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

段琬兒苦笑了一下,說道:“那又如何?如今已有族名,又有聚居之所,縱是族人溫順,又怕什麼?何況,咱們可以慢慢來呀,組織族人習武強心,假以時日——”

“假以時日,我白族也無振興之望。段智英有些悵然地嘆了口氣,說道:“岷殿下曾言:弱者總是相信奇蹟來求得拯救,以爲只要在自己的想象中驅逐了敵人就算打敗了敵人,豈不知卻是自欺欺人。上天要眷顧,也是眷顧努力拼搏的人,自己什麼也不做,只等着老天開眼,和等着餓死又有什麼區別。”

段琬兒眨着大眼睛,一時竟聽得癡了,只顧揣摩這富含哲理的名言,卻忘了繼續勸說。

段智英沒有注意到姐姐的異樣,低着頭自顧自地繼續說道:“姐,你也別老擔心。我不一定去戰陣衝殺,倒是很想去幹海軍。嗯,也就是水師的意思。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大海有多遼闊,從大海又能到什麼地方。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山東、河北,遼東,坐着大海船都能去,帶着兵都能打。戰場竟是如此之大,我以前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姐,姐——”

啊,段琬兒這才緩醒過來,迷惑地望着弟弟,段智英無奈,只好又重述了一遍。

“別人胡說煽惑,你怎知是真是假?”段琬兒撇了撇嘴,不以爲然地說道。

“岷殿下怎會信口開河?姐,這話可不要隨便說。”段智英慎重地告誡道。

段琬兒張了張嘴巴,囁嚅道:“是他說的,那,那還有幾分可信。”

“我要開眼界。長見識。”段智英把目光投向遠方,悠然說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族中智者張老所通的不過是人生哲理與人心所思,目光也侷限於一地一時。我呢,就算成不了大將軍,也要成爲族中見識最廣博、歷練最豐富的新一代智者,給族人指點通往富足安康的道路。姐,你說我能行嗎?”

“能行。肯定能行。”段琬兒連連點頭,掏出手帕,慈愛地給弟弟擦去嘴角的果屑,對弟弟的雄心大志也不吝讚賞的神情。

“姐,我在軍營裡挺好的,你不用擔心。也不用老來看我。”段智英展示了成熟的一面,又變成了嘻皮笑臉的小弟弟,“免得別人取笑。”

“還說挺好的。你的胳膊上怎麼有傷?”段琬兒白了一眼段智英,不滿地說道:“遮遮掩掩的,想瞞過去呀!”

“訓練嘛,磕磕碰碰難免的,只破了點皮,一點不妨事。”段智英陪着笑臉又解釋又安慰。

段琬兒無奈地搖了搖頭,把帶來的換洗衣服遞給段智英,又不停地囑咐嘮叨。

“姐,我都記得了。”段智英不停點頭,趁着姐姐稍一停歇。趕忙說道:“那我先回去了。岷殿下過兩天便要來檢查功課和訓練情況,我還得抓緊準備呢!”

“去吧!”段琬兒不捨地嘆了口氣。目送着弟弟走遠,直到看不見背影了,方纔轉身迴轉。

安沛城中雖然還沒有太平盛世的繁華熱鬧,但已經顯露出了安定向上的跡象。不少店鋪都張燈結綵,儘管沒有官府明令,可多數店鋪老闆還是爲朱永興納妃而表示祝賀。當然。這也是一種討好媚上的習慣行爲。

物資還不是特別豐富,但秋收的成果卻在明軍佔領後,在朱永興免稅免糧的諭令下,大部分都被百姓所獲得,這也讓在安南鄭氏的橫徵暴斂下生活困苦的民衆緩過了一口氣。

隨着荒蕪農田的大規模開墾種植,安南基地在明年不僅能自給自足,還會有相當多的富餘。對於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希望的不過是安安穩穩的過日子,能衣食無憂就心滿意足了。加上和約的簽訂,傀儡鄭樺的身份,安南人便沒有了暴力抗爭的名義和動力。已經被政府拋棄了,誰還能豁出命來爲徒勞反抗?

明佔區逐漸形成越來越強的吸引力,這是朱永興蠶食安南、不戰而取的策略。別扯什麼民族大義,反抗侵略,在法國殖民者逐步控制安南時,那些安南人不是也願意往法統區跑嘛!原因很簡單,那裡環境較安定,生活較好,賺錢較容易。

段琬兒來到族人設在安沛的漆器鋪,鋪面也掛上了紅綠綵綢,顯得十分喜慶。她心中卻隱隱有些酸意,很羨慕那位得到岷殿下恩寵的蠻夷女子。雖然是納,不是娶,但人家現在畢竟是獨擅後宮,身份尊貴。

“小姐,您回來了。”高崇義從櫃檯後走了出來,對有些發呆沉思的段琬兒笑道:“夥計們都粗手笨腳的,佈置得不好,您若是不喜,咱再重新來過。”

段琬兒輕輕搖了搖頭,勉強笑道:“左右是湊個喜興,也是感念殿下之恩,倒不必太過認真。對了,鋪子裡沒什麼事情吧?”

“倒是真有一件。”高崇義從櫃檯後面取出十枚銅錢,說道:“這是官府送來的新錢樣式,以後便要開始流通,一兩銀子與千文銅錢等值。”

段琬兒拿過銅錢擺弄着,看到上面的字樣不禁抿嘴微笑,正面是“吉祥如意”,背面則是“通寶”兩個字及兩個小圖案。

“這吉祥如意也就罷了,後面怎只是通寶二字,未有年號?”段琬兒迷惑不解,用手掂量掂量,又估了下重量。

“錢重一錢二分,銅鉛應該是各半。”高崇義說道:“我與附近幾家店鋪聊過此事,他們也不知這錢未何不鑄年號。但這錢比安南錢幣要好,流通當無問題。聽人說,這吉祥如意乃是世子妃親筆所寫,頗有些人把錢繫上紅繩給自家孩子佩戴祈福呢!”

“是嗎?”段琬兒又看又摸,卻覺得這字寫得並不如自己好,不禁撇嘴,心中不服。

…………

錢重一錢二分,銅鉛各半。這應該是很科學的比例和重量。而銅錢的成本最主要的便是銅的比率和價格,以及銅錢的大小。降低鑄錢成本,商品市場的銅錢價格立即大幅下降,造成商品貨幣市場經濟秩序的混亂;提高鑄錢成本,銅錢價格很快增昂,但鑄錢局虧損嚴重,鑄錢事業面臨嚴重危機。

現在鑄錢局鑄錢千文含工本銀基本保持在0.7~0.8兩上下,雖然量還不多。但朱永興藉着成親之時也一併推出,開始在市面上發行流通,逐步佔領市場,以達到賺取鑄錢的鑄息,並驅逐、替代其他貨幣的目的。

當然,這將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歷史上的吳三桂曾鑄錢賣給安南。以賺取錢財,朱永興自然不會放過這條生財之道。況且,統一、規範鑄幣制度。既便利了貨幣流通,同時也樹立起規則、信用乃至政府的權威。

至於爲什麼在背面只印通寶,而不印年號,則是朱永興的一個長遠圖謀。如果貨幣的推行和流通很順利,在具有了實力之後,他未嘗沒有與滿清打一場貨幣戰的想法。銅錢上不鑄招滿清忌諱的字樣,顯然在實施當中是有好處的。

只是這麼一來,難免會有人懷疑他的用心。所以,朱永興在事前已經寫信給晉王李定國和趙王白文選,約略說了自己的想法。至於他們能不能理解。朱永興仁至義盡,也就顧及不了了。

雖然還不到一年。但朱永興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藉助於身份和戰功,他的威望正在凌駕於所有人之上,而且正在以自己的意志的思路,指揮着西南的全部抗清力量。

從量變到質變,是需要一個過程。有時長,有時短。這有些象化學反應,如果加入了催化劑,則能大大減短反應時間。

經過奮戰,聯絡,利誘,鼓舞,再加上滿洲將領的短視勒逼,滇省的抗清烈火終於被朱永興全面點燃了。歷史上在滇省曾起義抗清的,或者不曾起義抗清的,都趁勢而起,助明反清。

導火索率先在廣南點燃,得到了大批援兵的慶陽王劉震、魯國公祁三升、宜川伯高啓隆發動了攻勢,突然大舉圍攻開化府府治廣南縣城。儂氏土司和王弄土司(文山地)王朔立即反水相助,集苗、壯土兵上萬,扼險堵路,切斷了廣南縣城內清軍的退路。

萬餘明軍利用地道爆破之術,兩日攻破廣南縣城,殲滅清軍三千餘,斬殺廣南總兵狄三品。剿撫右鎮總兵王永祚率幾十名親兵突圍而出,在壩美遭儂鵬所率土兵團團包圍,盡皆被殺。

明軍乘勝再攻維摩州(現丘北縣),維摩土司沈應麟、沈兆麟、王承祖、王義、王先任、王先倫等趁機而起,率土兵四下攻擊駐防清軍,擒殺當地清官。使明軍輕取維摩,進入阿迷州(現開遠),向北攻擊彌勒。又有倘旬葉向陽、葉正昌,彌勒昂復祖起兵響應,一時間攻勢極盛,昆明東南烽火遍地。

其時,吳三桂已回昆明坐鎮,只留重兵於石屏,以壓制元江。雖然多少預料到了滿洲將領四下勒逼可能招致動亂,卻沒想到來得如此猛,如此快。他一邊給貴州傳令,催促貴州清軍加快行程,儘快趕至昆明;一邊又命令石屏清軍分兵東攻蒙自,牽制抵擋明軍攻勢。

但形勢的嚴重性大大超出了吳三桂的想象,石屏清軍勢力一弱,滇南戰區指揮部立刻派出敘國公馬惟興,率領萬餘人馬在元江上游腰街渡江,向北進攻。與之呼應相助的則是寧州祿昌賢,新興王耀祖,習峨祿益、王揚祖等土司,“衆至數萬,陷嶍峨、寧州、易門,謀犯省城……”。

東南、西南,明軍與起義的衆土司對昆明形成了一個鉗形攻勢,石屏清軍已隱然要處於戰略包圍之中。吳三桂趕忙又緊急傳令,命東攻蒙自的清軍馬上返回石屏,然後全軍立刻由通海撤向玉溪,抵禦昆明東南方向的敵軍。

明軍聯結各土司先後發起了兩波的反攻,滇東滇南幾乎完全糜爛,而這還沒有結束。滇西明軍也趁時而動。由祥雲出兵,向東攻擊南華、姚安,牽制住了楚雄的清軍。

“……預先準備,拾遺補缺,應時而動。自己就象助燃劑,可以使歷史上註定要被滿清撲滅的反抗之火燒得更旺,着的更兇,把敵人燒得焦頭爛額……應時而動太消極。應該掌握操控,才更得心應手。要讓反抗之火在自己的計劃中,在最合適的時間爆燃。那就不再是孤立無援的抗爭,而是外有助力、籌劃周詳的大暴動……”

朱永興終於實現了自己當初入滇時的戰略設想,的確把歷史上零散的抗清大火聚在了一起,並且添柴澆油。使其爆燃,升騰起熊熊火焰。

……

“寧州祿昌賢;新興王耀祖;習峨祿益、王揚祖;王弄王朔;八寨李成林;納樓普率;教化張長壽;枯木龍元慶;倘旬葉向陽、葉正昌;彌勒昂復祖;維摩沈應麟、沈兆麟、王承祖、王義、王先任、王先倫……”劉玄初不緊不慢地把四下傳來的情報上的反叛土司之名抄錄在紙上,嘴裡嘖嘖有聲。“還有早已反叛的蒙自李日森、李世蕃、李世屏;石屏龍韜、龍飛……”

“玄初兄——”方光琛不耐煩地打斷了劉玄初的列舉,急道:“現下烽煙遍地,當是我等爲王爺分憂,卻不是羅列謀叛土酋之時。”

劉玄初輕輕嘆了口氣,反問道:“獻廷,滇省土酋幾已全部謀叛,局勢糜爛至此,我等又有何計可解?況且,這土酋作亂,與明軍反攻。配合的時機如此默契,又豈是臨時起意、倉促起事?王爺與我等。皆落入大明宗室之謀劃之中尚不自知,敗勢已定,如之奈何?”

方光琛想了想,無奈地點頭承認,“不想僞宗室之謀竟如此深遠、陰險,早已秘結各土酋。只窺時機而已。元江進剿失利,更助土酋之叛心。如今——唉,滿洲兵將之橫徵暴斂,正是火上澆油,平添其勢也。”停頓了一下,他又皺眉提醒道:“玄初兄,日後在人前切勿再說什麼大明宗室,應稱僞室室。”

劉玄初垂下眼瞼,不作聲了,顯然心中不悅。

方光琛輕輕嘆了口氣,緩和了口氣,說道:“玄初兄,人言可畏,滿洲兵將猶在,希圖佞幸之人亦有,不可不防啊!”

劉玄初微微點了點頭,沉聲道:“獻廷好意,我心領了。”

方光琛坐在椅中思索良久,又有些不甘心地問道:“如今之勢,難道便無他法可破解嗎?”

劉玄初猶豫了一下,謹慎地說道:“以我之見,當撤兵於昆明周邊,先存實力,而後定奪。形勢雖不利,但昆明應無憂也。”

“卻是爲何?”方光琛不解地問道:“敵軍趁勝猛攻,如何能不取昆明,以竟全功?”

劉玄初輕輕搖了搖頭,分析道:“我觀明宗室留守之用兵,進退有度,謀深慮遠,善借勢而爲,喜以巧破敵。騰衝獲勝,即收兵養息;安南征伐,亦適可而止;滇西反攻,又屯兵不進;元江挫敵,還是未趁勝進取。我猜,他是想借滇省牽制,以收長久之功。滇省何地也,氣候溫溼,山多林密,瘴癘叢生,土酋遍地,籌糧措餉極難,大軍久困於此,年年召買,歲歲輸將,軍費益繁,睿慮益切。”

方光琛有些恍然大悟,一拍大腿,說道:“敵勢已成鉗夾,我軍擊西,則敵可由東、南進擾;我軍擊東,則敵由西、南牽制。昆明,省城也,失之則影響甚大,必留重兵防守,則又可困我軍一部。嘿嘿,耗費糧餉,則朝廷生怨;久不進取,則皇上生疑。每年又只霜降瘴息至百草萌芽之時最適用兵,卻不過數月之久。山多林密,又可使騎射野戰少用武之地。果然陰險,果然毒辣。”

“知其陰險、毒辣又如何?”劉玄初有些不屑地撇了撇嘴,說道:“棄昆明可也?即便王爺首肯,滿洲兵將又豈能答應?”

方光琛眨着眼睛,好半晌才苦笑連連地搖頭,“棄昆明,萬萬不可。且不說滿洲兵將,朝廷又豈能答應?明知是陷阱,也只能跳將下去,再做道理。”

“明宗室留守踞安南爲基,假永曆以號召內外,整敗亡之衆,已立定腳跟;衆土酋反覆無定,惟利是趨,餌以高爵重祿,豈不遍地烽起?”劉玄初讚歎連聲,“厲害呀,實難敵也。”

“或可緩圖之。”方光琛思索着說道:“初入滇省時,我軍分散駐防,此一弱點也;現聚兵於省城周邊,敵則佔地甚廣,其勢已相反。嗯,我雖暫無良策,卻也不信敵會始終無隙可乘。以一隅敵全國,若弱者與強者鬥,弱者利乘捷,而強者利於角力;富者與貧者訟,貧者樂於速結,而富者樂於持久。”

劉玄初張了張嘴,又把話嚥了下去,心中矛盾鬥爭,終是不願再出口提醒。

………

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6章 提點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4章 封賞,臺灣第138章 反撲第31章 故國風情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04章 報應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51章 戰後佈局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0章 慷慨陳詞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52章 縴夫,規矩第82章 燧發槍第69章 雨季之威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26章 初涉殺場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01章 夜談第96章 死地難脫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大勝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4章 篡改聖旨?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72章 無題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5章 破城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43章 保寧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97章 唯一生路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39章 兵臨大理第68章 正戰穩進第45章 險地——灰坡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8章 雙層爆破第94章 相疑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86章 接戰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0章 大勝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5章 寨子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60章 追擊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86章 疍家女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
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6章 提點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4章 封賞,臺灣第138章 反撲第31章 故國風情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04章 報應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51章 戰後佈局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0章 慷慨陳詞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52章 縴夫,規矩第82章 燧發槍第69章 雨季之威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26章 初涉殺場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01章 夜談第96章 死地難脫第69章 勳章,土地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大勝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4章 篡改聖旨?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72章 無題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5章 破城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43章 保寧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97章 唯一生路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39章 兵臨大理第68章 正戰穩進第45章 險地——灰坡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8章 雙層爆破第94章 相疑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86章 接戰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10章 大勝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5章 寨子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60章 追擊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86章 疍家女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