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新氣象

在歷史上有些主帥不需要別人出謀畫策,而是自己思考問題,定下決心,周圍的人只是執行他的意志而已。但這種巨星百年難得涌現出一個,而主帥因爲固執己見、自以爲是而招致敗績的例子卻比比皆是。

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軍隊指揮者需要顧問,需要博採衆長,而一支軍隊組建司令部或參謀部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就象朱永興組建的總參謀部,目前已經發展爲擁有四個處的組織機構,這四個處分別戰略戰術、軍隊內部事務、補給、炮兵和彈藥事務。

當然,朱永興照葫蘆畫瓢搞出的參謀部和總參謀部,總是需要不斷的改進完善,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實踐磨合。最主要的障礙便是大批訓練有素的參謀人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能夠擁有,而那些沙場老將在目前的戰爭形勢下則更願意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這便使朱永興直屬下的總參謀部幾乎沒有什麼重量級的將領坐鎮,多是中下級軍官,年齡更是普遍偏小。但朱永興有自己的辦法,他選擇參謀,不是看其軍銜和資歷,而是對其能力和品質的絕對信任,還善於組織和使用。他是着眼於將來,致力於將總參謀部建設成爲一個培養軍隊精英和研究戰爭經驗的學校。因此,他經常親自與總參謀部軍官研討戰略、戰術問題,並將大部分軍事工作交給總參去做,他則越來越只是起到一個領導的作用。

事必躬親,那是下層官員應該做到的,朱永興很早便有這樣的覺悟。所以,他一步步組建起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較合理架構,他懂得放權和任用。懂得組織和管理。說白了,他就是車頭,掌握着方向,掌握着行駛的行奏,使南明政府這個大車廂能夠承載着各種負重,沿着他設定的道路前進。

道路已經不同以往。這是很多人都逐漸意識到的,對於朱永興“妄權改制”、“擅改祖制”的議論從開始到現在,便沒有停止過。但在朱永興看來,清代明,並不是清朝的軍力有多強大,制度有多先進;而是明朝病了,病得太重,痼疾不除,一切都是空想。

改制?朱永興覺得並不夠確切。要說改革,還有那麼幾分道理。而他也知道,改革的過程,就是權術和實力較量的過程,它的艱難性曾使得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改革家都頭破血流、身敗名裂。而往往那時,可憐的人們,要麼冰冷麻木地看着改革的失敗,要麼瘋狂地撲了上來撕扯着失敗者的血肉——所有人都把他們痛苦的根源推倒改革家頭上了。

如此血淋淋的教訓。朱永興不會不知道,但他卻不認爲自己會落到那個地步。因爲他看清了一個關鍵。那便是不必急於求治,不必追求盡善盡美,只要使社會各階層、各類身份的人大多數都能獲得實際利益,便能贏得最廣泛的支持。也就是說,痛苦的根源不可能消除,但卻只能集中在儘可能少的一部分頭上。

說白了。爭取大多數,孤立少數,這便是朱永興最簡單的手段。他要在強權失去控制能力之前必須收到改革的成果,才能取得改革得利者的擁護以加強和繼續自己的事業。所以,有反對。有批評,但掀不起大風浪,幾隻蒼蠅叫,又豈能阻擋朱永興邊改革邊前進的步伐?

在廝殺的血浴中,在遍地的狼煙裡,一個偉大的帝國正在混亂的大地深處孕育、成長、壯大,使勁地掙扎,誰也無法壓抑住這股越來越強大的力量。它在黑暗裡一腳又一腳狠狠地踹着堅硬的時空之壁,石屑簌簌而下,地面開始龜裂,山林開始顫抖,海水開始沸騰

……

春節已經過去了,現在已經是永曆十六年,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三月。

新光復的廣東地區百姓經歷了一個並不算熱鬧的新年,鞭炮被禁止製造和鳴放,硝、磺等原料全部供給軍事,但鑼鼓喧囂、舞龍舞獅等喜慶活動,還是給節日增添了不少的節日氣氛。

岷藩坐鎮廣州,這無疑對新定地區的民心穩定有很大的影響;城內正修建英雄紀念碑,城外的大屠殺墳冢也重新修葺,岷殿下親題“義民冢”,並在年節中擺案設祭;城北建起了兵營,新兵不斷涌入,天天操練,喊聲震天;港口船隻不斷來往,各色國人出現在廣州街頭……這一切都向民衆顯示着明軍對佔領區的重視,以及穩固守衛的決心。

人力、財力、物力遠超滇、桂兩省的廣東,正迅速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對於平頭百姓來說,恢復了明朝衣冠也同時在恢復着做人的自信,又有着新頒佈實施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渴求安定便要出力保衛安定,正在逐漸成爲人們的共識。

廣東抗清曾涌現出王興、張家玉、陳邦彥等忠烈之士,在文村、道滘、順德等地給予清軍沉重打擊,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讓後人怦然心動、潸然淚下的英勇事蹟。

可見,廣東人並不是不能打仗,而是陳腐的永曆朝廷無能發動民衆,內訌不斷的文武官員亦無心於此。“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衆之中”,這句被歷史證明的名言,他們更是根本不懂。

一陣震天的鑼鼓聲中,“軍屬之家”的匾掛上了簡陋的大門,一個披紅掛花的新兵被簇擁着向村外走去。

鄧秀兒站在籬笆邊,翹着腳看着,這是被豁除賤籍之後的疍家新兵,縣府發放匾額,村民熱情歡送。這不僅代表着疍家人的光榮,更是疍家人在政治方面解脫束縛的表現。

封建社會固有的等級制度和良賤觀念使得賤籍開豁問題並不是下一道諭令那麼簡單,需要可操作的配套措施。參軍入伍是一個方面,以後進書院讀書入仕,也是提高原賤民政治地位的途徑。

有了爲國征戰的士兵,甚或成長爲高級將領,再有文職官員,整個原來的賤籍纔會擺脫內心固有的自卑,掃除社會上對賤籍的心理歧視。

……(未完待續。。)

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86章 復臺建議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84章 失敗之源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99章 軍歌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28章 離心之象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12章 女考生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1章 杭州,西湖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3章 召見羣將第15章 定情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91章 外交,內政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06章 法陣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24章 授課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9章 緬甸,山東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9章 世子殿下?第51章 渡河,渡河第88章 毒蘑第52章 縴夫,規矩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5章 破城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章 陌生之地第89章 勝利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66章 無題第30章 無題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54章 赴廣東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40章 兩奸計議第45章 大反攻第90章 光復京師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54章 赴廣東第101章 夜談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0章 急躁,伏擊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02章 轟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73章 潰敗第15章 定情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90章 謹小慎微
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86章 復臺建議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84章 失敗之源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99章 軍歌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28章 離心之象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12章 女考生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1章 杭州,西湖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3章 召見羣將第15章 定情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91章 外交,內政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06章 法陣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24章 授課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9章 緬甸,山東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9章 世子殿下?第51章 渡河,渡河第88章 毒蘑第52章 縴夫,規矩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5章 破城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章 陌生之地第89章 勝利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66章 無題第30章 無題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54章 赴廣東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40章 兩奸計議第45章 大反攻第90章 光復京師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54章 赴廣東第101章 夜談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0章 急躁,伏擊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02章 轟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73章 潰敗第15章 定情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90章 謹小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