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

第一百零二章孤身入思明

韓雍的兩廣總督本來就是朱祁鎮力排衆議的結果,他如果不能做出成績,從上面下去,也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這一下去,下次再想爬上來,卻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甚至一輩子都爬不上來。

韓雍心中一咬牙,暗道:“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他決定孤身去思明府取了黃宏的人頭。

因爲但凡才能出衆的人,都是極具自信的人,面對連連失敗,或許別人能原諒自己,但是他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

韓雍就是這樣的人。

他必須用這一件事情向天下人證明自己。

他韓雍決計不是庸才,陛下舍柳溥用他,並非錯誤。

韓雍立即安排下去,潯州之戰剛剛過去,大藤峽中死傷非小,想來他們此刻都在舔傷口,一時間沒有心思發動第二次進攻。

這一段時間,還是比較安全的。

只是韓雍將一切安排好之後,田真大驚,說道:“如此一來,誰陪着大人一起去?”

韓雍說道:“有百人護衛就行了。”

在思明府之中,除非韓雍帶了數千,甚至上萬人馬,否則根本沒有什麼用處,但是而今韓雍是抽不出數千人馬。

而且韓雍這一次,不想動刀兵,寧鬥智不鬥力,他身邊多一些人,少一些人就無關緊要了。

田真說道:“大人,要不帶毛少將軍去吧,他身邊帶了毛將軍的家丁,都是悍勇之輩,一旦不協,他也能帶着大人衝出思明府。”

田真所言的毛少將軍,乃是毛銳,他是毛忠的兒子。也是毛銳的親兵統領。

毛忠得到了皇帝聖旨之後,立即將他派出來,到廣西打前站。並向韓雍致意。

毛忠這種老將,在戰場之上悍勇果決,但是在官場之上,卻滑不溜秋。他爲了能與韓雍合作愉快,自然要稍稍低頭,還送上各式禮品,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毛銳帶來百餘精騎,都是塞外精騎,弓馬騎射都是一等一的,放在京營騎兵之中,或許並不出衆,但是放在廣西這邊,估計連田真的親兵都遜色一籌。

毛銳並沒有走大路,就是從雲南退往貴州,然後從貴州前往湖南,如何從湖南南下桂林。

雲南與廣西雖然相鄰,但是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大道相同。但是有些小路,斷斷續續,卻可以通行小隊人馬。

毛銳就是通過這些山間小道到了廣西。

韓雍微微猶豫一下,說道:“好。”

想來毛銳剛剛到了廣西,與廣西地方上任何人都還沒有什麼牽連。是可以一用的人物。

當一切安排好,毛銳也到位了。

這個時候,黃宏的奏報才姍姍來遲,其中大量粉飾之詞,如果單單看黃宏的奏摺,就是黃宏根本不知情,是事後才知道。

見此人倫慘劇,他忍不住以黃家的名義清理門戶了。向朝廷請罪,他擅自處置之罪,又奏請陛下,當早定人心。

如何早定人心,就是將思明府知府定下來,下面的人就不會胡思亂想了,至於定誰?按血脈來說,就是他兒子最近,他願意將兒子過繼給大房,繼承知府之位。

韓雍看過之後,又接過一封私信。

黃宏在私信之中說的就有一點露骨,他自然不會說明事情的真相,不過也沒有將韓雍當傻子的意思。

他承諾只要朝廷答應下來,他願意將做很多讓步,比如盡出思明之兵,爲朝廷清剿大藤峽。併爲韓雍準備了不少禮物。

甚至還願意在太平府事情上做出一些讓步,比如將些原本屬於太平府的村落,還給太平府。

如是等等。

最後還暗示,還有的談。

韓雍冷笑一聲,王宏卻是看錯人了。一些性子軟的人,估計都和光同塵了。

只要大藤峽鎮壓下去,其他的事情也就難得糊塗了。

如果這一件事情僅僅韓雍知道,韓雍也許會妥協,但是是錦衣衛將消息傳來了,他可以糊塗的辦了,但是皇帝知道了,是會給他加分還是減分?

所以,黃宏條件再好,他也不會答應。

不過,卻不能拒絕的如此生硬直白。

韓雍假裝聽不懂,寫一了封信回去,裡面所寫的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廢話。隨即放出風來,他要去思明府調查此事。

韓雍一路走的並不快,在毛銳的護送之下。還不等到了思明府,黃宏的的親信黃政已經在南寧等候了。

韓雍屏退左右見了黃政,冷笑一聲說道:“你家主人爲什麼不老見我?”

黃政跪在地面之上,說道:“思明府出了這樣大事,我家主人要主持大局。”

韓雍不置可否。說道:“你來的意思是?”

黃政說道:“我家想問問大人,上一次信上的事情,大人意下如何?”

黃宏看了韓雍的書信,那是洋洋灑灑,筆下生花,細細一看,好像什麼都說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說。

這種含糊其詞的事情,讓黃宏實在搞不明白,這纔派人來問問。

韓雍冷笑一聲,說道:“你家大人辦事太講究了,如此之事,豈能落在文字之上?”

黃政聽了,心中暗喜,以爲窺見了韓雍的心思,他立即說道:“是我家的大人的錯,我代挖家大人向大人認錯,只是大人能不能給一個明信。”

韓雍冷笑一聲,說道:“你家的大人挑了一個好時候,這一件事情算是過去了。不過,該走的形式還是要走的,本官年不過四旬,就位居兩廣總督,前途遠大,萬萬不可能爲自己埋下隱患的。”

黃政一時間不大明白,說道:“大人自然是鵬程萬里。”

韓雍說道:“我去思明調查此事,如果沒有破綻,我自然不會多做糾纏,但是如果讓我看出紕漏之處,你家大人不會那麼輕易過關。”

“我這一路緩緩而行,就是讓你家大人,有機會將這一件案子做出鐵案,到時候我會請各家土司到場做個公證,一切沒有問題,這土司之位,就是你家公子的。”

“但是記住,是一切沒有問題。”

“否則的話------”

黃政心領神會。說道:“下的明白。”隨即黃政就退下了。

不一會兒毛銳過來說道:“剛剛那個人留下好幾個箱子,以末將看,似乎是銀子。”

韓雍說道:“擡進來。”

不過片刻,幾個箱子都被擡進來了,韓雍下令打開一看,果然都是銀子,估計有一萬兩上下。

一萬兩數目說多不多,對於很多家勳貴都能一口氣拿出來,但是對思明府也算是一分重禮了。

韓雍將一千兩銀子分給毛銳已經下面的隨從,每一個都分了好幾兩銀子,一時間他們的士氣大增。

而黃政也受到了消息,覺得韓雍將銀子收下了,就說明了事情成了一半,他這才急忙忙的來到了思明府之中。

黃宏對這一件事情將信將疑,但是還是按照韓雍所說的做了,他只要韓雍真來思明府,在自己的主場之上,他是翻不出來什麼花樣的。

故而他派了不少,最遠從廣州請來了最好的刑名師爺,將這一件事情翻來覆去的處置,爭取將案卷做成了無懈可擊的鐵案。

反正人已經死了。他也掌控思明府大權,自然是要什麼證據有什麼證據,要什麼證詞,就有什麼證詞。

而韓雍似乎也是信守承諾,區區一段路,他走了十幾天的時間。也傳令給各路土司,結果等各路土司都到了的時候,韓雍還在路上。

當韓雍到了的時候,思明府也是這幾年最熱鬧的一次。簡直是人滿爲患。

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六章 困境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七十章 年關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五章 太后二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十五章 禮樂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九章 蹇公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
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六章 困境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七十章 年關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五章 太后二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十五章 禮樂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九章 蹇公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