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打壓縉紳

明亡於清,原因很多。但政事疏漏,與士人過寬,與庶民過嚴,商賈借士人崛起,無利不起早,心中無國家民族之所義,唯圖方寸之所得,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

“士子一中秀才,便有兩百畝免銀田,投靠者趨之若鶩,有些則賣人情包攬親朋故舊之田。江南歷史上拖欠錢糧之因,與士風有頗大關係,那些士大夫雖不如此張狂,但比之普通士子卻更有力,特別是身佔朝籍之人,禮抗官府,私下裡卻田連阡陌,華堂美宅,廣蓄家奴……”

朱永興一回到南京,便在早朝上表示了對“國家養士”制度的不滿。有些臣下並不知道這是他久以有之的改革措施,還以爲他是在杭州時因見富豪士紳沿湖圍田,官府欲疏浚卻面臨阻力,而大發雷霆。

“或給糧,或給銀,獨不予賦稅之惠,以絕其損國肥私。”朱永興的聲音在大殿上回蕩,“宗室藩王亦是如此,發放俸祿而不予封地,並可間接參合五民之業。”

若是連宗室藩王都不享受賜田免賦的待遇,那些士子也就少了物議。至於參合五民之業,也是讓宗室藩王慢慢能夠自食其力。當然,宗室藩王若涉足工商,極可能會利用權勢和影響,損害工商界的公平性。所以,朱永興決定在宗人府中成立一個投資部門加以管理,或投資商團,或投資其他領域,杜絕宗室藩王的直接經營。

中國封建社會的治亂輪迴,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土地的再分配。每每安定之初,土地兼併還不嚴重,百姓的生活在輕賦薄役之下,尚能安居樂業;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總會出現大貴族、大富豪、大地主。土地兼併日益嚴重,民衆生活日苦。到了矛盾不可調和之時,便是又一輪戰亂的開始。

所以,朱永興便要在此時土地充裕,兼併尚未大規模開始時,儘可能地限制一些特權階層。士紳是。宗室藩王也是。

當然,朱永興知道所謂的“均貧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就算現在他劃了一條相對公平的起跑線,但越往後,貧富的差距便會拉大。因爲人人是不同的,體力、智力、勤懶等因素,都影響着個人及家庭的發展。

貧富差距不可消滅,而且並非都是不合理的現象,要杜絕的是某些人利用漏洞而投機取巧、不勞而獲。

健全和公平的經濟運行機制、稅收制度,以及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在目前來看,還不是特別的迫切。

“啓奏萬歲,國家養士乃是祖制,驟行更改,恐不妥當。”正卿爲郭之奇是羣臣當中是年紀最大,資歷最深的,當然思想也是守舊的,與除張煌言以外的新進官員都唯朱永興馬首是瞻大大不同。

“國家養士。朕當然不否定。只是方式略有變更,堵塞其中漏洞而已。”朱永興還不敢一下子便來個人人平等。甚至官紳一體納糧當差也須在北伐成功之後試行,所以說得委婉,“朕剛剛看過國戰債券的發行情況,十分失望。江南乃士風最濃之地,認購額卻不及湘鄂。難道這便是士人的愛國之情,難道他們可以坦然受朝廷之恩惠。卻不思報效國家,亦是理所應當?”

“萬歲,江南受韃虜壓榨荼毒,元氣大傷,財富大損。尚需時日恢復。”張煌言上奏附和着郭之奇,身爲士人,他雖覺得士紳有劣跡,但大體上還是好的,再者,朱永興登基之初,也不好落個刻薄寡恩的名聲。

“啓奏萬歲。”戶部尚書易成上前反駁道:“張尚書之言有誤,據戶部統計,債券發行,江南以小額認購居多。也就是說,買者多爲小戶或平頭百姓。難道說受壓榨的只是士紳富豪,還是說百姓的生活比他們還好?”

“這便是朝廷要用民脂民膏養的士,要優渥對待的紳嗎?”朱永興不禁發出冷笑,“都說富而後知禮,知禮而後貴,朕看倒不見得啊!這書讀得越多,怎麼倒是越不愛國?我朝養士二百餘年,仗節死義者令人崇敬,可現下江南所剩的怕皆是韃虜之順民吧?韃虜壓榨盤剝時,可曾有過反抗?怎麼光復之後,既無尺寸之功,倒要朝廷優容施恩?連平頭百姓的覺悟都不如,尚要爭這爭那,算不算寡廉鮮恥?”

“啓奏萬歲。”監察部尚書周良甫上前奏道:“據各地方官所報,江南士紳多有辜負聖恩者。萬歲減賦惠民,那些士紳卻徵收如故,苛待佃民,實在可惡。”

“視朝廷法令於無物,該如何處置,由刑部擬議。”朱永興臉色變得鐵青,冷冷地說道:“朝廷有雷露之恩,亦有雷霆之罰。犯者必究,絕不寬貸。”

“微臣遵旨。”張煌言心中暗自嘆息,有些士紳實在是不曉事,授人以柄,罰之有據,現在卻是轉圜不得了。

辜負聖恩,這是一個比較虛,也是一個封建帝王常用來處置臣下的罪名。重了,可以說是“罪無可宥”或“罪該萬死”也不爲過。朱永興下旨減免賦稅時,便說得詳細,既讓田主得利,又讓佃戶受惠。陰奉陽違,被扣上這個罪名也是活該。況且,朱永興本來也有設個陷阱,讓那些貪利的士紳鑽進去的心思。

大局要穩定,但有根據的治罪處罰卻不在此列。

光復江南後,朱永興確實能感覺到士紳的力量。這些人掌握着民間的輿論和法律,有時候,他們的意見甚至能影響地方官的決策。

不過在明清戰爭中,縉紳階層幾乎沒有發揮多少有助於明軍的作用,或者說支持明廷的縉紳力量被支持清廷的縉紳力量所抵消了。朱永興意識到縉紳階層掌握的資源,但也不掩飾對他們的輕視。因爲在他看來,這實在是一個鬆散的階層,其中每個個體都在爲自己的利益而奔走,還遠遠沒有形成階層意識,或者說已經在強大的君權前,在粗暴的武力面前被抹殺。

只要不公開與整個縉紳階層爲敵,不洗劫他們,朱永興就不用太擔心這個階層的人會誓死抗爭。而不廢科舉,就是一種很有效的制約手段,讓縉紳階層去獻媚皇權來爭搶君王拋出來的那塊肉骨頭,從而把這個強大的階層變成一盤散沙。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的名言被朱永興牢牢記着,只要朝廷不斷地使用這個誘餌,便不愁縉紳階層中沒有合作者,當然,朱永興也不指望縉紳階層普遍具有有愛國情操和殺身成仁的意志。

因爲,縉紳只在乎他們的一點家產,在乎他們的後代有沒有機會考上科舉,把家族的安全延續下去,至於是誰的科舉他們並不是很在乎,反正只要不跌落到平頭百姓就好。

還真是可憐啊!這些由於擁有土地而控制着大量的人口,在家鄉一言九鼎,在父老眼中是知識的傳承者、公義的化身,而願望就只是能夠不被官府欺負而已。

所以,就算朱永興悍然下旨,將“辜負聖恩”的江南縉紳全殺了,那些倖存下來的也會認爲這些縉紳是自己作死。

經過滿清在江南製造的“奏銷案”、“哭廟案”,以及大量清軍的駐紮和官府的壓榨,江南縉紳的實力受到了沉重打擊。朱永興趁着其虛弱之機,以有理、有據的處罰再度削弱他們,倒也是應有之意。

而且,對於犯奸作科的江南縉紳的懲治早在光復江南之後便開始了。原則是有罪便罰,不問其他。由於《明史》案而險些被清廷重懲的朱佑明,原以爲會因此而被朝廷所褒獎,卻不料被官府查辦其巧取豪奪、橫行鄉里之罪,全家被處流放之刑。

懲治劣跡縉紳只是迅速穩定江南秩序的一方面,各地的土棍、地痞、惡霸也在嚴打之列。既然要以江南爲主要基進行北伐大業,以這種稍顯酷烈的手段快速實現社會安定,也不算是過分之舉。

……

“中國實在是太大,太富饒了。”日本使團坐着船,沿着長江參觀了一番後,服部其衷忍不住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小大名有的都要自己去種地,家康公早年,手下的家老們在平時都要幹農活呢!”

小大名,也就是倭國的諸侯,如果按照地域的大小來看,也不過相當於中國的縣長。

“是啊,來的時候只覺得中國廣大得無邊無際,這次沿途能夠觀察風物,果然土地肥沃、應有盡有。”同爲使團成員的小宅生順連連點頭贊同,“韃靼人連沿江之地都棄守了,可見並無與明朝相抗衡的實力。或者說,他們缺乏拼死一戰的勇氣。”

“也就是說,韃靼人差不多已經敗局已定。”服部其衷說道:“我國的政策已經可以確定了。大明勝利在望,打敗韃靼只是時間問題。”

“差不多可以這樣說。”小宅生順還有幾分謹慎之心,沉吟了一下,說道:“或者可以暫時先答應大明開商館之事,其他的進一步行動,先觀望似乎更好。”

“小宅君還真是持重啊!”服部其衷呵呵一笑,說道:“這樣也好,先不過分觸怒韃靼人。將軍打算大力推廣儒學,教導國人尊師、愛人和慈悲。偃武修文,便需要一個太平的環境。”

………(未完待續。。)

第37章 緬局有變第74章 貪心不足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72章 退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31章 段氏遺族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69章 譏諷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60章 大結局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89章 勝利第95章 初印象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60章 會趙王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48章 急轉直下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98章 以南養北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4章 攻城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23章 暹羅國情第63章 攻掠遼東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9章 景東會師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202章 總攻(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67章 梆子腔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85章 急行第70章 開路迂迴第69章 勳章,土地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章 無題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
第37章 緬局有變第74章 貪心不足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72章 退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31章 段氏遺族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69章 譏諷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60章 大結局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89章 勝利第95章 初印象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60章 會趙王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48章 急轉直下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98章 以南養北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4章 攻城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23章 暹羅國情第63章 攻掠遼東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9章 景東會師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72章 攻守結合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202章 總攻(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67章 梆子腔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85章 急行第70章 開路迂迴第69章 勳章,土地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章 無題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