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

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

侯大苟知道從他說答應這一刻起,他就只能成爲大明的一條狗,甚至是一條惡犬,霸佔大藤峽中最大的糧食產地,並封鎖各地瑤民出山的道路。

但是那又如何?

畢竟大明與瑤民的實力差距太大了。

其實剛剛開始的時候,這些瑤民首領鬧事,未必不是想得個好待遇,只是桂西土司岑家黃家都不想再多出一個競爭對手。

種種情形之下,最後走到了這一步。

此刻雖然他滿懷憋屈,但也不得不低頭,但是他還是做最後的努力,爲瑤民爭取一點點的優勢。

侯大苟的目光越過於冕與張懋兩個人。說道:“這位是大明的太子殿下?”

朱見濬一直沒有說話。

畢竟身份在哪裡放着的。

雖然朱祁鎮不在乎身份,從剛剛登基的時候,文官大佬即便是奏事,也必須跪奏,到而今的朱祁鎮見人,幾乎都要賜座的。

但是要知道,能讓朱祁鎮見到的人,大多都是官身,但是而今侯大苟是什麼樣的人,不過是一階下囚而已。

朱見濬肯露面就給他面子了。

朱見濬點點頭說道:“是。”

侯大苟說道:“自古以來苗女多情,臣願意獻女人以侍奉殿下左右。”

朱見濬還沒有說話,身邊的兩人齊聲說道不可。

無他,苗女在漢人的名聲從來是很亂的,多情固然是有的,但是更多是剛烈,善於用蠱。甚至還有情蠱的恐怖傳說。

朱見濬乃是太子,實實在在的萬金之身,如何能讓一個苗女在身邊,萬一這個苗女生出了什麼心思,威脅了朱見濬的安全,那該怎麼辦是好?

於家與張家兩家可是百死莫贖了。

朱見濬心中微微一動,而今朱見濬還沒有結婚,但並非說朱見濬就沒有經過了人事,恰恰相反,他過手的女子已經不少了。

畢竟對一國太子來說,什麼樣的女子都是予取予求的。

苗女的名聲自然也聽過,只是一時歡愉與自己的性命來說,朱見濬自然是有所決斷的。

侯大苟說道:“所謂蠱蟲,不過是無稽之談。如果殿下不肯,臣願意令瑤民壯士侍奉左右,爲殿下護衛。”

張懋冷笑一聲,說道:“你也想的太好吧,能在殿下身邊護衛的,全部是乾清宮侍衛,每人都是有官身的。非功臣勳貴子弟,或武學的佼佼者,是不可能入選的,而你們所謂的壯士,都是什麼人?別的不說,識字嗎?看得懂文書嗎?”

侯大苟有如當頭一擊。

大明普通百姓的識字率都不是太高的,更不要瑤民了。侯大苟自己識字,就已經很了不得了。

至於下面的所謂壯士,殺人手段是有的,但是根本是斗大的字不識一個。

шшш ●Tтkā n ●¢ o

朱見濬也看出了侯大苟的意思。

侯大苟是極度缺乏安全感,想盡一切辦法,想將瑤民與大明皇室拉上關係,以確保他們今後的安全。

其實這一點擔心,朱見濬很能理解。

不管瑤民自己說自己多慘,但瑤民下山,劫掠百姓,當地漢民損失之大,並不在瑤民之下。

可以說而今大藤峽瑤民即便是被招撫了,但民間的歧視並不會少。

但是在朱見濬的角度,他也不能給瑤民太多的好處,因爲給的好處已經夠多了。

要知道大明按照三十稅一徵收商稅的,大多都是鈔關,這些鈔關數量並不是太多,多是長江一線,與運河一線,而且多是直接隸屬於戶部或者工部管轄。

朱見濬默許他們在黔江之上設關,已經是打了一擦邊球了。還能怎麼樣?其實真要說起了,這對被瑤民殺死的漢民就公平嗎?

只能說是在爲長遠計。忍一時之痛,但如果傾斜太厲害,大明太子的名聲,就在廣西東部幾個府縣給壞了。

朱見濬即便不擔心自己的名聲,也要擔心一下大明皇室的名聲吧。

他沉吟一會兒說道:“這樣吧,我寫一篇文章,就刻在黔江絕壁之上吧,也好讓過望百姓官員皆知孤意。”

朱見濬說是自己寫,其實這一件事情是于冕的。

于冕洋洋灑灑寫了千餘字,將大藤峽瑤亂前後經過,用極其簡略的語言寫了出來,最後引申出,天下一家,百姓各安其職,兩不相犯,否則朝廷法度不容等等。

總之要說漢瑤一家。

至於能不能漢瑤一家,最近幾十年是不行了,要看幾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有太子墨寶在,侯大苟也算是一個護身符了。

只要太子不壞事,大藤峽的瑤民就不會被特殊針對,當然了,也是要瑤民安分守己,老老實實的過日子,不要折騰才行了。

朱見濬在大藤峽收尾的時候,朱祁鎮也接到了朱見濬先斬後奏的奏疏。

正如張懋所料,朱祁鎮果然沒有太過在意。

畢竟,朱祁鎮對下屬放權也是不少的,很多事情只要能達成目的,先斬後奏算什麼?

反正是勝利者不受指責,你如果先斬後奏,將事情辦成了,自然是皆大歡喜,朱祁鎮就當這事情沒有發生過。

但是如果你先斬後奏,將什麼辦砸了,卻是另外的事情。

就要考慮是不是要兩罪並罰了。

所以,朱祁鎮關注點不在朱見濬有沒有先斬後奏,而是他將這一件事情有沒有做好。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將這奏摺遞給懷恩,說道:“你去韓家,問一問韓雍。”

韓雍此刻已經將母親的喪事辦過了,開始了守孝。

朱祁鎮雖然想召見韓雍,但是這個時候並不是太合適的。故而只能派太監登門問策。

當然了,這算是一種尊重。

懷恩快去快回,當天下午就回來了。

朱祁鎮一邊批奏疏一邊問道:“韓雍怎麼說?”

卻是今年秋天,其他地方的收成還不錯,就是以長沙爲中心的幾個府縣,卻是受了旱情,內閣已經擬定了賑災方案。

朱祁鎮看了一遍,也沒有挑出什麼毛病,說起了,這賑災方案,朱祁鎮從來是沒有看出毛病的,唯一的毛病是要給錢。索性而今不打仗了,今天雖然有早旱,但是大體上來說,算是平年。不管是內庫,還是太倉銀庫,太倉糧庫,以及各地府庫都積攢了一些用度。

朱祁鎮也不在乎賑災的花銷,就順手給批了

懷恩說道:“韓大人說,太子的處置是極爲妥當的,特別是黔江關卡之設,更是妙計。縱然他在哪裡也不會做出比這個更好的處置了,但是-----”

朱祁鎮一聽但是,就知道之前所說的是廢話。所謂妙計不過是讓朝廷少出一筆錢而已,畢竟瑤民在山中不能生存,必須有所補貼,但是這個補貼朝廷又給沒有名目。

大明連北虜都不願意直接給錢安撫,會給區區一瑤民。

“大藤峽朝廷自然不能直轄,山高林密,非瑤人不得入,但也不當讓瑤人數量太多,多遷民下山,填充地方人口,正是吳國伐山越之故計。願陛下慎思之。”

朱祁鎮點點頭,順手從一邊抽出一張紙,捏着毛筆寫了一封書信,將韓雍的意見加在其中,又狠狠訓斥了太子一頓,讓他反思自己在大藤峽處置的對策如何。並寫信匯報。

此刻的他,就好像是批閱孩子家庭作業的家長。

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十五章 禮樂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二章 大武學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十章 真相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
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十五章 禮樂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二章 大武學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十章 真相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