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

第五十一章彈劾曹吉祥

一時間朱祁鎮也想不到什麼,隨口問道:“你的武藝在諸位侍衛之中,算得上第一嗎?”

石璟連忙搖頭,說道:“臣如何敢妄自尊大,在諸位侍衛之中,武藝最好的,當是張百戶。”

有些人是因爲關係,才當上侍衛的,不過,也不能絕對。很多人或許是因爲關係,但是他們本身的武藝還是過得去的。

畢竟張輔不可能,弄一些需要保護的侍衛。

所謂窮文富武,沒有一點家底,還真不可能有多高的武藝。這些勳貴子弟,父輩或者祖輩,都是跟隨太宗皇帝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天下。

就如同鎮守大同的方政,方政自己能力不錯,方政的兒子聽說也是一員虎將。

如果說有一個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全憑藉一身武藝當上侍衛。那麼一定說得是張大川。

張大川以一敵十,斬首四級的戰績,這些勳貴子弟都是歎爲觀止。

以張大川的身手,足以稱爲百人敵,如果裝備精良的盔甲,然後精銳親兵護衛,即便是數萬人大仗,也可以做斬將奪旗之將。

比起張大川在戰陣殺出來的武藝,這些將門子弟都差了一些。

不過,將來卻未必了。

畢竟張大川而今已經三十出頭了,是一個男人經驗體力武藝最充沛的時間段。

朱祁鎮知道張大川而今還沒有來交班,也就讓石璟指導專家,手持一柄小弓,射了十幾箭。只是熟悉一下弓箭,至於準頭什麼的,就不用說了。

隨後又去文華殿上課。

不過,今日王直講的課,依然精彩,但是朱祁鎮的心思卻不在這上面,說着說着就轉到華夷之辨之上,隨即有轉到了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的征戰之上。

王直見狀,進言道:“陛下,請安心等候便是了,不日,前線必有大捷。瓦刺大敗阿魯臺,有一統草原之勢,故可慮也,但是我大明太祖太宗之基業,雄兵百萬,列鎮九邊,也不容小窺,陛下當安心修養聖德,待親政之後,再勞聖心不遲。”

在王直看來,朱祁鎮分明有些緊張過度了。

朱祁鎮心中苦笑,口中卻說道:“王先生,朕明白了。”

從太祖朝到而今,對北元的征戰,雖有小挫,但是整體來說,局面從來在明朝掌控之中。

不僅僅大明本身,就連瓦刺本身,也不會輕視大明的。

但是朱祁鎮卻是知道,歷史上的他弄出一個土木堡之變。

故而他對瓦刺的重視,超過了當世之人。

在王直的眼中,有一些杞人憂天了。

王直見朱祁鎮心緒不寧,就給朱祁鎮提前下課了。

朱祁鎮下課之後,心思不寧,對王振說道:“告訴坤寧宮那邊,今個朕在慈寧宮用午膳,讓母后不用等了。”

王振連忙答應下來,派一個小太監去傳話了。

朱祁鎮徑直走向慈寧宮。甚至推掉了步攆。

大同戰事,讓朱祁鎮提高了警惕,故而而今他能走路,就不坐步攆。就是爲了鍛鍊身體,將來有事於天下的時候,身體體能能跟得上。

朱祁鎮走了小半個時辰,從走到了慈寧宮。

雖然有朱祁鎮人小腿短的緣故,但最重要的原因,卻是紫禁城太大了一點。

朱祁鎮一進慈寧宮之中,就見太皇太后捧着一封奏疏看着。見他過來,微微示意一下,說道:“坐吧。”

朱祁鎮時常在太皇太后身前,也不需要多少禮儀了。朱祁鎮老老實實的在太皇太后身邊坐下,眼睛往太皇太后手中的奏疏看。

太皇太后說道:“想看就看,是告你狀的。”隨即遞給了朱祁鎮。

朱祁鎮打開一看,卻是彈劾曹吉祥,搶奪民財,與民爭利,並強徵民役,等等,不過朱祁鎮也不是剛剛開始的時候,如今奏摺讀多了,也會找重點了。

他很快就找到了文中的重點,就是門頭溝。

關於曹吉祥的所有問題,都是圍繞着門頭溝的煤礦而產生的。

“我必須保曹吉祥。”朱祁鎮心中第一個念頭。這是他第一個想做的事情,萬萬不能出差錯。

朱祁鎮說道:“娘娘聽孫兒說。”

太皇太后說道:“我聽着,你現在告訴爲什麼要在門頭溝設立煤監。”

朱祁鎮說道:“爲了宮中用度,宮中之前用柴薪,而今用煤,大減宮中用度。”

太皇太后輕輕一嘆,說道:“就這些?”

朱祁鎮知道有些事情,是瞞不過太皇太后的,說道:“孩兒以爲北京百姓皆用煤,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進項。”

“石炭,”太皇太后說道:“好吧,你說是煤。如果朝臣問起你,你只需說前面的理由,後面的理由知道便是了,萬萬不可說出來。”

朱祁鎮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道:“謝娘娘。”朱祁鎮也嘗試了什麼叫做金口玉言了。石炭這東西,就因爲他隨口說成了煤。恐怕大明朝官方文書之中,都要稱做煤了。

“不過,你覺得曹吉祥所做所爲是真是假?”太皇太后問道。

朱祁鎮細細看了,一時間不好做判斷。

太皇太后笑道:“你的東廠與錦衣衛沒有告訴你嗎?”

朱祁鎮不想就知道,曹吉祥是王振的義子,馬順是王振的人,自然不會說什麼,王振又掌管東廠,自然不會說什麼。

即便曹吉祥真做了這些事情,朱祁鎮也不會聽到這些。

太皇太后說道:“皇帝,你知道什麼是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朱祁鎮說道:“孫兒知道。”

太皇太后說道:“你不知道。兼聽則明的前提,有不同的聲音傳到你耳朵之中,就看你做的事情,你能聽到什麼?聽王振的。”

朱祁鎮立即說道:“孫兒知錯了。”

太皇太后說道:“我告訴你吧,小曹子辦事還算用心,只是有些事情卻也是難免的,你也不想想,門頭溝距離北京才幾裡,在門頭溝有大產業,能是門頭溝的村民嗎?小曹子不用些手段,這煤監是辦不下來。”

“既然辦下來,還不讓人叫喚兩聲。”

朱祁鎮頓時明白,暗道;“是我想差了,我總以爲的眼光長遠,恐怕同樣目光長遠的,不只是我一個。”

朱祁鎮能看出北京柴薪不夠用,必然要引入用煤,別人看不出來啊。

事實告訴所有人,凡是有利益的地方,都是人擠人。

曹吉祥在門頭溝所做所爲,定然影響了不少人的利益。這些人弄人彈劾,其實也是看太皇太后的意見。

畢竟太皇太后一向對太監看管嚴厲。

說不定,將這一件事情捅上去,太皇太后會重懲曹吉祥的。

只是他們沒有想到,這一件事情後面有皇帝。

在太皇太后看來,煤監這一件事情,根本微不足道。不用說煤監了,即便是皇帝做些出格的事情,太皇太后也會允許的。

當然了,太皇太后也不會動用別的力量幫皇帝,也不許外廷插手。

就是讓皇帝漲漲記性,讓他知道,這大明天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或許煤監斷了不少的路子,但是在太皇太后看來,不過是皇帝的課後作業。做對做錯不重要,重要是做了。

朱祁鎮立即說道:“孫兒錯了。”

太皇太后問道:“錯在哪裡了?”

朱祁鎮說道:“錯在想當然,不瞭解門頭溝就草率下決定。”

太皇太后微微點頭,說道:“說的不錯,大明兩京十三省,不知道有多少事情,都要你處理,你不可能全部瞭解這些。你該怎麼決斷?”

朱祁鎮一時間失言,卻發現太皇太后所說的太對了。這恐怕就是他將來要面對的常態。

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章 災年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十五章 香港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
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章 災年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十五章 香港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