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後方形勢

試探!朱永興確實有這樣的目的,但事情竟如此不起波瀾,倒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其實這也很正常,象他這樣的宗室王,納妃可不是隨便的事情,也不由他作主,那是要請示朝廷旨意的。而夢珠和龍兒,按照官方的認定,不過是侍妾,身份使然,即便有人看出了朱永興的心思,也不能沒有根據便拿以後要如何如何說事。

而沉默則表示認同,朱永興便是這樣以爲的,以後呢,再翻舊賬,也沒有了合適的說辭。大事情分解,一個個小事情看似不重要,但步步退讓,便落入了朱永興的算計之中。

原理相似,思路相仿,也適用於政治、軍事。吳三桂是怎麼被步步逼出雲南的,朱永興是如何成爲領導核心的,永曆皇帝在人們心中的念想是怎麼逐漸淡漠的?

“爲一女子花費如此心思?殿下,還,還真是情深意重啊!”已經是兩省總督的宗守義似是不滿,又似是感慨地嘆了口氣,將朱永興的書信珍重地放入書匣。

“患難夫妻嘛,殿下仁厚,名分總是要給的。”魯國公祁三升不以爲意地笑道:“殿下思慮周詳,我等可不必擔心。”

宗守義也不好再說什麼,便把話題轉到了湄公、河仙兩省的發展上,首先是做出軍事調整,以應對南阮被擊敗後的中南新形勢。

“占城國不肯讓出所佔的地盤,卻又難以獨力抵擋北鄭,要借我軍之力,已是第三次求懇了。”宗守義帶着鄙夷的神情輕輕搖頭,“殿下之意是派兵,能扶則扶,不能扶則佔之,不使北鄭能直接侵擾湄公省。”

祁三升暗自盤算了一下,說道:“目前可抽調三千兵丁。等到海南的降兵全部遷來並安頓好,怕是要半年吧?這半年,便暫緩向真臘的蠶食。總督以爲如何?”

宗守義不置可否,沉吟半晌,試探着問道:“大批廣南的難民是否可組織起來?不與安南北鄭作戰,打真臘兵應該可以吧?”

“只怕人心難以短期歸附。”祁三升頗有疑慮地說道:“墾荒安家倒無問題,可要發放武器並加以訓練——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

“那便只能先疏散分置人口,再給晉王拔去一些,使其不能抱團坐大。”宗守義有些肉痛地嘆了口氣,地盤少時發愁人多田少,開拓佔地時又愁人少勞力少。

“那猛山克族若能出動精壯,再有先期到達的海南降兵。向南的佔地便不會延誤。”祁三升若有所思地說道:“給廣南難民政策,墾荒十畝留一畝或兩畝。這樣有兵護衛,有人開墾,兩不耽誤。”

“便給兩畝,等漢語通熟,入了大明國籍後,再補三畝。”宗守義大方地一擺手。說道:“種稻米,種甘蔗,種棉花,開墾出來的土地越多,物資越充裕。大陸戰事越打越大,咱們做不了別的,只能在物資上爲殿下分憂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祁三升掩飾不住欽佩。讚賞道:“殿下謀劃深遠,這湄公、河仙兩省一年三四熟,足以支撐國內大戰。”

“國內這詞不妥,倒好象咱們這裡不是大明國土似的。”宗守義笑着打趣道:“殿下一視同仁,咱們可別見外啊!”

“呵呵,總督大人說得極是。”祁三升瞟了一眼屋角的自鳴鐘,笑道:“這時間差不多了。總督大人可是和我同去高府,喝宜川伯兒子的滿月酒。”

“同去,同去。”宗守義笑得暢快,說道:“宜川伯有後了。這可是地道的湄河省人,喜事啊!若是咱們不去,倒好象瞧不起他娶的那個異族侍妾似的。”

“總督大人也失言嘍!”祁三升反過來取笑宗守義,說道:“入了大明籍,那便是大明人,何來異族之說?”

“對,對,是明人,不是異族。”宗守義呵呵一笑,伸手相請,兩人謙讓着出門而去。

如今的西貢已經大變了樣子,各國商館林立,街道寬敞,已經顯出了繁榮之象。人種各異,行於路上,又透出開放之風。只要環境安定,百姓能吃飽穿暖,便有心也有力去建設,加上招商引資的幫助,西貢乃至湄公、河仙兩省都在快速地發展。

土地肥沃,水量充沛,氣候適宜,一年三四熟的收成,湄公、河仙兩省正按照朱永興的設想,逐漸成爲最重要的糧食基地,爲抗清戰爭提供着力量。而國籍制度,以及入籍之後所一視同仁的優惠政策,則在很大程度上消彌了各民族的隔閡,並使其他民族有了學漢字、說漢語的熱情。

沒有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一個民族則丟掉了最重要的東西,或是被同化,或是消逝於歷史的長河。而大明國籍對民族的區分很苛刻,除了國內已存在的以外,象真臘、廣南的各民族,入籍之後統稱“明人”,連民族的稱呼都取消了。

一面寬柔,一面苛刻,可謂是胡蘿蔔加大棒。目的很簡單,忘掉原來的民族,只記得自己是大明國民便夠了。

而一方面向湄河兩省填充漢人,比如因沿海遷界而逃出或有意遷移的,還有海南的降兵及家屬;另一方面又把他族百姓遷往四川安家落戶,以保持本地區漢人數量不致落於劣勢。一進一出,既能保證對本地的統治,又能使四川得到人口勞力,儘快地恢復生氣。

當然,東征的順利一下子使湄河兩省吸收大陸移民的速度放慢了下來。畢竟,故土難離,既然已經被明軍從苦海中解救,有信心的便不再願意背井離鄉,去海外之地安家了。雖然朱永興等人已經把湄公、河仙,以及佔領安南的地方視爲大明領土,但在普通百姓的心中還不是這樣認同。

廣南國阮氏的失敗,對於湄公、河仙兩省兩說,卻是實力增強的一個機會。占城國在授意下,允許大批廣南國難民借道進入湄河兩省,明軍又用船隻趁亂將順化炮廠的設備、成品、半成品、原料等悉數運回,軍工能力躍上了一個臺階。

與英國合作的船廠也製造出了近海戰船,再加上戰敗前來投奔的廣南國的艦船,一支小型艦隊也已組建成形。簡單地說,憑藉海陸兩軍,湄河兩省已經具有了獨力支撐的能力,朱永興可以不必擔心要抽調國內軍力來援助兩省了。

當然,對於北鄭的勝利,朱永興也心存着警惕。下一階段,便是要加強北方安南佔領區的軍事實力,並且在南方扶持占城,對北鄭形成兩面夾擊的態勢,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朱永興的計劃是在奪取江南後,再一舉解決中南地區僅存的尚能對明軍構成些威脅的北鄭勢力。

而北鄭終於擊敗了宿敵南阮,卻因爲所佔地域的關係,暴露出了致命的弱點。中南半島地域狹長,對於擁有強大水師的明軍來說,便可以兩棲登陸,將駐防的北鄭軍隊攔腰切成數段。朱永興倒是挺希望能親手導演一出類似於仁川登陸的好戲,在軍事歷史上寫上濃重的一筆。

但事實證明,他似乎有些多慮了。北鄭取得勝利後,並未氣勢洶洶,甚至對明軍扶持的占城國也沒有逼迫過緊。幾番談判試探後,雖然雙方沒有達成一致,北鄭也就默認了占城國對原廣南國一些地區的佔領,有將擴張的矛頭轉向真臘的態勢。而對南明,北鄭則依然恭順,還送來了不少的財物,感謝明朝在鄭阮戰爭中的幫助。

是被打怕了,還是在隱忍?朱永興有些不太確定,但財物卻是照單全收。說起來,明軍打擊南阮水師,也確實對北鄭幫助甚大。

相比於北鄭的知情識趣,已經亡國的南阮卻有些不識好歹。

“腦子進水了。復國,復個屁國。”朱永興本來想安撫一下原廣南國國王阮福瀕,使那些阮氏王公貴族安心居住在海南,起到那種類似於富豪移民的作用,能夠利用他們攜來的大量金銀財物,沒想到卻是一出申包胥哭秦庭的戲碼。

機要室的幾位對視一下,自動過濾掉岷王爺的粗口。

查如龍輕咳了一聲,笑道:“殿下不必氣惱,晾一段時間,他們就該有所覺悟了。收留他們,主要是安撫那些廣南國難民。至於財物,他們難道不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讓商團的人多去遊說,早晚會答應下來。”

朱永興點了點頭,也覺得這麼失態有損形象。沉吟了半晌,穩定了下情緒,開口說道:“讓人看着他們,不要他們胡亂走動,老實呆在海南。嗯,還有北鄭方面的情報,也要多加刺探。那個鄭根,不簡單,有點本事呢!”

“殿下,如果水師能騰出手來,索性滅了安南,省得分散精力。”查如龍提着建議,倒有幾分讓朱永興開心起來的意味。

“水師———呵呵。”朱永興笑了兩聲,不由得把目光移注到牆上的地圖上,陷入沉思,久久無語。

第81章 書院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82章 調整佈署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83章 棄城之議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4章 封賞,臺灣第124章 隨想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60章 會趙王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99章 接戰第70章 正面決戰第73章 小朝會第91章 川滇呼應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49章 烽火燎原第35章 阻擊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0章 慷慨陳詞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6章 提點第9章 世子殿下?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94章 相疑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7章 攻城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38章 反撲第39章 兵臨大理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5章 正妃虛懸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31章 段氏遺族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34章 石屏擾襲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86章 疍家女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72章 廝殺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
第81章 書院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82章 調整佈署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83章 棄城之議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4章 封賞,臺灣第124章 隨想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60章 會趙王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99章 接戰第70章 正面決戰第73章 小朝會第91章 川滇呼應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49章 烽火燎原第35章 阻擊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0章 慷慨陳詞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6章 提點第9章 世子殿下?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94章 相疑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7章 攻城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38章 反撲第39章 兵臨大理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5章 正妃虛懸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31章 段氏遺族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34章 石屏擾襲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86章 疍家女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72章 廝殺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