂慮而無法長期堅守。

早在滿清集團撤出京師之時,他們便看到了這一點,急令山海關和錦州的駐軍出動,務必收復覺華島,以便能將明軍擋在山海關,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但覺華島上的明軍駐紮已久,已修築了不少工事,又趁着寒冷澆水結冰進行加固,清軍想要突破,談何容易。山海關和錦州的清軍分別調來的三千和兩千人馬,但在明軍的火炮火槍堅守下,並不能達到清廷期望的目的。

而等到大部分滿人出關之後,又能增兵覺華島時,東北軍區也得到了通報,開始用海船運兵增援,以策應北方大軍的軍事行動。

小小的覺華島在短時間內竟有了萬餘明軍防禦,上百艘艦船亦在海上環島遊弋,使清軍只能由岸上履冰進攻。而明軍不僅鑿冰爲壕,且有岸上工事和囤糧城用以防禦,頑強的防守令清軍死傷慘重。

事實上,環境的惡劣使清軍進攻覺華島的困難更大。因爲清軍不可能駐紮在冰上,所以要進攻覺華島,只能日出時出發,在寒風中跋涉將近二十里的冰面,,到達戰場後再休息半個小時,才能進攻。如果再算上前後的準備、集合時間。清軍開始進攻,到保證天黑前回營,他們只有兩個多小時的進攻時間了。

火炮運來了,並不能壓制住明軍,明軍的火炮更多;衝擊得也夠猛,但迎面噴來的死亡彈雨更密更兇。 _тTk Λn _¢○

冰面上,滿布着人、馬的死屍,盾車、武器的碎片,連續的進攻失敗使清軍的信心越來越低落。可這顆釘子不能拔除,他們就只能退出山海關,退過遼西走廊,直退到錦州來佈置防線了。(未完待續)

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72章 退第85章 無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73章 小朝會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59章 無題第138章 反撲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271章 阻擊第217章 困局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67章 梆子腔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81章 襲擾第50章 伏擊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2章 無題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90章 俘虜處置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2章 無題第29章 再提議和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79章 雪中送炭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57章 接駕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9章 宗室儀仗第69章 軟實力第15章 正妃虛懸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13章 窮追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5章 琉球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59章 無題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39章 聖意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72章 廝殺第6章 暹羅來使第86章 輕視,放鬆第55章 滇緬戰事第41章 自我否決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20章 急躁,伏擊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7章 歡歌暢飲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39章 聖意第82章 燧發槍第3章 絕死一擊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01章 夜談第69章 勳章,土地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57章 接駕第92章 無題第106章 法陣第273章 潰敗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
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72章 退第85章 無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73章 小朝會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59章 無題第138章 反撲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271章 阻擊第217章 困局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67章 梆子腔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81章 襲擾第50章 伏擊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2章 無題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90章 俘虜處置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2章 無題第29章 再提議和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79章 雪中送炭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57章 接駕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9章 宗室儀仗第69章 軟實力第15章 正妃虛懸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13章 窮追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5章 琉球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59章 無題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39章 聖意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72章 廝殺第6章 暹羅來使第86章 輕視,放鬆第55章 滇緬戰事第41章 自我否決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20章 急躁,伏擊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7章 歡歌暢飲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39章 聖意第82章 燧發槍第3章 絕死一擊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01章 夜談第69章 勳章,土地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57章 接駕第92章 無題第106章 法陣第273章 潰敗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