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無題

清廷想用議和得到喘息的時間,自以爲作了很大的退讓,但卻沒有真正意識到此時的明朝早已不是之前的明朝,不同於崇禎時的財政破產,不同於弘光時的滿足偏安、耽於享樂,不同於魯、唐內訌,不同於永曆時的軟弱紛爭。@@

戰爭必須不間斷地打下去,哪怕是暫時不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只要使滿清處於這種緊張的軍事狀態,至多兩三年,清廷的財政便會破產。

而明朝的財政雖然也面臨着困難,卻只是一時的。江南得益於人口的數量優勢,重建恢復的速度很快,馬上就要收穫今年第一季糧食,糧草物資的緊張將得到很大緩解。等到秋末第二季收穫,再加上其他地區,明軍便具有了發動戰略總攻的物資基礎。

所以,議和是朱永興所根本不予考慮的。能打爲什麼要和?目前的輿論和民心士氣都可鼓不可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口氣要始終頂着。這不僅僅是針對己方,還是對滿清內部的壓迫,有助於其人心繼續渙散。

而從整個戰略態勢看,明軍正處於越來越有利的地位。山東戰局正因爲滿清內部的危機而變得不那麼緊迫,雖然滿清也調集拼湊了兵力,但還未能達到反攻的力量,穩固膠東半島,以此作爲基地的設想正在變爲現實。

但優勢還並不是壓倒性的,如果清軍迅速進行戰略收縮,把佈置在江淮的兵力投入山東戰場。必然會促使明軍作出相應的增兵行動。時間,清廷需要喘息、調整,明廷也需要籌集、囤積物資。以供應各個軍,各個戰略方向。

顯然,山東是傾斜性的,無論是運輸的距離,還是光復區的經濟狀況,以及就地徵集補充的難度,都需要更多的糧草物資。

…………..

“賜封民爵是爲表彰愛國之舉。並不是給予他們日後免罪的特權。別說是民爵,就算是王公將相,罪者亦必究。”朱永興向重臣們解釋了原因。以避免賣官鬻爵的懷疑和指摘,其實呢,主要目的還是能夠多籌集物資和錢財,“況且國安部和刑部都會進行調查。以確保所授民爵不會落到有劣跡的人手中。使朝廷蒙羞。”

大理寺正卿郭之奇剛要起身啓奏,朱永興已經伸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至於日後他們會如何,誰會知道呢?”朱永興輕輕搖着頭說道:“別說一個民爵,就算是公侯將相,誰又擔保他們不犯罪呢?”

“啓奏萬歲,微臣覺得暫時可以,卻不宜長久。”張煌言謹慎地說道:“官爵,功名。國之重器,不可輕授。商人唯利是圖。捐資助餉,亦是有其私心。”

“只要遵紀守法,賺取利潤,倒也不必過分鄙薄。”朱永興說道:“朕之前便說過,商人有愛國,有賣國,有守法正當賺取,亦有非法贏利,要區別對待,不可一言概之。至於國之重器,當然不可輕授,但卻未必只有讀書人可獲。於國有貢獻者,授之也是鼓勵,也是榜樣。”

國安部尚書葉虎岔開了話題,這授民爵的事情也就算定下來了,“啓奏萬歲,鄭昭仁已從緬甸返回,呈上的情報顯示,莽白確有不臣之心,緬甸大臣有不少已被其收買。且莽白甚是精明,派出秘使與鄭聯絡,希望我朝能在其上位後遣使祝賀,他保證毫髮無損地將太上皇及羣臣送歸。”

遣使祝賀?莽白的意圖顯然不是爲了得到財物,而是借具有象徵意義的明朝皇帝致賀來增強和鞏固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

朱永興沉吟了一下,冷笑道:“既然莽白識時務,那便答應他又有何妨?之前已經解除了藩屬地位,遣使祝賀亦不算有失國體吧?”

藩屬國當然還要有,但卻不是以前的那種朝貢體制,朱永興希望變成更實際的利益。

朝貢體系,是自公元前3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末期,存在於東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的,以中國中原帝國爲主要核心的等級制網狀政治秩序體系。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明確規定了安南、占城、高麗、暹羅、琉球、蘇門答臘、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齊、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國爲“不徵之國”,實際上確立了中國的實際控制範圍。他並且確定了“厚往薄來”的朝貢原則。由此最後確立了朝貢體系成爲東方世界的通行國際關係體制。在這個體制中,中國中原政權成爲一元的中心,各朝貢國承認這一中心地位,構成中央政權的外藩。

在厚往薄來政策引導下,很多小國對朝貢趨之若鶩,因爲明朝給予的回賜十分優厚,且按人頭計算。到後來,國內的部族土官也熱情高漲,爭先恐後地派出人數衆多的朝貢隊伍。這使得明朝末期的財政不堪重負,不得不限制朝貢的人數。

對於這種象徵意義上的“萬國來朝”,朱永興不感興趣,他要逐漸使條約體系成爲與歐洲國家之間的主要國際交流體系。同時,有針對性地實行殖民體系,作爲與其他弱小部族交往時的主導體系。

說白了,朱永興也是“唯利是圖”之輩,不喜歡虛的東西,倒是更喜歡實際的利益。而相對來講,條約體系、殖民體系應該是更爲實用的。

而明朝已經與暹羅、緬甸解除了藩屬關係,不管是不是無奈之舉,在名義上已經是平等的國家關係。所以,遣使祝賀新王登基,也就算不上什麼掉價、跌份兒。當然,朱永興更是不在乎這個。如果能不戰而達到目的,自然是他的首要選擇。

“莽白要謀篡王位,其言可信乎?”禮部尚書陳紹愉表示出疑問,畢竟這派遣使節的事情要歸屬到他的部門。

“既是謀篡王位,莽白擔心其事不正,定然需要天朝予以承認。”葉虎很樂觀地說道:“且萬歲已正大位,羈押太上皇及諸臣,對其並無好處。”

朱永興認爲葉虎分析得有道理,但還是思索片刻纔開口說道:“那便令賀九義攻陷緬關,助莽白一臂之力。嗯,調拔的軍隊繼續向永昌趕進,以防莽白有反覆之舉。”

第67章 排除萬難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34章 石屏擾襲第5章 寨子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0章 急躁,伏擊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04章 報應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1章 杭州,西湖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273章 潰敗第85章 急行第97章 唯一生路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48章 黯然收兵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2章 鬥熊救美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87章 接戰(二)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200章 佔優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48章 大戰(二)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88章 大調整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30章 無題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60章 大結局第35章 阻擊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64章 計議第23章 綜合實力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0章 大勝第1章 陌生之地第138章 反撲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1章 杭州,西湖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38章 廣國公第82章 燧發槍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章 鬥熊救美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1章 祖上榮光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34章 石屏擾襲第91章 外交,內政
第67章 排除萬難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34章 石屏擾襲第5章 寨子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0章 急躁,伏擊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04章 報應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1章 杭州,西湖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273章 潰敗第85章 急行第97章 唯一生路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48章 黯然收兵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2章 鬥熊救美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87章 接戰(二)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200章 佔優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48章 大戰(二)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88章 大調整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30章 無題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60章 大結局第35章 阻擊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64章 計議第23章 綜合實力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0章 大勝第1章 陌生之地第138章 反撲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1章 杭州,西湖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38章 廣國公第82章 燧發槍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章 鬥熊救美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1章 祖上榮光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34章 石屏擾襲第91章 外交,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