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廣西之變

感謝巍子hdw,拜情主義ang246,書友1308141722,123456789ass,花笑雲,四海藍天,灼熱至心,昊仔不偷油,把盞龍血熱,西藏阿威,劍俠dodo,虎賁集團軍,愛看書的某人,可也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闔家幸福,事事順意。

“殿下發怒了。”汝陽王馬寶向衆將宣讀了朱永興的諭令,臉色嚴肅起來,沉聲說道:“令我軍就地擴充一萬,這是殿下對我等寄予厚望。借糧借餉,殿下在後方苦心籌措,我等只有死戰向前,救民水火,方不負殿下殷殷之盼。”

“死戰向前,救民水火。”衆將順着馬寶的話音,齊聲應喝。

馬寶看似滿意地點了點頭,站起身子,用竹棍指點着桌案上的大地圖,“敘國公行將得到增援,不出意外的話,即便不能攻取柳州,也足以在慶遠府構築堅固防線,然後分兵南下,與我部會合。但我軍不能遷延等待,要趁廣東清軍尚未集結完畢、展開行動前,迅速進擊,佔取主動。”

每個戰區都有個小參謀部,汝陽王馬寶已經與參謀人員商議過下一步的行動,所以自顧自地說着,之後纔會徵求將領們的建議,並進行適當的修改。

“水師襲佔防城港,策應了我軍行動。但水師可陸戰之兵不過五千,若株守一地,則無法繼續沿海牽制。”馬寶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我擬分兵南下,與水師陸戰隊合力攻取欽州,連通海路,既遷流民,又可由船隻運輸。更快捷地得到補給。你們以爲如何?”

這是要與廣東清軍正面交戰了,廣西的馬雄已經被打殘,孫延齡估計也難抵敘國公馬惟興的進攻,作戰的對象變了。衆將目視地圖,都在思索,暫時沒有人說話。

半晌,魏君重纔開口問道:“不知王爺要如何分兵?攻擊方向和重點是否也有所變更?”

馬寶讚賞地看了魏君重一眼,說道:“遷界暴政一開,沿海地區民怨沸騰,我王師解民倒懸。民衆豈不歡欣鼓舞。望風來投?拓取海外河仙之地。經營四川戰亂之省,殿下只愁無民可用,哪裡又會嫌多?且我軍亦要招兵買馬,若是沿海進攻。有深受遷界苦楚的民衆響應,有水師巡弋配合,兵勢必順。”

“廣西清軍已大傷元氣,馬雄殘兵敗將,孫延齡驕縱無忌、軍心不服,亦不足慮。”已經晉爲宜平侯的吳三省從四川調到講武堂進修,此番剛來廣西不久,雖身爲參謀長,卻覺得情況尚不熟悉。很少插話,現在卻微笑着開口說道:“留一軍鎮守慶遠府或柳州,讓馬雄和孫延齡繼續內鬥,我軍則可專力對付廣東清軍。嗯,尚可喜爲三藩之次。雖不及吳三桂,實力亦不可小覷。”

“尚逆老奸巨滑,水陸軍齊全,確實不可輕視。”馬寶衝着吳三省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的意見,又接着說道:“殿下有言,擊破尚逆之關鍵還在海上。只要能擊敗廣東水師,則廣東沿海防不勝防,尚逆左右支拙,必敗無疑。”

“若是鄭家水師能——”總兵王三才欲言又止,自覺失言,低頭不語。

雖然不知道具體的內情,但對陣廣東清軍並沒有把鄭家兵將考慮在內,大家心中多少都有些明白。岷殿下這是吸取了晉王李定國兩攻廣東,對鄭家水師殷殷之盼,卻大失所望,兵敗而歸的教訓,要靠自己的水陸兵力獨自作戰了。

“南海艦隊的實力又有增長,與清軍廣東水師對陣,勝算很大。”吳三省插了句話,算是打破了暫時的尷尬。

軍人只管打仗,至於各方勢力的關係,以及政事上的事情,不需他們處理,也不必加以討論。朱永興的用人做事風格便是各司其職,雖在戰爭之中,軍事優先,但也未實行軍政一體。對此,衆將慢慢都品出味兒來,也就不觸這個黴頭。

“我率一萬兵馬後日南下,參謀長便在南寧多留幾日,一來接應敘國公之軍,二來等待彈藥物資,三可擴充人馬。”馬寶詢問般地望向吳三省。

“王爺率一萬五千兵馬較爲適宜。”吳三省笑着點了點頭,說道:“南寧有五千兵足矣!”

呵呵,馬寶暢快地一笑,又點了幾個隨行的將領,讓他們下去後加緊準備,軍事會議才告結束。

……

腰間的錢袋裡譁啷譁啷地響着,那種聲音不是沒辦法消除,但哈布便是喜歡。他喜歡那銀幣,圓圓的,上面有精美的圖案,邊上還有一圈細細的鋸齒,別人教他吹,還能聽見那細微的嗡嗡。

雖然吊着個胳膊,白色的繃帶上還隱隱透出殷紅,可襯着一身軍裝,不顯狼狽,倒引來不少路人敬重的目光。哈布愈發挺直了腰板,走過村邊的幾座房子,在幾間茅屋前停下了腳步。

咯吱一聲,推開柴門,哈布的心跳得快了起來。

“誰呀?”隨着一聲呼喚,哈布的喉嚨竟然哽了一下,等到裡面再度出聲,他纔開口用有些變調的聲音回答道:“是我。”

屋中嘩啦一聲,也不知碰倒了什麼,隨後門一下子被推開,妻子的身影衝了出來,一下子撞進哈布的懷裡。熟悉的氣味,沾淚的臉龐,幸福感讓哈布沒有因疼痛而出聲,反倒咧着嘴嘿然而笑。

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娃慢騰騰地走到門口,扶着門框眨巴着眼睛,怯生生地叫了一聲,才讓久別的夫妻分開。因爲驚喜而變得粗心的妻子這才發現丈夫受了傷,趕緊攙着進屋。

哈布卻不在乎,蹲下身用那隻好胳膊把女娃抱起,親暱地用鬍子蹭,“沙依,我的小乖乖,不認識爹爹了?”

小女孩也認出了闊別半年、形貌有所改變的父親,脆生生地叫着。被鬍子癢得咯咯直笑。

屋中的陳設很簡單,靠窗的桌子上擺着刀剪紙筒等物,哈布瞅着有些眼熟,疑惑地問道:“這是定裝彈的紙筒?”

“不知是幹什麼的?”妻子緊着把孩子抱過來,讓丈夫能歇着,說道:“官府讓做的,給工錢。我的手算快的,一天能掙出兩人的吃喝,不用出門,還能照顧家裡。要是到那個工廠做工的話。掙的還要多些。”

“挺好的。就在家裡做。別貪那幾個錢。”哈布點了點頭,將腰間的錢袋解下,遞給了妻子,要是隻做紙筒就沒有什麼危險。工廠裡恐怕就是全套的加工製作,安全要求也會非常的嚴格了。

一塊、兩塊……一共是二十塊銀元。妻子睜大了眼睛,很奇怪地望着哈布,等着他解釋。

“這是我殺敵立功的獎賞,還有養傷的補助。”哈布咧嘴一笑,說道:“本來軍隊是要求傷員留在南寧養傷,我怪想家的,便跟官長說回家養着也一樣。這傷呢,也不重。官長便讓大夫拿了藥,給了我半個月的假。”

“真的沒事兒?”妻子關切地詢問,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後才稍放下心來,走到屋角,從地洞裡拿出個小罐子。獻寶似的給哈布看。

裡面有一塊銀元,兩個銀毫子(半兩制),百多個銅錢。哈布皺起了眉頭,有些不悅地說道:“軍餉讓發家裡便是要你花,省着幹什麼?孩子們都小,哪能餓着?”

“俺可不敢餓着孩子。”妻子有些委屈,低着頭說道:“大娃、二娃都十一、二了,官府給的地雖少,可不收軍屬的稅賦,收成也勉強夠吃喝;每天晚上,倆人又能從鐵匠鋪領了刺刀粗坯在家打磨修整,掙些小錢;再加上俺也能卷這個紙筒,你每月的軍餉差不多都能剩下……”

聽着妻子絮絮的訴說,哈布知道錯怪了,訥訥地不知道說什麼好,只是伸出大手將妻子的手握住,以表歉意。

“俺去打酒買肉,天天吃好的,把錢都花了,看你還瞎想不?”妻子說着賭氣的話,可臉上卻已經滿是笑意。

“吃肉,吃肉。”小沙依樂得直拍手。

“呵呵,沙依想吃就吃,好快快地長。”哈布咧嘴笑着,隨口問道:“這村裡好象人少了,能買到酒肉嗎?”

“嗯,是走了一些人,去四川了,一家給一百畝地。聽說,官府還負責路上吃喝呢!”妻子臉上露出羨慕的神情,轉而又回到正題,笑道:“可酒還是有賣的,咱家也養了幾隻小雞,若是今天肉賣光了,便宰兩隻,趁着你回來,讓孩子們也吃幾頓好的,省得你不高興。”

“四川——咱們也去吧!”哈布突然說出的一句話讓妻子停下了腳步,回頭奇怪地看着丈夫。

“真的,俺是說真的。你先別急着出去,聽俺說說這其中的道理。”哈布伸手招呼妻子在身旁坐下,停頓了半晌,開口說道:“俺現在已經是個小軍官了,手下有十幾個兵。軍隊裡還教識字,等到一年以後,俺拼了命也能認會寫三百個字,這官兒也能升上一級吧?到時候俺就可以報講武堂,等講武堂學完,俺就要求去四川繼續當兵。你們呢,差不多可以先去四川安個家,等俺……”

妻子靜靜地聽着,那是憧憬,是希望,又有些想當然,但她不想反駁,跟丈夫一起想象着將來的美好。

希望,給人以奮鬥的力量。象哈布這樣的,因爲在戰爭中得到了好處,並希望更好的又豈在少數?

……

柳州爲統轄二州十縣的府署駐在地。洪武十二年擴建城垣,城高舊制一丈八尺,城東西長三華里,南北寬二里,環城布有東、北、西、鎮南、靖南共五個城門。柳江自露塘進入城區,其穿越城中的一段,將柳州城北部半島繞成壺形。詩云:壺城明初建,得名因形模,麗江凡四折,如環抱城郭。於是,壺城和龍城,併爲柳州之別稱。

明代的中晚期,柳州步入了粵西盛郡的發展階段。但在明末清初時,明清兩朝在柳北一帶長達數十年的拉鋸戰使得柳州遭受了重大損失。

儘管如此,柳州依然是廣西僅次於桂林的重鎮大城,地理位置亦相當重要。北可直通貴州榕江縣,東可經西江通珠江,並可直下“三江總彙”、“兩廣咽喉”的梧州。

此時,孫延齡正在柳州府衙,雖然擅自撤兵奪了宿敵馬雄的根據之地,但喜悅和得意卻持續得太短。城外,明軍壓境,掘壕築壘,炮轟不止;桂林,他的根基和大本營,卻傳來了已被馬雄佔據的噩耗。

“名爲護衛巡撫,護衛我的家眷,實乃斷我退路,陷我於死地。馬雄,你個王八蛋……”孫延齡將桂林心腹送來的急信用力拍在了桌案之上,起身在地上來回疾走,臉色鐵青,罵不絕口,卻忘了他所作的齷齪事情。

孫延齡率軍北上,在慶遠府(河池)與明軍打了一仗。他並沒有盡力,不過是搪塞衆將之口,併爲退入柳州尋找理由。果然,事情的發展正如他所預期,見明軍戰力很強,衆將幾乎都同意退守柳州,憑藉堅固城池抵擋明軍。於是,他率領部隊順理成章地入城協防,憑藉官職和兵力優勢壓服了馬雄留守柳州的人馬,順利接管。

在他看來,柳州城防堅固,明軍兵力雖多於己方,但並不是絕對優勢,想攻破城池,困難極大;而且他認爲此路明軍非主攻,不過是牽制佯攻,爲南寧方面的戰事服務。既然自己已經很乖巧地“上當中計”,那此路明軍多半要南下夾擊馬雄所部。

只是意外便在孫延齡自以爲得計,心中暢快之時不期而至。馬雄率兩千餘敗兵繞過柳州,星夜急奔,直驅而入桂林,算是一報還一報。

“將軍不可遲疑,當趁馬雄立足未穩,率軍重奪桂林。”幕僚也被這一意外消息驚怔當場,思索半晌之後,出言提醒。

孫延齡停了下來,將詢問的目光望向幕僚,等着聽他繼續分析。

“馬雄據我後方桂林,形如督戰,可坐視我軍與明軍廝殺。”幕僚的思路似乎清晰了,說的條理也分明,“勝則我軍實力亦損,難以與其爭雄;敗則只能倉惶而走,爲其所吞併。再者,其可挾制蠱惑巡撫……”

“棄柳州而與馬雄爭奪桂林,恐怕軍心不服——”孫延齡心動了,但還有很大的疑慮,他以妻父而貴,孔有德的舊將並不服膺,馬雄便是舊將一派的旗幟,若是兩軍真的動起刀兵,他手下的那些軍官恐怕會倒戈相向。

“所慮者不過都統王永年、副都統孟一茂、參領衚衕春、李一第等人。”幕僚將幾個上疏揭發孫延齡不法的將領名字報出,眼中射出了兇光,“不除爾等,將軍永難安枕。”

……

第93章 三馬來會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78章 勝利之因第202章 總攻(二)第111章 結果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81章 書院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86章 接戰第26章 提點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86章 疍家女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06章 法陣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1章 夜談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38章 廣國公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202章 總攻(二)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57章 接駕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52章 血戰廝殺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11章 結果第43章 保寧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81章 書院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55章 無題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17章 困局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55章 無題第1章 陌生之地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2章 高平莫氏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5章 寨子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86章 復臺建議第67章 梆子腔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2章 無題第154章 赴廣東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97章 唯一生路
第93章 三馬來會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78章 勝利之因第202章 總攻(二)第111章 結果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81章 書院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86章 接戰第26章 提點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86章 疍家女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06章 法陣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1章 夜談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38章 廣國公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202章 總攻(二)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57章 接駕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52章 血戰廝殺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11章 結果第43章 保寧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81章 書院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55章 無題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17章 困局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55章 無題第1章 陌生之地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2章 高平莫氏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5章 寨子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86章 復臺建議第67章 梆子腔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2章 無題第154章 赴廣東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97章 唯一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