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

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

脫歡的死亡,修正了朱祁鎮的預期。

也先在脫歡死後,與脫脫不花妥協,讓脫脫不花重新掌握了一定的權力。在此時可以說是明智之舉。

但是當也先想達到如脫歡一樣的高度上,卻增加了一個難題。

歷史上也先穩定內部,東征西討,壓制脫脫不花。然後再南征大明,用了近十年的時間,纔將對草原的控制力,超越了他的父親脫歡。

方有土木堡之變。

但是朱祁鎮決計不會這麼輕鬆讓也先整合草原的。

雖然限於明朝兵力問題,朱祁鎮並不準備大舉北伐。寧可等瓦刺南下來攻。所以雙方決戰的時間,朱祁鎮估計乃是正統十三年與十五六年左右。

不可能再遲。

因爲也先與脫脫不花的矛盾,不可能拖延太長時間。如果也先不南下。就要拿下脫脫不花。這是他們內部矛盾決定的。

甚至也先南下大明,也是他搞脫脫不花的前奏。也是有俘虜大明皇帝壯舉,也先才取代了黃金家族稱汗。

所以他有十年左右的修整時間。

而且他說用十年時間,也是半真半假。他雖然有十年左右的修整十年,但是並不覺得麓川能打上十年,估計是第一年有大戰,之後就是治安戰了。

大軍就能開始撤退了。

即便了孟瑛自己也不願意在雲南待上十年。

他有多少個十年,都五十多歲的人了。

比起對付麓川,孟瑛更想對付的是蒙古。

果然孟瑛說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臣此去定然讓麓川長治久安。只是麓川彈丸之地,決計用不了十年的。”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其實朕今日叫卿來此,還有一個想法,向讓身邊的侍衛演武,讓卿看看其中有無可堪造就的。”

“可惜,天公不做美。”

孟瑛笑道:“陛下身邊的侍衛都是一等一的俊傑之才。”

這一句話半真半假,雖然有拍馬屁的嫌疑,但未必全部是馬屁。

朱祁鎮這數年來一直堅持訓練弓馬,身邊的侍衛自然跟隨了,上有所好,下必從之。這些侍衛要麼本來就是低級軍官,有一身功夫在身。

如李大川。

要麼就是勳貴出身,家中父祖都是在軍中,也有家傳,如石璟等人。在這樣的訓練之下,在弓馬騎射上,遠朝平均夏軍的水平。

即便孟元在孟家子弟之中,算是拔尖的,但是在侍衛之中,卻不能拔下頭籌。就可見一般。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保定侯此去,就帶上幾十個當親兵用。也算是爲我朝培養幾個將才,讓他們見識一下兵鋒。”

孟瑛自然不會拒絕,立即說道:“臣遵旨。”

不一會兒,孟瑛就在朱祁鎮的侍衛之中,挑選了二十人左右。本來孟瑛希望李大川一併去,但是朱祁鎮卻選了石璟。

孟瑛所挑選的都沒有公侯子弟,最多有一些伯爵子弟而已。

因爲這些人背後都有關係,一旦戰死不好交代,再加上兵危戰急,戰場之上,誰都不能保證能平安回來。

石璟而今已經是駙馬了。一旦有事,豈不讓宮中不滿,而李大川而今已經掛了千戶銜,就是他誅殺阿岱汗一事,天下聞名。

孟瑛自然知道,視他爲軍中後起之秀。

孟瑛會如何選,自然是一目瞭然的。

但是聖命難違。孟瑛也沒有辦法。

當孟瑛離開皇宮的時間,就已經下起了大雨。

這一場大雨一下,就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即便有時候會變得淅淅瀝瀝的,或許會放晴,但是每天都會下一陣子。

就在這樣的大雨之中,孟瑛出了京師,帶着本部人馬,趕到通州,然後坐船南下。先去南京集結各地衛所兵力,然後乘船去湖南,從常德上岸,西進貴州,通過貴州驛道再去雲南,因爲整合兵馬大概要花得時間長一些,等孟瑛走到雲南的,估計是明年春天了。

朱祁鎮只當是雨季來了。也沒有在意。

今年是閏年,閏二月。故而六月比尋常日子遲到一些日子。估計換算成陽曆大抵八月上下了。正是雨季。

就在正統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夜。

朱祁鎮正在乾清宮熟睡,忽然覺得天搖地動,剛剛開始的時候,朱祁鎮還以爲自己在做夢。

至於當牀邊一個瓷器砸在地面之上,發出“啪”的一聲,清脆的破裂之聲,纔將朱祁鎮從迷迷糊糊之中驚醒。

才知道,這不是做夢。

就在朱祁鎮驚醒的同時,王振也闖了進來,說道:“小爺,地動了。”

朱祁鎮翻身下牀,僅僅是披了一身衣服,就立即衝出暖閣,說道:“讓所有人都去院子裡,並向太皇太后,太后,胡仙妃,皇弟,全部叫起來,就在乾清宮外面聚集。”

“所有人都不得在房屋之中。”

王振說道:“陛下,小心身子骨,而今外面下着大雨。”

朱祁鎮這才感覺到,外面密集的雨聲,就好像是伴隨地震一併而來,成爲地震密集的背景音。

朱祁鎮說道:“笨蛋,沒有傘嗎?”

朱祁鎮頓時推開乾清宮大門,迎面的水汽撲面而來。讓朱祁鎮頓時感到一絲冷意。

同時闖進來的還有各種聲音,呼喊之聲,大叫之聲,密集的雨聲,還有地下莫名的聲音。就好像一頭巨獸在地面下面翻涌。

更不要說外面大團大團的黑暗,唯一的光亮就是朱祁鎮身邊的光源。

朱祁鎮頓時有些心怯。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第二波地震來了。

一時間,朱祁鎮就好像站在急速行駛的汽車之上,各種震動根本讓朱祁鎮站不穩。

只是大明宮殿的質量還是很抗震的,畢竟這是皇帝的寢宮。只是乾清宮在地震之下保住了。但是乾清宮裡面的東西,卻未必能保住了。

噼裡啪啦的就好像是交響曲一般,無數瓷器倒地,還有沉重的楠木書架,也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下。

一時間各種書籍,奏摺,乃至於蠟燭也倒了。

一瞬間一團火光在乾清宮之中亮起。

王振大驚失色,立即帶人過去,將這一團火撲滅。隨即命令除卻人提着的燈籠之外,不許任何人點火。

要知道這乾清宮是木製結構,這地震未必能震倒的,但是一旦失火,可就不得了了。

明代宮殿毀壞最多的原因,就是火災。

朱祁鎮看了,也鬆了一口氣,心中暗道:“這一場雨,未必是壞事了。最少有這大雨在,不會有什麼大火災。”

這個時代取火照明,地震很容易引發火災的。

只是有些事情,他想的太好了一點,凡是有一利都有一弊。

朱祁鎮見此情況,也知道,不能遲疑了。

這地震一陣一陣的,誰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即便是外面下着大雨,也要出去。

朱祁鎮不用打扇,王振指揮幾個人,好幾把傘遮在朱祁鎮的頭上。乾清宮中的宮人與侍衛站在大廣場上。

這一片廣場乃是故宮最大的廣場了。只有三個高臺,就是三大殿的遺址所在。

此刻廣場之上也黑漆漆的,沒有什麼人。畢竟朱祁鎮的命令下去,到執行還有一段時間,而且這慌亂的時候,人們的反應也沒有那麼快。

朱祁鎮對王振說道:“王大伴速去坤寧宮,接母后來此,並將二弟與吳太妃一併接來。”

王振說道:“是。”

朱祁鎮又問道:“金英在什麼地方?”

王振說道:“陛下,金公公在宮外有宅院,此刻正在宮外休息。”

朱祁鎮明知道王振再給金英上眼藥,但也忍不住生氣。

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八十四章 家族
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八十四章 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