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接駕

感謝我想遠飛2012,清茶待客,我是第二條蟲,七色星,巍子hdw,小事一樁,jack7106...,特快7785,老虎不發威2,vladimir,色劍,東莞光頭王,amamibaoba,三省三思,jiangr,讀書流浪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工作順利,生活開心。

“明軍置永曆的詔書於不顧?”莽白的臉上並沒有太大的驚訝,明朝已立新君,顯然已經讓永曆的價值大爲降低,退兵詔書也不過是試試而已,他思索着說道:“本王覺得明軍的將領應該是新皇的親信,如此強硬,必有陰謀。”

“大王英明。”一個緬官先恭維了一句,然後分析道:“這應該是新皇借刀殺人之計,借我國之手除掉永曆,他便可以坐穩龍椅,再無顧慮了。”

“臣也是這樣認爲。”另一個緬官顯得很有學識,說得比上一個同僚更加清楚明晰,“中華已立新皇,乃是效當年英宗被瓦刺俘虜之故事。然新皇必然亦會擔憂迎回永曆後重演‘奪門之變’,是以故意激怒我國,行借刀殺人之計,一舉除去威脅。”

“嗯,這個英宗和‘奪門之變’是怎麼回事,你給本王講一講。”莽白倒沒掩飾自己的無知,畢竟這不是本國之事。又是舊史,他不知道也不算什麼。

“是,謹遵大王吩咐。當年土木堡……”緬臣侃侃而談,心中高興,有了顯擺的機會。日後怕是要得到重用了吧?

莽白聽完講述,連連點頭,恍然道:“原來如此。中華立新皇,是爲安定人心,亦是不爲外國所乘;但從永曆這邊看來,卻是形如謀朝篡位。”

“立新皇亦有權宜之意。”緬臣得意地繼續顯擺。“永曆回國可能被繼續軟禁,不會有什麼影響。可若永曆再有後,則以後立儲之事又將再起紛爭。景泰帝便是因此而受人詬病,亦種下了‘奪門之變’的禍根。”

“呵呵,竟將咱們想得如此短視、愚笨嗎?”莽白不由得發出了冷笑。沉吟了半晌,說道:“從長遠看,把永曆送回去,可能致中華以內亂,於我國有利;從短期看,殺了永曆等人只是泄憤,卻不僅給了明軍以猛攻的口實,還幫了明朝新皇的大忙。也就是中了他的詭計。哼,哼,想得挺好啊!”

“吾王英明。一眼識破其奸謀。”另一個緬臣趕忙說道:“聽使臣所述,明人正陰結撣族,並沿江蒐羅船隻,大舉進攻在即,還請吾王早作決斷。”

莽白輕輕嘆了口氣,經過幾次大敗。緬北的武裝力量損耗極大,那些部族又有了蠢蠢欲動之象。撣族是最可慮的。而邊境的木邦、蠻莫、孟北等土司,向來是搖擺不定。今日歸附明國,明日又歸附緬甸。若遷延時日,恐怕禍亂蔓延,內部便要不穩了。自己弒兄奪位,當前的重點便要放在穩固根基上,儘快結束這場戰爭顯然是重中之重。

當然,送出永曆等人時要低調,儘量不要顯得軟弱,不要讓緬人生出怨憤和不滿,或者讓有異心者輕視緬甸王廷。嗯,還要讓永曆知道國內的情形,最好再挑拔一下,爲日後中華生亂打個小基礎。

……

日吐雲開,遠近的山林披上了一層燦爛的色澤,輪廓分外清晰。幾艘大船在江上逶迤而行,水流清澈平貼,彷彿一幅色調怡人的風景畫。

唉,永曆重重地嘆了口氣,根本無心欣賞這如畫美景。

從被緬兵押送上船,到得知緬方送他回國的消息,再得到自己已成爲太上皇的通報,永曆的心情幾起幾浮,現在更不知道是個什麼滋味。

王皇后偷偷看了一眼永曆,臉上顯出無奈的愁緒。巡狩啊,其實就是棄國,在大廈將傾時既不能挺身而出,更沒有身死社稷的勇氣,如今落得這個下場,又怪得了誰?英宗是被接回來了,然後呢,是無休止的囚禁,是提心吊膽的生活,歸國的喜悅可以說是蕩然無存,只剩下了忐忑不安。

雖然永曆常常說這皇位沒意思,除了招惹禍患並無一絲好處,還在罪己詔中透露過退位讓賢的意思,但真到了關鍵時刻,永曆還是會本能地保衛它——只要不危及生命。但現在,已經不是他所能決定的事情了。

與永曆同樣心情複雜的則是馬吉翔、沐天波等大臣,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永興能登基稱帝,說明他在國內已經羽翼豐滿,或者說他有把握、有辦法處置這些隨在永曆身旁的老臣。是改換門庭,還是歸隱田園,或是爲永曆再爭取一下,種種想法一一權衡,大臣們臉色變幻,艙中的氣氛靜謐而詭異。

沐天波看了一眼緬使,他想打聽一下國內的具體情形,打聽一下晉王李定國、鞏昌王白文選身在何處,但這傢伙臉上幸災樂禍的神情讓他張了張嘴又閉上了。

“就算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可若論血脈親疏,也不應是岷世子即位稱帝啊!”永曆突然嘟囔道:“一個朝廷留守還不夠嗎?晉、鞏二藩呢,他們也同意另立新君嗎?”

“嘿嘿,晉殿下嘛,外臣聽說他被排擠到四川;鞏昌王呢,現在已是趙王殿下,好象在貴州。”緬使壞笑了兩聲,說道:“新皇登基,少不了大肆封賞,擁立之功啊,又有誰不想得?”

“排擠?”永曆看了緬使一眼,對這兩個字很上心,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四川,貴州。請問新皇於何地登基的?”華亭侯王惟華關注的卻是另幾個字詞,他微皺着眉頭望向緬使。

“南京啊!”緬使如實答道:“就在今年年初。哼,這位新皇帝啊,着實不厚道,編造我國勒索錢財土地的文書。藉機效英宗故事。其實呢,很多明臣明將還是忠心於——”他向永曆拱了拱手,接着說道:“皇帝的。”

“南京啊!”沐天波的眼中射出了精光,不可置信地問道:“這麼說,我大明已經光復了江南?”

緬使眨了眨眼睛,很不情願地點了點頭。其實。具體的情況他知道得並不多,也顯得滯後,比如最近的信息,他便不清楚。

“克南都,拜孝陵。有功者王。”王惟華低聲卻很清晰地說出了幾個字,臉上顯出了無奈的神色。

有功者王!永曆思索半晌,重重地嘆了口氣。他還是有羞恥心的,這四個字深深地刺痛了他,卻又無可辯駁。

………

江風吹拂,涼爽宜人。嚴整的軍陣列於岸邊,十幾門火炮的炮口指向江面,正等着迎候太上皇的到來。

賀九義擺出了最強悍、精幹的部隊。盔明甲亮,服裝整齊,刺刀閃閃。這既是迎駕。又是向緬人示威。只是對這迎接太上皇的禮儀,賀九義感到有些迷茫。

鄭昭仁卻是一副輕鬆的模樣,解決了這個問題,可算是功德圓滿。且不說這功勞,便是朱永興的這番信任,也足以顯出他日後的仕途坦蕩。至於永曆。或許別人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可朱永興卻不在意。鄭昭仁也是這樣認爲。威脅嘛,開玩笑吧?要是連永曆都擺不平。朱永興那可真是該找塊豆腐撞死了。

“侯爺好象有些緊張啊!”鄭昭仁還有閒心調侃賀九義,“呵呵,此次大功一立,侯爺升爲國公是肯定的事情,下官先提前恭賀了。”

“鄭大人取笑了。”賀九義苦笑了一下,說道:“末將不知該以何種禮節相見,還望鄭大人教我。”

鄭昭仁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萬歲優渥臣下,不僅是內閣官員不名、不拜、賜座,即便是官階不顯者,萬歲亦大多免了跪拜。特別是對軍人,於潛龍之時便規定參拜持軍禮即可。”

鄭昭仁雖然沒有直接回答,但賀九義已經聽明白了。太上皇是個尊稱,只是對外有個交代,英宗迴歸後可是形同囚犯,連衣食都有欠缺。也就是說,對永曆是何禮節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記着新皇上朱永興的話,是否忠於新皇上?

“本官護送太上皇和皇后、太后先行,其餘臣僚稍後由侯爺派兵送往安南。”鄭昭仁見賀九義已經會意,便說到了具體的安排,“至於緬甸,目前維持現狀比較合適。萬歲的意思是日後由永昌(現保山)向西拓展,以密支那爲中繼基地,直達印度。嗯,從地圖上看比較清楚一些。”

鄭昭仁所說的地區便是現在緬甸的克欽邦,在當時包括江心坡、胡康地區、坎底地區,北起於西藏察隅縣,南到緬甸尖高山,直到一九六零年簽訂中緬邊界條約前都是中國的領土。也就是說,朱永興所希望的由緬北打通到印度的陸路,有着相當有利的條件。

賀九義倒是想對緬甸大打出手,尤其在沒有顧忌的情況下獲取大把的軍功。但他也知道在目前能夠得到的物資和人員的援助會很有限,唯有以戰養戰方能維持或者擴大戰果。這從聯軍攻入緬境後四處劫掠,再加上朱永興的授意,他已經多多少少掌握了一些訣竅。

戰爭,未必便是需要耗費錢糧,窮兵黷武的賠本買賣。朱永興在給將領們灌輸一種觀念,那就是戰爭的獲利,獲利的戰爭,尤其是對外戰爭。這對於日後的擴張,將打下一個理論基礎,並建立一個這樣的準則。

糧食、金銀、土地、礦產……還有人口,都將成爲戰爭的補償。對真臘,對南掌,對緬甸,都是如此。連帶着那些出兵的土司也學到了一些,並日漸對向外用兵持積極的態度。也就是說,朱永興正在打造出一羣強盜。

“安南的猛山克族,滇西的白族,很快便會前來增援。”賀九義很有信心地微笑道:“憑緬軍的戰力,奈何不了我軍。如果能說動撣族反叛,緬人就更無暇顧及了。至於什麼信義,呵呵,想找個藉口還是很容易的。”

想要戰爭便不愁理由,這是對於強者來說的。而對於弱者,越是小心翼翼地想加以避免,越是會不斷滋長強者的驕橫和霸道。

“助力是肯定的,但侯爺也要約束一下。”鄭昭仁委婉地說道:“象毀壞寺廟,殺戮僧侶,就很容易激起緬人的憤怒。嗯,滇省的很多部族也是篤信佛教的,這樣做傳出去,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鄭大人說得是,末將受教了。”賀九義很客氣地拱了拱手。

鄭昭仁還了一禮,說道:“侯爺能被萬歲安排在這裡,可見萬歲的信任。如今事情算是完結了,萬歲定有大用。”

“末將也盼着能拜見萬歲呢!”賀九義感慨地吐出一口長氣,說道:“算一算,怕是有一兩年未睹聖顏了。”

“快了。”鄭昭仁點了點頭,笑道:“若是侯爺能推薦一位頂替您的大將,或許能更快得聖上召見呢!”

賀九義眼睛一亮,可又有些犯愁,明軍中將領不少,可熟悉緬甸情況,並且對這裡的地形、氣候比較適應的,還真不好找。

“快來了——”鄭昭仁臉上浮起意味深長的笑意,望向遠處傳來的信號。

……

“當日擁立吾兒時,本宮便說過,我兒懦弱,非拔亂反正之主。如今新皇已立,又有中興大明之奇功,乃是祖宗之佑,上天庇護。”馬太妃臉色肅正,告誡着周圍的臣下,“如今新皇派兵接駕,使我等脫緬人之囚禁,而生能歸國,此大恩也,萬不可忘。若汝等安分,則是福;若心懷不滿,則自取禍端。日後誰若敢攛掇吾兒,則是陷吾兒於險地,本宮即奏明新皇,絕不輕饒。”

昔日隆武帝殉國後,兩廣總督丁魁楚、巡撫瞿式耜和呂大器、陳子壯等人商議,認爲桂王朱由榔血緣最近,應該繼承帝位,遂擁立桂王監國。但朱由榔的嫡母馬太妃卻不同意,認爲朱由榔無治國之才,希望大臣們另選賢能。

但羣臣們認爲國家存亡在即,太妃應以社稷爲重,不應過多考慮個人得失。況且永明王妃令名在外,妻賢夫少差錯。外有效命的將士,內有賢內助,何愁祖宗大業不興?說得馬太妃不知如何對答,無奈之下,只好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而王皇后也確實很賢惠,她出身大家,受到了很好的儒學傳統教育,平素沉靜文雅,待人謙遜。她總持內政,處事得當。

相對而言,永曆則顯得懦弱無能,一遇事便驚慌失措,全無男兒本色。)。

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9章 決戰第4章 封賞,臺灣第200章 佔優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54章 赴廣東第19章 蠱神之誓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4章 烽起石屏第273章 潰敗第81章 襲擾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5章 定情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71章 流寇戰術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80章 教士保羅第86章 接戰第55章 滇緬戰事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6章 無題第124章 隨想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72章 廝殺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8章 正戰穩進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73章 潰敗第93章 棄城集軍第72章 攻守結合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9章 緬甸,山東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81章 書院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38章 突破方向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6章 提點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楔子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章 暹羅來使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9章 蠱神之誓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9章 再提議和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60章 大結局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91章 川滇呼應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3章 安沛入甕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83章 北望第31章 段氏遺族第31章 故國風情第32章 賜名白族
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9章 決戰第4章 封賞,臺灣第200章 佔優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54章 赴廣東第19章 蠱神之誓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4章 烽起石屏第273章 潰敗第81章 襲擾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5章 定情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71章 流寇戰術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80章 教士保羅第86章 接戰第55章 滇緬戰事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6章 無題第124章 隨想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72章 廝殺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8章 正戰穩進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73章 潰敗第93章 棄城集軍第72章 攻守結合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9章 緬甸,山東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81章 書院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38章 突破方向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6章 提點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楔子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章 暹羅來使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9章 蠱神之誓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9章 再提議和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60章 大結局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91章 川滇呼應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3章 安沛入甕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83章 北望第31章 段氏遺族第31章 故國風情第32章 賜名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