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重慶,武昌

“辭卑者,詐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欲降則降,豈戀內顧?決是城中空虛,欲行緩兵之計。”胡國柱通文墨,說的一套一套的。

“此乃緩兵之計,拙劣不可憑信。”馬惟興也一語定論,且滿臉的鄙夷。

衆將都紛紛附和,沒有一個人相信這封書信所言。

“使者孤不必親見,告訴他回城傳信兒,此刻投誠,可赦無罪,若等城破之時,不僅罪己,且牽連家人,讓他們慎思之。”朱永興停頓了一下,說道:“城中有滿城,其中旗人若棄械歸降,孤亦不殺。若負隅頑抗,則寸草不留。”

1644年,滿清入關後,在統一中國南下作戰的過程中,於各戰略要地和重要城市派駐其精銳部隊--八旗兵,從而形成了八旗駐防制度。滿城又稱城中城,所住皆是八旗兵及其眷屬,杭州、西安、南京等地都有。

待軍官領命退下,朱永興微微搖了搖頭,他不認爲此時的旗人會放棄反抗。反倒會象太平天國攻克南京時那樣,全滿城的旗人都會拿起武器抵抗,無論男女老幼。結果呢,也就明明白白了。

……

“沒有用啊!”總督朗廷佐無奈地擺了擺手,揮退了派出的使者。

本來就是存着萬中無一的僥倖,可一旦失敗,依然令郎廷佐等南京官吏感到極爲失望。

“僞宗室豈是僞延平?”昂邦章京柯魁起初便不同意什麼緩兵詐降,此時更有話說了,“小孩子把戲,非但無用。倒暴露了城內空虛,漲了賊人的氣勢。”

這氣勢還有漲嗎?郎廷佐翻了翻眼睛,十幾萬水陸大軍,更勝鄭成功長江之役,且屢破堅城的戰績表明敵人的攻堅能力十分強大。南京城防堅固。也保不準會被攻陷。且城中兵力相對於防守整個城池來說,還嫌不足。所以,能爭取點時間便爭取點時間,這有錯嗎?

對於棄城向江浙的清軍靠攏,郎廷佐根本不敢做此想。上次鄭成功發動長江之役後,清廷痛恨江南地方官員無能。進行了嚴厲的處置,“巡撫蔣國柱、提督管效忠等敗績遁走”分別議罪,得旨:“蔣國柱免死革職,與本王下爲奴。管效忠免死,革提督並世職。鞭一百,發包衣下辛者庫爲奴,俱籍沒。”協領費雅住巴圖魯、札爾布巴圖魯俱革世職立絞籍沒,牛錄章京當都、巴尤布達什俱革職立絞籍沒。

而且城中軍心已經不穩,若是棄城而走,恐怕不出幾十裡,綠旗官兵便要四散跑光了。

“賊人屢陷堅城,據本撫所知。皆賴穴攻重炮,此可提前防範也。”江蘇巡撫朱國治把幕僚的分析和獻策直接變成了自己的所知和計謀,捋着鬍子說道:“南京城厚數丈。炮石縱是轟上十天半月,亦不致洞退。所慮者爲穴攻,然亦有對策可取。可在城內挖內壕阻敵,設‘罌聽’監視,在入城口修築地堡,再於城中交通幹道兩旁房屋預設炮火。以防賊人入城。”

“朱巡撫還知兵事,了不起啊!”郎廷佐知道這位巡撫的根底。卻也不說破,笑着點頭。“那便如此佈置下去吧!柯大人,您覺得如何?”

“嗯,不錯。”昂邦章京柯魁只是嘴上叫得厲害,也沒別的計策,臉上卻不顯出欽佩。

“賊人雖然勢大,然未團團圍困,此與當年頗有些類似。”郎廷佐沉吟着說道:“僞宗室狡詐,援軍若趕來,入城前需仔細甄別,勿使賊人混入。”

“總督大人想得周到。”朱國治投桃報李,拱手恭維道:“賊人假扮詐城,卻是有先例的,正該嚴加防……”

“轟!”的一聲炮響,打斷了朱國治的馬屁,衆人臉色一變,郎廷佐強作鎮靜,命手下出去打探。

“轟,轟,轟……”連續的炮聲接連傳來,廳中人坐立不安,卻還強自忍耐,昂邦章京柯魁卻不管這個,起身大步走了出去。

不一會兒,消息便打探回來,明軍在城南開炮轟城,目前爲止,城牆損壞不大。

“想以炮轟震懾,使我軍心大亂,賊人打的如意算盤。”郎廷佐聽到沒有危險,立時又精神起來,笑着說道:“技止此耳!諸位,下去各自佈置吧!待我援軍四集,再來一次反敗爲勝,則是大功一件,亦可彪柄青史啊!”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統二年(1261年),蒙軍攻破成都,宋軍退守重慶,彭大雅出任重慶知府。爲防禦之需,彭大雅竭盡全力拓修重慶城,向北擴至嘉陵江邊,向西擴至今臨江門、通遠門一線,範圍大致比李嚴擴建的江州城擴大了兩倍,奠定了此後直至明清重慶古城的大致格局。

“賊人圍三闕一,亂我軍心,此計毒矣。”清廷四川巡撫高民瞻扒着城牆,望着遠處的明軍,喃喃自語。

十一月二十七,進逼重慶的兩路明軍於上游合江地區會師,然後由西南方向向重慶壓了過來,在南紀門、鳳凰門、金湯門、通遠門外紮營立寨,開始做攻城的準備。

面對着人多勢衆的明軍,以及赫然打出的晉王旗號,重慶清軍的軍心浮動得很厲害,要求趁明軍未合圍前確保退路,或者全軍撤往保寧。

“賊人水師不強,打的便是嚇跑咱們的主意吧?”向化侯譚詣皺着眉頭說道:“或者,在下游還會開來水師助戰?”

夔東十三家第二次圍攻重慶時,本來形勢一片大好,高民瞻已經棄城而逃,正是因爲譚詣、譚弘率部叛變,使得戰局逆轉。前一次炮轟,偏巧炸死了降清後被封爲慕義侯的譚弘。兔死狐悲,加上譚詣反覆。已不見容於明軍,更害怕城破被殺。

高民瞻眼皮跳了一下,那次炮轟依然使他心有餘悸,如果真的再開過來,重慶的北渡退路便會被切斷。除了全軍覆滅,怕是再沒有別的結果。

城外明軍足有四五萬人馬,又是名將李定國統率,重慶守軍已是人心惶惶。高民瞻等人更是心中清楚,清軍主力正在長江中下游與明軍激戰,保寧守軍亦是不多。根本指望不上什麼援軍。

“若我軍兵敗重慶,則保寧勢不可守,朝廷在西南再無立足點。”建昌總兵王明德在旁建議道:“莫若北渡,憑恃大江之險,阻擋賊軍。”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高民瞻搖頭,心中還猶豫,棄城而逃的罪責自己能承擔嗎?

“重慶孤城,已如雞肋一般,在此折損全軍,徒勞無益。”王明德見高民瞻已經動搖,又添一把火,“昔日僞蜀王猖獗之時。朝廷曾有敕諭,命大軍駐劄漢中,保固地方。整頓兵馬。可見朝廷是以確保陝西爲目標,四川可置外也。”

“大人身爲巡撫,自有守土之責。”向化侯譚詣附和着說道:“然大人爲四川巡撫,非重慶巡撫。在賊人勢大之時,撤兵保寧,保川北不失。亦是有功。況川北爲漢中門戶,有川北後得有漢中;無川北不第無漢中。保寧一隅屯聚朝廷糧餉。大人受西南重寄,豈得棄而不顧?”

“若朝廷降罪。卑職等願與大人共擔。”重夔鎮總兵程廷俊也在旁幫腔。

高民瞻想了一會兒,無奈地嘆了口氣,這位有過棄城而逃前科的傢伙,終於還是決定故伎重施。

“是時候從重慶退兵了。”高民瞻環視衆將,沉聲說道:“吾馬上向朝廷奏報情由,然後便北渡撤軍。諸位可願附署否?”

“卑職願附名。”

“末將願附署。”

面對着一片贊同之聲,高民瞻心中嘆了口氣,軍心如此,哪堪一戰,還是跑吧!可作爲一個官場老油條,高民瞻深深地體會到,逃跑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種藝術。或者把跑意深藏不露,或者把跑說成顧全大局,太露骨了,面子上過不去,性命也難保。現在有了理由,又拉上一幫人附署,法不責衆,估計處罰不能太重了吧?

……

“攻下重慶後,老夫便要前往南京,估計那時殿下已入城矣!”匡國公皮熊已經八十多歲,鬚髮皆白,精神倒旺盛。

晉王李定國即便官爵高,面對這位老英雄也不敢託大,執禮甚恭,“殿下英明神武,亦是年輕氣盛,大都督府正需老國公坐鎮,那韓王嘛,也只有老國公方能壓制。”

“殿下或是此意。”皮熊沉吟了一下,說道:“老夫有幸,在貴陽蒙殿下單獨召見,一番談論可謂是受益匪淺哪!這兩萬土兵,並不只是爲攻克重慶而來,還有削弱水西土酋之意,晉殿下要善待之。願爲兵,則與明軍同例;願爲民,則妥善安置在四川,家眷自由朝廷向水西索取。殿下看得遠啊,日後改土歸流,這些土兵既是土民之榜樣,亦是朝廷之助力。”

“原來如此。”晉王李定國恍然,點了點頭,說道:“老國公請放心,這四川現在正需民衆墾地經營。給他們田地種子,賦稅又比在土酋治下輕得多,亦沒有苛政酷刑,這些土兵豈有再思回去的道理?便在這重慶附近好生安置,半年之後,亦可爲我軍進取保寧、漢中提供錢糧。”

“殿下亦說由川入陝,錢糧乃是關鍵。”皮熊贊同道:“先經營,再進取,方爲必勝之道。日後北伐,東北、西北將是決戰之地,四川正是西北戰場之基,一定要經營妥當。”

“征戰遼東、甘陝,必有精騎在手。”李定國想了想,說道:“按現在的擴充和訓練速度,若有一年時間,我部可堪驅馳。”

“一年時間是有的。”皮熊捋着鬍鬚,面帶疑惑,“殿下所言不詳,但隱隱透露出北地決戰之期。想必又如目前之勢,不動則已,動若雷霆,要畢其功於一役吧?”

“殿下思慮,吾等不及也。”李定國苦笑一聲。說道:“未想形勢變化如此之快,大江以南風雲變色,勝利可期也。”

“高皇帝顯靈,天命仍眷顧大明,不然又何必降下這麼一位英武宗室呢?”匡國公皮熊感慨萬千。“宗室臨陣啊!老夫看到將士們信心百倍,忠義之士也深受鼓舞。連那投誠的吳軍官將,還有土酋夷官,皆懾於殿下之威,拜伏於地。這,這。皇家威儀,英姿勃發,真是令人不敢直視啊!”

李定國停頓了一下,神情不太自然,但還是點頭道:“確是如此啊!”

“老夫能在有生之年見到大明中興。心願已足,縱是死亦能含笑九泉了。”匡國公皮熊並不知李定國在想什麼,自顧自地慨嘆。

“國公身體康健,長命百歲。”李定國笑着安慰道:“殿下尚年輕,難免有氣盛執拗的時候,身邊正需國公這樣老成持重之人加以指點引導。”

“指點引導,老夫怕是——”皮熊搖了搖頭,自謙道:“怕是難以勝任啊!只能倚老賣老。出點微薄之力了。”

李定國張了張嘴,還是把話嚥了回去。朱永興風頭正勁,逼降吳三桂。親征席捲湘鄂贛,光復神京也爲期不遠,他要對棄國的永曆表示擔憂,豈不是讓匡國公皮熊懷疑他有內訌之心?

“對了,殿下要王爺留意王輔臣,其是猛將。尤擅騎戰,亦有憫人之心。然亦要觀察使用。”匡國公皮熊又想起了一件事情,說道:“使用得當。可摧敵建功,若其心生怨恨,則莫若——”他欲言又止,卻伸手做了個下劈的動作。

“吾明白了。”李定國答應下來,心中卻好奇,這王輔臣到底是何人物呢,既讓殿下看重,卻又有些不敢輕意信任。

武昌城牆上三個觸目驚心的大豁口還擺在那裡,城中街道上滿是殘肢斷臂,破碎的兵器。明清兩軍的屍體,和地上醒目的血跡,顯示着曾發生過的激戰和血拼。

面對着優勢明軍的圍攻,帶着殘兵敗將從荊州逃回武昌的勒爾錦、貝勒察尼(多鐸子)等人,以及從南昌趕回武昌坐鎮的簡親王喇布,確實有渡江北撤的想法。但他們緊急上奏後,產生了意見分歧,膽小的簡親王喇布要等朝廷回覆方敢行動,終於因爲這個耽擱而導致了滅頂之災。

明軍使用了與太平軍攻破武昌類似的爆破手段,在同一條隧道中安放兩層火藥,當第一層炸藥炸燬城牆之後,清軍立即組織防堵,這時,又引爆了第二層炸藥,給清軍以巨大的殺傷。隨後,明軍蜂擁入城,與清軍展開了街道血戰。

其時,武昌城中的八旗兵將很多。雖然城破後,綠旗兵大多潰散或投降,但八旗兵將卻是負隅頑抗,拼命反擊,使明軍也遭受了不小的傷亡。一場血戰下來,明軍憑藉優勢兵力,以及犀利的火器,終於全部肅清了武昌之敵。八旗兵將除簡親王喇布等少數幾個人被俘虜外,其餘全部在戰鬥中被擊斃。

在當時的明清戰爭中,八旗兵將有敗退,有不戰,也有逃跑,但主動投降的卻幾乎沒有。或許是他們認爲漢人復仇情緒強烈,不能得免,所以才拼死頑抗。

臨國公李來亨在親衛的保護下,行走在武昌還殘留着血腥的街道上,時不時地發出嘿然之聲,對戰況的激烈表示驚訝。

因爲伐朔軍剛剛建立,既不滿員,亦未齊裝。所以,主攻的任務是由徵朔軍完成的。但接下來的鎮守,則要換成伐朔軍。沿着漢水,從武昌到襄陽,已經被劃爲伐朔軍的防線;而從襄陽至鄖縣(現十堰地區),則由討朔軍防禦。

而長江水師亦分出兩部,一部成立漢水水師,配合並協助討朔軍和伐朔軍防禦荊襄地區;一部爲重慶水師,西上助攻。其餘船艦則裝載徵朔軍與魏君重所部,順江而下,參加江南戰役。

伐朔軍已經擴充滿員,要參加此次武昌圍攻戰,李來亨等人雖有些不太情願,但還是補充了大量的湖廣綠營的俘虜。加上這次攻克武昌,又有了一大批俘虜要處理。

“說,說六百六十六。”離得還有點遠,李來亨便聽見了大聲的喝斥。

一大羣穿得形形色色衣服的人被明軍圍在一個大院子裡,明軍正挨個盤查,以抓出其中改裝易服的旗兵。

六百六十六在湖北語音爲“lou,be,lou,si,lou”,不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是不容易學的一模一樣的。靠着這個未必是最科學的辦法,明軍已經抓捕了很多旗兵,還有北方的清兵。

“說話——”一個明軍士兵把刺刀直抵在一個始終不開腔的傢伙胸前,兇狠地叫着。

這個傢伙臉色變幻,結結巴巴的,好一會兒也說不成一句話,立時被幾個明軍打倒在地,繩捆索綁。

“國公,這個辦法還挺管用,是湖廣兵想出來的。”李來亨的親兵隊長看得有趣,在旁笑着說道。

李來亨點了點頭,若論抵抗意志和頑抗程度,旗兵最強,北方綠旗其次,在街巷戰中給明軍帶來了不少傷亡,招來痛恨也不意外。(未完待續)

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30章 宗室入滇第72章 退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48章 大戰(二)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29章 破城第15章 正妃虛懸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91章 外交,內政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45章 大包圍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84章 搶灘登陸第86章 接戰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04章 報應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64章 計議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28章 雙層爆破第3章 安沛入甕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章 北愁南喜第155章 無題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92章 無題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64章 計議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楔子第26章 提點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70章 正面決戰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63章 求助他國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94章 相疑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04章 報應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28章 拉英第4章 封賞,臺灣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24章 隨想第70章 正面決戰第4章 封賞,臺灣第95章 難以逾越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85章 急行第2章 鬥熊救美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75章 恬然自樂第3章 絕死一擊第48章 大戰(二)第41章 自我否決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8章 依城挫敵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92章 舉棋不定第28章 封官兒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21章 柔情蜜意
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30章 宗室入滇第72章 退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48章 大戰(二)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29章 破城第15章 正妃虛懸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91章 外交,內政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45章 大包圍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84章 搶灘登陸第86章 接戰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04章 報應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64章 計議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28章 雙層爆破第3章 安沛入甕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章 北愁南喜第155章 無題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92章 無題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64章 計議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楔子第26章 提點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70章 正面決戰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63章 求助他國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94章 相疑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04章 報應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28章 拉英第4章 封賞,臺灣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24章 隨想第70章 正面決戰第4章 封賞,臺灣第95章 難以逾越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85章 急行第2章 鬥熊救美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75章 恬然自樂第3章 絕死一擊第48章 大戰(二)第41章 自我否決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8章 依城挫敵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92章 舉棋不定第28章 封官兒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21章 柔情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