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

不管是轟開城池,還是炸塌城牆,明軍基本上都放棄了雲梯攀爬、蟻附攻城的傳統且慘烈的方法,曾經有效的“捆青”法自然也在排除之列。

晉世子李嗣興雖然以爲父雪恥爲重,不太在意責罰,但如果能攻破新會,且能減少平民百姓的傷亡,自然更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

經過一番研究探討後,確定了明日攻城的具體方案後,衆人紛紛散去,營帳內只剩下了李嗣興一人。

如果清軍鐵了心拿百姓當肉盾,無論是何種攻城手段都會造成百姓傷亡,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李嗣興思索了一會兒,輕嘆了一口氣,轉而臉上又露出堅毅冷酷的神情。不管怎樣,這新會是要儘快攻取的,絕不能遷延時日。

尚可喜目前能指望的最近的援兵只有福建的耿精忠,而耿精忠應該也派不出太多的援軍。但時間一長,江南的滿洲八旗趕來解圍,這東征的形勢可就複雜了。給了自己這個攻城總指揮的職銜,不僅是要“背黑鍋”,更有着巨大的責任。如果自己不幹,有的是將領會來搶。

方方面面都思慮清楚,李嗣興甩開那最後一點顧忌,決心明天便開始全力以赴,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攻破新會。既然清軍不擇手段,那便以同樣的方式回敬吧!

…………

“邊外投順蒙古各有部長,不便調發,應請敕兵部自今以後凡外省解到蒙古,不得仍送理藩院,但查照送到數目,將分諮送平王入伍效用”。

尚可喜把聖旨恨恨地拍在桌案上,對於他的求救。清廷給了他一張空頭支票,不僅滿軍不能來援,連蒙古兵員亦沒有抽調。

上一次滿、漢八旗軍來援,雖然耗時數月,但總算是來了,也終於在新會擊敗了李定國。現在,他卻只能指望福建的耿藩了。

尚可喜與耿精忠是兒女親家,耿精忠是尚可喜長子之信的妻兄,尚可喜次子之孝之女又是耿精忠的兒媳。憑着這層關係,他相信耿藩能夠前來救援。只是上次耿精忠在信中說到正在調兵。準備處置鄭家謀叛降將的事情,盼他堅持兩、三個月。

兩、三個月啊,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月,也就是說,再堅持一兩個月便會有援軍趕到。計算着上一次新會抵擋了李定國大軍半年有餘。再加上這次的明軍主將不是令他感到十分畏懼的名將李定國,在心理上尚可喜多少感到了些安慰。

“王爺。”心腹幕僚金光在旁說道:“新會固然重要。但江門、海豐亦不可疏忽。一是廣州至新會的通路,一是援軍必經之地。”

尚可喜皺了皺眉,目光注視在地圖上。江門且不必說,海豐、碣石則是福建援軍經潮州至廣州的必經之路,看來蘇利反叛、明軍登陸,並不只是牽制這一個作用。或者還有阻擊之意。

只是廣州的兵力又增援新會,又攻打蘇利,又去鎮壓番禺亂民,又在江門新敗。已經所剩不足兩萬。這還是藩兵、督標、撫標、綠營的總數,再次抽調有些讓他不太放心。

金光,又名金隱君,在尚可喜還是明將時,名落孫山的金光便得到了尚可喜的賞識。後來尚可喜降清,金光初時還不願爲清朝做事,幾次潛逃未果。但尚可喜總是以禮相待,屢加偏護,將其留在幕府中,委以文牘之事。士爲知己者死。金光深感尚可喜大恩,於是便開始了忠心追隨。

“王爺可是擔心廣州空虛,恐有桂林之禍?”金光一語道破了尚可喜的擔心所在。

“不可不防啊!”尚可喜手指輕輕點擊地圖上廣州臨海的所在,艦船突至,炮轟城池,確實給他留下了心理陰影。

“綠營兵難堪大用,但守城或可。”金光皺着眉頭,一一分析道:“督標、撫標可往番禺,藩下兵馬可往江門,以上駟對中駟,中駟對下駟,在廣州周邊用兵,回援亦能快速。”

這倒是個辦法。番禺的亂民能把各縣的綠營打敗,卻未必是督標、撫標的對手;江門是明軍,卻非得藩兵出動不可。打通與新會的聯繫,則戰局更有把握。

“善,便依先生之策。”尚可喜點頭應允,又與金光商議了一番,主要是加強廣州城防,並決定採取在海岸灘塗栽樁、港口沉船等措施,阻遏明軍水師襲攻廣州。

………

朝陽的鮮紅已經褪去,在空中放出明朗的光芒,但另一抹鮮紅卻開始出現在新會的城頭。

伴着震耳的巨響,一股股濃煙夾雜着火花噴薄而出,幾十門海軍用的重炮發出了怒吼,將炮彈射向新會。耳朵在嗡嗡作響,腳下的土地亦是不停地顫抖,城頭上磚石飛揚,騰起團團的塵灰。

在炮火的掩護下,鄉民義勇揮動鍬鎬,挖掘着一條條之字形壕溝,象一條條蜿蜒遊動的長蛇,向城牆逼近。隨挖隨進,火槍兵向前依壕防守;土堆橫亙,天威炮即將進入陣地。

紅夷大炮最適攻城,一顆顆實心炮彈砸下,城牆上碎石橫飛,漸漸露出了缺口。城上也有火炮,但射程威力都不夠,無法與海軍所用的重型火炮對射。等到幾百米之內,土堆後的天威炮又開始發揮曲射的威力,開花彈飛上城頭,飛入城內,摧毀着城上的炮臺,殺傷着城上城內的清兵。

晉世子李嗣興舉着望遠鏡觀察着,嘴角微微上翹。清軍的火炮在稀稀落落地開火,但對明軍的傷害卻非常小。縋繩出城來戰,成千的火槍將把敢於這樣做的清兵打成篩子。攻城的方式經過在滇省的演練實戰,已經越來越完善。火炮的梯次使用也越來越成熟,三日之內轟塌城牆,並不是錢邦宸的狂妄之語。

再向前推進數百米,連轟天炮也可達到射程了,李嗣興無聲地吐出一口長氣。可就在他要放下望遠鏡的時候,突然身體又緊繃了起來,因爲他看到了最不願看到的景象。

……(未完待續……)

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97章 唯一生路第63章 攻掠遼東第47章 初勝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88章 大調整第54章 再退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36章 領悟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30章 無題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6章 提點第117章 斷臂?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3章 安沛入甕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3章 打壓縉紳第273章 潰敗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56章 拒詔第9章 決戰第92章 僞造,詭道第30章 輕取永昌第73章 小朝會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69章 軟實力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91章 川滇呼應第43章 保寧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26章 無題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86章 疍家女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86章 輕視,放鬆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86章 接戰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8章 依城挫敵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98章 我認得你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92章 僞造,詭道第33章 無題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24章 隨想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01章 夜談第94章 相疑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45章 大包圍第93章 戰馬論第266章 重慶,武昌
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97章 唯一生路第63章 攻掠遼東第47章 初勝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88章 大調整第54章 再退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36章 領悟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30章 無題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6章 提點第117章 斷臂?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3章 安沛入甕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3章 打壓縉紳第273章 潰敗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56章 拒詔第9章 決戰第92章 僞造,詭道第30章 輕取永昌第73章 小朝會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69章 軟實力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91章 川滇呼應第43章 保寧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26章 無題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86章 疍家女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86章 輕視,放鬆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86章 接戰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8章 依城挫敵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98章 我認得你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92章 僞造,詭道第33章 無題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24章 隨想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01章 夜談第94章 相疑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45章 大包圍第93章 戰馬論第266章 重慶,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