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

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

朱祁鎮想明白這一點,將所有官員的檔案放在一邊,反而默默想道:“我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戶部尚書?”

朱祁鎮一一列舉出來。

首先是能開源的,否則而今大明治水開支,將來與瓦刺大戰的開支。都支應不起來。

治水還好,畢竟只要能將直隸治理好,能讓河北一帶,恢復到漢唐之盛,河北之地足夠支撐數十萬大軍糧草。

總算是有收益的。

但是瓦刺日益壯大,一旦瓦刺南侵,朱祁鎮預計將是一場漫長的戰爭。

原因很簡單,大明骨子裡沒有議和的基因

現在不要看瓦刺不斷壯大,威脅大明戰略安全,但是面子上卻一直沒有撕破,不管瓦刺也先,還是大汗脫脫不花,都是受大明冊封的。

一旦瓦刺將這一張撕破了。

朱祁鎮並不覺得他想議和就能議和了。

但是追亡逐北,封狼居胥,朱祁鎮很清楚,不是現在大明軍隊可以辦到的。

所以不管是爲了現在的大治水,還是未來漫長,甚至終他一生不能終結的戰爭,畢竟大明與蒙古之間,打打停停一直沒有消停。

朱祁鎮想要的戶部尚書,是桑弘羊,是第五琦,是王安石。

但是王佐是誰?

朱祁鎮即便高看王佐,王佐或許能勝過劉中敷,卻不是朱祁鎮的人選。

朱祁鎮在戶部尚書位置上感到頭大,再看吏部尚書的位置,朱祁鎮想了想,決定不去想這一件事情了。

他看過吏部左侍郎的魏驥的履歷,卻是一個清正老臣。爲人清廉不取一介,又有嫉惡如仇之心。

在吏部考功司任上根本不留情面。不管是誰,從不通關節。

說起來,就是那種正直的近乎迂腐的老臣。但是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卻是合適人選。

只是朱祁鎮想將這個人選讓給楊溥。

畢竟朱祁鎮很多事情都需要楊溥去做,總不能想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吧。想讓楊溥做事,必須給楊溥豎立起權威來。

除非朱祁鎮想拿下他。

而且就好像朱祁鎮並不是多相信楊溥一樣,他也不相信,大明朝堂之上,有什麼絕對的忠誠。

特別是到了內閣六部這一級別。

可以說說位極人臣了。

誰甘心爲人伏低做小啊。

既然是合作關係,就要辦法拆開,就好像是楊士奇與楊溥一般,當初號稱三楊,而今也不少相互傾軋。

不過,再次之前,朱祁鎮要先去找太皇太后。

慈寧宮之中。

朱祁鎮俯手而立,不敢言語。

太皇太后的眼神有些飄忽,朱祁鎮將他想換下劉中敷的意思說了之後,太皇太后就這個樣子了。

一時間讓朱祁鎮好生忐忑。

太皇太后自然明白,劉中敷下臺意味着什麼?

他當初建立起來的政治體系,最後一個環節瓦解了。

從楊榮之死開始,當年太皇太后與內閣五大臣的政治結構,就趨於瓦解。

而今楊士奇即將致仕,楊溥倒向皇帝,劉中敷再拿下來,太皇太后對外朝的影響力,已經無限趨於零了。

這一場風波,摧毀的不僅僅是,從宣德十年以來維持不變的人員結構,還有就是太皇太后的影響力。

好在太皇太后本身,並不是一個戀權的。

對於今天的局面,他在很早之前,就有預料了。

但是權力這東西,並非任何人可以無視的,即便太皇太后早就有所預料了,但是這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太皇太后心中還是有一些空落落的,不大舒服。

太皇太后說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劉尚書爲了我家效力多年,你不要虧待了他,其實你不知道,劉尚書早就不想當官了,不過是感激天家之恩,看你這個幼主登基,才堅持到現在。”

朱祁鎮畢竟沒有與劉中敷多聊過,說道:“卻有此事?”

太皇太后說道:“在永樂之中,劉中敷都負責過工部事務。幾起幾落,從來不以功名爲念,你放心,我一紙文書,他就會致仕。不勞皇帝憂心。”

朱祁鎮自然能聽出太皇太后心中的不滿,立即說道:“娘娘請放心,朕這就賜田宅,蔭其子孫,並讓劉尚書仍食尚書俸。”

明代其實並沒有退休工資的。

也就是說,一旦退休,官員就沒有收入了。有些官員在退休之後,能食半俸。就是指在職時候一半俸祿。

朱祁鎮對劉中敷的待遇也算不錯了。

特別是賜田宅,也是劉中敷乃是北京大興人,就好操作多了。

太皇太后說道:“你好自爲之吧。”

朱祁鎮見太皇太后氣似乎還沒有消,連忙問道:“以娘娘看,這戶部尚書之位由誰來做比較好?”

太皇太后見朱祁鎮這樣賠小心,輕輕一嘆,說道:“我老了,你讓我推薦的,都是老臣,你用不了多長時間的。”

“這樣的事情,就不要問我了。”

“你放心,我不生氣,只是我兒長大了。知道怎麼當皇帝了,皇帝就是要大權在握的。”

朱祁鎮聽了,心中頓時覺得一陣慚愧。說道:“孩兒不會忘記劉尚書的。只要劉尚書家裡孩子,還成器,孩兒就保他一個好前程。”

太皇太后說道:“我知道了。外面還有很多事情,有你忙的,不用陪我這個老婆子了。”

朱祁鎮自然能聽出來太皇太后言語之中送客之意,只能退出了慈寧宮。

看着慈寧宮,朱祁鎮心中也不是滋味。很長一段時間,朱祁鎮將慈寧宮之中老人,當成了自己最大的敵人。

但是太皇太后卻一點點的將權力交接給他了。

而今他手中的權力,比起宣宗皇帝或許還差一點,但已經坐穩了皇位,再看之前自己的舉動,簡直可笑之極。

但是更可笑的是,即便是他再回到當初,他也會是同樣的做法。

因爲不知道蓋棺論定的時候,誰知道誰是真心誰是假意。而此刻的太皇太后,其實已經到了蓋棺論定的時候。

最少在政治上,當初扶立幼帝的太皇太后已經不在了。

最大的敵人,就這樣瓦解了。

朱祁鎮反而覺得難過,因爲他穿越到朱祁鎮身上之後,雖然身處九重之中,但是一直在危機之中。

特別是感受到大臣們各種私心,縱然號稱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在皇帝的角度來看,真的是清白的嗎?

習慣了不相信別人,習慣了被人揹叛,習慣了被人突然襲擊。

一直留這心眼。面對太皇太后這種沒有條件的愛護,朱祁鎮其實一直存着擔心,就如同並非不知道王振很多事情,但是依舊要留着一樣。

因爲只有王振在,在宮廷之中,朱祁鎮才確保自己是安全的。一直到現在。

此刻,卻發現自己好像是在與空氣搏鬥一般。

這種別人對自己好的感覺,朱祁鎮不習慣,甚至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不過,世界之上沒有第二個太皇太后了。”朱祁鎮調整自己的心態,再次將自己的心中燃起的一點點的溫度,再次降溫。化作萬載玄冰。因爲只有如此冷酷之心,才能做出最理智的判斷。

朱祁鎮回到乾清宮之中,天氣已經有一點晚了,落日餘暉,打在朱祁鎮的腳下。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召王直。”

“陛下,這時候不早了。該用晚膳了。”一個小太監說道。

朱祁鎮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說道:“你沒有聽見嗎?”

這小太監被朱祁鎮目光一激,立即跪倒在地,說道:“奴婢這就去,奴婢這就去。”

朱祁鎮只是淡淡說道:“快。”

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八十三章 弊政序章 我, 朱祁鎮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
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八十三章 弊政序章 我, 朱祁鎮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