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聖心如淵

第六章 聖心如淵

楊溥屏退左右,敞開大門。直對文淵閣大廳之中。

內閣的值房乃是文淵閣之中隔出來的小房間。朱祁鎮對內閣大臣的待遇還是很好的。

雖然每一個內閣大臣的值房,也就是辦公室,其實並不大,但是也分內外的,外面是辦公會客,裡面更是能放下一張牀,如果遇見大事了,比如皇帝駕崩,邊疆戰事,需要內閣大臣隨時候命的時候,就可以在這裡休息。

朱祁鎮更是在這房間連通火道,與朱祁鎮在乾清宮的暖閣一般的待遇。所供奉的吃穿用度,都是一等一的好,連內閣這裡還有小廚房。

這些東西,有些是朱祁鎮之前就有的,有的是朱祁鎮之後添加的。

畢竟增添一點待遇,也費不了多少銀子。朱祁鎮甚至將收買人心都當成習慣了。

但是即便如此,在冬天的時候,楊溥開門,還是有寒風衝進來,這裡畢竟比王振精心打造的觀雪亭差了不少。

卻是楊溥政治理念,就是光明正大。不謀於私事之中。

當然了,即便楊溥擺出這個姿態,也沒有幾個人敢去偷聽內閣首輔與未來的兵部尚書的談話。

楊溥說道:“孟晞,陛下之意如何?”孟晞乃是徐晞的字。

徐晞苦笑說道:“閣老,聖心如淵,豈是臣子可以揣測的。”

楊溥嘆息一聲,說道:“是啊。”

他心中卻想道是朱祁鎮在太皇太后故去之後的表現。他私下有一個想法,就是皇帝越來越像太皇太后了。

太皇太后在正統初年,是怎麼控制朝廷。

那就是控制兵權,財權,壓制政務規模,然後放權內閣。楊士奇看似權傾朝野,但是都在太皇太后控制內。

而在太皇太后去後,朱祁鎮減少了對朝政的干預,很多決策上,並不會直接反駁內閣的意見,或者說很少對內閣意見有異議。

看上去內閣權力大漲。

但是楊溥卻越發感覺揣測不出朱祁鎮的意見。

之前楊士奇與楊溥都看得出來,皇帝其實很急,在做事辦事上,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一股急迫的心理。

一心要做這個做那個,似乎當這個皇帝就是用做事的。

但是皇帝自己似乎並不明白,皇帝本身就不是做事的。這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錯位。只是有些帝王心術,即便是首輔大臣也不好與陛下細細說來。

士大夫所言之,垂拱而治天下,雖然有一些想要限制君權的意思。但未必不是正理。

從來是皇帝接納某位大臣的意見,做出這樣的那樣的決斷,很少有皇帝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卻要說服下面大臣推行下去。

在政治生態上,這本身就不是太健康的。

畢竟凡是皇帝提出的事情,下面的人決計不會反對,即便有反對的,也更有小人迎合。皇帝急,下面自然有一批大臣着急,皇帝怠政,自然又一批弄臣迎合。

所以皇帝不要輕易表露意見,中道而行,維持整個大明體制的正常運行,具體的做事就是放在下一層了,這是內閣六部的事情。

這種錯位。就是皇帝讓人不放心的原因。

爲什麼道家乃是君王南面之術,這一番話,其實可以用無爲而無不爲而概括。但是真正能想明白,卻沒有多少個了。

太皇太后去後,朱祁鎮深刻反省之後,似乎照準了自己的定位。

但是對楊溥來說,讓他放心之餘,又感到難辦了。

原因很簡單,之前朱祁鎮的意見簡直是不加掩飾,最少在楊溥看來,是不加掩飾的,但是而今楊溥固然知道,朱祁鎮依舊看重,河北水利,鹽法,海運,等等事務。

但是朱祁鎮到底是怎麼想的,卻很少有紕漏了。

他僅僅是保持關注而已,甚至有時候自己不大滿意,也不會輕易表露,卻有一批言官上奏,說這個事情這樣那樣的問題。

楊溥第一次見到沒有明白,但是楊溥是何等老辣之人,他雖然沒有證據,但卻也肯定,這些言官背後有人。

是不是皇帝,卻不知道了。

楊溥也不敢知道。

看似朱祁鎮對內閣的意見,從來是沒有反駁過,但是內閣結論形成之前,朱祁鎮的某些想法就已經滲透進去了。

甚至楊溥還不清楚,到底誰是陛下的人。

這種感覺讓楊溥有一種在太宗皇帝下面的感覺。

所以,聖心如淵,這四個字,並不是楊溥的馬屁,卻是楊溥心中真實的感覺。朱祁鎮變得不好伺候起來。

比如這一件事情。

對於瓦刺西進的消息傳來,內閣朝會之上,已經有好幾輪討論了。放棄哈密乃是內閣方面的意見。

但是朱祁鎮並沒有不同意。只是留中。並下詔讓翰林院編一部《西域史》出來,詔書之中特別標明,要尋“西域漢唐以來故跡。”這幾乎是明示了,你這個方案,我不滿意。

楊溥勸諫過好幾次。

朱祁鎮總是說道:“朕將以何面目見太宗皇帝於地下?”

好吧。這個理由好強大。

宣宗皇帝放棄安南,也沒有說不能見太宗皇帝於地下。

楊溥已經覺悟了,不管這事情怎麼辦?最後放棄哈密的罪責,一定是要按在自己頭上。但是楊溥畢竟是社稷臣。

知道不能打哈密之戰,就是不能打。

且不說從陝西向西糧道漫長,西北本地的糧食根本不夠支撐大軍,單單說,瓦刺一部進入河套地區,威脅延安,陝西都司的防禦壓力大增,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會議,已經有爲延安增兵的決策了。

兵力分散之後,單靠西北本地的軍隊,不足以與瓦刺決勝於哈密,看西北之亂就可以看知道,區區不過萬的騎兵,就讓西北亂了好一陣子。

如果從北京調兵,更是無稽之談。

等大軍到哈密,估計哈密早就被瓦刺拿下來了。

楊溥怎麼想,朝廷也不能爲了面子丟了裡子,所以即便今後被釘上棄哈密的罪名,也只能一諫再諫,自己勸諫不成,也要讓別人勸諫,哈密這一戰不能打。

楊溥沉吟片刻,說道:“孟晞,你的任命就好下來了,陛下之意你也明白,從正統以來,邊將都有要求修繕沿線邊牆的意見,陛下用你,就是要用你對九邊的瞭解,你到兵部之後,別的不說,先做一分修繕九邊的方案。重點放在宣大上面,記住做得嚴密一點,朝廷折騰好幾年,好容易河北水利差不多要結束了,手中有一點餘錢,但也不能讓九邊那些人給吃了空餉。”

朱祁鎮對九邊如此關注,楊溥豈能不好好揣摩一下朱祁鎮的意思。朱祁鎮寧肯讓兵部尚書空懸半年,也要用熟悉九邊的徐晞,就已經是很明白的表示了。

徐晞說道:“閣老,下官明白。”

“這是上任第一件大事,務必做好。”楊溥說道:“不用讓陛下失望。”

徐晞想起朱祁鎮對他的禮遇,說道:“不敢說九邊固若金湯,但是決計每一分錢都用到實處。”他微微一頓,說道:“只是哈密之事,當如何一個了局?”

楊溥說道:“你放心,陛下不是固執之人。總有人能說服陛下的。”他其實估計朱祁鎮此刻已經有定計了。只是被人勸諫好,這其實也是一個政治資本。就看皇帝要給誰了。

徐晞似乎想明白了,說道:“英國公?”

楊溥嘆息一聲,說道:“是。除卻英國公還有誰?”

徐晞心中有些不舒服,因爲他是兵部尚書,乃是兵相,而今皇帝軍國大事卻要英國公意見而決斷。

他的兵部尚書的權力體現在什麼地方?

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
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