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起駕北上

遷都北京是早已確定的事情,但真正起駕北上則意味着明朝的戰略重心完全轉向,即便是爲了京師的安全,北地明軍的攻勢也將恢復,拓展京師的安全範圍。

而另一方面,皇帝坐鎮北京,則北京往南的大片地區便可視爲安全,既穩定了北地百姓的耕種求安的心理,也引發了一些富豪購買土地的熱情。同樣,南方的人口稠密區也頗有些平頭百姓衝着優惠政策而來墾殖紮根,畢竟南方的耕地開發得較爲充分,而有自己的田地和租種別人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這就是政策引導的作用,很多時候比強制更有效果。而這種手段還將用在以後的東北,人口數量的大幅增長是可以預見的,土地是不愁沒人要的。

皇帝起駕,本應是地動山搖,扈從如雲。但朱永興卻未張大駕,只在水師和幾百護衛的保護下,悄然出了南京,沿運河而上,向着北京前進。其後的車駕中不過是嬪妃和皇宮侍女,忽忽啦啦的倒是挺浩蕩。

“不必看了。”坐在船上,朱永興聽了信使的講述,連信也不拆看,便擺了擺手,乾脆地說道:“沒有什麼議和,朕只要無條件投降,除此之外,一概不理。”

滿清派出使者,請求議和。條件呢,朱永興懶得看。在現的形勢下,雖然朝廷的財政緊張,可也還是有辦法緩解。只要攻打安南鄭氏,以及順道滅占城國的行動展開,以戰爭繳獲就能積聚起在東北進行一次大戰役的錢財物資。

而且,隨着北地的恢復,南方的穩定,支撐東北戰事的物資糧草會越來越充裕,軍事行動也會更加頻繁,更加猛烈。要是這樣還議和,那朱永興的腦袋純粹是進水了。

“等等。”朱永興突然有了個惡作劇的想法,他想起了一句很有名的狠話,不由得笑道:“給韃虜使者帶句話:汝不來降,則自今以往,歲用兵,夏蹂汝耕,秋燒汝稼,朕今年二十有七,迨至於發白齒落而後止。”

嗯,不投降是吧,那就打下去,沒有期限。若說期限的話,從二十有七,到發白齒落,總有個三四十年吧,我準備用一輩子的時間跟你們打,你們能支撐到那時嗎?

其實從開春以後,明軍的優勢便體現出來,主要是在水師上。覺華島就象一顆釘子,紮在山海關和錦州之間,甚至遼西走廊也面臨着明軍水師的威脅,滿清雖然極力想撐得大一些,但還是知機地從山海關撤退,收縮至大淩河、錦州一線佈防。

也就是說,現在明軍幾乎可以不遇抵抗地推進至寧遠一線,然後以覺華爲物資囤積地,與滿清形成新一輪的對峙。而物資準備齊全後,遼西遼東便會出動夾擊,最低的目標也能光復錦州,再對瀋陽構成威脅。

雖然現在的形勢十分有利,但在軍事上,朱永興還是稟持着持重用兵,力爭以壓倒性優勢取得最有把握的勝利。比如說兵力,東北軍區的定額爲十萬人,就已經超過了滿清現在能動員的兵力總數。再有北京軍區的助戰,兩倍於敵也是能夠實現的。

當然,更持重的戰法是封鎖和消耗,以及拉攏蒙古諸部與滿清爲敵。別把現在的東北和以後的“北大倉”混爲一談,現在的東北自然環境是很差的,開發程度非常低,靠漁獵爲生的話,滿清也就勉強生存,不僅難以發展壯大,更不會有進行軍事行動所需要的糧草物資。

至於拉攏蒙古諸部,察哈爾部已經公開叛清,攻擊由遵化外邊牆逃竄的滿清餘部,伏殺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並嚮明朝派使請求“撫賞”。而其他蒙古諸部除了科爾沁之外,都有退而觀望的態勢,不再肯爲滿清賣命。同時,退出關外的滿清也再沒有了中原的物資來籠絡和收買他們。等到滿清進一步勢弱,便不難看到蒙古諸部翻臉成仇,爲了能得到明朝的物資和優惠的商貿關係而向滿清動手。

那滿清退出關外,進一步勢弱的標誌應該是什麼呢,朱永興將其定爲瀋陽。只要明軍光復瀋陽,這個由後金改稱爲清的所謂龍興之地,則向世人證明滿清氣數將盡,再難有興起之機。

“蕩朔軍可以出山海關,向寧遠推進了。”朱永興感受着春風拂面,知道在東北,對明軍士兵頗有困難的寒冷環境已經結束,大戰未必要開,但軍事壓力必須要保持,“覺華島只留部分水師,駐防便移交給蕩朔軍。要保證東北軍區的兵力,遼東戰事主要還是依靠他們。”

“啓奏聖上,北京軍區的責任重大,防禦範圍也是很廣,調太多的兵馬入遼西,似乎並不妥當。”國安部尚書葉虎躬身奏道:“是否再擴充軍隊,或者從他處調兵。”

“財政啊,在沒有真正緩解之前,北地這些兵馬便已經接近極限了。”朱永興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察哈爾部叛清,其他蒙古諸部觀望,宣府、大同、薊州的危險已經大大降低,依照北京軍軍的兵力,還是足以應付的。如果真的有事,便將大同交給西北軍區也好。”

東虜的威脅暫時是很小的,就因爲部落太多,難以齊心,所以不難對付,也不易形成合力。而且,漠南蒙古因爲察哈爾的叛清而形勢一變,明廷與察哈爾聯合,誰還敢輕舉妄動。

“察哈爾部的布爾尼不可盡信。”葉虎謹慎地提醒道:“況且,他要的撫賞也有些太多了。”

“確實不少。”朱永興點了點對,但轉而又說道:“但可以用別的物品來頂替呀,只要布爾尼喜歡,也就沒有問題了。比如大鏡子,可是價值不菲呢!”

人家要銀子,你給大鏡子,看似價值相等,但大鏡子屬於奢侈品,對察哈爾部的實力增長並沒有什麼用處。況且,大鏡子的價錢很高,成本卻很低,無形中就節省了政府的錢財。r1152

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1章 杭州,西湖第89章 勝利第203章 總攻(三)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91章 軍隊建設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45章 妥協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72章 攻守結合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4章 烽起石屏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7章 歡歌暢飲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86章 疍家女第72章 廝殺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45章 天變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133章 立威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88章 毒蘑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章 高平莫氏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51章 戰後佈局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91章 新氣象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67章 梆子腔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45章 天變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82章 無題第41章 自我否決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39章 聖意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06章 法陣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34章 石屏擾襲第95章 初印象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74章 貪心不足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230章 暗戰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5章 破城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6章 初涉殺場
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1章 杭州,西湖第89章 勝利第203章 總攻(三)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91章 軍隊建設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45章 妥協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72章 攻守結合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4章 烽起石屏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7章 歡歌暢飲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86章 疍家女第72章 廝殺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45章 天變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133章 立威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88章 毒蘑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章 高平莫氏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51章 戰後佈局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91章 新氣象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67章 梆子腔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45章 天變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82章 無題第41章 自我否決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39章 聖意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06章 法陣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34章 石屏擾襲第95章 初印象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74章 貪心不足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230章 暗戰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5章 破城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6章 初涉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