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

從理論和實踐這兩方面來講,對於積極防禦,朱永興也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能提供參考的也多是紅軍反圍剿、抗日戰爭、國內戰爭時期的戰例。但軍隊組成不同,素質不同,武器不同,朱永興也不敢亂用。所以,他給各戰區指揮部下達的命令比較簡單,便是要他們仿效伍子胥疲楚誤楚之計,襲擾當面的清軍。

這樣一來,命令就好理解,也好執行了。再加上各教導隊已經奔赴各戰區,除了輪訓下級軍官外,也將給明軍的戰術帶來一些新的變化,還要大量推廣使用地雷這個武器。特別是滇東南戰區,朱永興將兵工廠所造的地雷進行了傾斜調拔,使其抵擋清軍進攻的力量更強。

同時,朱永興還給滇南戰區和滇西戰區送去了書信,要他們調兵遣將,加強楚雄西面、南面的力量,以待時機。能否攻取楚雄並不重要,但卻不能放鬆壓力,不能讓清軍從容調動兵力。

滇省局勢暗流涌動,敵我雙方都在襪馬厲兵,積蓄物資,準備進行新一輪的較量。而廣西戰局則正按着事前的計劃在發展,迅速佔領了思明州(崇左)後,明軍沒有直接向東攻擊南寧,而是向北拓展,接連佔領安南、廣西接境的上石西州、下石西州、龍州、太平州等地,顯出要與滇東南戰區聯成一片的態勢。

…………

金龍鎮十字路口的牆壁上,貼上了一張醒目的佈告:……一切夷漢百姓。吾皆視爲大明子民,欲以善政待之。欲使之不受欺辱貧苦……今吾大明王師欲解萬民於水火,東征西討,所向勢如破竹,今已來到廣西……尊重夷人風俗,紀律十分嚴明,不動一絲一粟;糧食公平買賣,價錢交付十足。凡吾夷人羣衆,切莫懷疑畏縮。踊躍入伍、襄助,消滅韃虜,驅除暴政,以共享安樂生活。希望努力宣傳,將此廣播流傳。大明朝廷留守岷王世子朱!”

幾個不同民族的明軍士兵站在佈告下,輪流用不同的語言大聲宣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百姓。

佈告是朱永興親自所定。比較通俗,沒有了那些之乎者也。本來就是給老百姓聽的,弄得文縐縐的,讀起來費勁,聽起來不懂,跟沒有差不多。

人羣中有漢人、苗人、僮人、瑤人等民族。還有赤着雙腳,披着羊毛織成的斗篷的彝人。

“驅除韃虜,皇明萬歲。”幾個明軍士兵終於唸完了佈告,振臂高呼,但下面的聽衆卻沒有應和。眼光裡充滿了惶惑和好奇。

“只要會喊這兩句,便有一兩鹽巴可拿。有參軍入伍的。每家發鹽巴五斤,分田十畝。”明軍士兵不以爲意,這種情形已經遇到了多次,到最後還不是全都改變了。

聽到鹽巴兩字,人羣中起了陣騷動,雖然不多,可關鍵是白拿啊!就如同賣東西搞贈送一樣,不管是什麼,不拿白不拿。當兵入伍,更是有五斤鹽巴,十畝田地呢!

“驅除韃虜,皇明萬歲。”幾個明軍士兵再次高呼,然後再次鼓動,指點着,不遠處早已經支起了竹棚,一車車的鹽巴堆積,一排明軍已經做好了發放的準備。

人羣中飛快跑出兩個衣衫破爛的年輕人,來到棚下,裝模作樣地詢問一番,高喊了口號,然後各自捧着一小包鹽巴,喜滋滋地嘀咕片刻,又跑向招兵處。

這麼簡單哪,在榜樣的力量下,還在猶豫的人們紛紛奔了過去,立時便響起了南腔北調的喊叫聲,“驅除韃虜,皇明萬歲”。

五斤鹽、二十畝地,這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條件,對於貧困的百姓來說,那便是一人當兵,全家不餓。滇、桂、黔交界的地區,少數民族衆多,亦是貧困地區,到了近代猶未改變,何況此時。

當然,想得到這些好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當了兵,便要奮勇作戰,若是畏怯逃跑,則家屬也要受到處罰。朱永興的意圖也很明確,給你土地好好生活,同時也將你的利益綁到了土地上,將你的家眷親人與你在軍中的表現聯繫起來。

先分附逆官員家田,再分官田,不夠再在安南調拔,還可化鹽爲錢,從目前暫且保留的土目、土舍手中贖買。朱永興經過了計算,給廣西戰區規定的兵額爲三萬,以田、鹽代餉,再加上所鑄的銅錢,還是有把握保證供應的。

“俄耶要當賓。”一個彝人擠上來,怪腔怪調地說道。

這個彝人身材又高又大,頭上黑布纏頭,打着赤膊,光着雙足,只圍着一塊麻布,膚色黝黑,站在那裡,就象半截鐵塔似的,樣子十分慓悍威武。

一個彝族明軍立刻走上來,充當翻譯,一問一答,然後再轉述給旁邊的書記官。

哈布,男,二十二歲,彝族,身高六尺一,家有一妻二子一女……書記官刷刷記錄着,卻被一陣喧譁聲打斷。

招兵點旁邊放着幾根五十餘斤的大鐵棍,算是體檢的器具,只要能舉起來三次,便算是合格,簡單而快速。一個壯漢不僅舉了起來,而且還能揮舞自如,引起了旁觀者的歡呼。

哈布見書記官移目觀看,不由得眉頭一皺,不滿地哼了一聲,大步而去,抓起一根鐵棍,也舞動起來,比那個壯漢更加自如。舞了一陣,方纔扶棍立定,臉不紅、氣不喘,立時引起了更大的叫好。

“身體健壯,力大無比……”書記官呵呵一笑,提筆寫完,拿起塊號牌向哈布招了招。

哈布將鐵棍一扔,快步過來,接過號牌,連比劃帶說,“田呢,二,二十畝,害有,鹽巴,吳緊。”

書記官被這怪腔調逗樂了。叫過彝族明軍給這個莽漢解釋清楚,又招手叫過下一個。

另一邊。以鹽換糧的棚子前也人頭攢動,甚至還有頭上蒙着侗錦挑着擔兒的侗族婦女,挑起擔兒顫悠悠地走得象流水一般。

儘管家裡窮,但吃糠咽菜也能對付過去,可這以鹽換糧的好事卻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趕上的。所以,很多百姓都打着這樣的主意,把家裡的糧食儘量多拿出來一些,換取便宜廉價的鹽巴。

“又搞定了一個土官。”龍州知州趙顯吾剛剛送走黃姓土司。轉身回屋,不由得冷笑起來。

予先取之,必先予之。把食鹽的專賣權暫時分散給予當地土司,這是朱永興的一個陰招。表面上看是籠絡和信任,但卻是日後處置的一個伏筆。如果土司利慾薰心,摻土摻砂,擡高售價。得罪的當地百姓,等到民憤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是官府出頭、懲惡揚善的時候了。那時候,土司失去人心,又有多少黨羽肯爲之拼命?

而且,這食鹽專賣不是白給的。土司必須對參軍的土民放棄人身依附關係,使其成爲自由民。換句話說,土司賺到了錢,卻損失了力量。這與朱永興用土地爲餌,在滇省採取的措施有異曲同工之妙。

“殿下英明。洞悉人心。”

趙顯吾心中讚了一句,暗自盤算。徵兵三千,在自己這個州應該不是問題,完成了軍方的任務,自己便可以把精力放在恢復民生,做一任好官,以求升遷上了。自己不過一個秀才,卻蒙殿下信重,所賴爲何?不過是自己審時度勢,以殿下馬首是瞻,讓學習便學習,執行各種政策也兢兢業業,不打折扣。

殿下有振作除弊之心,卻正是我等新進升發之時啊!趙顯吾頗爲感慨,若是按照朝廷舊制,自己是什麼也不算,但卻因朱永興而有了人生的根本改變。

“大人。”趙顯吾正想着,一個隨從進來通報,“土官岑澤前來拜見。”

趙顯吾收起思緒,整了整衣服,走出門去,臉上又掛起了和熙的笑容。

……

思明州(崇左),廣西戰區指揮部。

汝陽王馬寶踱到地圖前,一邊仔細地看着,一邊不時伸出手指量着距離。

進取廣西的計劃目前來說,進行得很順利,雖然不能放手施爲,直取南寧,或者向南進攻,但這是服從大局的決策,他對此也是認同的。

“……暫不猛攻直取廣西重鎮,使廣西清軍產生麻痹心理,形勢寬鬆則內鬥,形勢緊迫則團結,我們先不要給孫延齡和馬雄這個機會。只是遠遠威脅南寧,而在滇桂安南這三境邊緣先行發展,站穩腳跟,再圖大舉。能夠就近支援南寧的是柳州的馬雄,但他初期可能不會傾巢而出,因爲身後有桂林孫延齡。如果趁虛被孫延齡佔了柳州,馬雄在桂西進退失據,就只能被逼無奈與咱們死磕硬碰,這顯然不是他所希望的結果……”

對於朱永興的分析,馬寶深以爲然。按照朱永興所說的換位思考,他也覺得如果自己是馬雄,是否出兵,出兵多少,也是一個很困惑的問題。出兵吧,很可能損兵折將,日後便不能與孫延齡分庭抗禮;不出兵吧,這失地之責,該由誰負呢?出的兵多,則擔心柳州被孫延齡吞掉;出的兵少,也恐解決不了問題。

給我點時間,半年就夠了。馬寶也希望能拖延些時間,只要自己能夠擁有三萬人馬,便可以大展拳腳。他知道,朱永興能夠拔給他一萬部隊,並且儘量保證物資,已經是目前的極限了。發展壯大,必須要靠自己,靠自己在廣西的打拼和積累。

從目前來看,田地、鹽巴這兩個武器是行之有效的,根據最新的統計,已經有三千多新兵入伍。按照這個速度,用不了半年,三萬兵馬不在話下,甚至連訓練時間都可能包括在內。

但這只是預想,還沒有考慮其他各種意外因素。這裡面不光有廣西的變數,還有滇省、安南,大局勢影響小氣候,西南抗清形勢已是一體。比如現在,滇省清軍似有異動,朱永興便寫來書信詳告。同時,滇東南友軍東進廣西。與其會師的計劃便不得不向後拖延了。

不,馬寶不認爲這個計劃能夠拖後。滇東南明軍在備戰。可廣西這面呢,他如果率軍繼續向西北攻掠,同樣能實現會師的目的。到時候,兩大戰區聯成一片,後面又有安南基地的支持,軍隊可機動使用,也就不必再單方面依靠擴充訓練來增加實力了。

計議已定,馬寶將目光移注到地圖上。手指從龍州划起,安平州、思城州、歸順州,便與滇東南的富寧縣聯結起來了。掃平三州,未必便是不能完成的任務。而自己不需滇東南出兵配合,便能獨力完成預定計劃,無疑又是大功一件。

“王爺。”一個親衛進來報告,“教導三中隊到了。還跟隨押運了一批武器。”

“來得正好。”

汝陽王馬寶展顏一笑,新兵補充太快,而且多是少數民族,語言便是個問題,只能突擊提拔一些在雲南招收的少數民族老兵,他們的素質顯然是不夠的。而教導三中隊被岷殿下派來。正好解決了這個困難,可使這些低級軍官得到輪訓和提高。

如此,向西北用兵,打通與滇東南的聯繫,又多了一些把握。馬寶心中喜悅。邁步而出,親自迎接教導隊的到來。

屋內靜悄悄的。楊彥迪卻並不覺得心靜身涼,他跪在地上,額頭開始沁出汗珠,後背也變得潮溼,直覺得一道目光正象利劍似的射在他的身上。但坐在上面的朱永興卻還是一言不發,甚至連動都沒動。

氣勢形象要具有權威性,一定要讓對方感覺居高臨下,讓他還沒有說話前就有恐懼感。朱永興在後世不是刑偵人員,也不是什麼審訊專家,他的專業比較另類和雞肋,這是在當時的中國來說的。心理學,在外國相當的熱門,在國內卻並不引人重視。

但朱永興並沒有因此而荒廢學業,即便後來的工作並不是很如意,即便他也喜歡四處旅遊。後來,《讀心神探》的熱播,又使他對微表情學產生了興趣,閱讀了很多這方面的中外書籍。當然,他沒有那麼的厲害,能輕鬆地看透周遭發生的人與事,勘破一個人的真僞,洞悉他人內心深處潛藏的玄機,可卻比平常人更善於觀察,更擅長從體態上辨認其性格,從談吐中推斷其修養,從習慣中觀察其心機,從細微處洞悉氣質高低,從而揣摸別人的心理。

這種無形的威壓,是朱永興故意爲之。不給楊彥迪一個下馬威,豈不是被其輕視,又豈能收服於他。

朱永興早已知道楊彥迪今天會抵達蒙自,所以他早早便躲了出去,先晾了楊彥迪半天,然後才頂盔貫甲,帶着親衛鮮衣怒馬地出現,以收先聲奪人之效。現在,則是第二步,無聲的威壓和懾服。

隨着威望的升高,以及幾次勝利後部下的崇敬和恭謹,朱永興不知不覺間已經有了上位者的威嚴。再有朝廷留守,皇家宗室的身份,且又是在朱永興的一畝三分地上,楊彥迪不過是個普通的將軍,生殺予奪的權力全握在朱永興手上。經過了一番佈置後,楊彥迪豈能不戰戰兢兢,汗出如漿。

“永曆七年二月,晉王李定國率部從廣西出發,師出廣東,進抵肇慶城下。”朱永興的聲音低沉有力地在屋內響起,“此前,晉王已派密使約延平王出兵,東西夾擊,使廣州清軍勢難兩顧,收復全粵頗有把握。然,圍城數月,援兵不至,清軍已集,只能黯然撤退。”

楊彥迪心中一震,趕緊向下伏低了身子,繼續傾聽。

“永曆八年二月,晉王領兵數萬,由廣西柳州而出,再取廣東。晉王英武,勢如破竹,直至新會城下。然,新會戰役由六月始至十二月終,長達半年之久,卻未有一船一兵來援,終至功敗垂成,慘敗而回。”

朱永興又沉默了下去,楊彥迪額頭上的汗珠掉落於地,他卻不敢擡頭,亦不敢出言。

“攻克廣東則全局皆活,福建、浙江、南直隸(指江蘇、安徽)可勢如破竹,從此中興有望。”朱永興再度出聲,語氣已經變得激憤,“何致清軍三路南下,形勢危如累卵,聖駕巡狩緬甸,西南幾陷翻覆之地?”

啪!朱永興一拍桌案,憤然而起,靴聲響亮,已在楊彥迪面前急走,本是演戲,他卻真的動了怒。大好形勢之下,卻爲個人私心所誤,功虧一簣,遺屍數萬,血流成河。

內訌,分裂,分幫結派,各自爲戰……南明不是毀於外敵,實是毀於自身,毀於那些私心自用的將領和官員。

“吾是何人?”朱永興突然自嘲地說道:“一個旁系宗親,幸得朝廷留守,年紀既輕,又無威望,豈能輕易號令汝等海上諸雄?呵呵,楊將軍請起,是吾不識好歹,錯看人心。楊將軍聞令不至,方使吾知道自身幾斤幾兩,何德何能,實是大功一件啊!”

………

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02章 轟擊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91章 新氣象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50章 伏擊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9章 蠱神之誓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4章 攻城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72章 退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24章 授課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65章 佈署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29章 破城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65章 佈署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32章 賜名白族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67章 排除萬難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6章 提點第91章 川滇呼應第95章 難以逾越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49章 烽火燎原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2章 高平莫氏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88章 毒蘑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9章 蠱神之誓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7章 歡歌暢飲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9章 景東會師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5章 定情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82章 燧發槍第154章 赴廣東第20章 急躁,伏擊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65章 佈署第18章 元江城防
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02章 轟擊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91章 新氣象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50章 伏擊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9章 蠱神之誓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4章 攻城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72章 退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24章 授課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65章 佈署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29章 破城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65章 佈署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32章 賜名白族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67章 排除萬難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6章 提點第91章 川滇呼應第95章 難以逾越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49章 烽火燎原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2章 高平莫氏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88章 毒蘑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9章 蠱神之誓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7章 歡歌暢飲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9章 景東會師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5章 定情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82章 燧發槍第154章 赴廣東第20章 急躁,伏擊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65章 佈署第18章 元江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