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

自西晉至清末1600多年間,鍾祥(現荊門地區)一直爲歷代郡、州、府治所。因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故里,明世宗生養髮跡於此,御賜縣名爲“鍾祥”,取“鍾聚祥瑞”之意。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置承天府,是當時全國三大名府(順天府——今北京、應天府——今南京、承天府——今鍾祥)之一,盛極一時,曾是江漢、湖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初期的攻擊有情報工作的助力,又是打清軍一個無備,討朔軍的進展可謂是順利。但在兵指鍾祥後,雖然行軍速度還是很快,可各部的連接卻緊密起來,遠程近程的斥候探馬往來偵察,謹慎之態顯露無遺。

越來越接近鍾祥,明軍的推進速度開始放緩,派出的探馬更是頻繁。直到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兩座縣鎮,卻依然沒有見到清軍的影子。不僅如此,衙門和府庫也是空空蕩蕩,官吏跑了個精光,東西也是寥寥無幾。

“放棄縣鎮,集兵死守府城?”劉體純等人有這種懷疑,卻不敢如此確定。

等到明軍挨家打聽,終於有親明的百姓偷偷指點,找到了一個躲藏在家中的縣衙小吏。從他口中,終於問出了究竟。

“這倒簡單了,攻破鍾祥,便全都有了,周圍州縣都搬空了,不去也罷,倒是免了分兵。”

這種議論一出,立時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贊同。此次出征,攻城掠地還不是主要目的,搶奪人口、物資以壯大自己,纔是立足長遠的計劃。

“鍾祥城內的防守加強了,別處還可能有援兵趕來。”參謀長王有功依然是冷靜的分析,“光顧攻城是不行的。還要有打援阻援的部隊。”

“若是水路,武昌清軍可由漢水北上;若是陸路,只有荊州清軍可以最快到達。”劉體純命人鋪開地圖,和衆將開始商議。

“按時間算,荊州清軍應該尚未到達。”郝搖旗伸手粗略量了量,說道:“是先攻城。還是先打援,或者是邊攻城邊阻援?水路也要提防,如果兩處分兵的話,恐怕攻城力量不夠。”

“若是在鍾祥下游沉船設障,或許能拖延些時間。”楊來嘉作爲臨時組建的水師統領,知道目前的力量難以作戰,便謹慎地提出阻遏的建議。

“這裡嗎?”王有功仔細看了看楊來嘉手指的漢水拐彎處,若有所思地說道:“如果我軍改變攻城方向呢——”他的手從鍾祥旁劃過,在鍾祥南面停住。“全軍集於此地,擋住荊州清軍的增援道路,又可與水師呼應,抵擋水上來敵。”

衆人陷入了沉思,都沒有對這個提議輕易表態。

“可行。”郝搖旗一拍大腿,說道:“全軍集結,若敵援軍至,可視情況阻擊或先殲滅之;若敵援軍不至。便全力攻城。此處江水拐彎狹窄,水師設障。陸軍架炮,亦可使其難以前進。”

如果依然按照從北向南的攻擊方向,不利則退,自然是風險最小,而破城也因爲清軍援兵的不確定,而沒有多大把握;繞至鍾祥南面。徹底擋住了清軍援兵,全軍可分可合,可戰可阻,但若不利而退,顯然就不能那麼如意。

風險不小。但與鍾祥這塊大肥肉相比——劉體純思慮良久,在衆將咄咄的目光注視下,一咬牙,做了決定。

…….

討朔軍的迂迴顯得很謹慎,但明軍將領們發現鍾祥守軍根本沒有出城襲擊的意圖,而且——

“城門堵死了?”劉體純很吃驚。

跪在衆將面前的是明軍斥候抓到的一個清兵,城門雖然堵死了,但守城的清軍不會去保守這個情況。他們在城外藏了些人和馬匹,可以向外通傳消息,城內也可以派人縋城而出,將城內的情況向武昌和荊州報告。

再一次的確認過後,劉體純揮手令士兵押走俘虜,然後對着衆將笑了起來,“張長庚這個狗官,根本不知兵,卻瞎指揮。”

“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傢伙。”郝搖旗譏笑道:“嗯,應該還是讀過兵書的,可惜沒真正打過仗。會打仗的不會這麼幹,城門固然是兩軍爭奪的重點,但也有其用處。”

“如此一來,我軍便可放心挖掘坑道,而不必擔心敵人守城攻擊了,也不必擔心城中之敵與援軍夾擊了。”王有功冷笑一聲,說道:“這真是自陷死地,咱們給敵人留了生路,他們卻是一個也別想跑。”

…………

“總督大人難道不知堵住城門乃是錯誤之舉?”鍾祥守將很鬱悶地望着城外的明軍由謹慎變得有恃無恐,從城旁開過,在城南安營紮寨。

副將沒有多少作戰經驗,心中雖然覺得主將是正確的,但這是總督的命令,在城內知府的督促監視下,且依着張長庚的性子,即便打勝了,違抗命令的下場也是悽慘的。

“大人慎言哪!”副將在旁小心地提醒,“縱然總督大人的命令不妥,也不是您能違抗的。知府大人本來便與您不和,若是被抓住把柄,在總督面前告上一狀,如之奈何?”

守將輕輕嘆了口氣,停頓了半晌,幽幽地說道:“或許是叛將令總督大人不得不出此策,堵死城門,倒也絕了某些人開城迎敵的念想。只是——唉,算了,咱們專心守城,其他的,等援軍到了再說吧!”

“要不要派人出城,把最新的情報送與援軍?”副將試探着建議道。

“等敵軍開過去,觀察觀察再說。”守將對明軍的行動意圖還有些把握不準,是全軍攻城;還是監視城內,分兵攻擊援軍;或者是故意做出的假象,其後還有行動?

“敵軍未圍城,兵力或嫌不足吧?”副將遠遠地看着,估計着明軍的數量。

“若是正常的攻防,敵軍在數量上確實沒有太大的優勢。更不用說圍城了。”守將既是解釋,又是教導,對這個親信屬下,他還是很看重的,“可是城門被堵死了,倒使敵人少了很多顧慮。更不用在城門外留守過多的部隊。”

正常情況下,進攻方在各城門的留守部隊要防備守軍出城逆襲,所以需要有很強的實力。如果兵力達不到城內兵力的數倍,也就無法完全包圍城池。如果強行包圍,斷絕內外交通,兵力勢必攤薄得非常分散。這樣就會暴露薄弱之處,遭到城內守軍的集中打擊。

………

明軍的目的是攻克鍾祥,盡取城內的錢財物資。所以,並沒有做圍城的佈置。放跑一些逃兵,影響也不大。但鍾祥將城門堵死,卻意外地使明軍獲得了圍城的實際效果。

環形壕溝圍繞城門;堵河排水,使護城河失去作用;砍樹搭架,製造雲梯……在緊鑼密鼓地做攻城準備的煙幕下,工兵部隊開始悄悄地掘進坑道。因爲近河近湖,坑道隨挖隨支撐,以防塌方傷人。

經過不斷的戰鬥演練。對於挖掘坑道的方位選擇,如何降水排水。各種土質下如何施工,火藥的防潮密封,引爆的幾種方式,明軍的工兵已經有了十分豐富的經驗。

所以,儘管此次軍事行動並未攜帶重型火炮,但要攻克大多數的城池。坑道爆破還是有把握的。這其中也少不了情報部門的功勞,以及曾在此征戰過的十三家將士所提供的資料。

而參謀團細緻全面的工作,也使討朔軍的將領們受益匪淺,認識到在作戰方面,西南明軍的崛起不是偶然。人家在制定計劃和軍事指揮上確有先進和獨到之處。他們的作戰方式雖然不算全部落伍,但有一些確實已經不適用於目前的討朔軍,特別是裝備了燧發槍、刺刀的部隊。

不服不行,不學不行。很多將領都意識到軍校的建立並不是簡單的收攏人心,並分化其原有的山頭主義。差距是確實存在的,這一點不得不承認。如果在全部換裝新武器裝備後,作戰方式和指揮套路依舊是原來的傳統,位置被他人取代將是必然的事情。

“閩省已經全部光復了。”楊來嘉坐在船上,對着洪福慨嘆道:“不知何時能夠回去啊?”

“現在回去可不是時候。”洪福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人家那水師,已經不比鄭家差,哪裡有咱們的位置?這裡呢,正缺水戰人才,等混個一官半職,就算退役了回鄉種地打漁,那也不是平頭百姓可比的。”

“你倒是挺知道軍中規矩的?”楊來嘉笑罵道:“還種地打漁,有沒有點出息?”

“嘿嘿。”洪福赧然一笑,說道:“那就賣點力氣,咱也弄個王爺啥的,夠威風,夠體面吧!”

“還想當王爺?嗯,這可就出息大了。”楊來嘉哭笑不得地蹬了洪福一腳,臉色突然陰沉下來,“這韃虜真不是個東西,把咱們弄到腹地,聞不到海腥味。還搞了個沿海遷界,有親戚千里迢迢地跑來投奔我,說了那邊的慘事,家破人亡啊!”

洪福嘆了口氣,“誰說不是呢!光你有親戚朋友遭難哪?要不是這,我還沒那個反叛——不是,是那個反正的膽兒呢!”

“這步棋呀,應該是走對了。”楊來嘉思索着說道:“鄭家內亂,少不得要殺些人。世子別的沒學會,老王爺的殺伐果決倒是讓他學了個全。嗯,這也是鄭家的傳統。每換個當家人,便是一批人頭落地。”

“此時可不比往日。”洪福冷笑道:“明軍佔了閩省,鄭家的那些閩籍兵將能沒有迴歸故土之心?他敢殺,別人就敢跑。岷殿下又是個有擔當的主兒,老王在世時,忠勇侯都敢收留,何況現在是鄭經這個毛頭小子?”

“嗯,就是這話。”楊來嘉點頭贊同,“此消彼長,岷殿下又有朝廷大義,鄭家怕是要敗落了。”

“攤上岷殿下這樣的對手,韃虜和鄭家都夠嗆。”洪福撇了撇嘴,說道:“看着吧,頂多一年,這大江以南可就全是明軍的天下了。連那個吳三桂,怕是也要反正投降。嗯。三個漢家王爺,就剩他一個了吧?”

“吳三桂,嘿嘿,走私茶葉都跑到河南去了。”楊來嘉失笑道:“你這傢伙,收了茶商不少好處吧?”

“養家餬口,沒辦法。”洪福笑着攤了攤手。“你當這事佟國瑤便不知道嘛,朝廷都睜一眼閉一眼,糊弄着錢糧,只要吳三桂兩不相幫便可以,他就敢跟朝廷對着幹?”

“人心散了,這天要變嘍!”楊來嘉往船上一躺,擡眼望着天空,似笑非笑。

心變了,天變了!

不僅是抗清的烽火在大江以南熊熊燃燒。照亮了懷念大明的民衆的心,原本依附滿清,併爲之效命的漢人官員也開始倒戈相向。楊來嘉、洪福只是其中的一例,而廣西將軍孫延齡在明軍的逼迫下易幟反正,則更是震動了清廷。

永曆十六年(康熙元年)九月二十一,孫延齡帶着家眷,領了朱永興的諭令賞賜,離開桂林。趕往南寧赴任。敘國公馬惟興率軍進駐桂林,開始了緊張的整編訓練。殄朔軍由此建制完全。但三師分駐桂林、賀州、韶關,暫時還不能集結出動。

永曆十六年(康熙元年)九月二十六,可能就在清廷收到孫延齡叛反的加急報告時,晉世子李嗣興統率徵朔軍由邵武誓師出發,攻入江西,一戰破建昌(江西南城)。兵鋒直指號稱“襟領江湖、控帶閩粵”的要地撫州。

撫州又有“南昌遠郊、閩臺近鄰”之稱,若失守則江西省府南昌將直面威脅。其時江西清軍一部在贛州,一部增援江浙,省內兵力相當空虛。江西巡撫董衛國急奏上疏,請求朝廷發兵救援。並急調袁州、吉安等地清兵至省城助防。

爲策應徵朔軍的西進行動,魏王馬寶命總兵王三才、閻惟龍兵出分水關,佯攻溫州。水師也對浙江沿海展開襲擾,以致浙江官員急奏驚呼:寧海、象山、新昌、餘杭四縣“賊衆蜂起,爭相附敵”。

其時江浙清兵最多,但閩省明軍取佯攻牽制之勢,江浙沿海又頻受襲擾,幾乎完全被困住了手腳。面對明軍的攻勢轉向,江浙清軍只能做有限度的支援和呼應。參贊軍務護軍統領桑遏、副都統席布率軍一萬五千由浙江衢州出動,南下增援撫州。

但準備充分的徵朔軍讓敵人知道了什麼叫攻掠如風,來往報信,整頓人馬,趕來增援,這些時間已經足夠徵朔軍達成入贛的第一步作戰計劃。

三天破撫州,兩天後便攻入饒州(現上饒地區),連下東山、餘江(現鷹潭地區)等縣,一部於橫峰地區構築工事,迎擊南下的衢州清軍;主力沿萬年、樂平,向昌都(現景德鎮)推進。

……

房門被猛地推開,幾名士兵闖入,橫眉立目,直等長官吩咐。

“趙將軍,王爺要見你,請跟我走一遭吧!”吳三桂的侍衛張建皮笑肉不笑,上前一步草草拱了拱手。

шшш. ttk an. c o

嘆了口氣,趙良棟放下手中的書,起身整了整衣服,邁步走出屋子。陽光刺目,一瞬間他眯了眯眼睛,然後又緩緩睜大,舒展了下胳膊,愜意地說道:“天氣不錯啊,是個上路的好日子。”

嘿嘿,張建冷笑兩聲,伸手示意,“趙將軍既是明白人,那就請吧!”

趙良棟輕篾地一笑,邊走邊說道:“那僞宗室又有何作爲了?王爺急着用某家的人頭買好,必是出了什麼大事吧?”

“告訴你也無妨。”張建滿不在乎地說道:“廣西孫延齡舉義反正,桂林已爲明軍所佔;荊襄之地爲十三家攻掠,已連下五城;明軍由閩入贛,連破撫州、饒州;明軍水師兇猛,江浙沿海處處告急。”

趙良棟的腳步一頓,皺緊了眉頭,被拘押日久,消息不通,但張建一番述說,還是令他心驚不已。

“僞宗室果非常人,南明不滅,天降此人也!”趙良棟慨嘆着連連搖頭,隨後又笑道:“孫延齡叛降,滇省、桂省明軍已成夾擊之勢,難怪王爺心急啦!哈哈,以某家人頭能取悅僞宗室,某家倒是榮幸得很哪!”

“張勇,王進寶,還有你,是岷藩必欲除之而後快的人。”張建翻了翻眼睛,不屑地說道:“若你現在悔悟,還可留得一命。王爺可送你去廣州,生死由殿下定奪。”

“悔悟啊?”趙良棟突然露出了嘲諷的笑容,偏頭對張建說道:“那王爺悔悟了嗎?先降闖逆,又降清軍,再降南明,這三姓家奴的滋味如何?”

Wшw¤ ttκá n¤ C ○

“放屁!真是給臉不要臉,給我捆起來打。”張建怒不可遏,一揮手,幾個孔武有力的兵丁一擁而上,將趙良棟打倒在地,繩捆索綁。

“哈哈,哈哈……”趙良棟被打得滿臉是血,仍是笑個不停,還罵着污言穢語,“吳三桂,你沒臉來見我嗎?爲了陳圓圓那個婊子,你賣了朱家江山,現在又如何,要把你大小老婆,女兒、孫女都送給僞宗室獻媚討好嗎…….”

“堵嘴,快堵上他的狗嘴。”張建氣急敗壞,狠命地踢打着趙良棟的臉,命令士兵把趙良棟的嘴堵上,拖走。

………….(未完待續……)

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2章 高平莫氏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20章 急躁,伏擊第25章 山東攻略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17章 斷臂?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4章 授課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02章 轟擊第13章 打壓縉紳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3章 綜合實力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71章 慘烈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77章 突破,崩潰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26章 無題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36章 領悟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99章 軍歌第5章 琉球第78章 勝利之因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6章 初涉殺場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38章 突破方向第6章 暹羅來使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9章 蠱神之誓第2章 鬥熊救美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30章 無題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3章 宗室留守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6章 不負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73章 人心散第273章 潰敗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24章 授課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1章 杭州,西湖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06章 法陣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3章 綜合實力第86章 接戰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48章 急轉直下第47章 大戰(一)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77章 意外之功第71章 慘烈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章 北愁南喜第101章 夜談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72章 退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
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2章 高平莫氏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20章 急躁,伏擊第25章 山東攻略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17章 斷臂?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4章 授課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02章 轟擊第13章 打壓縉紳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3章 綜合實力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71章 慘烈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77章 突破,崩潰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26章 無題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36章 領悟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99章 軍歌第5章 琉球第78章 勝利之因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6章 初涉殺場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38章 突破方向第6章 暹羅來使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9章 蠱神之誓第2章 鬥熊救美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30章 無題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3章 宗室留守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06章 不負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73章 人心散第273章 潰敗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24章 授課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1章 杭州,西湖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06章 法陣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3章 綜合實力第86章 接戰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48章 急轉直下第47章 大戰(一)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77章 意外之功第71章 慘烈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章 北愁南喜第101章 夜談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72章 退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