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祖上榮光

朱永興眨了眨眼睛,心說:俺們漢族也有句古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這老頭兒爲什麼幫自己,可得弄明白了。

“想知道我們爲何要幫助殿下,是吧?”老者似乎看透了朱永興的心思,幽幽一嘆,取出一本很舊的書,慢慢講述起來。

明代嘉靖末年到萬曆年間,緬甸東籲王朝的軍隊入侵我國雲南邊境,引起一場持續了數十年的戰爭。萬曆三十四年以後,中緬戰爭之間基本上停止了。這是因爲在中國方面,明王朝的統治已陷於危機,再也無力收復被緬甸佔領的廣大地區。

由此,明王朝喪失了對孟養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今緬甸八莫、開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脈以東地區,治所在今緬甸孟養)和木邦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於今緬甸撣邦東北部地區,治所在今緬甸興威)的統治。

而猛山克族確實是苗族的一支,苗族要真要分起不同分支來,光中國滇、黔、湘、桂四省的苗民,就不下數十種之多,苗民只不過是一個統稱而已。說到這個老者,卻也不是一般的族長,他的名字應該叫孟養思威,祖上曾是明王朝任命的孟養軍民宣慰使司的土司。當年在緬兵進攻孟養時,最後一任土司孟養思轟率兵抵抗,並嚮明王朝求援,然而援兵不至,思轟終於兵敗身死,猛山克族落入了緬人的統治。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古話出自中國,但緬人也深以爲然。對包括猛山克族在內的原宣慰使司的居民百般遏制,不惜使用極其暴烈的手段。

“應裡(緬王)性極慘刻,凡有罪者,羣埋土中,露頭於外,以牛耙之,複復以柴草,舉火焚之,彼此縱觀以爲樂。江頭城(一說在今緬甸八莫,一說在今緬甸傑沙)外原有大明街,閩、廣、江、蜀居貨遊藝者數萬,而三宣六慰被攜者亦數萬,頃歲聞天兵(指明朝軍隊)將南伐,恐其人爲內應,舉囚於江邊,縱火焚死,棄屍蔽野塞江……”孟養思威合上了古舊的書,滿臉沉痛之色,拳頭握得緊緊的,臉上也顯出了青筋。

朱永興還真知道這段歷史,這裡原來都是屬於中國的土地,居民都曾是中國的屬民,這老頭兒痛恨緬甸政府,難道是想借助於自己的力量再度恢復祖上的榮光?

思威激憤片刻,慢慢恢復了正常,繼續說道:“緬人狠毒貪婪,不僅將我族趕至此偏僻地帶,且將大族又分若干小族,分隔居住。而緬派土司更爲陰鶩,不時用各種藉口加以刁難。聞山中有金毛熊王,便令我族獵殺,獻其皮。爲此,我族前後共傷亡數十人,卻無功而返。眼看限期將至,虧了殿下將其擊殺,令我族逃脫一劫。”

原來如此,朱永興點了點頭,問道:“老伯,那何以你會認爲我是神使,並且給了我這個。”他舉起手,亮出那個指環。

思威微微一笑,說道:“我族有巫師,能卜吉兇禍福。捕獵熊王屢遭挫折,巫師便祈告祖先和神靈,得一預示:將有神使降臨,解脫此次族難,並令我族重複昔日之興旺。這不正與殿下的到來相合嗎?”

巧合而已,那個巫師信口胡扯,卻正好撞上了。朱永興當然不信這個,但在閉門苦思的時間裡,他已經捋清了很多思路,也意識到想回雲南相當困難,必須有外力的幫助才能實現。而這個外力,現在來看,恐怕要着落到猛山克族的頭上。

永曆倉惶入緬後,因爲害怕清軍跟蹤而來,自身難保,離開蠻莫時即諭土官思線砍倒樹木,阻塞道路。思線既得此諭,就在車駕啓行後,對關內外山箐蒐括三天,碰上倉皇追駕的明朝官員一律加以拘捕,抄沒隨身財物,身強力壯者殺害於關前溝下,老弱者散給各土寨令其舂米,被折磨而死的即投入江中,銷屍滅蹤。

正因爲知道這個事情,朱永興纔不敢孤身上路。道路不熟是個原因,害怕被緬兵所殺,壯志未酬身先死,則是另一個重要原因。而且,今天的事情也給了他一個警醒,小說中虎軀一震,王八之氣立時引得衆相拜伏,那不是現實中的情形。要想有所作爲,還要靠自己腳踏實地,奮力打拼。

再者,就算入了雲南,自己一個遠系宗室,憑什麼指揮尚存的明軍嗎?李晉王雖忠義,但也是個堅毅、自信的名將,態度恭謹可能是有,但聽從他的命令,那就是在做白日夢。另外一些明軍將領,哪個不把軍隊視爲私物,當作晉身之資。即便是失敗投降,手中有兵,也會有與清廷談價錢的資本,爲自己賺個後半生富貴吧!

看着朱永興垂下眼瞼,陷入了沉思,思威也不催促,而是半閉上眼睛,象入定似的等待着他的回答。

難,真的很難,不管是幫助猛山克族從緬人的殘暴統治中解脫出來,抑或是更加困難的重複神州。但自己好象都沒有選擇,能忍受金錢鼠尾的醜陋,還是能忍受滿人的殘暴統治,等着那被吹噓的“糠稀盛世”的幸福時光。或者象個卑微的老鼠似的躲在這寨子裡,偶爾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窩窩囊囊地活到頭白牙齒落。其實自己在江上慷慨發誓,所說的並不只是信口胡吹,而是發自內心的真切呼喚。

“老伯——”朱永興做出了決定,其實他早就本能地做出決定,只是沒有想到思威會提起舊事,並又給他施加了一副擔子,“猛山克族的興旺,與我驅除腥羶、重複神州的願望是有緊密聯繫的。但是,事情總要分個輕重緩急,興旺猛山克族恐怕要等上一段時間。”

“多長時間。”思威的眼中射出了精光。

朱永興沉吟了一下,苦笑道:“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或者我早就戰死了,也就無法實現您的願望了。”

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58章 新晉郡王第4章 封賞,臺灣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30章 宗室入滇第93章 戰馬論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章 高平莫氏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55章 無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4章 烽起石屏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章 鬥熊救美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23章 暹羅國情第28章 雙層爆破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273章 潰敗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73章 小朝會第30章 無題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89章 勝利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38章 反撲第5章 琉球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90章 俘虜處置
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58章 新晉郡王第4章 封賞,臺灣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30章 宗室入滇第93章 戰馬論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章 高平莫氏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55章 無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4章 烽起石屏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章 鬥熊救美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23章 暹羅國情第28章 雙層爆破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273章 潰敗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73章 小朝會第30章 無題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89章 勝利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38章 反撲第5章 琉球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90章 俘虜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